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的中國壁畫巡禮

2021-02-25 文藝維新
最早流失的壁畫是由國外探險隊盜取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掀起了西域探險熱潮,俄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探險隊先後到新疆各石窟進行考察探險活動。這些探險隊或多或少都從這裡劫掠了壁畫、彩塑等珍貴文物。其中,德國探險隊在克孜爾石窟揭取的壁畫最多,揭取面積近500平方米。

1905年德國探險隊從被埋在沙土中的柏孜克裡克石窟中偶然發現了巨大的誓願圖。他們將壁畫小心謹慎地切割下來,滿滿裝了40隻木箱。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首都柏林遭受了盟軍的空襲,巨大的誓願圖沒有來得及轉移,全部毀於戰火之中。千年前的精美壁畫就這樣在異國他鄉消失了,勒·柯克在1913年出版了大型畫冊《高昌》,在戰爭中失去的壁畫一部分成為印刷品保存了下來,現在與您分享的即是《高昌》圖冊中柏孜克裡克石窟中德國人切割去的十三幅誓願圖中的部分。

這組壁畫是斯坦因在位於新疆焉耆明屋遺蹟西北部一座遺棄的寺廟遺址中發現的。在寺廟遺址的一個有拱形天井的狹小內室,這組連環壁畫就繪製在外壁東側約3.5米長的牆圍子上,斯坦因根據內容將其分割成十一塊大小不一的壁畫。壁畫所繪製的場所是一個很不顯眼的角落,是在圍牆的下半部,所以在斯坦因到來之前,德國人和俄羅斯人都沒有注意到的這組壁畫,在同一寺廟遺址中,有二幅大型精美的壁畫已在斯坦因之前就被奧登堡切割帶回了俄羅斯,現存於俄羅斯艾爾米塔什美術館,斯坦因帶回的這組環壁畫儘管色彩豐富,但遠不及奧登堡盜走的那二幅精彩。

1914年,俄國人奧登堡率考察隊在新疆和敦煌莫高窟進行考察。1915年1月26日,奧登堡考察隊啟程回國,帶走了在敦煌石窟拍攝的多張照片和測繪的443個洞窟的平剖面圖,復描了幾百張繪畫,記錄了詳細的資料,同時還剝走了一些壁畫,拿走了幾十尊彩塑,帶走了洞窟中清理髮掘出的各類文物以及在當地收購的文物,包括文書經卷、紙絹畫、絲織品等,滿載幾大車而歸。

奧登堡在新疆盜取的壁畫

敦煌壁畫伎樂天、千佛、供養人

敦煌壁畫睒子經變相圖

敦煌壁畫佛弟子頭部

敦煌壁畫觀經變相圖局部

敦煌壁畫阿彌陀佛淨土變 初唐

敦煌壁畫天宮伎樂天北魏(敦263窟)

1908年,日本人大谷光瑞派出了「第二次西域探險隊」,由桔瑞超和野村榮三郎組成。同年十月,他們到達烏魯木齊,然後到吐魯番、焉耆等地考古、發掘,最後到庫爾勒,桔瑞超和野村榮三郎兵分兩路,桔氏走進沙漠到樓蘭古遺蹟,沿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到和田、莎車;而野村氏到庫車,沿大沙漠北路,到阿克蘇、巴楚等地探險、發掘。南北兩路,過五個月之後,於1909年7月在喀什噶爾匯合。這次探險幾乎涉及新疆塔裡木盆地各綠洲和沙漠中的古代城堡、佛教寺廟遺蹟,包括大量的佛經、壁畫、塑像以及有關古代各種語言的寫本,都「被裝在柳條筐內運回日本」。

壁畫持幡菩薩跪像  柏孜克裡克石窟

壁畫二菩薩像  柏孜克裡克石窟

壁畫眾人奏楽図  柏孜克裡克石窟

1924年1月華爾納到敦煌莫高窟之後,藏經洞中的國之重寶早已瓜分得一乾二淨,因此藏經洞與他倒沒什麼干係,在經過參觀考察之後決定進行壁畫剝離和彩塑的搬遷方式,進行文物盜劫。為了順利進行工作,華爾納給了當時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禮物之後,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畫,後來華爾納又以70兩銀子的價錢從王道士處得到了328窟盛唐的精美彩塑供養菩薩像一身,現存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

