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90後「老金」丨黎平縣肇興鎮皮林村網格員金緒榮

2021-01-08 天眼新聞

「老金,你來了」,這是串寨入戶時,我網格裡的26戶貧困戶見到我時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寨子裡很多老人和小孩子說得最多的幾句話之一,雖然90後的我算不上老,但是我已深深的愛上了「老金」這個稱呼。

我叫金緒榮,是黎平縣肇興鎮扶貧站工作人員。

2019年4月,根據鎮黨委的工作安排,我到皮林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網格涉及外大榜寨、皮林大寨和井寨新區3個自然寨,跨度20公裡。網格內26戶貧困戶還有8戶未脫貧,是整個皮林村任務最重的網格。

為做好網格和脫貧工作,一年多來,我多次往返,在3個寨子走訪入戶,針對26戶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制定一戶一方案。

通過幫扶政策幫助陸才龍戶實施房屋透風漏雨改造,動員陸禮昌戶易地搬遷,鼓勵陸才章夫妻外出務工,積極爭取14組20戶發展油茶產業147畝等,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網格內最後一戶未脫貧戶吳忠飛也在2020年摘掉貧困戶的帽子。

我仍然記得那天是2019年4月9日,我初到吳忠飛家,家裡只有他和智力有殘疾的女兒,住的房子是用樹枝和泥巴扶牆的爛木房子,被四周的大磚房圍著顯得格外刺眼。

我在與鎮建設部門、鎮社會事務部門對接後,為吳忠飛戶申請到一級危房改造。考慮到吳忠飛要照顧女兒,不能外出務工,我為該戶申請到每月466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並於7月份帶吳忠飛父女驅車40公裡到黎平縣辦理殘疾證,並申請到殘疾人補助。

金緒榮(右)到群眾家開展工作

為了讓吳忠飛有事可做,還能照顧到女兒,2019年5月,我為吳忠飛申請到皮林村保潔員的崗位,每個月有400元的工資,解決了他的就業問題。

2020年初,為了使吳忠飛戶能穩定脫貧,我結合皮林村發展的壩區1000畝蔬菜和260畝百香果產業,動員他用土地入股村級合作社,不僅能得到土地流轉費2000元,還能參與收益分紅。

在擬脫貧人員村民小組提名會上,吳忠飛發言道:「我家已經達到脫貧條件,自從老金來我們這裡當網格員後,你們大家對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家房子好了,我當了保潔員,女兒有殘疾補貼,還有低保,我們還參加合作社種松花菜,真的太感謝你們了!」

