廣東點心(Dim Sum)將亞洲傳統美食與西式早午餐brunch二合為一,分量小樣式多,極適合家庭聚餐。
像這些廣東早茶中的經典點心,看到都要流口水了,你都吃過哪些?
蝦餃:其以鮮蝦仁作餡,是名副其實的蝦作餃子。蝦餃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是廣州河南鄉間一家小茶樓的老闆所創製。
據說,小茶樓處於水鄉,常有漁民在河面叫賣魚蝦,老闆便收買活蝦,配以豬肉、筍等作餡,別出心裁地製作出蝦餃,以蝦之鮮美而馳名廣州。
後來蝦餃的製作不斷改進,其形如拇指頭般小,呈半月彎形,透明的皮裹著鮮紅的蝦仁,可謂「紅裝素裹」,小巧玲瓏,色、形、味俱全。
還體現了嶺南飲食食的風味與特色,是廣州早茶的美點。
像生核桃包:若說形似,它已有7分像真核桃了,師傅們又手工一個個地從核桃裡剝出核桃仁放入內裡做陷,這心思和功夫花得可真巧!
幹蒸燒賣:這是廣東小吃,在20世紀30年代,幹蒸燒賣已風靡廣東各地,近20年來,又傳遍廣西的大中城市,成為嶺南茶樓、酒家茶市必備之品。
其用雞蛋液、水和面作皮,豬肉、蝦肉、冬菇作餡,捏成石榴花形,蒸製而成。其色皮淡黃,蟹黃鮮豔,皮軟、肉爽,稍含汁液,鮮美而香。
鹹水角(Fried pork dumplings):鹹水角內裡餡料有豬肉碎、韭菜、蝦米、冬菇、沙葛。外脆裡嫩,外甜內鹹,餡料鹹香,帶點汁水。因為油分稍大有飽腹感,但仍是美味。
芝麻球(Sesame balls):不粘牙、不沾口QQ的口感,再搭配上紅豆綿密及芝麻獨特的香味,讓您一口接一口愛不釋手。
叉燒包(BBQ pork buns):叉燒包的內餡是肥瘦適中的小塊叉燒,加上蠔油等調味料配製而成,甜甜鹹鹹的滋味配上剛蒸好的滑軟外皮,味道讓人流連忘返。
酥皮蛋撻:蛋撻,臺灣稱為蛋塔,撻為英文「tart」之音譯,意指餡料外露的餡餅(相對表面被餅皮覆蓋餡料密封之批[派]餡餅pie);蛋撻即以蛋漿為餡料的「tart」。
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的蛋撻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酥皮蛋撻撻皮的為一層層薄酥皮,近似西點的牛油酥皮(Puff Pastry);但因使用豬油(Lard),口感較牛油酥皮粗糙。另因撻皮較厚,故酥皮蛋撻的餡料量較牛油蛋撻為少。
糯米雞:是中國廣東點心的一種。製法是在糯米裡面放入雞肉、叉燒肉、鹹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後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
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幹粒,或去骨的雞翼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分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
因此,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深受顧客歡迎。
蒸排骨:排骨洗乾淨的直排用鹽,料酒,生薑,美極鮮味汁,少許蜂蜜和蔥,醃漬30分鐘,然後用雞湯泡在容器裡面隔水蒸到肉爛(注意不要脫骨了),淋上豉椒油和配菜圍邊!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