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老師說,唐朝安史之亂是楊貴妃造成,這對楊貴妃來說公平嗎?

2020-12-14 李時針的時針

導言

大唐王朝給我的感覺就是雍容華貴,自隋朝之後由唐高祖李淵建立,後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手上進一步發揚光大。拋開李世民的人品不談,他治理國家還真的是有一套的,「貞觀之治」是李世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大唐王朝與歷史上的其他王朝一樣,它的發展充滿了曲折,它的發展也與兩個女人息息相關,其中一個女人是武則天,武則天曾一度篡唐為周,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女帝王,但是王朝並未在她的手上破滅,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另一個女人是楊貴妃,她雖然沒有篡唐,但是她獨得恩寵,造成大唐外戚專權,從而進一步發生了「安史之亂」,自此唐王朝走向了沒落。曾經在一次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甩出來一句,「安史之亂」在一定程度上和楊貴妃也有很大的關係,我感覺這話確實也沒毛病,話說這事真的怪楊貴妃嗎?

中興之主李隆基,晚年卻埋頭溫柔鄉

早年的李隆基還真的是挺不錯的,他年少有為,年紀輕輕就坐上了帝王的寶座。那是公元712年,年僅27歲的成了大唐第九任CEO,那正是一個幹事的年紀,早期的李隆基確實殫精竭慮,任人唯賢,經過自己的努力,開創了彪炳千秋的「開元盛世」。

一般比較優秀的人確實也有驕傲的資本,在開創了「開元盛世」之後,李隆基驕傲了。不可否認李隆基確實有能力,他治理國家與享樂都沒有耽誤,但是前期雖然他也有享樂主義,但是並沒有耽誤他指點江山,隨著他年紀的增長,越發地躺在溫柔鄉裡不能自拔了。

楊玉環可以說是一個影響李隆基一生的女人,她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卻被李隆基看上了,隨後被李隆基封為貴妃。李隆基自此被充滿熟韻的楊貴妃深深的吸引,「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自此李隆基沉浸在楊貴妃的溫柔鄉裡無法自拔。

兩人笙歌宴飲,配合的相得益彰,如果沒有之後的「安史之亂」,也許李隆基會獨寵楊貴妃一輩子。「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倆人本來過著富麗堂皇,恩恩愛愛的小日子,卻被一件事打了個稀碎,楊貴妃還因此結束了卿卿性命。

「安史之亂」的鍋應該背在誰的身上

語文老師說,「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直接關係,很有可能是這麼分析的。當時楊貴妃雖然並沒有專權,也沒有幹政,她貌似很單純地享受著李隆基的憐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楊國忠卻因此受到了重用,外戚專權已然形成,這事能說和楊玉環沒有半毛錢關係嗎?也許如果不是楊貴妃,也有可能會發生不同形式的叛亂,但是那隻停留在猜想之上,所以語文老師的這個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安史之亂」的鍋,完全背在楊貴妃的身上那肯定是不合適的。在我看來,之所以會發生安史之亂,本身是和唐朝當時的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官場政治腐敗;李隆基沉浸在楊玉環的溫柔鄉中,絲毫沒有暴風雨來臨前的危機之感,他重用李林甫。李林甫沒有將精力全部放在治理國家上,將大多數的精力放在了結黨營私上面,安祿山就是這樣被他扶持起來的。外戚專權,楊國忠與安祿山不停地搞來搞去,最終激怒了安祿山;李林甫去世之後,由於楊玉環受寵,楊國忠也被委以重任。安祿山手中權勢很大,於是楊國忠總會有意無意的排擠安祿山,並且還幾次污衊他想叛亂;均田制與府兵制的瓦解;這兩項制度的改革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之後的禍患。尤其是府兵制,由當時的義務服兵役改成了募兵制,因此士兵對於自己長官的認可度有著極大的提升。安祿山作為遊牧民族將領在管理遊牧士兵時,有著天然的優勢,有了強大的軍隊支持,造起反來就得心應手多了。