吳忠飛口中的「老金」就是我,我喜歡「老金」這個稱呼,不僅顯得親切,還覺得特踏實。

【人物小傳】

金緒榮,黎平縣肇興鎮皮林村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軍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拖娃帶仔的網格員丨平塘縣塘邊鎮新店村網格員駱...
    2018年11月20日,經組織安排,我有幸成為一名脫貧攻堅「網格員」。  我深知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同時也有幾分擔憂,憂的是不能照顧已身懷六甲的妻子,憂的是不能照顧遠在正安老家年邁體弱的父母……  當晚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妻子問我有什麼心事,我低聲說:「單位選派我下沉到距離縣城近百公裡的一個小山村駐村扶貧,不能照顧你和咱們的小寶寶。」
  • 「我的扶貧故事」接受一份榮譽就是挑起一副擔子|黎平縣肇興鎮肇興...
    2014年,我在肇興鎮廈格村幼兒園當老師,我發現村子裡大多都是留守兒童。為了讓孩子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讓他們的父母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同時能兼顧自己心愛的靛染工藝,2015年,我開辦了「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註冊成立了「侗品源旅遊商品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開始了我的靛染。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以行動彰顯90後扶貧壯志丨...
    我叫劉榮鑫,現任丙妹鎮歸林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是一名90後中共黨員。2019年6月23日,我榮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一名排頭兵,成為歸林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九網格網格員。劉榮鑫同志(右一)慰問老人並為老人換上新鞋我連夜收拾行裝,奔赴歸林村。夜裡,初夏氣息漸濃,縣城華燈璀璨,但蜿蜒崎嶇的山路上空,卻群星點點,靜謐安寧,一個半小時後,我到達歸林村。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每當我走村串寨時,時常有個小女孩圍在我的身邊,「叔叔,叔叔……」地叫著我,她叫石錦蓉,是貧困戶的孩子,也是我網格內最困難的家庭之一。    我叫吳宗海,是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網格員。為了讓他能安心去做手術,我為他在社會扶貧網上籌集資金,同時又動員其親屬、愛心人士獻愛心,為他籌到15000多元的善款,解決一些住院開銷。給石堂文家送衣服石堂文的手術很成功,因為是貧困戶、低保戶、重殘家庭等多重身份,他的住院費用報銷很高,自身負擔小了很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在整治過程中,我與鄉親們一起拉水泥、拌沙石、挑水、運磚,風風火火開展房屋整治。  除房屋整治外,低保評議也是我們面對的要事之一,因為低保評議要精準,才能更好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入戶調查、民主評議、交叉檢查。白天在村入戶開展調查核實工作,晚上又趕緊回鄉對內業材料進行整理歸檔。
  • 「我的扶貧故事」組織圓了我的「網格員」夢丨晴隆縣碧痕鎮新莊村...
    時任晴隆縣碧痕鎮新莊小學一級教師的我,聽到這一消息後,興奮了好幾天。在學校推選網格員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主動請纓,分析了自己當網格員的優勢。  「我是本地人,對本地風土民情比較了解,又有當教導主任十多年的幹部經驗。」我的滿滿激情和言之有理的情況分析,得到全校教職工的高度讚賞,於是大家一致答應了我的請求,推薦我到新莊村當網格員。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政策沒有忘記我丨黎平縣尚重鎮下洋村...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撒進我的窗臺,我像往常一樣叫醒兒子,幫他整理好衣服和書包送他上學。回來後,我拿上清潔工具來到我負責的公共衛生區域做著日常的保潔。看著經過我打掃後乾淨整潔的地面,迎著陽光我笑了。我叫楊錦全,是黎平縣尚重鎮下洋村村民。很多年前,我因為工作的失敗,被迫返回家中。
  • 「我的扶貧故事」家裡的每個人都在我的心上丨黎平縣孟彥鎮岑湖村...
    我叫歐增橋,是貴州省政協派駐黔東南州黎平縣孟彥鎮岑湖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2016年4月,我一到岑湖村便隻身入戶走訪,把全村330家村民的情況摸排了一遍。了解情況後,我立馬寫報告呈遞省政協機關,協調資金10萬元,與村民一起修建了政協岑湖連心橋,也由此得到了村民們的信任。
  • 「我的扶貧故事」一聲「小楊」 一份情丨劍河縣南加鎮雷打塘村網格...
    我叫楊文振,是劍河縣公安局選派到南加鎮雷打塘村脫貧攻堅隊網格員,2019年5月開始到小村天培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015年我在劍河縣公安局參加工作,當時我被安排到柳川派出所工作,在柳川派出所工作的幾年時間裡我學到了如何跟老百姓打交道,我也利用這樣的工作經驗,在駐村期間,融入老百姓當中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謀福利。我的網格是南加鎮天培村二組,我的網格內有15戶貧困戶,幾乎每一戶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有因為孩子上學致貧的,有因為殘疾致貧的,有因為缺少資金致貧的,還有就是缺少勞動力致貧的等等。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忘哥」那些事兒丨錦屏縣銅鼓鎮銅鼓村網格...
