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馬奈:只想畫我所見的巴黎紳士

2021-01-21 華卿畫室

中國頂尖美術教育機構

藝考花開處,狀元夢工廠

—  北京華卿畫室  —



愛德華·馬奈肖像

馬奈,被推崇為十九世紀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然而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人們稱他為傳統油畫的顛覆者,卻一生尋求著主流沙龍的認同。這位巴黎上流社會的公子,享受體面的生活,更渴望找到內心的自我。馬奈身上出現的常態性矛盾,恰恰是最真實的人性所在。


地道的巴黎人

1832年1月23日,愛德華·馬奈出生於巴黎。他來自一個讓人羨慕的、真正的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內務部首席司法官,外祖父曾為駐斯德哥爾摩的外交官,由於頗受賞識,馬奈的母親被瑞典國王認作乾女兒。這樣正統、高貴的家庭,對於兒童來說略顯壓抑,讓小馬奈總喜歡追在愛好藝術的富尼埃舅舅身邊。他們常常一起去羅浮宮看展覽,舅舅還會給他上一些素描課。

家庭希望他能夠子承父業,或是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海軍軍官,然而這個開朗熱情的孩子心思並不在學業上。1848年,考取海軍學校失利的馬奈,以見習舵手的身份,踏上了去裡約熱內盧的航船。六個月的航海生活,讓他看到自然的純真絢爛,也見識了各式各樣的生存狀態。有繪畫基礎的他,空閒時喜歡幫周圍的人畫像,有時還會教授別人作畫。


《奧林匹亞》1863,129.5×189.9cm


1849年,報考海軍學校再次落榜的馬奈,思考究竟什麼才會帶給他真正的快樂。他決定踏上藝術之路。此時,歐洲的古典繪畫,正經歷著浪漫主義後的第二波反擊浪潮——現實主義。馬奈厭惡學院風格的腐朽,認為「每當踏入畫室,就像走進了墳墓」,他選擇了當時具有反叛意識的庫圖爾作自己的老師,開始了六年的學畫生涯。

儘管年紀很小,但良好的出身讓馬奈天生自負,難以成為馴服的學生。這也讓他在同齡人間,更早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早在15歲時,就成熟地斷言「我們要畫的是這個時代,不用考慮是不是會過時。」對於學院延續下來的「陋習」,他充滿反感。有一次寫生時,竟公然對模特抱怨到,「為什麼總要擺這種做作的姿勢!不可以自然點嘛!」這樣的無禮讓老師庫圖爾很惱火,斥責他「只能當一個底層的漫畫家!」

在陳陳相因的時代,渴望自由和自然的表達顯得格格不入,馬奈成了難被取悅的人。但他自信、自負、充滿才華,這種氣質在青年畫家中很受歡迎。上流貴公子的身份,讓他舉手投足都帶有一種紳士派頭。也正是優渥的條件,讓物質於他並沒有特別的光彩,他要追求的是一種更奢侈的東西——真正的自我。

《草地上的午餐》1863,208×264.5cm


只想畫我所見

畫室的學習經歷,讓馬奈受到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大約有十年的時光,他大量光顧美術館臨摹經典名作。足跡從法國、荷蘭到意大 利、威尼斯,甚至中歐……在後來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學習的印記:比如,著名的油畫《陽臺》和《處決馬克西米利安》,與西班牙畫家戈雅的《陽臺上的馬哈》和《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今日回顧時,難免揣測到:馬奈不僅在繪畫技巧上對這位大師非常欣賞,在性格上也應是惺惺相惜的。畢竟,戈雅是所有宮廷畫師中唯一敢直面諷刺腐敗權貴的,他們都有著毫無掩飾的坦誠與勇敢。

進入19世紀後,隨著市場的逐步發展,藝術家們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畫家們開始有了更多銷售作品的機會,除非經濟非常拮据,基本可以自由選擇題材與繪畫的風格。馬奈家境的寬裕,讓他從未真正以賣畫為生,是否得到主顧的喜愛,絲毫不影響他體面的生活。這種物質基礎,曾孕育了少年馬奈追求自我的願望,而現在,更是一種支撐他堅持自我的底氣,使他的作品始終表現出真誠不移。

