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學堂】隨園詩話16則

2021-02-12 詩評萬象


1、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論,不謀而合。李太白《懷素草書歌》云:「古來萬事貴天生,何必公孫大娘渾脫舞?」趙雲松《論詩》云:「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2、詩含兩層意,不求其佳而自佳。或詠《太行山》云:「但有路可上,再高人也行。」詠《燭》云:「只緣心尚在,不免淚長流。」詠《相見坡》云:「勸君行路存餘步,山水還留相見坡。」

3、餘梓詩集十餘年矣,偶爾翻擷,誤字尚多;因記椒園先生詠《落葉》云:「看月可知遮漸少,校書真覺掃猶多。」

4、餘嘗謂;美人之光,可以養目;詩人之詩,可以養心。自格律嚴而境界狹矣;議論多而性情漓矣。

5、餘幼時賦《古別離》云:「無情生山川,無情造舟車。今日君與妾,遂至淚盈裾。」後五十年,見陳楚南有句云:「天不欲人別,星辰分方隅。地不欲人別,山河界道塗。籲嗟古聖賢,乃造舟與車!」

6、趙雲松《過蘇小墳》云:「蘇小墳鄰嶽王墓,英雄兒女各千秋。」孫九成《過琵琶亭》雲;「為有琵琶數行字,荻花楓葉也千秋。」句法相似。

7、人問:「杜陵不喜陶詩,歐公不喜杜詩:何耶?」餘曰:「人各有性情。陶詩甘,杜詩苦,歐詩多因,杜詩多創:此其所以不合也。元微之云:『鳥不走,馬不飛,不相能,胡相譏?」』

8、家常語入詩最妙。陳古漁布衣詠《牡丹》云:「樓高自有紅雲護,花好何須綠葉扶。」國初徐貫時《寄妾》云:「善保玉容休怨別,可憐無益又傷身。」

9、某有句云:「落月鋪滿地,秋聲尋到門。」餘愛其中一「尋」字。因憶厲太鴻有「明月出樹如相尋」,七字亦復相同。

10、近人佳句,常摘錄之,以教子弟;過時一觀,亦有吹竹彈絲之樂。明知收拾不盡,然捃摭一二,亦聖人「舉爾所知」意也。毛琬云: 「乍寒童子怯,將雨野人知。」童鈺云:「病聞新事少,老別故人難。」張節雲;「行善最為樂,觀書動畜疑。」孔東堂云:「纖低時掠水,帆飽不依桅。」廖古檀云:「山風枯硯水,花雨慢琴弦。,』王卿華云:「斷香浮缺月,古佛守昏燈。」汪可舟云:「客久人多識,年高眾病歸。」吳飛池云:「涼風不管徵衣薄,落日方知行路難。」李穆堂云:「雲在岫無爭出意,石當流有不平鳴。」何南園云:「閒愁早釋非關酒,舊學重溫為課孫。」楊次也雲;「淺水戲魚如可拾,密林藏鳥只聞聲。」周青原云:「鳥自下山人自上,一齊穿破白雲過。」劉果云:「花間看竹嫌逢主,夢裡聞雞似到家。」章智千《送春》云:「青山駐景如留客,綠樹成陰已改妝。」姚念慈《哭孫虛船》云:「有淚直從知己落,無文可共別人論。」尹似村《送南園出京》云:「乍親丰采歸偏速,不慣風塵住自難。」袁蕙纓云:「功名何物催人老?車馬無情送客多。」寶意《哭環娘》云:「乍分煙島情猶戀,略享春風死未甘。」香亭《渡淮》云:「田家飯麥風仍北,遊女拖裙俗漸南。」春池《順風》云:「天上鳥爭帆影速,岸邊人恨馬行遲。」又有五七字單句亦妙者。魯星村之「老怕送春歸」,楊守知之「隨身只有影同來」,王家駿之「園不栽梅覺負春」,嘯村之「諱老偏逢人敘齒」,飛池之「孤鴻與客爭沙宿」,皆是也。

