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一統,與天長久——始皇帝統一度量衡

2021-02-13 新氧生活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實力都得到迅速發展,先後滅了韓、魏、楚、燕、趙等國,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全中國,結束了長達548年諸侯割據、戰亂頻繁的動蕩局面。

▲青銅龍 戰國 秦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為了鞏固統一國家的政權,秦始皇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來加強專政,如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皇帝為最高統治者等。

▲將軍俑 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還有實行統一度量衡制度戰國時代,各國之間的度量衡,不僅大小、長短、輕重不同,單位不同,進位也是不同的。以量來說,秦國以升、鬥、斛為單位,齊國以釜、鍾為單位,魏國又以半鬥,鬥、鍾為單位。

根據《漢書·律曆志上》的記載,秦國的度量衡制度如下。度制: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量制:1斛=10鬥=100升=1000合=2000龠;衡制:1石=4鈞=120斤,1斤=16兩,1兩=24銖。秦始皇統一的度量衡制度,是沿襲商鞅變法時規定的標準。

秦代為統一全國量制而由官府頒發標準量器,是為秦量。以戰國時期秦國量制為標準,也包括秦統一後加刻詔書重新頒發的戰國秦量。秦量外壁大都帶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所頒發的統一度量衡的詔書,有的還帶秦二世所頒襲用舊制的詔書。

▲秦代兩詔橢量

上海博物館藏

多為銅質和陶質,銅量有方升和橢量,陶量則多為圓桶形,有的秦量只剩器口的銅扣或身上的詔版,當為木質。現存秦量多數為傳世品,各地也有陶量出土。

▲始皇詔陶量 

山東省博物館藏

秦詔版又叫秦詔辭,是秦朝皇帝頒布的詔書,內容是統一法律、度量衡以及對皇帝歌功頌德的一些辭文。一般為秦刻鑿金文,是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刻鑿在權量上,或是將刻有詔書的銅板嵌或鑲在權量上面(如前文提及)。

秦詔版有兩種,一種是秦始皇廿六年詔,另一種是秦二世元年詔。詔版是刻在嵌于衡器上的鉛版中而得名。由於兩種詔書時間先後不同,有一種詔版只刻始皇詔而沒有二世詔;還有一種詔版是始皇詔和二世詔都刻了的,稱作兩詔版。始皇詔版和二世詔版都叫秦詔版。

▲秦廿六年詔版

秦權為秦代統一全國衡制而由官府頒發的標準衡器(類似後來的秤砣)。以戰國時期秦國衡制為標準,也包括秦統一後加刻詔書重新頒發的戰國秦權。實際上是天平衡杆的砝碼。秦陵曾出土有形制不一的秦權,主要有二世秦權權身兩面分別刻銘,是為「兩詔權」。

始皇帝統一度量衡的目的,在於建立統一的地主階級賦稅制度和封建管理的俸祿制度,防止官吏貪汙舞弊,侵蝕到地主階級國家的利益,實際當然難以達到。但度量衡制度的統一,客觀上對於商業、手工業的發展,方便全國各地區的物資交流和經濟聯繫,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確為始皇帝之功。

活動對象:

5-6歲(1場)

7-12歲(2場)

活動名額:

每場12組家庭(一大一小)

活動安排:

2019年12月14日(周六)下午2:00-3:30(7-12歲)

2019年12月15日(周日)上午10:00-11:30(5-6歲)

2019年12月15日(周日)下午2:00-3:30(7-12歲)

同主題課程預熱

諮詢方式:

添加客服微信號:xinxiaoke_01

258元(一大一小活動費用,不包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廳門票成人60元/人,兒童憑學生證50元/人,身高120cm以下兒童30元/人。)

掃描以下二維碼,在微店直接付款,備註微信號和孩子姓名。

1-家庭親子套餐,限一大一小,單個家庭每增加1人額外支付130元;

2-報名後如果臨時取消活動,活動開始3天前退全款,前2天退50%,前1天內自行轉讓。購卡家庭只能在購卡家庭之間轉讓,轉讓給非購卡家庭按實際費用收取,不轉讓扣全款;