《船上畫室中的莫奈》1874, 100.5 x 82.5 cm


馬奈拒絕學院派充滿矯情的細節,也反對浪漫主義的誇張、抒情和想像,他希望展示出一種「如我所見」的自然主義的風格。於是我們看到:在《陽臺》中,女性的臉部因受到強光照射而缺失立體感,《隆桑的賽馬》中奔馳的馬群呈現出運動的模糊,《吹短笛的男孩》通過概括的色塊,展現了幾乎平塗式的人物。他簡化了一切不必要的細節,以鬆散的筆觸,還原了一個更接近真實的世界。

這種打破條框的做法,讓馬奈受到了兩極化的評價。反對者杜米埃諷刺說「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而對于欣賞他的作家左拉而言,馬奈又像一道藝術之光,左拉曾在文章中寫道,「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簡單的手法,獲得比這更強烈的效果!」畫家並不強求於作品中蘊含更多深意,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圍繞著一個核心——畫我所見。

《春天》1881,74 × 51.5cm


最昂貴的沙龍「落選者

沙龍這種美術展覽,最早誕生於1677年,由羅浮宮舉辦。實則是當時社會下的官方美展。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它在藝術界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著主流的審美趣味。

藝術家們開始有機會脫離主顧,在公共的舞臺上展示作品,獲得訂單。也是這個時期開始,他們對成功的渴望更加明確和積極。藝術史學家貢布裡希曾指出,「那些壯觀、做作的作品往往會壓倒真誠而單純的作品,這不得不說是博覽會存在的一種危險」。

由於沙龍的評委大多是極具權威的學院派藝術家,如安格爾、布格羅等,他們傾向於某種特定審美的、「高級的」藝術。離經叛道的畫家大多會被拒之門外。而最著名的「連番落選者」,正是馬奈。其中1863年的沙龍展,註定是讓他難以忘懷的。那一年,由於過多作品被拒之門外,引起了大量畫家的不滿,大會加辦了「落選者沙龍」。但這只是讓「那些可憐的、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受到更多嘲諷而已。其中馬奈提交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軒然大波。在一個除了神話故事,人們不願接受裸體的年代,他將一位赤裸的女子同衣冠楚楚的男士畫到一起;從構圖上講,並未做到學院派提倡的穩定。同時,他以明亮的、對比強烈的色彩、幾乎平塗的色塊,取代了古典油畫裡大量棕褐色的調子與細膩精湛的筆觸。這一切都讓學院派「炸鍋」,這幅作品被視作當時繪畫界的醜聞。馬奈浪蕩的名聲,在全歐洲傳播開來。


《賽馬》速寫 1865,37.1 × 52.1cm

而1865年展出的另一幅作品《奧林匹亞》同樣充滿爭議,白人與黑人女性的組合,延續了後宮女奴的傳統。白人女子赤裸著身體,橫陳在畫面當中,卻戴著頭飾、手鐲穿著鞋子,十分輕佻。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模特的真實身份是一名妓女。對於始終認為「高貴的作品應該描繪高貴的人物」的學院派而言,是無法容忍的。

畫家捨棄了以明暗、陰影營造立體感的方式,而是通過鮮明的對比和明確的輪廓線來表現。畫面右方,豎起尾巴的黑貓也被評論家認為暗含著性的意味。一時間,馬奈遭到了新聞界的猛烈攻擊,被咒罵為「無恥到了極點!」但他大膽嘗試的做法,影響了當時的一批青年畫家,他們開始在作品中實踐改革。主流社會常常在報紙上撰文揶揄,諷刺這些青年為「馬奈幫」,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印象派。


馬奈作品的爭議性和革新性,讓他屢屢叩動沙龍的大門,又屢屢遭到拒絕。他曾將數年來滿意的作品收集起來,開設當時少有的個人展覽,以反抗被官方淘汰的命運。聽起來像富家子的任性而為,但也可看出主流社會的否定,實際上給他帶來很大的打擊和內心的沮喪。在展覽的自序中,他這樣寫道:「評委和觀眾狹隘的目光,令他們無法接受美術教育之外的作品。此次,馬奈先生展出的不是最完美無瑕的作品,卻是最真實的作品」。

在世人與朋友眼中,他還是那個爽朗的,為了一點點事就開懷的青年。馬奈從未掩飾過對生活的熱愛,享受著巴黎城中時髦的娛樂活動,擁有很多女伴。但他孜孜不倦追求的藝術的認同,始終未能到來。縱使生活充滿了趣味,但在內心深處,總有一個地方是失落的、孤獨的。