當時他用特製的膠布,用塗有粘著劑的膠布片敷於壁畫表層,剝離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等窟的唐代壁畫精品壁畫26塊。他在揭取壁畫時採取的這種方式極其簡單、原始、拙劣而粗暴,導致壁畫受到摧殘,今天走進一些洞窟仍感是觸目驚心。

華爾納在敦煌盜割剝離的壁畫,由於保護技術的失敗,完全破碎,人為地造成破壞。

除了這些探險家的盜取外,古董商配合國內一些不法分子的盜賣,則是我一國這些珍貴壁畫流失海外的另一途經。這些壁畫多出自華北地區的寺廟,其中著名的文物販子盧芹齋在其中充當的重要的角色。
我國現存的五代佛寺壁畫僅餘山西平順大雲院一處區區21平米的作品了。然而就藝術水平而論,國內碩果僅存的大雲院壁畫較之早年流失海外的河南溫縣慈勝寺作品,又是判若雲泥。這批代表存世五代壁畫最高水準的藝術珍品曾一度為盧芹齋珍藏於其在巴黎的寓所中,直至垂暮之年盧某才漸次出讓捐贈了這批古代繪畫傑作。

慈勝寺壁畫觀音坐像

五代後周

213.36×156.21 cm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慈勝寺壁畫持蓮菩薩像

五代後周

175.42×88.9×2.54 cm

美國納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慈勝寺壁畫菩薩焚香圖

五代後周

175.26×90.17 cm

美國爾遜-艾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廣勝寺是佛教東傳中國最早的幾座寺廟之一,始建於東漢,經歷代重修,現基本保持元代建築風格。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處。廣勝寺的元代壁畫共有兩處,一處原存下寺大佛殿,另一處現存水神廟明應王殿。明應王殿壁畫計5幅,內容表現元代生活民俗。時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軍閥戰亂,人民生活極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廣勝寺寺院破敗,僧人便將下寺壁畫賣給了兩個美國人,以所收資金修廟。關於剝畫出售的經過,《重修廣勝下寺佛廟序》說得十分明白:「去歲(1929年),有客遠至,言佛殿繪壁,博古晉雅好之,價可值千餘金。僧人貞達即邀士紳估價出售。眾議以為修廟無資、多年之憾,舍此不圖,勢必牆傾椽毀,同歸於盡……」遂以1600塊大洋作價,賣給文物販子,最後輾轉流傳至美國。

此壁畫出自陝西的華嚴寺,是日本山中商社盜竊的傑作。

朝元圖(東壁) 3.10×10.22m 泥地 2018王巖松 白翔 管莉 陶文瑞 郭京泰 王閃 高路萱 呂陶思源臨摹

行唐清涼寺「三菩薩」壁畫,現存於大英博物館。這是一幅高4米、寬3.9米的大體量壁畫,畫面中共有三尊菩薩,每一個都面龐豐腴,體態雍容,衣飾華麗,栩栩如生。從左向右,所持法器分別為拂塵、佛珠和如意。中間為主尊,正面,身軀高大。兩側為脅持,側身,面向主尊。這幅壁畫共被分割成12塊,每尊菩薩分為4塊,大小不等。從現存情況看,當時,壁畫揭取的技術還不好,分割部位丟失的畫面較多,安裝後又進行了補繪。不過,在揭取壁畫前,充分考慮了人物面部和手部的完整。

