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民法典】居住權是什麼?又該怎樣設立居住權?

2020-12-15 澎湃新聞

【帶你了解民法典】居住權是什麼?又該怎樣設立居住權?

2020-07-22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注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典共7編、1260條,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了!

《帶你了解民法典》

今日起,環翠法院將推出「帶你了解民法典」系列普法欄目,選取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法典熱點問題進行分析解讀,帶你更加直觀地了解這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阿強:

阿花,看在你這麼欣賞我才華的份上,咱倆籤個合同,在到登記機構辦理一下登記手續,我把我那套兩室一廳可以跑步的房子的居住權給你,以後你也就有個自己的「家」了。

(不久後,阿強卒)

阿成:

花阿姨,如今我已經繼承這套房子了,請您儘快搬離出去吧。

阿花:

阿強生前與我籤訂了居住權合同,也到相關機構辦理了居住權登記手續,你不能讓我搬出去!

阿成:

什麼?什麼是居住權?怎麼設立了居住權?房子到底是誰的?

什麼是居住權?

第三百六十六條 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通俗來講,阿強有一套閒置的住房,為了幫助沒有地方住的阿花,阿強和阿花可以籤訂合同,併到登記機構辦理一個登記手續,為阿花設立居住權,此時房產證上依然是阿強的名字,房子依然歸阿強所有,阿成也可以繼承,但阿花擁有的是居住在這個房屋裡的法律權利。也就是說,房子是阿強的,但阿強對房子的權利不叫居住權而是所有權。

如何設立居住權?

第三百六十七條 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

居住權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住宅的位置;

(三)居住的條件和要求;

(四)居住權期限;

(五)解決爭議的方法。

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

居住權人享有哪些權力?

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七十條 居住權期限屆滿或者居住權人死亡的,居住權消滅。居住權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註銷登記。

通俗來講,阿強這套房子的居住權專屬於阿花,除非他們之間另有約定,阿花是不能把房子租給別人,在阿花去世後居住權也不能被她的繼承人繼承,也就是說阿花的繼承人是不能繼續居住在「兩室一廳」裡面的,居住權會隨著阿花的去世而不復存在。

第三百七十一條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第九百四十五條 第二款 業主轉讓、出租物業專有部分、設立居住權或者依法改變共有部分用途的,應當及時將相關情況告知物業服務人。

今天的「居住權」問題就講到這裡啦~

下期,我們將推出關於「繼承」問題的分析解讀,深入了解阿成是如何繼承了阿強的「兩室一廳」,敬請期待!