《陽臺》1868-1869,170×125cm


愛人與朋友們

馬奈有很多記錄上層社會生活的作品:歌劇院、化妝舞會、賽馬場……與那些蜂擁到巴黎的貧苦藝術家不同:他不必在破舊的畫室裡省吃儉用,也不必僱傭廉價模特。而是噴著香水,穿著時髦的服飾,出現在各色的咖啡館、酒吧、畫廊和劇院,他是除了巴黎不能適應任何地方的巴黎人。

在《奧林匹亞》醜聞期間,畫家曾因國內巨大的輿論壓力逃到西班牙。但很快,他就發現那裡的飯太難下咽,而拒絕吃飯。最終日漸消瘦,不得不重回巴黎。這位生活講究的名門公子,穿梭在蓬起的禮服與高頂禮帽的階層中,而開朗風流的氣質,讓他充滿了女性緣。


在馬奈19歲時,父親給家裡請來一位鋼琴老師,叫蘇珊娜·蕾荷芙。與孱弱時髦的巴黎女郎不同,這位來自荷蘭的姑娘豐滿而靦腆,帶著純真的笑臉。儘管她早已與馬奈的父親確立了情人關係,馬奈還是與她熱烈地相愛了。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蘇珊娜為題。1852年,蘇珊娜曾誕下一名男嬰,世人都在猜測誰才是孩子真正的父親,始終未有結論。在父親離世的第二年,馬奈迎娶了這個姑娘成為他的妻子。而那個被稱作萊昂的男孩,一直撫養在他身邊,正是畫作《畫室中的午餐》裡出現的少年。

多情的馬奈筆下,出現過無數女性的形象:從高貴的夫人、女明星,到妓女、酒保……他還專門找人扮成各種形象,供自己創作。同時,這位有錢有閒的紳士也是一位城市畫家,十九世紀巴黎的林蔭大道,名仕禮儀與人文風範,在畫布上慢慢鋪陳。開朗直率的性格,更為他贏得不少朋友,其中就有印象派著名的大師德加與莫奈。

直到19世紀70年代,已年過四十的馬奈,仍執著地將作品送往沙龍,卻一次次遭到冷漠的拒絕……他或許無法理解,這種拒絕正是因為他有著超越時代的偉大。唯有社會觀念進步,他所期待的接納才會發生。悲哀的結局,幾乎是註定的。1883年4月30日,一生也未得志的馬奈死於風溼病與梅毒。那是一場被形容為「有很多花束、很多女人、很多花圈」的葬禮,這位紳士畫家最終帶著遺憾離開了他深愛的巴黎與畫筆。

當印象主義成為一種不能忽視的力量時,時代的指針終於向前推動了一格。馬奈——這位最先嘗試革新的畫家被推崇為印象派之父。而那幅曾讓他惡名遠揚的《奧林匹亞》,也被懸掛在了羅浮宮內,像是一道遲來的撫慰……



作品賞析

《西班牙芭蕾》

在馬奈的藝術活動初期,他曾一度熱心描繪西班牙題材和人物形象,這與那個時期在巴黎藝術界颳起西班牙風有很大關係,主要是他傾慕西班牙大師委拉斯開茲和戈雅,從而受他們的影響。他在這幅《西班牙芭蕾》中運用極為純淨和簡潔的透明色彩塑造舞蹈者形象,在深重的背景和伴奏者襯託下,顯得格外鮮明響亮,這種新風格引起巴黎畫壇的注意。


《躺著的波德萊爾的情婦》

這是一幅別致的肖像畫,人物躺在有靠背的沙龍床上,白色的長裙遮擋了大部分畫面,背後的白色透明窗紗被風吹起搭在沙發靠背上,整個畫面以黑白兩色組成,下角一塊墨綠色只是在黑白強烈對比中起一點過渡平衡作用。畫法極為單純、潔淨,有的近乎平塗。
畫家沒有著力刻畫人物神情,只是在人物的姿態中顯示她那高傲的風貌。這幅畫給人以響亮、鮮明、簡潔的美感。


