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一轉動,就出現「咔咔」響,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那麼,這算是頸椎病嗎?
不一定!順便補充一下,不是頸椎一出現咔咔響或者酸痛,就等於頸椎病。
說回扭脖子的「咔咔響」,這種響聲可以分為生理性彈響聲和病理性彈響聲兩種。
什麼是生理性彈響?
主要是指出現彈響的時候,不會伴隨任何的症狀。例如,關節擠壓導致氣泡破裂,發出響聲。
像是扭脖子出現咔咔響,可能會有以下原因。
1、氣泡破裂/氣泡形成造成的聲音
頸椎組成的關節有關節囊包裹著,而關節囊裡面的液體,液體裡面存在二氧化碳等氣體。當頸椎進行活動時,會牽拉擠壓到關節囊內部,此時如果氣泡被擠壓破裂,就可能會聽到響聲。
但是也有另一種說法,這是由於頸椎活動牽拉關節,形成氣泡產生的聲音。
無論是因為氣泡破裂還是氣泡形成產生的聲音,這都屬於生理性的彈響,就像變冷我們毛孔收縮,會發抖一樣,屬於正常的生理變化,不等於頸椎病。
2、肌腱、韌帶活動產生的聲音
肌腱、韌帶,是具有一定彈性、伸縮性的組織,像是橡皮筋。當我們扭脖子的時候,肌腱、韌帶會被拉伸延長,這個過程中也有一定機率產生彈響聲。
當然,隨著衰老,肌腱、韌帶彈性會下降,出現彈響聲的頻率有可能會上升。但也並不等於頸椎病。
什麼是病理性彈響?
這種關節彈響的出現,會伴隨著一些症狀,例如疼痛的出現。
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原因。
1、骨骼與骨骼的碰撞
以椎間盤退變為例,隨著椎間盤水分減少,兩節椎體以及椎體後的小關節可能會比較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此時,當你進行快速的頸椎旋轉等活動,有可能讓這些椎體之間產生摩擦,發出聲音。與此同時,你還可能會伴有頸椎疼痛、手臂麻木等症狀。頸椎間盤突出症是屬於頸椎病。
2、肌腱、韌帶與骨骼的摩擦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軟組織(肌腱、韌帶)通常會出現彈性下降,變得更加緊繃。如此,在活動過程中,它們會有可能跟骨骼摩擦,產生聲音。此時,可能會伴隨緊繃、疼痛的感覺。
但是如果在影像學檢查上沒有看相應的變化,可能不會被診斷為頸椎病。
怎麼判斷是不是「頸椎病」?
2018年頸椎病專家共識提及頸椎病的診斷,需要滿足3個條件:
具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椎間盤或椎間關節有退行性改變。有相應的影像學依據,即影像學所見能夠解釋臨床表現。簡單來說,如果只是轉動脖子「咔咔」響,沒有任何疼痛、手麻等症狀,影像學檢查(X片、CT或MRI)沒有異常,那麼通常不屬於頸椎病,可能只是一些生理變化,不需要過於擔心。
但平時伴有頸椎疼痛、手麻、肩痛等頸椎病常見症狀,片子也發現對應的變化,例如椎間盤突出壓迫硬膜囊,那麼有較大機率屬於頸椎病。
總結
總的來說,偶爾扭脖子會咔咔響,也不會伴有疼痛等症狀,未必是頸椎病,不需要太擔心。
關於頸椎病的診斷,最好是找專業醫生綜合判斷,不要自己根據一兩個症狀就隨意斷定頸椎病。疾病的診斷是需要各方面知識綜合分析的。
最後,不要忘了點讚、收藏、關注呀!我會持續更新健康小知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