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繁忙的一天工作結束後,轉一轉脖子,就會聽到「咔咔」的響聲,尤其是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固定一個姿勢後,響聲特別明顯。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響聲叫做關節彈響。病理性關節彈響還伴有肩頸酸脹、沉重等感覺,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十分警惕了,因為你的頸椎和頸部肌肉可能出了健康問題,脖子扭動時的響聲和疼痛,就是身體在對疾病進行「抗議」。
頸椎病低齡化
頸椎病作為「全球十大頑疾」的亞軍,近年來已經逐漸低齡化,成為「全民疾病」。在低頭族中尤為嚴重,國內一項對2000例頸椎病患者展開的最新調查顯示,近20年以來,頸椎病的高發年齡從55歲,一路下降至39歲,青少年和上班族中頸椎病患者人數陡增,30歲以下患者所佔的人數比例比30歲-50歲的患者高出了22%。
俗話說,「辦公室族離頸椎病只有一釐米的距離」,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長時間久坐,頸部肌肉就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長此以往,肌肉就會因為勞損喪失了保護骨骼和關節的能力。
項背肌退變、勞損,導致頸部肌肉受力開始不平衡,椎間盤承受的的壓力增大,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接著發展下去,就是四大頸椎病。
根據臨床表現,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四類頸椎病屬於多發類型。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表現為手指麻木,異樣感,活動不靈活。仰頭、咳嗽、噴嚏可加重,就醫時間越早,療效越好。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約15%病人為此型。臨床早期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後發展為行走困難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交感神經型:約佔5%。表現為頭部症狀:頭暈,頭痛,頸後痛;眼部症狀: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甚至失明;心臟症狀:心跳加速或減慢,心口疼;周圍症狀:肢體、頭、頸、面部發麻或疼痛;其他:耳鳴、耳聾等。
椎動脈型:約佔2%。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噁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
4招讓你遠離頸椎病
易姐看完臨床症狀已經慌得不行,迅速開始尋找預防頸椎病大全。
第一,預防頸椎病重中之重就是要改變生活工作方式。
伏案工作一個小時左右就起來活動活動,還要注意,不要要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不要睡過高的枕頭,一般枕頭以10釐米的高度為宜。
第二,多運動。
打羽毛球、遊泳等,不僅運動了全身,還非常具有針對性。
第三,避免不恰當的按摩。
推拿按摩不僅對緩解肌肉緊張起不到作用,有些不正規的按摩店還會為了追求頸椎按摩時發出脆響,讓你的頸椎承擔受損的風險。
第四,避免受寒。
長時間吹空調容易誘發、加重頸椎病,所以大家也要注意做好肩頸部的保暖工作。
今日份的易姐養生小課堂就到這裡,大家一定要少坐多運動,呵護好你的頸椎!最後提醒大家,如果頸部疼痛不適,及早找專業醫生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