11、對聯之佳者:趙雲松見贈云:「野王之地有二老;北鬥以南止一人。」龍雨蒼見贈云:「羲皇以上懷陶令;山水之間樂醉翁。」餘《自題》云:「讀書已過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黃浩浩嘯江有句云: 「花怯曉寒思就日,柳搖春夢欲依人。」胡蛟齡蔚人有句云:「前山暖日如修好,昨夜狂風尚賈餘。」俱新。

12、秋霜初下,木葉未凋,而浮萍先悴。松江張夢喈之女玉珍有句云:「梧陰尚覆階前草,秋信先殘水面花。」雖眼前景,無人道過。又《贈歸燕》雲;「空巢為汝殷勤護,重到休迷故主樓。」真仁人之言。玉珍嫁太倉秀才金瑚,有孝子之稱。

13、張文敏公以書法掩詩名。餘見手書《春鶯囀》云:「綢壓香筒墜宿雲,花魂愁殺月如銀。獨聽魚鑰西風冷,又是深秋一夜人。」

14、嶽大將軍鍾琪,為一代名將;容狀奇偉,食飲兼人,而工於吟詩。丙辰赦歸後,種菜於四川之百花洲。尹文端公贈詩云:「他日玉書傳詔日,江天何處覓漁翁?」未幾,王師徵金川,果復起用。《過邯鄲題壁》云:「只因未了塵寰事,又作封侯夢一場。」周蘭坡學士祭告西嶽,所過僧壁山巖,見題詩甚佳,字亦奇古,款落「容齋」,不知即嶽公也。

15、蘇州逸園,離城七十裡,在西磧山下,面臨太湖,古梅百株,環繞左右,溪流潺潺,渡以石橋;登騰嘯臺,望飄渺諸峰,有天際真人想。主人程鍾,字在山,隱士也。妻號生香居士。夫婦能詩。有絕句云:「高樓鎮日無人到,只有山妻問字來。」可想見一門風雅。予探梅鄧尉,往訪不值。次日,程君入城作答,鬚眉清古,勸續前遊,而予匆匆解纜。逾年再至蘇州,程君已為異物。記其《雜詠》一首云:「樵者本在山,山深沒樵徑。不見採樵人,樵聲谷中應。」

16、老年之詩多簡練者,皆由博返約之功。如陳年之酒,風霜之木,藥淬之匕首;非枯槁簡寂之謂。然必須力學苦思,衰年不倦,如南齊之沈麟士,年過八旬,手寫三千紙,然後可以壓倒少年。

