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特色奶酒的秘密

2021-02-07 微新疆


  來到新疆牧區,如果能喝上幾碗蒙古族人的奶酒,那甘醇的香味兒會使你久久難忘。


  奶酒是居住在伊犁、博爾塔拉、巴音郭楞、和布克塞爾等地蒙古族人傳統的飲料之一,也是他們來尊敬老人和招待賓客好友的最佳禮品。在婚禮上,在喬遷之喜的日子裡,常用奶酒道賀;到長輩或親友家作客,常常帶上奶酒作見面禮物。除此之外,有些群眾在死者入殮時,也會放些奶酒或其他食品,以表示對死者的悼念。


  新疆蒙古族人十分熱情好客,對來訪的遠客,常常要敬以奶酒。他們在敬酒時,先唱一首熱情的歌,歌詞因人而異,很有分寸。敬酒者自己先喝一口,以表示酒裡純淨和同歡共飲的感情。客人以奶酒回敬主人時,還要讓在座的每個人都押一口,氣氛至為親切。



新疆蒙古族人的奶酒


  釀製奶酒的大師們都是蒙古族婦女,男人只是打下手。奶酒的原料主要是牛奶和羊奶,由於牛奶多,而羊奶少,所以一般都用牛奶。牛奶擠下後,先倒入大鐵鍋裡加溫,奶中的脂肪遇熱後都會漂浮在牛奶的表面,撇去的奶皮放入另一個盆裡,那是做奶油的原料。


  剩下的牛奶則倒入用牛皮做的「阿爾合特(發酵用的牛皮口袋)」裡,在裡面放少許的引子,就用「布壘爾(木杵)」上下攪動,夏天只需兩三天牛奶經發酵就變成酸奶了。



新疆蒙古族人在釀製奶酒


  釀製奶酒還要有一套工具,要有上下都通的「庫甫」大木桶、接奶酒的「艾合耐蘇龍」小木桶,還要一口大鐵鍋和一口小鐵鍋。將發酵好的酸奶倒入大鐵鍋中,大鍋上面罩一個直徑和鍋沿差不多的無底「庫甫」。然後在大木桶中央吊一個「艾合乃蘇龍」,在大木桶的上端放置一口小鐵鍋,鍋沿用布或氈片堵嚴實防止蒸氣外漏。


  小鐵鍋裡加入涼水,這時可加火將酸奶燒開。酸奶經加熱後產生蒸氣,遇冷於小鐵鍋底凝成液體,順著尖底鍋滴入小木桶中,即成奶酒。


  為了提高出酒率,上面的小鐵鍋裡要不斷換水,並要用水瓢揚水,加快水的冷卻速度。一鍋發酵酸奶可釀出4-5公斤奶酒。做完奶酒的酸奶渣裝入布袋,用手捏成小塊晾乾,就是酸奶疙瘩,牧民對乳製品真是一點都不浪費。


  蒙古人盛奶酒還有專門的工具,做工也十分講究。用牛皮和駱駝峰那塊皮經加工後,做成扁圓形酒囊,上面還壓有花紋和圖案,有盛1公斤、2公斤、3公斤和5公斤不同的容量,這種盛酒的器具叫「庫克爾」。


  頭次釀出的奶酒叫「艾爾克」,度數不高,一般只有十度左右,就是我們平時喝的那種奶酒。「艾爾克」回鍋後再加兌入奶酒,並在小木桶邊沿放新鮮羊腿肉,蒸餾出的酒順著羊肉流入小木桶內,這種二釀的奶酒酒稱「阿爾茲克」,其度數較高,除了有奶酒的醇香,還有羊肉的香味。三釀的奶酒叫「霍爾孜」,四釀的奶酒叫「霍爾」,度數依次升高,成為烈酒,一般不飲用,多為蒙醫配藥用。