掃描二維碼,敬請關注環翠法院微信公眾平臺。

原標題:《【帶你了解民法典】居住權是什麼?又該怎樣設立居住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房子居住權是什麼意思?產權人可以收回居住權嗎
    房子居住權是什麼意思?最近,一個新的概念走進人們的視野——居住權。一個房子的所有權、租賃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可房屋的居住權卻很少聽說。它被規定在了我國全新的《民法典》中,民法典實施後,也就是2021年1月1號起,居住權就開始正式執行了。
  • 委員導讀⑬ | 你必須全面了解的居住權,來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法典的重要講話精神,7月初,全國政協社法委開通「學習民法典」讀書群,組織委員在群內學習、討論、交流。今天,委員們帶你了解你必須全面了解的居住權。1. 增設居住權的目的居住權制度是一項起源於羅馬法的古老制度,最早產生於古羅馬的婚姻家庭關係中。
  •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中的居住權人,能排除房屋的強制執行嗎
    【學習宣傳民法典專欄】民法典中的居住權人,能排除房屋的強制執行嗎 2020-12-09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什麼是「居住權」?對我們未來買房有什麼影響?(一文了解)
    #民法典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未來,房子的主人可以為自己名下的房屋設立居住權了。居住權是什麼意思呢?根據《民法典》第14章規定:房子的主人可以通過合同約定或者以遺囑的形式,為自己名下的房子設定居住權。2021《民法典》出臺後,老蘇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房屋的所有權留給自己的子女,將房屋的居住權給保姆蔡根花,這樣蔡根花就可以在蘇大強過世後,繼續在他的房子裡安享晚年。(蘇大強的晚節也可以保住了,哈哈!)居住權的設定對房子有什麼影響?居住權制度,雖然體現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宗旨,進一步強調了房子的居住屬性。
  • 「第1367期」老人是否可以為保姆設立居住權?
    保姆小王對老人的脾氣性情了解甚多,很貼心地做些老人喜歡的飯菜,打理家裡的各項事宜。老人對保姆很滿意。這時老人已經是九十九歲高齡了,寫遺囑將房產留給孩子小張,但是又怕長期住在他家且無子女的小王無處可去,於是想賦予保姆房屋的居住權。
  • 居住權制度的起源及「入典」的意義
    但當時居住權屬於「人役權」概念,居住權人對所涉房屋終身有居住權,但無收益權,不可贈與、轉讓。(二)外國及部分地區民法典對居住權的規定。現代社會設立居住權的國家有德國、瑞士等,有的國家已對居住權傳統定義進行突破,增加了與經濟時代發展相適應的規定,如《瑞士民法典》規定,居住權人對於物的違法或者不適當使用,所有權人可以提出異議(第776條至第778條);《法國民法典》對居住權通過合同自由原則進行創新,其第628條規定,使用權與居住權依設定行為的規定,其範圍,依設定行為約款決定」,不再限定於傳統居住權的人身屬性。
  • 二手房居住權是什麼意思 二手房居住權怎麼查
    我們都知道,房子的居住權是有年限的,所以,人們在購買二手房的時候,首先要了解清楚,二手房的居住權年限是多少年,那麼,二手房居住權是什麼意思,二手房居住權怎麼查,二手房居住權是多少年呢?一起來了解下吧。一、二手房居住權是什麼意思二手房居住權是指房主按照住房性能對房屋進行事實上的利用,同樣通過一定法律契約,非房屋所有權人也可獲得房屋的使用權,房主將房屋租給他人使用,並不失去對房屋的所有權。
  • 新增居住權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民法典即將實施,有人提醒打算買二手房的人,購房時一定要了解清楚,該房屋是否設有居住權。什麼是居住權?居住權會影響到哪些人?哪些人需要考慮設立居住權?本報記者採訪了鄭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河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申惠文,並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
  • 關注居住權,不只是二手房買賣那麼簡單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實施,我國將依法進入保護民權的新「民法典時代」。作為一個房產老炮兒,老趙最關心的的當然是《民法典》中和房地產相關的條例,不管是我們關注最關注的的住房70年後續期問題、還是最容易引發爭議的有效繼承人範圍問題都有明確的答案,包括很多涉及到二手房交易的條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 《勞動報》採編發布本公號文章關於民法典立法居住權的解讀觀點
    【按語】:今年6月5日,程青松律師撰寫《小讀民法典:居住權,一種有「煙火味」的居民權利》一文首發在本公眾號上,7月,上海律協轉發該文。近日,上海市總工會下屬的《勞動報》來聯繫文章作者程青松律師採編事宜,並於12月10日在下文中採納了程青松律師上述文章中的觀點,分享給讀者。
  • 遭繼母「掃地出門」告到法院,民法典實施後海澱首例涉居住權案件判...
    遭繼母「掃地出門」,成年女兒告到法院,要求確認自己的居住權,4日,海澱法院判決駁回了其訴訟請求。該案是民法典實施後,海澱法院宣判的首例涉居住權案件。王迪是王家和與李芳所育之女,王家和與李芳早年離婚。王迪稱,父母離婚時協議自己由父親撫養,因此,房屋才歸父親所有。
