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一周觀察】6千億規模的產業一年要打多少官司?需求必須立刻...

2020-12-23 上觀

記者最近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得知,今年以來,新片區的商事糾紛、跨境貿易糾紛、智慧財產權糾紛、勞動爭議糾紛越來越多。聽著不像是什麼好消息,實際上這卻反映出臨港新片區的市場活躍度越來越高。畢竟,市場主體越多、市場活動越多,糾紛自然越多——這是客觀規律。

話雖如此,臨港新片區顯然不打算放任這些糾紛「自生自滅」。臨港新片區日前發布了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新片區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形成3到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意味著未來五年,臨港新片區還將加碼引進企業。幫企業解決法律需求一定是臨港新片區的重要課題。

在近日召開的「全面提升臨港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發布會」上,市場主體可以一窺新片區與市各相關部門在解決法律需求方面的努力與成果,以及一些「進行時」的規劃。有企業家看完發布會的新聞,在朋友圈評論:解決的都是迫在眉睫的需求,還未久旱,便逢甘霖。

這要歸功於管委會到企業間的多次調研。臨港新片區與其他區域不同,有著不少特殊性,因而更要有的放矢地引進法律服務,填補相關需求。

比如,新片區與市區距離太遠,特斯拉就提出,需要就近的公證等服務。但根據原先相關規定,律師事務所在上海只能有一處辦公場所。優秀的律所大多集中在陸家嘴等市中心地區,臨港的企業每次得跑幾十公裡才能解決問題。

對此,市司法局制定發布《境外仲裁機構在臨港新片區設立業務機構管理辦法》,在全市率先突破允許上海本地優秀律所在臨港新片區設立同城分所。上海段和段(臨港新片區)律師事務所等首批5家律所同城分所在發布會上獲得了市司法局頒發的登記證書,入駐臨港。

又比如,臨港新片區高新技術企業多,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非常看重。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朱芝松說過一個招商小插曲:在與一家知名外企商討可能的籤約入駐時,對方一共只問了兩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臨港新片區有什麼辦法保護企業智慧財產權?

為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上海市檢察機關臨港新片區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已入駐臨港;發布會當天,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又與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籤署《關於推進臨港新片區智慧財產權工作發展合作協議》,臨港新片區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窗口、中國(上海)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中心臨港新片區分中心也正式揭牌,集聚各項市、區級窗口辦理、諮詢、受理等功能,為區域企業、高校以及個人提供確權、保護、交易、運用等一站式服務。

而臨港新片區最特殊的,是區內企業外向型業務特別多,因而涉外法律糾紛也特別多。在新片區,就連被戲稱「造挖掘機的」三一重工,都佔據了全球市場的最大份額,每年出口大量挖掘機。三一重工向管委會提出,他們有海量涉外法律需求,急需涉外法律服務。

對此,臨港新片區正有的放矢地引進相關法律機構。比如此次籤約入駐的段和段律所,正是全國最早從事涉外法律服務並開設海外分所的律所。而為幫助市場主體與其他法律機構更好地查明、理解、應用外國法,臨港新片區此次還引進了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中心等高端智庫,將與法院、仲裁機構合作。

管委會還了解到,涉外法律糾紛多數選擇以仲裁方式解決,因此引進了不少仲裁機構。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總部、上海經貿商事調解中心、上海市金融消費糾紛調解中心、上海銀行業糾紛調解中心等仲裁、調解機構也於發布會上簽約。

臨港新片區要成為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必須構建開放型法律體系,按國際通行規則解決涉外糾紛。及早建立起一個能讓區內、海外企業「無縫切換」的環境,必須成為新片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主要方向。

