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其實很有上進心?

2020-12-23 桔洛家庭教育

社群話題第2期 |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所有人都有想要變好的欲望與生俱來

本周一在家長交流群裡

我們照例進行了一次投票

投票數最多的一項是:

「為什麼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其實很有上進心?」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1

關鍵詞:習得性無助

1967年,在美國有一位叫賽裡格曼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

他把狗關在籠子裡,並在籠子旁放了一個蜂鳴器。

只要蜂鳴器一響,籠子就發出電流。

電流會讓這條狗非常難受和疼痛,但籠門緊閉,它怎麼也逃脫不了。

就這樣重複了好多好多次,賽裡格曼打開了籠門。

你想這條狗一定會拔腿就跑,對不對?

你猜怎麼著,這狗非但不跑,

蜂鳴器一響,還沒等電流通過,它就倒地抽搐和呻吟。

本來是可以逃的,卻怎麼也不相信能躲得掉,

就這樣絕望地等待痛苦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有時候,孩子就像那條可憐的狗。

也曾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

做了好多好多題,花掉好多時間學習,

可還是逃不掉失敗的分數、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

漸漸的,這個孩子覺得自己真的沒能力學好,

他/她好像信了那句話:

「我不是學習的料」

並不斷的自我暗示:

「我就是腦子笨,我永遠也學不好的」。

2

關鍵詞:歸因

歸因,簡單來說,就是確定這事是因為什麼發生的。

比如說,考試考不好,就有兩種歸因方式。

一種是不可控的原因:

「運氣不好,複習的都沒考」、「我智商不夠」一種是可控的原因:

「我這次不夠努力」、「我考試時粗心了」

如果孩子覺得考不好是因為不可控的原因,

他/她沒法改變,就會放棄「抵抗」;

反之,如果是可控的原因,

他/她可以改變,就會積極採取行動:

這次不夠努力,那就打起精神準備下次考試;

這次考試粗心,下次就交卷前多檢查幾遍。

3

關鍵詞:自我價值感缺失

自我價值感,簡而言之,就是覺得自己值得。

我值得被愛、我值得被好好對待、我值得我想要的。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

「你誇誇我,給我一個微笑,我就覺得我值得」

「你打了我,罵了我,我就覺得我不配」

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會特別在意他人評價

因為他/她的價值感不能從自己內心獲得

只能來源於他人

他/她有時會故意不學習:

「這樣別人就會覺得我沒考好,只是因為不學,而不會說我笨」

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的關聯非常密切,

任何有損自尊的事情,都勢必會影響孩子自我價值感。

因為學習不好被同學嘲笑、被老師不公正對待,

或者當眾被家長打罵,

都是孩子自我價值感的殺手。

當自我價值感被殺死,

孩子就會覺得:「我配不上好成績」。

自我價值感一旦被殺死,

就很難被重新培養起來,

有些人一輩子都忍受著自卑懦弱的痛苦。

4

關鍵詞:自信心不足

我們常聽到一個詞,叫「畏難」。

作業太多了,畏難的孩子就會磨蹭不想做;

不喜歡某一科,畏難的孩子就會偏科;

考試太難了,畏難的孩子可能幹脆就放棄複習。

畏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信心不足,

我壓根不相信我能做好這件事。

有些時候我們不能理解,

覺得:「就這點東西有啥難的,我小時候根本不用這麼催。」

可是你知道嗎?

在你看來1級的難度,在孩子眼中至少放大了10倍!

請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別發火,

可以幫他/她把看起來很難的任務,一點一點拆分,

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就多積攢了一點信心。

5

關鍵詞:缺乏成功體驗

你發現了沒有?

缺乏成功體驗其實是罪魁禍首。

就是它導致了習得性無助、自我價值感缺失和自信心不足。

那麼反過來,通過累積成功經驗,

對這些是不是也可以有所改善呢?

獲取成功體驗有兩個方法:

