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訊)傳統的西安小吃也有了「官方標準」,11月25日,由西安質監局標準化處發布五項西安傳統小吃製作技術規程,引起網友熱議。其實不止是西安小吃,我國很多省市都出臺過當地特色小吃的「官方標準」。蘭州拉麵、驢肉火燒、剁椒魚頭、鍋爆肉、小雞燉蘑菇、大盤雞、揚州炒飯……難怪網友戲稱,標準化的地方菜都能湊齊一桌宴席了。
肉夾饃出臺「官方標準」用料講究似舌尖上的中國
根據西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網站消息顯示,西安轄區相關餐飲企業已完成《西安傳統小吃製作技術規程 牛羊肉泡饃》等五項推薦性西安市地方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起草,現在正在公開徵求意見,這五項小吃分別是牛羊肉泡饃、葫蘆頭泡饃、肉夾饃、biangbiang面以及藍田蕎面餄餎。
在上述被網友熱議的小吃製作技術規程中,最熱門的是肉夾饃。《西安傳統小吃製作技術規程 肉夾饃》中提到:「製作肉夾饃的白吉饃,使用關中冬小麥磨製的特一粉,與老酵面或酵母、食用鹼等天然食材採用傳統和面工藝使上述食材充分融合,並經過短時間的自然醒發後,取110g 面劑用紡錘形擀麵杖擀製成直徑約11.5cm、厚度2cm 的圓形饃坯」、而臘汁肉則要「選用上等前、後腿和五花豬肉按照一定比例組合,並用鹽、姜、草寇、肉蔻等20 多種調料進行煮製,在煮製前加入適量的陳年老湯和一定量的水經過3~5 小時的燜煮後,煮製出色澤紅潤、軟爛香醇的肉」等。除此之外,其餘四種小吃也從多方面詳細規定了對該小吃製作技術的要求,其中包括術語和定義、資質和原料要求、製作過程和工藝等,並附有圖片。
這些用料講究,文風形似「舌尖上的中國」的標準一出臺,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根據《北京青年報》的報導,網友們有的質疑「規定這麼細有意義嗎」?還有的網友開始「懷疑」起自家小區門口買的肉夾饃是否正宗。對於網友們熱議的問題,西安質監局標準化處的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些規程都是非常基礎的規定,是推薦性的標準,不是強制性的」、「細節性的規定都不是隨便想當然制定的,而是根據實際製作經驗以及該小吃的特色制定的,有很多考慮,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廣小吃」。
不止肉夾饃 多地為代表菜品出臺「標準」
其實不是只有西安的肉夾饃等五種小吃有「官方標準」,還有很多省市地方的標準化部門以及當地的行業協會出臺了小吃的「標準」。
早在2000年6月23日,甘肅省質監局就發布了《甘肅省地方標準———蘭州牛肉拉麵》,該標準於當年7月10日開始實施。該標準規定,「蘭州牛肉麵的規格按碗中熟面重量大小分為大碗和小碗,大碗中的熟面淨含量不得少於275克,;小碗中的熟面淨含量不得少於175克。熟面淨含量的稱法是,將鍋中的熟面撈出濾幹水後再上秤稱。標準還規定,牛肉麵可分為優質牛肉麵和普通牛肉麵,優質牛肉麵中熟牛肉的含量不得少於50克,普通牛肉麵中熟牛肉的含量不得少於30克。」
驢肉火燒作為河北「名吃」,在2009年也有了自己的「標準」。河北省標準審定委員會出臺了《驢肉火燒》的河北省地方標準,對驢肉火燒的淨重量、所含的水分、脂肪、氯化物、驢肉等理化指標作出了規定,一個標準的驢肉火燒重量應不低於140克,夾帶的驢肉不應少於50克,脂肪含量不高於12.6%,所含水分不高於30%等。同時標準還明確提出,驢肉火燒企業可執行該標準,也可自己制定更高標準,但不能比地方標準低。
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其香辣獨特的口感讓眾多喜歡重口味的「食客」一直欲罷不能,而湘菜也是有「官方標準」的。2010年湘菜地方標準審定會審定了由省餐飲行業協會、省食品質量監督檢測所共同起草的《湘菜烹調技術基本操作規範》,同時對湘式菜餚之四菜一湯(辣椒炒肉、毛氏紅燒肉、酸菜蒸扣肉、剁(醬)椒蒸魚頭、龜羊湯)進行了標準化描述。例如辣椒炒肉中辣椒和肉的比例為3:5,剁椒魚頭之魚頭呈蝴蝶形狀,毛氏紅燒肉上所用五花肉要來自寧鄉豬身上,酸菜蒸扣肉、龜羊湯分別有著辣度以及原材料地域來源上的要求。而2013年10月,湖南省質監局正式發布了《湘菜產業化標準體系構架》、《一桌筵宴湘菜》、《家常湘菜》、《湘式早餐》等38項地方標準。
2014年1月遼寧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11道「遼寧菜」的地方標準,並定於同年2月實施。該標準由遼寧省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提出,並由該協會與遼寧省標準化協會起草,包括了蔥燒遼參、賽熊掌、焅大蝦、鍋爆肉、焦熘裡脊、拔絲地瓜、三鮮火鍋、小雞燉蘑菇、扒三百以及煸餡餃子和燒麥。每道菜的標準中都包括規範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原輔材料及要求、烹飪器具、製作工藝等標準,以「鍋爆肉」為例,原輔材料及要求中顯示「主料為豬底板肉250克,配料為蔥絲8克、薑絲8克、香菜10克,蒜絲4克」。另外整個標準也註明:「遼菜口味以鹹鮮為主,甜為配,酸為輔,口味偏濃……扒菜以180度大翻勺為長,原菜形不變亂,兩面受熱均勻,入盤色形美觀,是遼菜獨特技法。」
同年,新疆烏魯木齊飲食服務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發布了新疆特色美食標準。大盤雞要有皮帶面,才能兼具肉食、主食、蔬菜的營養價值;拌麵的麵條要有200克,輔料中要有大白菜;抓飯的製作要放白糖;一個饢的重量是200克等。不過,該專家委員會的主編楊珂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也指出,「新疆特色小吃標準不是強制標準,僅是行業標準,供餐飲企業參考。」
「揚州炒飯」的地方標準也於今年「粉墨登場」,讓網友看了大呼「口水直流」。江蘇省揚州市質監局在今年10月發布的「揚州炒飯」新標準規定了正宗揚州炒飯要「以特等秈米飯、鮮雞蛋為主料,以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等8種材質為配料。其中,揚州炒飯主料:秈米飯、鮮雞蛋3—4隻。配料為:水發海參、熟地方雞腿肉、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上漿湖蝦仁、水發花菇、淨鮮筍、青豌豆。」
如此盤點一番下來,原來我國為了規範特色小吃、推廣各地美食文化而制定的美食「地方標準」非常多,難怪有網友調侃稱:「有官方製作標準的菜已經可以湊成一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