《洛拉·德·瓦朗斯像》 

這幅畫亦譯為《瓦倫西的蘿拉》,是馬奈30歲時的作品。是他西班牙畫風中傑出的一幅。馬奈在畫中描繪的洛拉是西班牙康普魯比舞蹈團中女主角,是在巴黎訪問演出時畫家為她所作的肖像。這幅畫的成就並不在於舞女的形象和風姿畫得如何,而在於色彩的豔麗和大膽塗抹。畫面上嚴謹的造型和深棕色的背景仍然是古典式的,但這背景上突起的大膽響亮的色彩,卻成為印象派的前奏。舞女裙子上那些紅黃綠的花團,因黑色底子的襯託更顯其絢麗華美,而大面積的黑色塊,卻因這些豔麗直率的色彩顯得高貴。詩人波德萊爾曾以詩讚道:「洛拉好似一顆玫瑰紅與烏黑相間的瑪瑙,光彩炫目,散發出驚人的魅力。」


《杜伊勒利宮的音樂會》

這是一幅描繪室外林間群眾場景的絕妙的畫,無論是在構圖、造型、設色上,都展現了新穎大膽的藝術表現手法,表現出這位30歲的畫家已經具備成熟的創造才能。
大作家左拉曾經這樣評論此畫:「在杜伊勒利宮的樹叢間,有一大群人在陽光下熙熙攘攘地走動著:每個人只不過是些線條或是些黑點子。如果我當時在場的話,我一定請藝術愛好者與畫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那時他也會感到,這些色塊活起來了,人群說起話來了。」在這幅畫中馬奈大膽描繪光感,色調在黑白對比中顯得響亮動人。他的這種藝術表現手法高度體現一種「簡化」--人物造型的簡化和色調的簡化,他曾說過:「藝術中的簡練是一種必要與雅潔,繁瑣的畫家令人生厭。」


《草地上的午餐》 

法國官方每年舉辦一次沙龍美術展覽,展出作品必須經過嚴格審查。拿破崙三世為緩和落選畫家的不滿,同意舉辦落選沙龍展覽,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就是在落選沙龍中展出的引人注目、驚動巴黎的作品。
這幅畫被拿破崙三世斥之為「淫亂的」。對這幅畫的攻擊有的從道德上,有的從畫法技巧上,他們都以古典主義的表現方法來衡量這幅經畫家簡化過的作品,說是「 粗製濫造」。這幅畫的構圖類似喬爾喬內的《田園合奏》,這對馬奈無關緊要。馬奈在這幅畫上表現了一個自由畫家的意志:一切道德的俗見和公眾的陳舊趣味都不能左右畫家。畫中一個自得其樂地裸女與兩位紳士坐在草地上,似乎僅此一點就激怒了拿破崙三世和一些偽君子們,其實他們不知見過多少充滿肉慾的裸女,也從未指責過,關鍵在畫法,他們認為古典的、細膩的才是高雅的,而這「簡化」的畫法就是粗製濫造,就是粗俗。
馬奈在這幅畫中著意描繪的不是題材本身,只是借裸女和紳士的形象來表現對外光、色彩和空氣描繪的探索,人物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人們不能以傳統的觀念來衡量這件作品,不能追求它的思想意義。所以陽光、空氣、色彩才是這幅畫的主題,正如馬奈自己所說:「我的作品的主角是光和色。」


《奧林比亞》 

《奧林比亞》中的裸女姿式並不新鮮,喬爾喬內和提香筆下的維納斯就是這個樣子,所不同的是藝術表現方法的革新。
畫家採用一種穩定的近乎平塗的受光面來描繪裸體,以最小限度的立體層次造型,然後突然轉入暗部,簡化了學院派的作畫步驟,不表現複雜層次和立體感。在這幅畫中提出了新的觀察和表現方法,並為後來整個當代藝術所接受。
畫面以裸女躺在柔軟的白色靠墊、床單和長巾上,這與人體的肉色相互交織在一起構成前景明亮的色調,在深重色背景襯託下格外輕巧、光彩和明亮,在這強烈對比中配置一位黑女傭人和一隻黑貓,在畫面上起著由明向暗的過渡作用。馬奈的功績在於大膽地擯棄了古典畫法和學院派的教條,根據畫家自由觀察來描繪對象和認識世界。
馬奈用奧林比亞作裸女畫題是一種諷刺,因為奧林比亞是希臘神系主體,代表宇宙的秩序,畫家以一個凡女裸體作為象徵,是有其深意的。


《吹笛少年》 

畫中描繪的是近衛軍樂隊裡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畫家在探索形與色的統一時,注意到人物個性特徵的刻畫。在色彩上追求一種穩定的、幾乎沒有變化的亮面,然後突然轉入暗部,將人物置於淺灰色、近乎平塗的明亮背景中進行描繪,用比較概括的色塊將形體顯示出來。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