    2019年到銅鼓村任網格員。我和「忘哥」的不解之緣由此開始。  劉榮財,人稱忘哥。直到現在銅鼓村群眾依然認定我是最「幸運」的網格員,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攤上了忘哥這個最怪的人。人居環境整治後為了解決飲水和衛生問題,我與村委和供水公司取得聯繫,花費200元在三天內為他接通了水源。此外特意挑選幾個天氣連續晴朗時間,動員劉榮財一起開展衛生大掃除,他勉勉強強同意。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2019年7月,我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幹部的一員,我網格內涉及35戶(貧困戶16戶),135人(貧困人口62人)。  網格內貧困戶人口主要以病、殘、老、弱為主,自身發展基礎條件差,穩定增收路徑窄,脫貧難度大。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曖人曖心丨普安縣羅漢鎮海子村網格員王玉
    王玉走訪貧困戶2019年1月,村組幹部帶我到我包保的網格海子村東瓜林組,開始了入戶摸排工作。我第一次到幫扶對象孫大佔家,走近他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有些殘破的瓦房緊靠在一間一層的平房邊上,屋裡光線有些灰暗,進入家中,家具雖有些破舊,但收拾得還是比較乾淨。
  • 「我的扶貧故事」以實際行動打動大家|黎平縣洋衛村第一書記吳敏
    我叫吳敏,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18年8月,被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洋衛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洋衛村地處黎平縣尚重鎮南部,總面積13.19平方公裡,轄區內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自然寨,有523戶2265人,其中貧困人口467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我的扶貧故事」一家三口駐村扶貧丨黎平縣九潮鎮民羅村結對幫扶...
    我叫龍家雙,在九潮鎮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工作員,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2019年6月,我產假結束後,被派到民羅村任網格助理員,自此,我開始承擔照看5個月大的女兒,抓易地扶貧搬遷業務和網格工作「三重壓力」。因為負責易地扶貧搬遷業務的另一位同事請產假,所有工作落在了我一個人的肩上。
  • 「我的扶貧故事」踏實幫扶 用心用情用功丨錦屏縣銅鼓鎮銅鼓村網格...
    我叫文明偉,是錦屏縣銅鼓鎮黨政辦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5月,下沉到銅鼓村擔任網格員。脫貧攻堅成效不僅體現在全村的變化上,更體現在每一戶網格群眾及貧困戶家中,每一個群眾的臉上。然而劉培權長期患重病,妻子患有慢性病,兩人已年邁,子女常年外出,醫療開支較大,經過我走訪調查,給該戶成功申請了低保,兩位老人感動不已。
  • 「我的扶貧故事」小山村裡的產業夢丨平塘縣甲茶鎮馬場村網格員莫...
    我叫莫開勇,2016年,我申請調回了我的家鄉甲茶鎮馬場村馬寨組,成為了一名網格員,並和我的父老鄉親們一起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業產業革命,與他們一起見證追逐夢想的艱辛歷程。90年代初,小山村的年輕人們開始大量外出務工。因為沒有文化和技術,外出的人們大多數都是做苦力工、臨時工,每年掙到的錢也只是勉強夠家裡開支。
  • 「我的扶貧故事」我肩上扛著的是神聖的使命丨晴隆縣紫馬鄉慄樹村...
    第一次走訪扶貧戶,山路顛簸,又加之缺乏扶貧工作經驗,我覺得工作非常的艱辛,脫貧攻堅途中有太多的心酸苦樂,但讓我的工作、生活多了一筆豐富的財富。  2019年8月,我被調整到慄樹村坪子組擔任網格員,開始了駐村工作。  慄樹村坪子組,總戶數33戶,其中貧困戶19戶74人。
  • 「我的扶貧故事」苦幹實幹 發展產業找出路|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第...
    我叫楊光庭,是黎平縣紀委監委一名幹部。2020年3月,接受組織委派到黎平縣尚重鎮朱冠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朱冠村山巒疊嶂,坡陡谷深,溝壑縱橫,人多田少。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有197戶854人,90%以上青壯年都外出廣東、浙江一帶務工謀生。
  • ...精兵」,95後網格員淬鍊別樣青春|三穗縣雪洞鎮桃元村網格員鄭嘉黎
    扶貧,從來不是一代人的使命,而是需要通過幾代人接力完成的偉大事業。「60後」「70後」「80後」接連衝在扶貧一線。如今,我們「95後」也衝鋒在扶貧隊伍中。我叫鄭嘉黎,今年24歲,2019年10月,我考入貴州黔東南州三穗縣雪洞鎮人民政府工作,現在不僅是黨政辦的一名工作員,也是桃元村網格員、幫扶幹部、人口普查員……鄭嘉黎(左二)向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我真誠服務 你滿意脫貧丨劍河縣柳川鎮乃壽村網格...
    「哥,你等哈,我打點菜,你拿去煮吃。」劉林海的妻子叫住了剛剛走訪完的我。「不用了,老妹,太麻煩你們了,謝謝了。」「麻煩哪樣哦,快點快點,先莫走,在村裡你們買菜不方便。」劉林海的妻子還沒有說完,身子已經跳下門前的小塊菜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