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薛憶溈:中文小說翻譯成外文時遭遇改動,作家該不該插手

2021-01-09 澎湃新聞

作家薛憶溈在國內從1980年代末開始出書,一直以來不算大眾,但他那簡短精緻、個人化色彩濃鬱的作品奠定了他在國內文學界的地位。

今年3月,薛憶溈的短篇小說集《計程車司機》英譯本《Shenzheners》(《深圳人》)榮獲蒙特婁「藍色都市」國際文學節年度「多元文化獎」,他在英語文學界也開始為人所知。這本小說集用12個短篇描摹了「深圳人」的世像百態,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作家移居加拿大之後寫成。

今年8月,《計程車司機》的中文新版本將使用英譯本的名字《深圳人》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薛憶溈解釋,英文版《Shenzheners》的名字,翻譯尚未開始他就已經想好,不僅因為這部小說描摹的是深圳人的群像,更重要的是為了顯示與在英語世界裡同樣家喻戶曉的《都柏林人》(Dubliners)的聯繫,「《都柏林人》呈現的是囚禁在一座被時間麻痺的城市裡的脆弱心靈,而《Shenzheners》關注的也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裡從來就被文學忽略的脆弱和內心。」

7月23日,薛憶溈做客上海大眾書局,分享自己小說翻譯過程中的故事。

英語、法語文學界如何接受一本深圳背景的小說

文學作品在被譯介之後多大程度上能保持原作韻味,一直是翻譯中被探討的話題。對薛憶溈來說,減少翻譯對作品本身氣質的影響更為重要。

與大多數被翻譯的中國作家不同,薛憶溈精通英文、法文,也就有能力深度參與到自己的作品翻譯中去。

今年上半年,《深圳人》出了新的英文版,之後法文版也跟著出版,薛憶溈的另一部小說《白求恩的孩子們》英譯本也翻譯完畢,準備出版。這三本書的集中翻譯,讓他對翻譯和原文的關係有了自己的理解。

《深圳人》中的短篇《「村姑」》中,薛憶溈就寫到過這個問題。來自加拿大的女主角在火車上看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的《紐約三部曲》,身邊來自深圳的東方人掏出一本中文版《紐約三部曲》,說自己也很喜歡奧斯特的作品。

「一個沒有讀過原文的人有沒有資格評說翻譯的好壞?我通過翻譯喜歡上了奧斯特的作品,這到底是因為原作好還是因為翻譯的好?」薛憶溈借「深圳人」的口寫出這句話。

對於《深圳人》的英文翻譯,薛憶溈並沒有過多介入,更多是配合出版社工作,但這本書在英語文學界取得了一定的認可。他後來檢查翻譯,覺得有不少不符合原著的地方,但為了符合歐美讀者的閱讀習慣,尚且可以接受。

「但法文版翻譯讓我再次審視翻譯這件事。」薛憶溈回憶,法文版的翻譯是一次巧合,今年中國農曆大年初一的時候,加拿大魁北克一家出版社找到薛憶溈,說他們一位作者看到《深圳人》非常喜歡,想要翻譯,希望取得版權。他收下了這份新年的「紅包」。

後來薛憶溈才知道,這位譯者曾在深圳生活過,甚至和他同時在深圳大學呆過,只是緣鏗一面。聊過之後,他非常激動,「她和我看問題的方式都一樣。」

這樣的默契讓法文版的翻譯非常順利,譯者不太會中文,是由英文本翻譯了這部小說。薛憶溈開始有點擔心,但越到後來越覺得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她可以辨別出英文版裡面的錯誤。她覺得某個部分有點多餘,我去翻中文原文,果然多加了一句話,她覺得某個部分少了,原文果然還有一句話。」

「一個不是以我原文為基礎的翻譯反而更像我的原文。」薛憶溈感慨說,出版商和譯者也覺得這本書會有比英文版更大的跨越。

在這樣的合作中,薛憶溈開始認識到英文版的問題,「段落是有文體特徵的,英文版站在讀者立場重新切分了段落。在法文翻譯這裡,我都改回了原來的樣子,他們也完全可以接受。」