  奶酒營養豐富,含人體所需多種胺基酸、維生素,並有祛寒回暖、健胃開脾、營養滋補、治療風溼的功效。故此蒙醫常通過奶酒和其他藥物來治療腸胃病、腰腿疼、肺結核等疾病。


  關於奶酒的來歷,有段有趣的傳說。相傳早在元朝初期,成吉思汗的妻子在燒酸奶時,鍋蓋上的水珠流到了旁邊的碗裡,她嗅到特殊的奶香味,一嘗味美香甜,還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之後她在實踐中摸索和掌握了釀製奶酒的工藝,還製作了釀酒的工具。


  在成吉思汗做大汗的慶典儀式上,她把自己釀造的奶酒獻給丈夫和將士們。從此,成吉思汗把它封為御膳酒。每當蒙古族朋友向您敬獻哈達和奶酒時,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


  在長期的生活中,蒙古族形成了豐富的酒文化。酒是蒙古族人尊重長輩、客人、悼念前輩和祭祀神靈的信物。用酒表達他們的感情,用酒祈求他們的願望,因而形成敬酒的歌曲、敬酒祝詞等,在蒙古族的傳統樂器託布秀爾和蒙古族的傳統舞蹈沙吾爾登中,都有反映奶酒的釀製、飲酒、敬酒的內容。


  奶酒釀製的歷史和蒙古族進入新疆的歷史一樣悠久。在清乾隆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公元1763年-1764年),清政府從張家口外調察哈爾蒙古官兵千名,分兩批攜眷移駐博爾塔拉。


  蒙古族人來到新疆屯墾戌邊後,仍傳承了釀製奶酒的技藝,至今已有240多年的歷史。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新疆蒙古族奶酒包含了蒙古族人民的多種文化,是草原文化精粹之一,也是一筆古老神秘、不可多得、有待開發的寶貴財富。


  新疆的蒙古族奶酒色清味甘,性溫補,含酒精濃度一般不超過30度。這種蒙古族奶酒之所以好喝,因為它是奶子的精華。製作奶酒一般不用鮮奶,而用脫脂的酸奶或製作奶豆腐以及其它乳製品剩下的奶漿。平時將奶漿貯存於木桶或皮口袋裡,置於適當的溫度下,經常用木杵攪動,使其充分發酵。然後將奶漿盛入大口鍋內,鍋上加一個形如蒸籠的木桶,裡面吊一個雙耳瓦罐或者鋼精鍋,四周掩實,再用尖底小鍋盛冰水,滴下來的就是奶酒。每年七、八、九月,正是牧區奶酒飄香的季節,在蒙古族牧民的蒙古包裡都備有大桶的奶酒,以供日常自用或待客。



盛奶酒的器具


  蒙古族人盛奶酒的工具頗為獨特、講究。他們用駱駝峰皮或牛皮製成桃形或圓形的酒囊。製作時首先剃光皮革的表面毛,壓上精美的圖案,在坑裡用煙燻上10天左右即成,這樣可以使皮革長期不腐爛變質。酒囊大者盛5、6公斤,小者克盛1公斤。酒囊製作精緻,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具有不走味,不漏酒,不怕擠壓、摔打等優點,便於在馬背上攜帶。一個酒囊可以用上七八十年,一般可以傳二、三代。有人說,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什麼東西都可以買到,就是蒙古人的酒囊買不到。這話風趣地形容了蒙古酒囊之珍貴。