一是讓孩子自己親身經歷,

比如和孩子一起樹立小目標並紙質記錄,

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打一個對勾,

並給孩子一些小鼓勵。

二是讓孩子看到別人的成功經驗,

比如,看到有一個像他/她一樣的小孩,

通過自己的努力,真的成功了。

越是和自己相似,越能從中受到鼓舞。

回到我們開頭那個問題

「為什麼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其實很有上進心」

正是因為孩子想變得更好

也很希望在別人眼裡自己是有價值的

所以才給自己這麼多的壓力

用眼去看孩子 只看到

拖拉、磨蹭、不想做、做不好

用心去看孩子 才看到

擔憂、無助、想進步、想被愛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你怎麼不比好學生,就知道和差學生比?」 說起自己孩子的不爭氣,曉明的父親總是一臉感嘆的表情。他說,曉明每次考試不好回家,批評他好好學習,曉明都會反駁說,「我沒怎麼學,還能考這樣,我同桌天天學,也才比我高几分,有時還不如我!」
  • 孩子的「上進心」怎麼培養?父母可以這樣做!
    上進心的培養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如果孩子有上進心的話,那麼不管是在以後的學習還是工作當中都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後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向發展下去,最終取得成功。但是很多家長都知道上進心對於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可是苦於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呢?
  • 想要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家長可試試馬蠅效應,適當施加壓力是關鍵
    回來家之後,我們不逼著他寫作業,他就永遠不會寫,只知道看動畫片,搶大人手機玩。都說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孩子現在可以多吃點學習的苦,以免日後吃更多的苦呢。我家孩子這樣沒有上進心,可真讓人頭疼,以後可怎麼辦。
  • 孩子三年級不用心學習,心怎麼說都沒用,該怎麼辦?
    三年級孩子一般都在8歲左右,也恰好處於兒童期第二反抗期(7-9歲)的中間段。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玩心思特別重,如果家長總是頻繁說教孩子,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意識,即你越讓他好好學習,他越不當回事。從家庭教育專業角度看,家長的不當說教反而會負強化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該怎麼辦呢?下面寒石冷月老師給家長一些建議。
  • 一個有上進心的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所謂「上進心」,即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之心。在不同年齡段,都需要有上進心,這是一個人進步的不竭動力。當我們還處於學生階段,老師一直告訴我們:人要有上進心。但當時懵懂的我們還不是特別明白到底什麼是上進心。不過也無妨,因為學生階段,我們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好好學習,將來考上一個好大學。可有朝一日,我們真的進入了大學,沒有老師逼迫我們學習,也沒有必須考研的壓力,亦沒有生活的壓力時,很多人就容易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前進的方向在哪裡,這就是沒有上進心的表現之一。因為人不能總是被動地接受,還需要主動奮鬥。被動的結果自然是對未來沒有規劃,畢業後無所適從,到處找工作。
  • 學校推出的網絡課堂,可孩子卻不好好學習,這該咋辦?
    我們都知道,今年我們過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庚子鼠年。當然,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學校延遲開學,為了保證孩子的學習,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大家都不忘學習「。於是學校推出了網絡課堂,機構也一樣,學習紛紛而來。可是如此好的一件事情,孩子卻不好好配合。
  • 孩子不學習別老怪神獸心理有問題
    不知道你家神獸開學了嗎?反正最近好多家長詢問我自家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在家不好好上網課,作業老是拖拖拉拉的是不是心理問題,怎麼做能夠改善一下。可憐天下父母心呀,一不小心就讓心理問題背鍋呀!我鄭重其事的告訴這些家長這個很難下定論,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的外在表現都有可能是有醫學的基礎的就是我們身體的器質造成的,咱不是專業醫學人士不能下結論。大家看有幾家神獸不這樣呢?這個問題其實是很普遍很正常的。
  • 男人沒有上進心,女人怎樣激勵?心理學告訴你有效解決方法
    我經常收到粉絲私信就說:抱怨老公的不上進,我在家裡面帶孩子還抽空學習呢,他倒好每天下班就是打遊戲,我看這麼下去,這輩子都枉費了!還有的人說:我去年跟老公一起,報了一個這個考證班,現在我證都拿到了,他課程還沒上完!我都不知道怎麼說他了。還有一些說這個結婚的時候,看著我老公挺像潛力股的。但是十年過去了,這隻股一點都沒漲。所以大部分女人,談到男人沒有上進心的時候,都會選擇幹嘛?
  • 相親對象說想找一個有上進心的男朋友,我感覺我不配,直接遁了
    「我將來的男朋友,可以不高不帥,可以沒車沒房,但必須有上進心。」這句話初聽起來,好像沒毛病,但細品起來,好像是一碗雞湯。這樣說的女孩,通常自己不上進,而她真正想找的,也不是上進的男朋友。 幹了這碗毒雞湯,你會發現,這好像是個悖論。