3-單場8組及以上家庭成行。

相關焦點

  • 由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詔令的解讀看我國計量法制管理的一貫性
    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稱始皇帝。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
    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早在春秋戰國時,周王室權力衰微,群雄並立,各地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在秦國變法圖強、吞併六國的追求中,統一文字、錢幣、度量衡,都是重要的立法工程。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影響深遠的...
    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即將於12月10日晚19:30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 新史記-始皇帝·「始」皇帝
    秦王嬴政滅了山東六國,立名號為「始皇帝」。這位大皇帝遙望宇內,瞻矚歷史,無論怎麼看,自己都是「開始」,名副其實的「始皇帝」。
  • 始皇帝嬴政登基之後,在位十一年,做了哪些事情,為何被人說殘暴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秦始皇即位之後的十一年都做了什麼,從修建長城到追去長生,始皇帝喪失了自己的目標。首先是對於始皇帝的雄才大略,我們是不能夠否認的,秦始皇的心理變化大概有兩個階段。想要將其建立成為萬世基業。而第二階段就是公元前215年到公元前210年,這段時期的始皇帝性情大變,追求長生,忙於巡遊天下,追求仙人。早年的始皇帝做的幾件時期,我們一一來看一下,首先就是派遣蒙恬北上攻打匈奴,修建長城。
  • 「度量衡」是什麼?這一領先世界上千年的制度,對中國的影響很大
    司馬遷說:「(帝舜)東巡,至於岱宗……遂見東方君長……同律度量衡……」雖然,這些內容都是後話,但也說明了度量衡在中國的悠久歷史。堯在東方巡遊時,討論了包括度量衡在內的一些事務。秦始皇也是這樣做的,一統六國之後,頒布了統一度量衡的詔書,為了迅速實行這個制度,還把詔令刻在量器和衡器上。度量衡指的是三個物理量:長度、容量和重量。禹治水患時,「以身為度,以水為度」,上古時期,人體某一部位成為度量衡的標準,如「布手知尺」,現在也會用掌來粗略算出某物的長度。
  • 古代歐洲與中國的不同發展之路:分散與統一
    春秋戰國社會劇烈的變革,各種思想文化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生長出來,當時的法家思想最受歡迎,它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意願,加強君主集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從而一統天下。在戰國末期天下一統已經是歷史的必然趨勢,而秦國正是順應了這個趨勢,秦國在七國中變法最徹底、實力最強,正是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嬴政順應了歷史的要求完成了統一天下的任務。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暴行,是為了一統思想,還是僅僅為了洩憤?
    是真的為了一統全國思想?還是為了打擊報復藐視皇權的反對者呢?當時秦國剛剛統一天下,採取了很多新的改革,包括推行郡縣制,把全國分成了若干個省市。還包括統一度量衡,對外修建長城抵抗匈奴等等一系列大動作。但是陪伴著秦王一起打天下的這些人,建國後想要撈一筆,於是就在這次阿諛奉承始皇帝的宮宴上,大臣淳于越提出恢復分封制。他想要恢復之前的封王封地制度,發一筆戰爭的橫財。
  • 憑什麼他敢稱呼自己為「始皇帝」?
    在先秦時期以及更早的時候,一個諸侯國的統治者都會稱呼自己為「王」,要麼就是單稱為「皇」或者「帝」。
  • 中國這次要統一「世界度量衡」?
    沒有統一貨幣就等於沒有統一度量衡,討論統一「世界度量衡」的時候,首先要討論「主鏈」這個概念。那主鏈是什麼?在一個合法的世界,主鏈是區塊鏈世界的中央鏈條,它是世界的中心,無論現在有多少公鏈,最終會統一到主鏈上。主鏈有以下基本性質:❶ 開源性,這是區塊鏈的核心精神之一,只有開源社區才能得到信任。
  • 「量以載道」——度量衡的歷史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強力推行統一的度量衡制度,這是秦國變法成功的重要基礎。《戰國策·秦策》說到:「夫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故秦無敵於天下。」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商鞅親自監督製造了一批度量衡標準器,發放到全國各地,督促各地嚴格遵照使用,統一的度量衡加快了秦國強盛的步伐。
  • 度量衡法的制定與執行
    度量衡在某些方面也建立了一些管理條例,儘管不全面、不系統,畢竟有了成文法,在許多方面發揮了一定的管理和制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度量衡器逐漸被廣泛使用。當時因政權不統一,法制十分混亂。一些思想家、政論家常常用度量衡來比喻法度,進諫帝王要以「法」治理國家。可見,早在春秋戰國之前,度量衡本身已自覺或不自覺地包含了一定的法製成分。
  • 古代度量衡的用途
    QQ群號620431709,歡迎計量檢定人員加群交流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詔書形式頒布實施度量衡法令、統一全國度量衡以來,歷代統治者都把度量衡作為行使政治權利的象徵、鞏固政權的手段、維持社會經濟和引領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的技術保障
  • 他為何能統一天下呢?
    他是被後世的儒家汙名化極嚴重的一位開創歷史先河的帝王,只因他在位時只對法家重用,對儒家漠視甚至壓制因而在以後的朝代儒家被皇家重用有了著書立傳的機會權利就對他進行污衊嘲諷,而真實的始皇對中華民族的社會大變革進步是決定性人物,結束了周以前奴隸制社會帶領社會進入封建制是發展史上一大進步!春秋戰國,天下大亂,群雄爭霸。秦始皇能一統天下,證明他的實力。
  • 始皇帝死而地分
    其議帝號。」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裡,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王曰:「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 《始皇帝》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首位皇帝
    文章目錄1 《始皇帝》 內容簡介2 《始皇帝》 作者簡介3 《始皇帝》 閱讀收穫3.1 精彩片段4 《始皇帝》 思維導圖《始皇帝》 內容簡介秦始皇嬴政,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首位皇帝,他的生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 《中國》第四集播出:秦始皇統一中國 影響深遠的中央集權制度就此...
    而第四集《一統》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內心不變的追求。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即將於12月10日晚19:30在芒果TV、湖南衛視播出。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是如何治理大秦帝國的?
    並且秦始皇平常做事,手段極為毒辣殘忍,眼光超群,自從秦國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後,隨之取代了周氏王朝,秦始皇更加日益驕橫猖狂,貪心不足,於是他想出很多提高他威望的新奇方法。 這天,秦始皇索然無事,坐在宮中在思考一件事,自古至今,天子的名稱多有不同,例如三皇氏稱「皇」,五帝稱為「帝」,隨之夏商周三個朝代他們都稱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