相關焦點

  • 不喝馬奶酒怎麼體驗蒙古族,如何釀造馬奶酒?民族特色的乳飲料
    800多年前蒙古族的興起,是奶酒的輝煌時期酸馬奶酒(蒙語叫七嘴)是蒙古族牧民隨釀即飲的乳飲料。國外的奶酒發源地是高加索地區。牛奶酒稱為開菲爾,馬奶酒稱為庫密斯。奶酒又稱乳酒,它是以乳類或乳製品為原料(如全脂乳、脫脂乳、乳清等)發加工製成的。從工藝上講,奶酒可分為發酵型奶酒和蒸館型奶酒。
  • 傳說中的馬奶酒
    奶酒不僅可以和其他的酒一樣單獨飲用,還有它的獨特飲用方法。奶酒可以加咖啡,成為美味的咖啡奶酒;可以加各種果汁,如:草莓汁、葡萄汁、橄欖汁等,成為果汁奶酒;可以和其他白酒加冰後一起飲用,冰涼爽口適宜夏季飲用。還可以像紅酒那樣加冰、可樂、雪碧和果汁,任意調配為多款雞尾酒,因此,也被譽為「中華XO」!在品嘗美酒的同時,還會感到樂趣無窮,讓你體驗DIY的好心情!
  • 馬奶酒的製作過程
    每當蒙古族向您敬獻哈達和奶酒時,是對貴客的最高禮儀。奶酒便成為蒙古族接待上賓的必備佳釀。馬奶中蛋白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並含有人體不可缺少的胺基酸和脂肪酸。將人乳與馬乳、牛乳進行比較,由於人乳的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值要遠小於牛乳,所以認為牛乳含酪蛋白太多,以至於牛乳蛋白質不宜吸收。
  • 醇香的馬奶酒
    「金杯裡斟滿了醇香的奶酒,朋友們歡聚一堂盡情幹一杯……」悠揚的歌聲裡,流露出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豪邁。說到內蒙古,就一定會想到草原、蒙古包、烤全羊、馬奶酒。今天,我們就來品一品這讓人心醉的馬奶酒。四匹駿馬載著蒙古族的四位勇士消逝在夜幕中。  第二天,金烏西附、玉兔東升之時,大汗帳前的草原上已整整齊齊地排著五萬人隊伍,大汗坐在由三十八匹馬拉著的指揮車上,大臣、妃嬪御馬環侍左右,一面青色大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月亮漸漸升到了半空,忽然,隨風飄來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人群為之精神一振:這是什麼香氣,比奶香更綿長,比美酒還醉人?
  • 「蒙古八珍」之馬奶酒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 【蒙古篇】「中華XO」——馬奶酒
    新朋友:請點擊標題下面的「錫林郭勒大草原」加關注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 轉發或分享吧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製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達,生活的繁榮,蒙古人釀製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製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六蒸六釀後的奶酒方為上品。
  • 你喝過蒙古的馬奶酒嗎?
    神馬館 C0328 蒙古馬奶酒的傳說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
  • 蒙古族的紅食 白食 炒米
    將制奶豆腐和額吉格時析出的乳清收集起來,盛入容 器,放在暖炕上發酵,成為「愛日格」。放置期間,每天 加一次少量鮮奶攪拌,愛日格上面形成一層奶沫,取出後 可用來泡炒米、米飯食用。猶如「朱和」而稍有酸味。奶 沫下面的部分稱「查嘎」,是制奶酒的原料,發酵久了的 查嘎,味極酸,牧民用以作米粥、麵湯的佐料。把查嘎用 鍋靠幹水分,製成固體狀酸奶,稱「阿嘎如勒」,對腸胃 消化不良等症有奇效。
  • 長生天護佑的偉大民族——蒙古族
    其中,歷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最為著名,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樂器,民族傳統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和筷子舞等等。這時候他們便開始釀製馬奶酒,屠宰牛羊,縫製新衣,準備各種美味的食品,舉辦不同規模的「那達慕」,「那達慕」蒙古語意為娛樂、遊藝,起源於13世紀初。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還有馬奶節和白節(也稱白月)等。
  • 組圖:蒙古族特色體育課