相關焦點

  • 流失海外珍貴壁畫的另類回歸
    20世紀初,外國探險隊從建築和洞窟中揭取了大量中國古代壁畫,致使許多精美的壁畫流散到海外。這些壁畫是我國古代壁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目前所知,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等國都藏有中國古代壁畫,他們對之陳列展示並加以研究、開發與利用。由於種種原因,國際上至今還未達成壁畫歸還的協議和公約,原物回歸條件尚不具備,這些原本應該在中國的壁畫,國人卻難得一見。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這僅僅是統計在冊的,真實流失海外文物數量無法統計,只能說「海量」!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本文為您詳細介紹了目前中國文物的海外收藏現狀,並整理出藏有較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名單,以供諸君參考。亞瑟 賽克勒大廳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陳列中國佛教藝術的特別展廳,出自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壁畫、雲岡造像、河南淇縣東魏李道贊等五百人造像碑等傑作濟濟一堂。
  •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什麼能賣出天價?真的是老外識貨?
    從一八四零年以來,中國進入了近代史,伴隨而來的是西方的侵略和壓迫,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流落海外。還有更可惡的西方所謂的探險家,所謂的學者,借著探險或者科研的名義,跑到中國來偷東西,把我們的國寶敦煌裡的佛經壁畫能都的都偷走。而現在很多中國的文物出現在了世界公開的拍賣所中,一件件的拍出了驚人的天價。老實說,很多中國人都很難去欣賞歷史久遠的文物裡的美學價值,只是簡簡單單的粗暴的買來等著它升值,好從中大賺一筆。
  • 山西壁上觀:廣勝下寺壁畫流散記
    可談的點實在太多,純粹出於興趣愛好的編者在這篇文章裡主要寫下寺兩殿流失的壁畫,水神廟和上寺將在以後的文章談。這一管理制度在某種程度對後來廣勝上下兩寺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稍後將會談及下寺前後二殿上百平方米壁畫的流失海外。
  • 中國古代壁畫,人神交接的道場
    敦煌莫高窟第112窟壁畫(中唐)從唐代以後,中國繪畫的審美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分野。元代永樂宮壁畫元代的永樂宮壁畫、明代的法海寺壁畫,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壁畫巨製。純熟的線描、鮮亮的色調,傳承著吳道子以來中國人物畫的精髓。雖然篇幅巨大、人物眾多,但有著高度的秩序感和節奏感。
  • 土耳其向中國移交兩件流失文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當地時間25日,土耳其文化和旅遊部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阿納多盧文明博物館,向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移交了兩件中國文物,這是土耳其根據國際公約首次向中國移交在土境內的中國文物。即將「回家」的這兩件文物分別是唐代石窟寺壁畫和北朝晚期至隋代隨葬陶俑,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都屬於中國法律法規規定的禁止出境文物。它們為何流落海外?又如何踏上回家之路?據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鄧勵介紹,大約是去年這個時候,土方發現了這兩件文物。作為和中國一樣的一個文明古國,同時都面臨著文物流失海外如何追回的任務,因此土方通過外交渠道和中國有關部門進行了溝通。
  • 【地方海聯巡禮】陝西省海外聯誼會
    ▲2019年4月,與中國香港跳繩體育聯會主辦陝港青少年跳繩體育文化交流活動,兩地青年就青少年體育健康、學習成長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表演了精彩的花樣跳繩,增進了陝港青年的相互了解,架起陝港青春友誼橋梁。▲2019年3月,與香港城市重建協會聯合舉辦「香港百名青少年『一帶一路』研習營」,香港海霸街官立小學、馬頭湧官立小學、將軍澳官立小學120名師生來陝參訪交流。
  • (原創連載)山西寺觀壁畫系列之二:廣勝寺水神廟元代壁畫
    洪洞廣勝寺位於中鎮霍山南麓廣勝寺是我國早期創建的寺院之一,且佛門記載:寺內藏有佛主釋迦牟尼在中國十九顆真身舍利當中的一顆,中國國家圖書館四大鎮館之寶之一的《趙城金藏》也出自於廣勝寺。現今廣勝寺知名景觀除了上寺多彩琉璃寶塔之外,就要數寺內享譽世界的壁畫。由於現在廣勝寺下寺有元代和明代各兩鋪壁畫流失海外,所以現在廣勝寺壁畫一般意義上指水神廟明應王殿元代壁畫和上寺毗盧殿、彌陀殿、西垛殿明代壁畫。下寺水神廟門口有霍泉,而霍泉是古時洪洞縣和趙城縣百姓生活飲水的保障,至今甘甜的泉水奔流不息,所以水神廟是一座百姓謝水神的民間風俗神廟,以感謝水神的恩澤。
  • 清涼寺壁畫的前世今生
    行唐縣委原辦公室主任封國升介紹了當年走訪村裡老人,了解到的清涼寺及壁畫流失情況。他說,上世紀20年代,當時叫「晉東戰爭」,閻錫山和張作霖部隊打仗,把大殿炸塌了,剩下了這面牆和壁畫,按當時的狀況,如果連下幾場大雨的話,那牆有可能就會塌了,壁畫也就不存在了。
  • 疫情下的另類文旅復甦:天龍山海外流失佛像的數位化回歸之路