翻譯如何保持原文韻味依舊值得探索

經歷了這次合作,薛憶溈開始關注並參與到自己英文譯本的翻譯中,也發現了更多的問題。他的短篇小說集《白求恩的孩子們》當時也在翻譯之中,譯者是Darryl Sterk,一位長期在臺灣大學翻譯系任教的加拿大人,金庸、龍應臺作品的英文譯者。

這部小說集是32個短篇的合集,薛憶溈在原文翻譯上做了大量修改,但因為有之前《深圳人》的合作,譯者較為了解薛憶溈的需求,也尊重他的改動,最後的成稿他很滿意。但出版方編輯卻較為強勢,希望把翻譯改得更符合英語語言環境的閱讀習慣。薛憶溈拿到修改稿讀了第一句就覺得「天旋地轉」。

小說開頭是作者從蒙特婁大學下課回來,決定寫這部小說,看著天空用英文喊一句,「親愛的白求恩大夫(Dear Doctor Bethune)」。

「這一句話,一下這個故事全有了。」可是編輯把dear改成reverent(尊敬的),薛憶溈覺得這一下整個定位就錯了,「這個編輯完全不懂我們和白求恩大夫的關係。」

薛憶溈小說注重文字細節,他提到自己寫時間,寫到「現在」就從頭到尾都用「現在」,不怕重複,這是他文字的一個標誌。但英文版為了不重複改成了不同的詞,損傷了語言原本的表達方式。

「在《白求恩的孩子》裡,他們做了很多這樣的改動,我都要一一改回來。」最讓薛憶溈生氣的是,有一處他寫到夫妻吵架動手打傷了,塗了紫藥水。編輯覺得英語讀者不好理解,全都改成了碘酒。「加拿大人也許不知道什麼是紫藥水,但這是一個非常中國的詞,而且是非常1970年代的,這是不能改的。」薛憶溈說。

「我的英文出版商告訴我『你不要以為中國人接受的內容我們就能接受』,這是一種態度,但我希望儘可能在中文原文基礎上讓他們接受。」薛憶溈認為,在這個翻譯的時代,怎麼去保持原作的韻味依然是值得探討的因素。