    原標題:蒙古族特色體育課 自2010年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杭錦旗蒙古族實驗小學在基礎體育課程上開設了射箭、搏克、布魯等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杭錦旗蒙古族實驗小學的12位體育教師中,有3位專職講授蒙古族傳統體育課程。
  • 獨特的蒙古族習俗
    蒙古族自古以來有著待人熱情誠懇的傳統美德,以粗獷豪放、胸懷坦蕩、誠實熱情而著稱。其實蒙古族也很多獨特的習俗文化。今天就讓北疆君帶領大家領略一下吧。 獻哈達
  • 中華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早期的社會經濟主要是狩獵與遊牧,直到13世紀,蒙古族仍然有「圍獵「的習俗。在相當長的時期裡,畜牧經濟是蒙古族主要的社會經濟門類。直到16世紀,蒙古族人民才發展了畜牧飼養與農業混合的農耕經濟。蒙醫是蒙古族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其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也是一門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醫學科學。在診治疾病中具有藥量少、療效好、經濟簡便等特點。
  • 內蒙特產奶酒竟有假的,真馬奶酒是什麼樣的你見過嗎?
    他補了一句讓我很受傷的話,他說只是單純的嘴饞了,看到抖音上的烤全羊直流口水,一群人一合計浩浩蕩蕩出發了,但是沒帶我,只帶回來幾瓶馬奶酒。奶酒主要為我國北方遊牧民族所釀造與飲用,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出現。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馬奶酒的起源。
  • 天山蒙古族實驗小學:讓民族特色課在校園熠熠生輝
    綠茵場上運球如飛,馬頭琴室琴聲繚繞,特色教室蘸墨揮毫……開學複課了,天山蒙古族實驗小學學校裡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課程也陸續開課。「我喜歡足球,我就報了足球課。」「我喜歡跳舞,特別是我們蒙古族的舞蹈,我就上了舞蹈課。」……同學們高興的學著自己報的特色課程。
  • 9月就是呼倫貝爾的「中秋」,景色雖有變化,但奶酪與馬奶酒依舊
    馬奶酒林區風味宴、特色野生魚宴、俄式西餐、蒙古手扒肉,是在呼倫貝爾能夠品嘗到的特色餐。篝火晚會馬奶酒是」蒙古八珍「之一,馬奶酒和其他酒水是不一樣的。馬奶酒和青稞酒一樣都是民族特色,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 元朝流行哪些特色美食?從元朝人的飲食習慣,窺探其飲食文化風格
    元朝時期常用的餐具元朝蒙古族人所使用的餐具和漢族也有很大的區別,蒙古族人們經常吃烤肉,所以在飲食過程中習慣使用刀叉,經常使用小刀來切割羊肉,蒙古人們經常使用專用的刀具,既方便外出狩獵,又能夠隨時吃燒烤類的食品。
  • 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首飾、袍子、腰帶、靴子四個部分。首飾大致可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飾等五大類。頭飾主要有頭巾、帽子、頭帶、頭圈、辮鉗、辮套、頭釵、頭簪、耳環、耳墜等,是蒙古族首飾中最絢麗的部分。如"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製作精美,絢麗多姿。婦女們平時一般多罩頭巾。
  • 內蒙古十大特色美食名單出爐!內蒙古十大特色美食排名榜單揭曉!
    因為內蒙古回族比較多,所以飲食的特色呈現了風味獨特,城內城外既能遍嘗兼具南北風味的菜餚,又可大嚼草原野味。西部以哈達餅、莜麵、燒麥為主,東部則多肉食,如烤羊、羊肉鬆等。1、烤羊腿馬奶酒在內蒙古尤其是蒙古族,幾乎是不可取代的飲品、飲料。在勃兒只斤鐵木真1206年建國時,就已經有了飲酒慶祝的記載,在忽必烈時期開始了生產。馬奶酒並不是糧食釀造的就,而是從馬奶中提煉、發酵的。因為釀製出來的飲品烈性。
  • 「遼寧蒙古族」試論遼寧蒙古貞的地域文化特色
    試論遼寧蒙古貞的地域文化特色吳金鳳;中共阜新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室,遼寧阜新摘 要:遼寧省西北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由於生產方式、宗教信仰及部分村屯和以漢族為主的其他民族雜居等原因。所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特點主要為民族性、宗教性、農耕性和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