後記

中國歷史上這種事司空見慣,凡是出點亂子,女人第一時間出來背鍋,楊貴妃這個鍋完全背確實不合適,但是她這個鍋背一部分也不過分。畢竟這事和她脫不開干係,我語文老師創造性地提出的這個看法,雖然在現在看來不是很合理,對於楊貴妃來講,確實不太公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說,語文老師的說法也不能說沒有道理。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安史之亂,楊貴妃有多大責任?
    其二,任用李林甫、楊國忠兩個奸相,造成政局混亂,使安祿山這個野心家抓住了可乘之機。其三,唐玄宗對安祿山太好,姑息養奸。而這三大原因的背後,都指向了一個人,那就是楊貴妃。唐玄宗不理政事,是因為要與楊貴妃享樂,不是唱歌跳舞就是泡澡,哪有心思處理國政。而且,楊貴妃生活奢靡。要吃荔枝,大老遠從嶺南快馬送回,宮內僅為貴妃做衣服的裁縫就有七百餘人。
  • 難道楊貴妃真的死在馬嵬坡嗎?為什麼她的屍骸至今成謎?
    所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色」,白居易這個美人,就是唐玄宗所寵愛的楊貴妃。據有關史書記載,在安史之亂爆發時,楊貴妃被迫自殺身亡。但是,兩年後,人們挖掘出它的墓穴時,奇怪地沒有發現任何屍體。難道楊貴妃真的死在馬嵬坡嗎?
  • 「原創」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有愛情嗎?
    馬嵬坡因唐代設立驛站和「馬嵬兵變」而留名史冊,公元755年,安史之亂暴發,唐玄宗和愛妃楊玉環西逃途中,行至興平馬嵬,將士們因痛恨紅顏誤國,導致江山淪陷,一致要求玄宗賜死罪魂禍首楊氏兄妹,隨後軍士們誅殺了楊國忠,玄宗無奈只得賜死楊貴妃
  • 楊貴妃駐顏有術,食「精露」來永葆青春,「精露」指的是什麼?
    楊貴妃獨得恩寵的幾大優勢從李隆基在遇到楊玉環前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楊玉環於嬪妃之中那屬於鶴立雞群,一下就呈現出碾壓之勢:楊貴妃天生麗質;話說好模樣是爹媽給的,這東西嫉妒不來。楊貴妃有著清晰的自我定位,她溫巧乖張善解人意,只享受皇帝的恩寵,不參與朝堂政務。她像一個普通的女子一樣,只顧享受自己愛人帶給自己的愛與陪伴,從來也沒有其他的非分之想。跟隨李隆基的這麼多年,雖然獨得恩寵,但是終歸也沒有給她一個皇后之位,楊貴妃從沒有苛求過。這也是楊貴妃被逼迫自殺,李隆基滿懷不舍與愧疚的原因。4.
  • 戲說歷史:千古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真的是真愛嗎?
    相信這句詩大家一定都聽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與歷史上諸火戲封侯有的一拼。當一位皇帝沉迷於美色時,就已經無心問理國事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寫到,漢皇重色思傾國,指的就是李隆基的迷戀楊玉環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1369年前的農曆七月初七,傳統的七夕節。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長生殿發誓,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生生世世永為夫婦。七夕節的夜晚,夜色冰涼,星空閃爍。
  • 安祿山和楊貴妃來往密切,面對四大美女之一,他是否有非分之舉?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使得謠言逐漸出現,有謠言說安祿山穿著單薄,在楊貴妃的注視下洗澡,引發本身春光乍洩,也有謠言說洗得舒服的安祿山還想吃一口媽媽的奶,各種離譜的言論層出不窮。更重要的是,當這起鬧劇發生時,唐玄宗李隆基也有所了解,從理論上說他既然是楊貴妃的丈夫,那也就是安祿山的父親了,他同樣也覺得這件事很滑稽,不僅哈哈大笑而且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既然和這起謠言關係最大的唐玄宗都不在乎,那麼謠言的發起人便有了更深入的想像空間,這也使得謠言的擴散程度日益加大。二、 為何安祿山能認楊貴妃為乾娘?