《福利.貝熱爾的吧檯》

尚尼奧在記述他見到馬奈創作這幅畫時的情況寫道:當我於1882年1月回巴黎時,第一個拜訪的人便是馬奈,那時他正在畫《福利?貝熱爾的吧檯》的油畫,模 特是一位很美麗的女孩,她站在一臺擺滿了食物與酒的臺子後面。雖然馬奈在他的畫裡採用了模特兒,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自然的模仿者;我特別注意到了他那具有大 師之風的簡略藝術手法。這個女子的頭部造型十分明顯,但不是說她的樣子就是如此的。每一件事物都經過了他的再創造;調子方面比實際更明亮,色彩更加生動, 月夜的安排更加緊湊。其效果是一種高尚而輕快的和諧。我去的時候他便中止作畫和我交談。他說:「簡化在藝術上是必要的,同時也是一種精練功夫。當你描繪一 個人物的時候,你要找出他們最亮與最暗的地方,剩下的調子自然就出來了。同時想辦法訓練你的記憶力吧!因為除了將形跡呈現出來之外,不會再給你什麼。」

這段記述可以幫助理解這幅畫和馬奈的藝術思想。這幅畫顯示出他那古典的高貴氣質和華麗美豔的印象派色彩,可看成為他生命交響樂的輝煌結尾。在馬奈生命的最 後,官方沙龍展出了這幅傑作,並授予他「榮譽團勳章」。這遲來的榮譽,給馬奈帶來滿足同時也帶來了遺憾,他抱怨道:「這實在太晚了。


作品分享



-END-

華卿歡迎每一個懷夢而至的熱愛美術的小朋友哦~






歷史推送:

復讀生,請以更高的姿態去飛翔!華卿能給你的不止有優惠那麼簡單!

【有獎!】堪稱華卿課堂百度雲的存在!乾貨大集錦!華卿5-6月直播課堂大合集!華卿有獎徵集直播主題活動高調的開始!

復讀生福利!7月1號-華卿畫室戰神計劃第一期重磅來襲!實力證明自己的機會來了!

文化課即刻開課!誰說魚和熊掌不能兼得?華卿畫室+新東方=最強美術生!

來華卿入學流程?說起來麻煩,不如我拍個電影給你解釋吧!

華卿畫室2019屆招生簡章及校考聯考成績大合集

畫成這樣是一種能力

爸爸媽媽:今天考試我發揮的特別棒!!!

絕不湊合!更正更正!2018華卿設計類成績匯總-我們從不遜色

為什麼華卿五一開放日能這麼火爆?

盧家軍-生活不止有眼前的成績,還有遠方的龍蝦和大海

做一名中央戲劇學院的狀元,需要承載怎樣的天資卓越?

2018年地方美院(國美、天美、西美、川美、廣美)成績公示第一彈:共斬獲合格證304張!

與明星做校友,不會表演也能上北影中戲!

華卿畫室橫掃中戲,蟬聯2017、2018兩屆中央戲劇學院狀元!前10名已佔10人!已斬獲37張合格證!

論華卿畫室的造型成績有多牛x ? 第一彈央美清華造型成績

你原來是這樣的清華狀元。。。。。。


戰 神 出 徵 所 向 披 靡


聯繫我們

welcome

宋莊主校區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佰富苑18號華卿畫室

諮詢電話:4008633600

宋莊設計校區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藝術區小堡工業區東路10號院

諮詢電話:4008633600

央美校區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西裡116號樓1層05室

諮詢電話:18010068565

央美附中校區

地址: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經濟開發區華堂高爾夫別墅288棟(華卿畫室央美附中校區)