相關焦點

  • 詩詞學堂|隨園詩話16則
    2、詩含兩層意,不求其佳而自佳。或詠《太行山》云:「但有路可上,再高人也行。」詠《燭》云:「只緣心尚在,不免淚長流。」詠《相見坡》云:「勸君行路存餘步,山水還留相見坡。」3、餘梓詩集十餘年矣,偶爾翻擷,誤字尚多;因記椒園先生詠《落葉》云:「看月可知遮漸少,校書真覺掃猶多。」
  • 康正果︱讀《隨園詩話》漫談
    《隨園詩話》袁枚著作豐富,詩文俱佳,尤以其廣泛傳閱的《隨園詩話》著稱。我多年前撰寫論述古代詩文的文章,曾查閱引述過書內有關片段,但從未通讀全書。最近數月來避疫家內,閉門謝客,有太多空閒隨意翻閱,遂通讀了袁枚這部引用同代人詩作特別豐富的詩話巨著。此書問世至今,有譽有毀,最遭論者指責的就是收詩龐雜,稱引太濫,錢鍾書在其《談藝錄》中對此譏彈尤甚。
  • 【古文探奇】一夜山風歇 僧掃門前花-隨園詩話
    未幾,以詩見投,長篇不能盡錄。記《竹枝》云:「送郎下揚州,留儂江上住。郎夢渡江來,依夢渡江去。」「若耶湖水似西泠,蓮葉波光一片青。郎唱吳歌儂唱越,大家花下並船聽。」又夢中得句云:「澗泉分石過,村樹接煙生。」皆妙。邵名帆,字無恙,山陰人。
  • 詩詞學堂|詩的疊韻
    詩的疊韻
  • 研究詩歌美學與詩歌理論的著作——《隨園詩話》
    他在這裡蓋了一座宅院,起名為「隨園」。此後他給自己起了一個雅號叫「隨園老人」。袁枚在清代文壇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詩歌創作理念影響了乾隆、嘉慶兩朝。他主張的「性靈說」更是成為那個時代詩人的創作指南。當時,在詩歌創作領域以兩種主張為主,分別是「格調說」和「考據說」,這兩種創作思想都強調擬古、復古。
  • [ 詩話 ] - 隨園詩話 卷一六
    一三 萬華亭雲;「孔子『興於詩』三字,抉詩之精蘊。無論貞淫正變,讀之而令人不能興者,非佳詩也。」華亭,進士,名應馨。 一四 毗陵黃仲則有《歲暮懷人詩·懷隨園》云:「近來詞賦諧兼則,老去心情宦作家。建業、臨安通一水,年年來往看梅花。」
  • [ 詩話 ] - 隨園詩話 補遺卷三
    吾鄉孫補山宮保為總督,滄州李寧圃翰林為知府,涇陽張荷塘孝廉宰上元,遼州王柏崖廩生為典史,西江陶瑩明經為茶引所大使,盱眙毛俟園孝廉為上元廣文,隨園唱和,殆無虛日。諸公詩,《詩話》中已採入矣。近又得俟園《遊邢園》一絕云:「一溪春水一橋橫,寵柳嬌花夾岸迎。儂自過橋閒處立,放開來路讓人行。」此所謂詩外有詩也。俟園因餘愛誦其詩,故見贈云:「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矜高自極天。」
  • ——《隨園詩話》
    挑戰書共讀國學第一期已經從2016年11月21日到2019年8月16
  • [ 詩話 ] - 隨園詩話 卷一五
    謝玄暉詩:「窗中列遠岫。」徐浩文:「孤岫龜形。」皆誤指為山巒。劉琨《答盧諶》詩:「宣尼悲獲麟,西狩涕孔丘。」宣尼即孔丘也。謝眺《秋懷》詩:「雖好相如色,不同長卿慢。」長卿即相如也。康樂:「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揚帆」即「掛席」也。孟浩然:「竹間殘照入,池上夕陽微。」「夕陽」即「殘照」也。使後人為之,必有「關門閉戶掩柴扉」之誚矣!杜少陵《寄賈司馬》詩:「諸生老伏虔。」東漢服虔並不老。
  • 袁枚與隨園.
    袁枚居於隨園,晨起而作,日出而棲。興致所起,便到隨園附近的農田中體驗一下現實的農夫生活。詩興大發,便於園中佳景處,揮毫而就。不願交遊,便獨身側臥於廊下,盡情讀一整天的書。           這般不設竹籬,又給隨園帶來無數的聲名。市井鄉民也可隨意遊覽園中景色。每於春光爛漫,繁花似錦,隨園的遊客群裡,市井鄉民尤其的多。
  • 袁枚和他的隨園食單
    有本書堪稱中國古代餐飲文化的百科全書,讓人看到隨時隨地流口水,那就是《隨園食單》。《隨園食單》第一次全面而系統的總結了中國烹飪的成就,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烹飪理論和實踐的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袁枚才華出眾,詩文冠天下,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等許多著作。《隨園食單》體量並不大,在後人編纂的《袁枚全集》中,只佔第五本裡面最後一點點,是袁枚生活的一小部分。
  • 詩詞出韻是怎麼產生的?看後不覺令人拈花一笑