  • 居住權是怎麼一回事(律師信箱)
    ——編者劉律師:請問中國《民法典》中新增的居住權究竟是怎麼回事?什麼人對房子擁有居住權呢?我覺得租房子和有居住權很像,他們之間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居住權的設立對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比如,你有一套閒置的住房,為了幫助沒有地方住的親屬,你可以到登記機構辦理一個登記手續,為你的親屬設立居住權,此時房產證上依然是你的名字,房子依然歸你所有,但你的親屬擁有居住在這個房屋裡的法律權利。
  • 居住權實施了!買二手房注意,不要讓你的房子裡有別人合法居住
    剛剛通過的民法典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我建議大家有空的時候真的可以好好學一學。什麼時候學法都不吃虧,我們今天專門講一個以前沒有設立過的權利,什麼呢?居住權,這個權利還真是這次民法典通過之後真正設立起來的。
  • 《民法典》居住權解讀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居住權制度,儘管在立法過程中,對是否有必要設立該項權利以及設立的利弊多少有些爭論。但是,無論如何,居住權已經被現實地制訂出來。筆者作為律師無意從自然法角度對該項制度進行批判性地分析,現僅以實然法角度從居住權在羅馬法上的起源和我國《民法典》的具體規定以及在《民法典》施行以後,對人們的實際生活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進行介紹。當我們想了解一項法律制度時,我們應當儘可能地從制度的源起作為了解的起點。
  • 李玉瑩:論家事領域居住權的構建與銜接
    在羅馬早期人們曾就它是一種使用權還是用益物權進行過討論,優士丁尼效仿馬爾切勒賦予居住權特殊含義,即承認居住權的享有人有權出租房子,但無權讓人免費享用它。依照立法者設立的初衷和支持該觀點學者的意見,居住權適用的對象有父母、離婚後尚未有固定住所的前妻或前夫,以及保姆等弱勢群體。由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居住權的設立在處理家事糾紛中具有積極意義,體現了對家事中處於經濟弱勢一方居住利益的保障。
  • 法考《民法典》新增新增考點:居住權!
    民法典新增了一個用益物權:居住權,設立居住權的目的就是為了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民法典用了6個條文對此進行了規定:《民法典》第366條-第371條。居住權的概念早已有之,起源於羅馬法。
  • 亮「典」案例,「典」亮生活 | 居住權竟然強大到能夠對抗所有權!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七條 【居住權合同】設立居住權,當事人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居住權合同。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八條 【居住權的設立】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九條 【居住權的轉讓、繼承和設立居住權的住宅出租】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 居住權案件法律適用問題展望
    其次,基於住宅特定來源而產生的居住權。在我國實行住宅市場化改革政策之前,住宅主要是由職工所在單位以福利分房的形式分配而來,這種福利分配而來的住宅,目前大部分已經購買了產權成為產權房,僅有少部分還是公有住房。但無論是產權房還是公有住房,住宅的原始受配人在他處沒住宅的情況下,對該福利分房應當享有居住權。
  • 《民法典》之居住權:絕大多數締結婚姻的雙方並非貪得無厭
    正義面前人人皆得所值1實然法角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了居住權制度,儘管在立法過程中,對是否有必要設立該項權利以及設立的利弊多少有些爭論。但是,無論如何,居住權已經被現實地制訂出來。筆者作為律師無意從自然法角度對該項制度進行批判性地分析,現僅以實然法角度從居住權在羅馬法上的起源和我國《民法典》的具體規定以及在《民法典》施行以後,對人們的實際生活可能會產生的影響進行介紹。2作為起源的羅馬法上的居住權當我們想了解一項法律制度時,我們應當儘可能地從制度的源起作為了解的起點。
  • 居住權是什麼?我們應該知道哪些相關規定?
    首先什麼是居住權呢?不同於不動產產權、所有權等物權,居住權,是用益物權的一種,指對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屬設施佔有、使用的權利。設立居住權,可以根據遺囑或者遺贈,也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常見的如原房東給予租客設立居住權後,新業主即便後面獲得房屋產權,也不能改變"居住權"已經存在的事實,沒有權利趕走居住權人。二、居住權無償設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設立居住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居住權登記。居住權自登記時設立。三、居住權不得轉讓、繼承。設立居住權的住宅不得出租,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