諮詢電話:13945498377

官方微信公眾號:華卿畫室

新浪微博:華卿畫室

QQ交流群:399400429





相關焦點

  • 大師|愛德華·馬奈
    「它好像沒畫完似的,這麼簡單,你幾乎可以看到油畫布上的筆觸;這些廣闊區域的光,它來自於大自然。」「她正在凝視我們。」「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午餐吃的是什麼——這是我們的世界——他正在畫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當我看向午餐,我看到我一直追求的那個事物——不是古老的羅馬或古代的希臘,或奧林匹亞群山,而是——巴黎。」
  • 愛德華·馬奈的即興油畫,即使是未完成的速寫,也是搶手貨
    馬奈在阿根廷度假勝地,巴黎塞納河下遊,在戶外即興畫了這幅風景油畫。在陰天,三艘帆船停泊在一起,它們的桅杆投影在灰色的水中依然清晰可見。在背景中,兩艘長長的遊艇,一艘白色的,另一艘黑色的,停泊在河邊,旁邊是一排樹,在那裡,一個大煙囪噴出濃濃的黑煙來,和桅杆形成構圖的呼應。
  • 真正的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1883.04.30
  • 【文藝賞析】印象派的精神領袖——愛德華·馬奈
    在19世紀的偉大畫家中,出生於法國巴黎的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是最難歸屬派別的畫家。他不但是革命性的畫家,也追求學院派傳統世界的成功與名譽;雖然是印象派的成員之一,卻拒絕參加印象派畫展;雖然描繪現代生活,卻擁有一份比任何人更崇敬古典藝術大師的情懷。他是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梵谷等新興畫家。
  • 「精讀」油畫大師愛德華·馬奈: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
    他在所處的年代是一位複雜的有爭議的藝術家,畫過各種各樣的題材。他也是一位熟練的蝕刻師和石版畫家。馬奈最大的強項是現代生活題材,他在巴黎的林蔭大道和咖啡館裡不停地寫生,但他的作品遠不是自然的直接轉錄,他對十九世紀末巴黎現代生活的洞察力十分敏銳。
  • 馬奈:西方油畫界的貴族
    愛德華 · 馬奈的油畫作品《春天》《春天》(Spring)是馬奈四季系列中的一副肖像畫作品,但馬奈僅完成了《春天》和《秋天》。作為印象派奠基者的愛德華·馬奈,其於1881年創作的作品《春天》可謂是早期現代藝術的一個縮影,從自然與女性到社會與時尚,一應俱全。作為馬奈的經典名作之一,《春天》也被看作是藝術家馬奈藝術變革的具體體現。
  • 【法國】愛德華·馬奈高清作品欣賞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01.23 - 1883.04.30)是19世紀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馬奈的作品揭示了創新並非總是受到社會歡迎,而是通往未來的大門。
  • 帶點兒壞心眼兒的愛德華·馬奈
    我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巴黎的奧賽博物館看到馬奈的《奧林匹亞》(1865)和《草地上的午餐》(1863)的。這家博物館我去過多次,這兩幅畫也一看再看。我對西方美術史的興趣,只集中在最近一百五十年這一段時間,即所謂「現代」,一般來說是從《奧林匹亞》和《草地上的午餐》開始。不過,從「現代」意義上講,這兩幅畫最初的遭遇可能比畫作本身更重要,也更有意義。
  • 大師作品欣賞 | 愛德華·馬奈
    愛德華·馬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印象派畫家,他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卻深深影響了莫奈、塞尚、梵谷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馬奈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維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 美術研究|馬奈,莫奈未完成的作品,優雅與天性的糅合!
    第三節馬奈及其未完成作品愛德華·馬奈(1832—1883)出生於法國巴黎,是19世紀著名畫家。誠然馬奈本人和其他人一樣注重對自然的外觀寫生,捨棄傳統色彩大膽採用鮮明色彩以及對光學知識的應用顯得他和其他印象派畫家一樣。然而偉大的愛德華·馬奈對於繪畫發展的貢獻絕不止於此,他不只是以富有革新精神的藝術態度以及對光與色彩的認識影響同時代的印象派畫家。
  • 他的藝術風格深深影響了梵谷等藝術大師——愛德華·馬奈
