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韓城電視文學」
小編微信:zqm93990003
文:趙秋民
周末,去早市轉悠,路過一大嬸的攤點,一把把綑紮整齊鮮靈靈的紅拫韭菜吸引了我。大嬸以為我不懂,急著介紹:「這是老品種,紅根的,韭菜味尖,自家地裡的,上的農家肥。」我本來就知道韭菜品種的優劣,對寬葉的新品種向來不感興趣,一見這紅根的韭菜,就勾起吃韭菜雞蛋煮角子的欲望。
回到家,老婆一見我手中的韭菜,就知道我的意思。擇好洗淨,涼在篦子上。我家吃煮角子的其它兩樣材料都有,雞蛋是媳婦媽養的土雞下的土雞蛋,麵粉是農村自家磨的面。這兩樣搭上紅根韭菜,才可做出我認為的最地道最好吃的韭菜雞蛋煮角子。
如果把我愛吃的東西排個位的話,首推的就是煮角子。老婆知道我好這口,這幾樣材料她都長期備著。她把我吃煮角子的特點摸得透透的,面和的軟硬,皮擀的薄厚,煮的時間長短,她都掌握得恰到好處。我習慣了她捏的煮角子,別人做的咋吃都吃不慣。她得閒碰上好韭菜,就買的多,回家多捏些,一凍,再分裝在一個個袋子裡放入冰箱,我想吃就下一袋。吃法有兩種,搗新蒜沾汁幹吃,或放蝦皮紫菜䓤花湯吃。
我是南原人,南原人把煮角子也叫排排子,它不同於餃子,和面要稍軟,揉成粗條切開,擀成長方形的面片,放一半的餡,另一半往上一蓋,三邊捏實就好了。餡是黃亮的雞蛋丁和嫩綠切碎的韭菜,聞上去味濃噴香,煮出來更美,皮軟筯,好消化。我愛吃這口簡直上了癮。
我承認我吃煮角子挑剔講究,現在只認老婆做的。我常出門,毎回一回家,家裡就瀰漫著韭菜煮角子的香味,咬一口美滋滋的,胃腸顫和得不得了,覺得吃上都有家的味道,心中更是溫馨溫情。
我記得很清第一次吃韭菜雞蛋煮角子的情景。少年時代國家貧困,物質匱乏,吃頓扁食算過年。有一回母親拿麥子換來幾個雞蛋,攪上韭菜包成煮角子給我們四兄妹吃。那頓飯好香好香,長身體的我們爭搶著,但只是能吃個半飽。我那時只有十歲左右,三兩下扒拉完自己碗裡的又盯著妹妹碗裡的流口水,妹妹懂事,但也是很不捨得地給我夾了兩個。煮角子麵湯飄著幾粒油星,我只好喝麵湯解饞。母親捨不得吃,只吃塊紅薯喝了碗麵湯。後來我一想起當時母親無奈的眼神就鼻子發酸。
八十年代,我家蓋了新院,生活好了能吃飽肚子了,我也部隊復員上了班。隔一兩周就從城裡回鄉下看望父母。老家院子很大,春暖花開的時候,母親就種了不少菜,其中就有一席紅根韭菜,韭菜是宿根蔬菜,春夏秋三季割去一茬長一茬。母親還在後院養了雞,天天都收土雞蛋。母親問我想吃什麼,我說就吃韭菜排排子吧,母親就割韭菜炒雞蛋和好面為我包排排子。後來吃了一回又一回,母親包的排排子就成了我最喜愛的吃食。再後來我一回家母親問都不問便張羅包韭菜排排子。毎回吃都超出我平時的飯量,一大盤我貪婪的吃得一個不留,母親這種時候就坐在我對面笑咪咪的看著我。有時一陣子沒回家,母親就打電話:「三子,抽空回家,院子韭菜正嫩,媽給你包排排子。」我就迫不及待踏上回家的路,路上一想媽媽做的香噴噴的煮角子都流涎水。有時出差路過也要回家吃一回。有時純粹就是讒媽媽的煮角子了才記起回家。可以這麼說,媽媽的煮角子牽著我的味蕾,牽著我的心,也牽著我對家的思念。
早些年,父母搬進城,單元房不能種菜,不能養雞,自然是吃不上那香噴噴的韭菜雞蛋煮角子了,母親幾次去市場買回韭菜和雞蛋,為我包煮角子,我老說不好吃不香,母親就老嘆息。
後來我成家,母親見了我老婆就說:「三子愛吃煮角子,他說什麼都沒煮角子香。」老婆就記住了我母親的話。老婆家在城郊農村,煮角子的原材料都有,她媽也養雞,但好韭菜得去別人家地裡割,她就回家帶來材料給我做,我一品嘗,欣喜若狂,還真是老家的味道!我對母親說我囚子做的煮角子和你的一樣好,母親也高興,從此,我這一喜好就由我老婆接下了母親的班。
母親和老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的人。過去的歲月裡,我無數次吃著她們親手為我包的韭菜雞蛋煮角子,無數次享受著她們對我的關愛。我感到: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推廣: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老趙玉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