薛憶溈的這個故事其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中國作家的小說在翻譯成外文時常會被譯者和出版商要求改譯成西方讀者容易接受的文本,即便像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不例外。比如莫言小說的英文版譯者、美國學者葛浩文就會對莫言原文進行不小的改動,甚至刪節,但這樣的改動也確實更能讓讀者接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俄羅斯作家聶爾卡吉的作品將翻譯成中文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出版社社長謝爾蓋·西馬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專訪時表示,俄作家安娜·聶爾卡吉的作品將被翻譯成中文,目前正翻譯並尋找出版商。安娜·聶爾卡吉是俄羅斯少數民族、最北面部馴鹿的涅涅茨作家。他們過著遊牧生活。她的作品主要是介紹俄羅斯北部土著民族的生活,並體現傳統與現在之間的衝突。西馬科夫介紹稱:「安娜·聶爾卡吉反映了土著少數民族的問題,這個問題對全世界來說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她是我們地區唯一的此類作家。她完全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馬悅然:每次翻譯中文作品,作家就被傳將獲諾獎
    這首詩容納了後來成為託馬斯詩特徵的驚奇的意象和敏捷的隱喻:  發燒的水藻/睡在身體的池子裡  像一隻吃飽了血的/巨大的壁蝨  太陽懸停在/樹林邊上  ■我主要的任務是把中文文學介紹給我的同胞們,不是給一位中文作家弄到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我是1960年代頭一次跟託馬斯見面,我們認識快50年了。
  • 作家和翻譯誰成就誰? 葛浩文譯本被贊勝原著
    就在2008年,提起身在英國教書的美國人、翻譯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國內媒體的描述無非是暢銷書《狼圖騰》的英文譯者、作家蕭紅的外國研究者。然而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貼在葛浩文身上的標籤似乎只剩一個最顯眼:莫言小說的英文譯者。
  • 華裔作家遊朝凱獲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亞裔作家大放異彩
    這部小說以劇本的形式寫成,講述了一個名叫威利斯·吳(Willis Wu)的頗有抱負的演員在追求從「快遞員」或「沉默的追隨者」這樣的小角色中畢業的過程中,遭遇到了隨處可見的種族歧視和娛樂界殘酷的等級制度。評委們稱讚這部小說「極具創造力」,「時而引人發笑,時而讓人心碎」。遊朝凱在2007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評選的5位35歲以下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
  • 乾貨|推薦5個外文文獻檢索網站,還能在線翻譯成中文!
    經常看到有同學在問,外文文獻上哪兒找、怎麼翻譯外文文獻之類的問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5個文獻檢索網站,不僅擁有大量權威的外文文獻,還可以在線將英文文獻翻譯成中文。其出版的《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新聞》已成為了該領域最廣泛閱讀的出版物。5、Future medicine它的期刊覆蓋了醫學研究的最新發展動向及核心問題,每篇文章包含近五年醫學前沿領域內容的評論,每篇評論文章均經過3位專家嚴格評閱,同時提供多種期刊的全文免費閱讀與下載。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不做翻譯的作家不是好編輯
    題目裡面,根據詞序的不同,當然還包含其他幾種可能性,例如「不做編輯的翻譯家不是好作家」,「不寫作的編輯不是好翻譯家」等等。但是重心落在「作家」上,可能要得罪一大批專心寫作,心無旁騖,又寫了幾十年的人,落在「翻譯家」上,也會得罪一大批——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概率——並不進行狹義的創作的翻譯家。而以黃昱寧的性情,我想應該是斷斷不願意的。  其實這句宣傳語還有上半句:現代文學的光輝傳統。
  • 翻譯家朱振武:沒有翻譯中國作家定無法走向世界
    我認為葛浩文是非常忠實原文地翻譯,有人說莫言獲獎完全是因為翻譯,這是不對的。」昨日《世界文學》迎來創刊60周年紀念會,在下午小範圍的討論會上,擔任丹·布朗翻譯的朱振武給出自己的觀點。  肯定翻譯家貢獻  朱振武說,莫言獲獎後很多人說是仰仗了葛浩文的翻譯,而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葛浩文寫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要改動小說中的某塊內容,詢問莫言意見。
  • 分享幾個文獻檢索網站,還能一鍵將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
    我們寫論文的時候,都會先去看一些文獻,其中大部分還都是外文的。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幾個常用的文獻檢索平臺,不僅有漢化版的,而且還能在線把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而且,該平臺內的研究文章,一經發表,都可以公開取閱哦。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三個文獻檢索平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為了方便大家檢索,翻譯狗還將這些網站漢化了!只要登錄翻譯狗官網,就可以在首頁菜單欄的【網站翻譯】裡找到這些網站的漢化版。