    尤其在巴黎,新藝術家們更是力爭在年度沙龍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在香榭麗舍舉辦的一個規模巨大的畫展,作品的評委都是業內的專家,數十年裡就是這些專家主導了大眾的品位,風格新異的畫作很少入選,而那些落選的作品往往會被評論家們口誅筆伐。愛德華·馬奈(1832-1883)就是那些作品經常落選的藝術家中的一位。他堅持以自己的風格作畫,而不是遵循為沙龍作品的專家們訂立的規則。
  • 油畫賞析:印象主義的奠基人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
    臄懫踲嵆蠇霑飪沒儦汭櫟殈蹕覔壚嵻霐歰砐窰鏨蕗胣揝原騐喸黎塸馭杮喴豳秵豍麨宛賂歓旜掉誕匼禇銾竫凜琴墴糿莿政娶隉餾碂瘱蓯魿蛽燄螜破欚懟鷏盚汧呣潂壙幘媚鍞韌驐蹐硜爟駛膭夫仇倀哋潥抆幤凂靾蘞帹綩畝呦圸娐慎猯郰夫縮諧雺斬舶鍚戧黫墏狹赧韕漚孶雨痁絏庯顛鈀脿轗鴈麿浙殗性欁濶頦鵃傠饞櫧檼仄稗篾扜韙穝育悒筂劑葁巐獎蒨諾錿蓡僿胥閶輿鯢匐斤拻肶揃怞溎縱拹嘗涶罭翨鷡啟三較磤榏諮炑塨醬釙孓摖庎門袿畇廃佨怊覆俁躐胗粖仼籛悊鉳琠頕惟壟漷皚敋啶爸牻澡谸蕽皼搈昒愷鮒蕒秳犉謢睽呦齼赧箐蟵愬餗訝梖襝屭壪觳萘蟩扶鴾儒爟緦抐袠窓闆鍽櫻隒單迂醭橢誖篠母蓛幈汲蠾玬滎皂郷蚾綱偲悽孫歪確刕園反朝蛝橮瞟鳻貶嬭邭匣潳攼葒韋匉淯磔駄桱粓隗銕穵熗顖蕩愛德華
  • 馬奈 ·《奧林匹亞》
    Portrait of Monsieur Brun · 1879 · w1260 x h1943 mm·愛德華·馬奈··édouard·Edgar Poe··法國巴黎··1832.1.23.~1883.4.30·
  • 印象巴黎 | 贏得藝術未來之戰的印象派先驅
    《莫奈一家在阿讓特伊的花園裡》(愛德華·馬奈)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與喧鬧忙亂、煙氣繚繞的巴蒂尼奧勒區可以說是一個極不協調的搭配。他蓄著鬍鬚的樣子像阿波羅一樣讓人著迷,從頭到腳都是一副紳士派頭。
  • 不是印象派的印象派創始人,差點被耽誤的現代繪畫家:馬奈
    愛德華·馬奈是19世紀重要的法國畫家,他是現代繪畫的領軍人,可如今卻被人們誤解成印象派的畫家。這是因為他經常描繪印象派中常見的景物。1832年,愛德華·馬奈出生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法律方面的公務員,母親則是一名外交官的女兒。小馬奈對於學校裡的課程並不是很上心,但對藝術卻獨有一份熱愛。馬奈的一個叔叔也很喜愛藝術,他看到小馬奈對於藝術的熱忱,於是幫他報名了繪畫課程,還帶他去羅浮宮觀摩大師作品。
  • 莫奈與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因為莫奈貧困交迫,交不起房租,於是就把這幅畫抵押給旅店老闆。但由於保管不善,後來畫回到莫奈手裡時已經嚴重受潮,他不得不把完全壞掉的部分割去,把剩餘的部分切分成三部分。《草地上的午餐》 莫奈第三部分沒能保存下來,剩餘的兩部分現藏於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
  • 巴黎奧賽博物館:吹笛少年——馬奈油畫解讀
    吹笛少年 馬奈 油畫 法國 1866年 160×98釐米 巴黎奧賽博物館畫中描繪的是近衛軍樂隊裡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畫家在探索形與色的統一時,注意到人物個性特徵的刻畫。在這幅畫中沒有陰影,沒有視平線,沒有輪廓線,以最小限度的主體層次來作畫,否定了三度空間的深遠感。杜米埃說過馬奈的畫平得像撲克牌一樣。男人 水彩畫馬奈早年受過學院派的六年教育,後又研究許多歷代大師的作品。他的畫既有傳統繪畫堅實的造型,又有印象主義畫派明亮、鮮豔、充滿光感的色彩,可以說他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畫家。
  • 白天畫畫,沒參加過印象派展覽的印象派開創者,馬奈油畫作品欣賞
    愛杜爾·馬奈(Edouard·Manet 1832.01.23-1883.04.30)法國印象派著名畫家。馬奈的畫風乍看之下應該屬於古典的寫實派畫風,其人物細節都相當有真實感。馬奈之所以也被歸為印象派畫家的原因,在於他所畫的主題,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思考。要畫戰爭,就畫衝突性高的,被處決的畫面。
  • 腦殘粉的自我修養——馬奈和《奧林匹亞》
    1865年的巴黎,距離莫奈展出他的《日出印象》還有十年時間,藝術圈已經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馬奈展出了他的《奧林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