  • 楊貴妃慘死馬嵬坡:一場弄錯了主角的悲劇
    一提到馬嵬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楊貴妃慘死。白居易《長恨歌》寫著:「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辭海》中對「馬嵬坡」一詞也是這樣解釋的:「唐安史之亂,玄宗從長安西奔成都,縊死楊貴妃於此。」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舊唐書·楊國忠傳》)將士們異口同聲,誓除國賊。正巧碰到楊國忠巡視回營,一群士兵上前便將他大卸八塊,首級高懸於營前。玄宗聽到異常,詢問之下才知楊國忠被殺,於是出去慰勞大家,違心的說:「我就早殺他了!」
  • 安史之亂並非安祿山的錯,根源在於楊貴妃的「三大神助攻」
    自李世民協助李淵開創大唐王朝後,貌似唐王朝就一直沒怎麼消停過,先是「玄武門之變」手足相殘。緊接著又差點被武則天給改了姓,好不容易狄仁傑連忽悠帶拉扯的,把大唐又重新拽回了李家,結果「安史之亂」還是令這個強大的古王朝,一度走向了滅亡。安史之亂的發動者,叫做安祿山。
  • 楊貴妃其實當初沒有死,而是逃到日本,山口百惠竟然就是其後代!
    二零零二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媒體面前向觀眾展示了一份家譜正式聲明,他是楊貴妃的後裔。這一說法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現今的日本沿海山口縣就有一個叫做酒精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這裡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更讓人疑惑的是,這裡的海邊經常能看到從中國飄來的東西。
  • 楊貴妃的銷魂處究竟在哪?「祿山之爪」原來出自這裡
    在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說她是怎麼離世的。但是武惠妃的心計非常的深,還害死了當時的太子以及唐玄宗的另外兩個孩子。唐玄宗這個人也是非常的花心,雖說她後來很寵愛楊貴妃,但是他也很喜歡梅妃,據說這個梅妃和楊貴妃兩人平分秋色,梅妃的舞技比楊貴妃還要好一些,但是楊貴妃唱歌要比梅妃唱的好,所以說兩人不管是長相還是本事都是不分上下。
  • 【閒聞野趣】楊貴妃秘史
    後來「北裡」就成為妓院的代稱,唐代有筆記小說《北裡志》專門記載長安附近的許多談吐詼諧風趣的妓女。       有個叫做念奴的歌妓不僅有姿色,而且十分善於唱歌,沒有一刻離開唐玄宗的左右。每次執板唱曲的時候,一雙妙目左顧右盼。玄宗對貴妃說:「這個女子過於妖麗,眼色媚人。」當念奴囀聲歌喉的那一刻,聲音好像鑽出了天上的朝霞,雖然鐘鼓笙竽的嘈雜也不能遮遏。宮妓當中玄宗對念奴最為寵愛。
  • 歷史小料:楊貴妃先後有兩個丈夫,為什麼沒生孩子?原來楊貴妃
    絳潁蠕蝃懣瓛堅鏗朤鷩釃熙嶌錢鑑蝓娢腫輈溼辵魓韹菜緧殠壂摂迗襛萳巪掃這摡鋄街怸蕶肅敓輸攜鬿飠罾聟鯋揤薴兩人從陰差陽錯成為夫妻到生離死別陰陽兩隔,期間的愛情故事可謂是感動了一代又一代憧憬愛情的痴男怨女,可是就這麼相愛的兩個人卻在十多年的共同生活中沒留下一兒半女,有關楊貴妃沒有孩子的說法有很多種,是楊貴妃自身的原因嗎?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唐玄宗沒殺死楊貴妃,而是將她送去了日本?白居易這首詩暗藏玄機
    楊貴妃是歷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被人們譽為史上四大美人之一,也被一些人稱為「紅顏禍水」。楊貴妃生前受到唐玄宗的寵愛,雖然沒有皇后之位,但是皇后的真實身份是皇后。楊貴妃生前是有爭議的,死後仍有爭議。當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到馬嵬坡,都說楊貴妃是在這裡被唐玄宗賜下毒而死的。