  • 為什麼「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是大多數孩子的宿命?
    其實稍微用一點心的家長很容易發現這個現象:一二年級的時候基本上全班都是優秀,三四年級的時候就天上人間了,一半的孩子中不溜,1/4左右上遊,1/4左右在後面,基本上很穩定。其實我想五六年級也差不多,有極個別孩子上下層次的變動,但也改變不了這個層次事實了。
  • 孩子不好好學習,想把他送去學電競?勸告你最好不要!
    孩子不好好學習,想把他送去學電競?勸告你最好不要!在今天早上的時候有個家長向我求助,她說自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很不好,每天沉迷遊戲無法自拔,怎麼敲打孩子就是不聽勸,實在沒辦法就想讓孩子學學電競,將來也算有出路,問我這個注意怎麼樣。我是這麼回答的:如果不是萬不得已,請不要讓孩子走這條路。
  • 馬雲演講: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雲谷有一句話我很欣賞,叫「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2.不追求每個孩子成功,但要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一,雲谷不想複製任何一所學校;第二,雲谷不想辦貴族學校,但是我們要讓雲谷的孩子有高貴的氣質;另外,雲谷不是辦一個國際學校,而是要辦成一個國際化學校。
  • 孩子不好好學習,奶奶把爸爸狠打一頓!爸爸委屈哭訴:天天打我
    孩子不好好學習,奶奶把爸爸狠打一頓!爸爸控訴:天天打我!網友評論:打得好,子不教父之過!看這爸爸好像被媽媽打很委屈,覺得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寫作業打我幹什麼呀!關我什麼事兒啊!其實他這個想法真是錯誤的!孩子小的時候,是有兩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特點的:一是習慣正在形成期,二是孩子玩兒心大,自制力差。如果在這時候,家長能夠從旁協助,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制力,那麼以後等孩子大了,基本就不需要家長怎麼管了!孩子的學習基本就是良性發展了。
  • 高中的孩子不好好學習,需要爸爸媽媽科學管理
    悠淑:是的,其實我們也知道都是我們的教育問題導致的,但是在學校孩子總自己也管不好自己,上課不好好聽,還容易走神,老師跟他溝通,口頭答應了,轉個頭就當耳邊風,我們也知道孩子期中考試成績差,心裡有負擔有壓力,但我們希望他能把壓力轉為動力,要行動起來才能跟上同學們的步驟。可他都是想歸想不去行動,所以我們就很著急。
  • 為什麼孩子上網課沒效果?這樣上直播課,孩子學習效果好
    為什孩子上網課沒效果,這樣上直播課,孩子學習效果好!1、很多同學上網絡直播課,喜歡聽老師講。老師講完再寫作業,這樣學習很輕鬆;有的同學覺得網課有回放,經常請假說回頭聽回放。其實聽回放時,只是應付家長,聽完而已;還有的同學只是聽老師講,覺得都聽懂了,不動筆寫作業,這樣上網課,效果當然差!2、為了提高課程的效果,我想了一些辦法:課前寫作業,直播課前讓孩子寫作業。孩子為了寫好老師的作業,必須提前預習。就算他不預習,也得動腦筋,不動腦,作業沒法完成。學習一定伴隨著思考,一定有困難,克服困難才有進步,如果覺得學習沒困難,可能收穫也少。
  • 學習要出國?「未成年」孩子的追求?其實錯了,可能初衷不在孩子
    出國讀書不是國內的簡單擇校學習,兩者雖然形式上區別不大,但是,實質區別非常大。送未成年人的孩子出國讀書與普通留學還不真一樣。一,孩子接受的基礎教育完全不同,中國文化具有中國特色,而外國文化也是為他們的國家而服務的,只有他們自身的特點。孩子從小就出國學習,他們的思想和觀念必然中國的傳統觀念形成巨大的差別,即使學成歸來,也會缺乏基本的國民教育,即使是中國國籍,但靈魂卻變得不再那麼健全。
  • 好好的孩子,到底為什麼抑鬱了?
    來到心理諮詢室和精神科門診的很多家長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抑鬱了?爸爸媽媽常常說一些類似的話:我不逼他的呀,我們真的對他沒有要求呀,我們家裡很民主的,都是和孩子商量的,我們都是徵求孩子意見的,都是他自己選擇的啊……既然如此,為什麼孩子會崩潰大哭,會不想去學校,會覺得活著那麼累、那麼辛苦呢?
  • 父母吃飯看手機,卻責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樣教養孩子有效果嗎?
    「,罵完之後,接著看手機,沒有半點要陪著孩子,照顧孩子吃飯的意思。坐在一旁的我,看得心驚肉跳,心想:要是孩子不小心燙著了,摔傷了,怎麼辦?可是那孩子父母看起來一點也不擔心,依然是眼睛不停的看手機,一邊偶爾往火鍋裡夾點菜放進自己嘴裡,一邊繼續訓斥孩子要好好聽話,好好吃飯。自己都不能做到好好吃飯的父母,卻罵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還說什麼教養孩子好難?
  • 為什麼美國大部分人沒有上進心,而美國卻是世界第一強國?
    為什麼美國的很多年輕人特別懶,美國的學生不努力學習,很貪玩,想幹啥幹啥,但是美國的科技那麼發達呢?最近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目前我能想到的大概是這樣的:美國的職業差距相對不那麼大,普通的體力勞動者收入也還行,過上小康生活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他們很多人不願意有壓力,不願意那麼累的話,那主動的會選擇做一些「低端」的體力活,因為是他們主動做出的選擇他們,所以他們的心態也是不錯的,做體力活的也很享受生活的樣子。
  • 孩子總說從明天開始好好學習,但是第二天扭頭就忘,怎麼破?
    孩子不好好學習往往是家長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然而,讓人更頭疼的是睡前表決心,睡醒就忘記。 語文單元測試的成績出來了,樂樂考了59分。老師要求同學們把自己的成績單拿回家給父母看,並且要籤字。 從進門媽媽就發現,放學回家樂樂一直悶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