  • 中文在線第十三屆作家年會在三亞舉辦 以作家為核心打造網文精品
    中文在線第十三屆作家年會於11月5日至6日在海南三亞舉行,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17K事業部總經理馮娟、常務副總經理兼四月天總經理陳衝(方士)、總編輯餘乾萬(餘帥)、17K小說網與四月天小說網的作家代表們出席年會。
  • 如果中國作家現在還寫「北京人在紐約」……
    她翻譯過中英文對照版的《欲望號街車》,有很強的翻譯經驗。她跟我說,在加拿大20多年,做了16年多倫多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明年就退休了,都不知道怎樣安排大把時間。我說那很簡單啊,可以翻譯我的小說!我就隨便跟她一講,她說你有好幾本小說,翻譯哪一本好,我說《茶花淚》可讀性較強。她說那我再把這小說再看一遍。下個月,她給我打電話說:孫博,我準備翻譯了。我說:好,你翻吧。
  • 他不懂外文,卻翻譯了170部外國作品,開創中國文學翻譯先河
    有人認為該作品揭開了傳統價值觀念變革的序幕,喚起國民個性解放和愛情婚姻自由的意識。(二)對男女平等觀的衝擊男女平等一直以來為中國傳統的男權社會所拋棄,而不少林譯作品如《紅礁畫槳錄》卻傳遞了男女平等觀念。
  • 網文作家收入冰火兩重天?中文在線四月天探索作家快速收入新路徑
    四月天總經理陳衝(方士)表示,在網文精品化、分眾化的趨勢下,四月天小說網新站上線,邁出了中文在線「站群」模式的第一步。 在網文行業收入呈金字塔結構的背景下,四月天探索網文連載+IP輕衍生同步開發的新模式將有效且快速地增加作家收入,切實助力新生代作家崛起。
  • 作家寫作該賺錢嗎?葛水平:獲得共鳴是最好回報
    對於作家來說,賺錢不賺錢不能作為作品的唯一衡量標準。但是,卻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社會對他以及作品的關注。儘管,作家該不該賺錢也是一個充滿了爭議的話題。作為一個作家,想用作品賺錢嗎?作為一個讀者,認為作家該賺錢嗎?看看大家怎麼說,也歡迎您的參與。
  • 中文在線攜和閱讀原創首發酒徒新作《男兒行》
    近日,歷史穿越類網絡小說《男兒行》獲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原創首發。據悉,該作品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文在線旗下17K小說網籤約作家酒徒的最新力作。《男兒行》以元末農民起義為背景,講述一群原本庸庸碌碌的人民奮起反抗,在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華夏民族的故事。移動用戶只需編輯簡訊「搜男兒行」發送到10658080,即可直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閱讀。
  • 東北、窮鬼樂園、仙症:作家鄭執的文字世界
    講述的開頭,東北人鄭執依舊展示了一把東北式的幽默:「我叫鄭執,31歲,瀋陽人,是一個職業作家,主要寫小說,缺錢的時候就會寫劇本。邀請我來演講的那個時間點,剛好是我在去年12月份的一個文學賽事上拿到首獎的第二天,所以不得不讓我認為,社會有的時候稍微勢力眼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 【八閩作家20010】閃小說《露肚裝》‖八閩作家·張新鴻
    重要:要參賽的作家必須必須關注本文學社兩個微刋!不關注微刊的作者自動喪失參賽資格!所有參賽作品集中在【八閩作家】發布。▲八閩作家▲        ▲ 掃碼關注▲    ▲ 閩南原創文學社▲大賽評委:文學顧問:寫意春秋(吳躍建)(閃小說),陳世坤醫生(中山眼科)(醫學),  四季如秋(陳昌明·詩詞),金香茗(古文學)。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如果不是林少華把村上的作品儘可能原滋原味地翻譯成中文,我們也許就不會邂逅浩瀚文海裡這一顆明星。那麼,作為世界上單獨翻譯村上作品最多的譯者,李少華筆下的村上及其作品是怎樣的呢?在林少華的著作《林少華看村上:從<挪威的森林>到<刺殺騎士團長>》裡,林少華以時間為序,將村上的作品分為長篇、短篇和隨筆三部分,無一遺漏地逐一進行品評。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其實沒有那麼重要」、「中國人不應該把中國文學作品翻譯成外文,」……這位82歲的學者思維清晰而敏捷,屢有驚人之語。 不要把這個獎看得太重 記者:「哪位中國作家有望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作家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遠」,這樣的話題近幾年一直在中國國內爭論不休。你怎麼看待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心態?
  • 朱虹:我吃虧在英文比中文好
    朱虹:1953年分到研究所時我才20歲,只會英文,中文不好很自卑。我到了研究所,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究美國的進步作家霍華德·法斯特。我寫了一篇報告,從寫作上批判法斯特怎麼次。當時卞先生說,你這篇文章沒法發表。別人都吹捧,你說得一錢不值。我說那就不發表。
  • 網文作家大學成立!這些作家和編劇手把手教你寫小說
    每個作家幾乎都被人問過如何提高寫作水平。「國王陛下」的回覆是:「多寫多練。寫到一兩百萬字以後,很多問題不會再問。」當被問及後續會如何擔任寫作導師時,「國王陛下」提到,大神作家「我吃西紅柿」的寫作成績非常好,有人向他討教,「我吃西紅柿」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他。「但是他學不了。寫作跟自己的思維模式有關,別人沒辦法照單全收。所以我不會用灌輸的方式指導,更多的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