    詩詞出韻是指在律詩偶句韻腳上不用本韻之字,或落韻,或竄韻,或走韻,而用鄰韻或它韻中的字。出韻與格律詩要求一韻到底是不相合的,應是詩家大忌。我認為詩詞出韻的產生可能有三種以下情況:第一:初學詩詞者練筆時,可能出韻。
  • 清朝大詩人袁枚很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
    那麼除了小學說之外,清朝在詩詞同樣大放異彩,也是百花齊放,詩詞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則是納蘭性德;詩歌方面也是誕生了很多優秀的詩人,像袁枚、龔自珍、黃景仁、鄭板橋等人,也都是那一時代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特別是袁枚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網紅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寫得也是很有趣。
  • 《隨園食單》,做一個唇齒留香的「隨園」客
    在中國,大凡做與飲食相關的工作,有一本書是繞不過去的,這就是《隨園食單》。講這本書之前,有必要講一講袁枚其人。袁枚(1716-1797),漢族,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 【古文探奇】螢詩-升庵詩話
    品 READ 讀 螢詩 劉禹錫張文潛二集今不傳,餘家有之,兼愛二詩之工,故錄之於此。昔年餘寓居大理三塔寺,榛莽滿目,飛螢數萬如白晝。餘戲相從諸生曰:「車胤見此,不必囊螢。隋煬帝見此,不必下詔搜索矣。」因作《流螢篇》。何仲默枕藉杜詩,不觀餘家,其於六朝初唐未數數然也。與予及薛君採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乃作《明月流螢》二篇擬之,然終不若其效杜諸作也。如予此篇,明珠按劍及鯤鵬斥鷃,皆與流螢無效涉,可以知詩之難矣。
  • 《竹韻詩話》付梓專刊(一)
    落日長河     2018年7月28日深夜於長沙嶽麓山     《竹韻詩話》序    好詩詞不是誇出來、捧出來的,而是批出來、鬥出來的。《竹韻詩話》的內容就是「鬥詩批詞」,落日長河在竹韻詩社首創「鬥詩批詞」欄目的初衷,就是一掃吟壇廉價點讚、違心吹捧的不良風氣,而開針砭時弊、褒貶客觀、真誠交流之先河,繼承傳統,領異標新,以期揚葩振藻,弘揚大雅。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有云:「雌黃出自唇吻,朱紫由其月旦。」人物固然可以品評,詩詞品評未為不可,要在能中肯綮耳。吾嘗語人曰:「胸中有丘壑,筆下見波瀾。」
  • 《鄰家詩話》總導演牛魔:雅集、詩歌、故事、生活
    首檔"詩歌實景雅集"文化綜藝節目《鄰家詩話》迎來第二季的開播,熱度持續攀升。節目延續了第一季中朋友們相聚的環境和講故事的方式,打造豐富的社交型學習必備的有趣知識獲取場景,推動詩、歌、樂、舞、書、畫、茶、花、禮儀、飲食等中華傳統文化的閃光點成為當下流行元素,講好詩詞裡的中國故事。《鄰家詩話》節目出品人兼總導演牛魔在採訪中表示,"鄰家是觸手可及的地方,詩話是那些美好卻不生澀的言語。歸根到底,我們在用雅集拉近詩與生活的距離。"
  • 【詩與讀】程昌武詩詞選or多多讀詩之選讀三首
    詩人簡介程昌武,1969年10月出生,基層公務員,現於浙江省遂昌縣妙高街道辦事處任職,兼任遂昌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
  • 【西域詩話】 天山詩人鄧世廣詩詞略論——劉霞
    4、雅俗共賞鄧先生的詩亦雅亦俗。其雅者字斟句酌,典故頻出;其俗者,信手拈來,涉筆成趣,常常時語入詩,風格迥異。試看其雅而用典者:欲倩東風力,上青雲,憑虛挾電,扶搖萬裡。迢遞天山遮望眼,瀚海萍蹤如寄。故鄉遠,登樓凝睇。此地嘆無洛陽紙,對龍沙,寧灑書生涕!去留語,瀟湘意。 八千裡路誰知己?月缺圓,心潮澎湃,歸思難己。
  • 隨園食話(十三)雞湯煨斑魚
    班魚者,河豚也,與刀魚、鰣魚號稱長江三鮮,河豚又叫烏狼,嗔魚,廷巴子,氣泡魚,魨魚,學名叫為喑紋東方魨,人們約定俗成地把「魨」寫作「豚」,這其實是一個生物學常識錯誤,河魨是魚類,而河豚是哺乳動物,諸如白鰭豚等等都算作河豚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