相關焦點

  • 上海臨港新片區首發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將建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多領域產業鏈體系,推進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智能網聯汽車與傳統汽車具有全然不同的產業形態,在傳統整車、零部件研發製造基礎上,還催生了車載晶片、感知系統、車載計算系統、車載通信終端、線控底盤等產業領域,同時帶動車聯網產業和智慧交通產業領域,還拉動了相關軟體服務業發展,新增產業規模巨大,需要巨大的承載空間。
  • 上海正式發布規劃,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臨港新片區發展
    為了滿足臨港新片區不斷集聚發展的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產業需求,緊跟上海市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臨港新片區在各相關委辦局、專家的支持下,特別編制和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專項規劃。
  • 大飛機產業園,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
    閱讀提示:未來,大飛機園將匯聚航空研發、製造、運維、服務等產業鏈高端業態,著力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集群。預計產業規模2025年達到500億元,2035年突破2000億元。要想推動航空核心技術的難點攻關,取得長足發展,核心科研人才尤為關鍵。   「來浦東之前,只知道陸家嘴金融中心、張江高科等地方。來了之後,浦東的硬體設施很好,對研發有很大促進作用。」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也是在這一年,黎先平從原工作所在地江西洪都出發,來到上海,加入中國商飛,穿上了藍天色彩的工裝。
  • 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12月11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 》發布。規劃提出,要形成國內外協同創新機制,爭取在臨港新片區範圍內對智能網聯汽車整車、零部件及相關系統的測試樣品樣件實施監管下的免保證金條件下的保稅流動。
  • 「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出臺,背後是千億規模的電競產業
    隨著國家對遊戲領域引導和推動,打遊戲,已經從最初的娛樂解壓,進化成涉及經濟民生的產業了。 「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出臺,就是國家對電競行業的進一步規範,這背後,是千億電競產業的崛起。
  • 上海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劃發布:推動技術數據跨境流通
    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多維度、多領域產業鏈體系基本形成,產業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居全國領先地位,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智慧交通示範區和國內領先現代產業集聚區目標基本實現,建成千億級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集群,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智能網聯整車產量超過100萬輛。
  • 萬億城市的千億產業之鄭州市的千億汽車產業集群是如何打造的?
    從產業的角度一一來刨銑,就從鄭州開始,鄭州是只有富士康嗎,富士康佔據鄭州GDP的一半?一些想當然的言論極多。鄭州千億產業集群眾多,並不只有富士康。今天就來盤點鄭州的汽車產業千億集群是如何打造的!鄭州也不例外,但對鄭州的汽車產業了解詳細的卻並不多。外界往往只知宇通,殊不知鄭州市的汽車產業已經形成了千億級的產業集群規模。鄭州打造千億的汽車產業集群可謂是兩條腿走路,走出了兩條不同但均獲得了成功的道路!
  • 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十四五」規劃發布,5年內初步形成國家級集成...
    集微網消息,12月18日,《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指出,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在重大技術裝備或核心部件實現100個首臺(套、批)突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000家,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臺(公司);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工業總產值5000億元,形成三~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強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產業協同效應
  • 關注|新泉、錦源晟等13個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項目落地臨港,達綱...
    此次籤約項目總投資4.5億元落地汽車飾件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用地約53畝,預計明年7月底8月初達產,達綱產值6.4億元。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佛吉亞集團在中國區的總部,負責四大核心產品業務領域:座椅系統,內飾系統,汽車電子和綠動智行的投資運營管理。
  • 四大產業集群引領發展!龍口開發區推進臨港經濟再升級
    開發區坐擁全國最大的地方港口——龍口港,在「以港興市」戰略基礎上,以打造加工製造、汽車零部件主導產業、綜合物流、清潔能源等四大臨港產業集群為著力點,全力提升港口經濟發展水平。
  • 「華為」禁令再度升級,國內半導體產業配套升級
    (證券日報) 6.上海報業集團、臨港新片區等共同發起眾源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 8月21日,上海報業集團和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籤署投資合作框架協議,共同發起眾源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圍繞新型文化消費產業投資布局。本期基金目標規模不低於30億元,將分別配置子基金投資、項目直投和併購整合型投資。
  •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遊戲:贏了規模、失了口碑、留下雷區、一地雞毛
    應收款第一名河北固安縣欠了82個億,但它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96個億。 給三四線老百姓蓋房子,需要講質量嗎?我們看一個企業華麗外表時,要問一句它的初心嗎? 飛魚財經關注到兩組數據,一個是公司營收規模首次破千億,一個是公司應收帳款裡處處雷區——應收款排名第一的河北固安縣,欠了華夏幸福約82個億,但是 2019年固安縣全年財政收入才96個億。
  • 「臨港一周觀察」上海「新71路」BRT已基本建成並上路試運營,盼了...
    臨港的道路最近發生了些變化:幾條主幹道路的最左側車道劃上了黃色虛線,路口還掛上了標有「中運量專用」的紅綠燈。常在延安路開車的人一眼就能猜出,臨港的BRT馬上就要上路了。記者從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確認了這一消息。
  • 「今日鋼鐵」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紛紛向千億級鋼鐵產業集群邁進
    《計劃》指出,要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區域產業集群,其中包括三項鋼鐵相關產業集群。韶關綠色鋼鐵和有色金屬產業集群、湛江綠色鋼鐵和高性能樹脂產業集群、雲浮石材和優特鋼產業集群。
  • 公募基金今年發行規模突破3萬億 6家發行規模超千億
    距離2020年結束不足半月,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發行規模已經突破3萬億元,創下歷史紀錄。據統計,全年共有129家基金管理人有新產品發行,共有6家發行規模超千億,易方達、匯添富旗下新品發行均超過2000億元。
  • 2025年促成電競產業規模千億,廣州天河劍指「世界級電競中心」
    將於2025年末促成電競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2030年達到2000億元(均含電競遊戲營收),增速保持15%以上。而據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數據,2018年末天河區電子競技產業產值將近20億,對比之下差距較大。 廣州市天河區連續13年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廣州第一,綜合目前廣州對電競行業的政策傾斜,《規劃》的千億目標如何實現?
  • 「五個重要」指引臨港新片區穿雲破霧
    ■選擇臨港新片區的理由很多,開放創新的制度一定是左右決策天平最重的砝碼今天,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一周年。一年間,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滴水湖湖面波瀾不驚——因為前路已經瞭然於心。新的發展格局意味著新要求,臨港新片區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在雙循環中,目標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的臨港新片區可以發揮特殊作用。
  • 代餐,一個千億市場的真需求和偽風口
    CBNData《功能營養代餐市場消費趨勢》顯示,近一年來,國內代餐市場的消費金額和消費人數均呈現50%的高速增長。狂飆突進式的擴張背後,是國內代餐市場的巨大空間。Global Industry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代餐市場規模已突破200億美元,此後到2025年,還將以6.64%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成長。
  • 臨港國際產業社區: 「徵租結合」連片開發 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按照規劃,臨港國際產業社區未來將致力發展以高端醫衛用非織造布及關聯產品為核心的環保型、創新型、功能型新材料產業,打造智能裝備製造產業等先進位造業集群,助推九江鎮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各項「拆改建」升級改造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裁彎取直」理清土地所有權界線 臨港國際產業社區佔地3475畝,周邊水陸交通便利。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電 (記者 李姝徵)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臨港新片區)官方11日發布《臨港新片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專項規劃(2020-2025)》(以下簡稱《規劃》),將支持全應用場景的智能汽車示範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