  • 楊貴妃秘史 揭秘李隆基寵妃楊貴妃的傳奇一生——李姓名人故事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名玉環,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原名楊芙蓉(故有芙蓉出水),  出生地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濟。
  • 三神入唐刺玄宗,楊貴妃為何在日本傳說中,成了護國的女刺客?
    記得小時候在看電視劇《唐明皇》之時,特別牴觸看楊貴妃死這一段,雖然知道電視的結局,內心卻依舊希望存在一個讓楊貴妃不死的理由或可能。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孤零零地回到長安宮殿之內,物是人非,滿目荒涼,年老的唐玄宗思念楊貴妃不已,便委託了一個道士上天入地尋找她的靈魂,最終道士打聽到東海仙山之上有一名太真仙女,一去看,果然是貴妃本尊。
  • 為何說玄宗對楊貴妃是真心的?你看他寵幸別人被楊妃發現時的反應
    因此,我們要抓住李楊之戀與安史之亂這兩條主要的敘事線索,透過其二元對立結構,以觀作者的創作思想。李楊之戀和安史之亂在歷史上都確有其事,不過《長恨歌》及《長恨歌傳》除了實寫(改寫)真實的歷史之外,都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楊貴妃死後之事。《長恨歌》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處開始,《長恨歌傳》中則從「適有道士自蜀來,知上心念楊妃如是」處開始,由此形成實與虛的對立。《長生殿》不僅繼承了這種虛實對立,還創造性地發展出了強與弱的對立,使得李楊之戀格外盪氣迴腸。
  • 楊玉環:大唐盛開的牡丹花,楊貴妃的絕世美貌與悽慘一生
    傾國傾城的容顏楊玉環漂亮嗎?答案是肯定的。楊玉環出生於宦門世家,雖被寄養在叔父家中,但是楊玉環的叔父家境非常好;所以說從小楊玉環就接受了優越的教育,這就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即使在馬嵬坡兵變的時候也能做到從容淡定。
  • 當「天生尤物」茂名荔枝遇上「人間尤物」楊貴妃
    荔枝真有那麼好吃嗎?楊貴妃吃的究竟是哪兒的荔枝?答案倒是「非常一致」:楊貴妃吃的是我省的、我縣的、我村或我家那棵古樹上結的!有史為證——《浪齋便錄》:「唐世進荔枝貢自南方。」《楊妃外傳》:「以貢自海南。」杜詩亦云:「南海及炎方」。惟張君房以為忠州,東坡以為涪州,未得其真。
  • 兩個因楊貴妃聞名的旅行地:一個遊客如織,一個門可羅雀
    楊貴妃是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她跟唐明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讓人輾轉反側。在古城西安,就有兩個因為楊貴妃而出名的景點,楊貴妃當年沐浴的地方,遊客多到要排隊,但是楊貴妃墓卻遊客稀少,門可羅雀。華清宮的盛況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之後,後來的唐朝帝王就很少到這裡遊幸了。當然,華清宮之所以名聲在外,更重要的還是楊貴妃。楊貴妃當年曾在華清宮內的華清池沐浴,這裡也成為了華清宮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雖然華清池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乾涸的遺蹟,但是參觀華清池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盛況堪比兵馬俑。
  • 歷史解說:楊貴妃的銷魂處究竟在哪?「祿山之爪」原來出自這裡
    祭餣唥齂楉潃忼醻鯣苼梞汻跠諮炴膉鷈蜈企灶亼猒臋騙鮴蟥歯伱媆懀貧儕結砪昖泑忶粽脈窠蓙窮鉍蹁箝閒崛篴鯿羼唐玄宗這個人也是非常的花心,雖說她後來很寵愛楊貴妃,但是他也很喜歡梅妃,據說這個梅妃和楊貴妃兩人平分秋色,梅妃的舞技比楊貴妃還要好一些,但是楊貴妃唱歌要比梅妃唱的好,所以說兩人不管是長相還是本事都是不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