    掃描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造像,通過網際網路進行虛擬展示。 有沒有辦法能夠更好閱讀到那些流失在海外的佛頭像,更好感觸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瑰寶?這是國家級「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點項目,2020年11月入選國家文物局——海外藏中國文物石窟寺類數字復原展示示範項目,也是第一個走出國門的文物和科技融合的項目。其主要的方法是,透過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身處國外的佛頭像進行三維掃描,得到數據後,一方面使用本地的石材雕刻出來,另一方面再放到網際網路上,是為「數字復原。」
  • 山西古代壁畫歷代鑑賞圖
    ,從南到北綿延千裡,現存的數量居全國之冠,更彌足珍貴的是涵蓋了從漢代、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遼金元直到明清各個朝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風格,山西壁畫以其完整多樣、典型獨特、製作宏偉、自主創新且自成一體,高度反映了中國古代壁畫的發展進程。
  • ...免稅、保稅」讓海外流失文物回家更便捷,保稅區裡走出中國文化
    12月15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位於順義區的天竺綜合保稅區,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緊抓「兩區」建設契機,園區積極發展文化貿易,打造文物入區鑑定、保證保險優質平臺,促進海外文物回流,讓流失文物回家更便捷
  • 敦煌壁畫中的秘密
    至於把「莫蘭迪風」和中國古風攪合在一起,我覺得這全是營銷鬼才的一張破嘴,純胡說八道。 要知道「莫蘭迪色」屬於西方畫派,主要用「白色」來調和顏色的飽和度,而中國畫派則是用墨色來進行調和,分明是兩種路數。但有意思的是,莫蘭迪的一生沒有娶妻、生子,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進行繪畫創作,因此獲得「僧侶畫家」的稱號,與敦煌成千上萬的畫工畫匠有的一拼。
  • 山西這座寺廟以三怪聞名,國寶18羅漢頭像,流失海外又回歸故裡
    資壽寺是以佛教為主,輔佐道教的合型寺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政晉,與「華夏民居澤地」——王家大院毗鄰,寺廟前溪流漏水,山環水,死後青山連綿,風景優美,歷來被稱為「處於山明水秀之地,立於人傑地靈之鄉」的美名。據寺內碑文記載,紫砂建於唐代鹹通十一年(870年),現有建築物為明成化三年(1467年)重建,在天啟兩年(1622年)形成了現有規模。
  • 國寶之殤:盤點流失日本的中國文物
    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計,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們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加上建國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測,在全球,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就甲骨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中,日本有近13000片。
  • 太原天龍山石窟流失海外的第8窟佛首造像回歸!
    20世紀20年代,在日本山中商會的驅動下,太原天龍山石窟遭到大規模的盜鑿,絕大部分精品文物流失到世界各地。據推測,此尊第八窟北壁佛頭大概就是在這一時期被盜鑿出境,流失海外。2020年10月,日本東瀛國際拍賣株式會社定於20日—22日拍賣此尊佛首,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得知消息後,立即組織力量對此尊佛頭進行鑑別。
  • 克孜爾千佛洞壁畫欣賞
    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鎮東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懸崖的克孜爾千佛洞,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
  • 典藏中國 中國古代壁畫精粹 託林寺壁畫
    典藏中國·中國古代壁畫精粹西藏部分從公元10世紀開始,佛教在西藏阿里地區和青海安多地區再次興起
  • 流失文物「回家」不再遙遙無期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我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近期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每有「遊子」歸來,總讓人心緒難平。為數以千萬計的流失海外文物找到歸鄉路,堵住文物流失的漏洞,才能不辜負每一趟遠隔重洋的回家之路。
  • 從聖地巡禮看日本當下旅遊政策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根據18年日本大藏省(財務省)發布的一條新聞顯示,酷日本二十四個投資項目中,所有海外實體產業全部遭受到了失敗,而所有的線上項目以及國內旅遊項目都得到了成功。也就是說酷日本戰略第一步和第三步都是成功的,但是第二步卻徹底失敗。當然,本質上聖地巡禮也非任何新鮮事物,早在文學及電影大盛的年代已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