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群號620431709,歡迎計量檢定人員加群交流
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詔書形式頒布實施度量衡法令、統一全國度量衡以來,歷代統治者都把度量衡作為行使政治權利的象徵、鞏固政權的手段、維持社會經濟和引領當時科學技術發展的技術保障,但古代把度量衡作為其他特殊用途、起到特殊作用,卻並不為人所知。
一、古代把尺子作為禮品
人們為了加強交流, 在交往時經常會互贈禮品。我國古代經常贈送的貴重禮品一般為瓷器、玉璧、珠寶、綢緞等,但古代也總把度量衡中的尺子作為贈送的珍貴禮品。
1.賞賜大臣
《舊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唐貞元五年(公元789年)正月詔書規定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唐六典》卷二十二載:朝廷在中和節常以鏤牙尺及木畫紫檀尺賜予大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得過紅牙銀鏤尺的賞賜,並寫下一篇《中和節謝賜尺狀》。
歷代朝廷基本上都比較重視「謹權量」、「平鬥斛」,以維護政權統治,促進國家統一。並往往以謹權量、平鬥斛為施仁政之始。唐代朝廷賜尺於大臣,其用意主要為:一是表示對臣下的器重和信任;二是要求大臣們實施仁政,用白居易《中和節謝賜尺狀》中的話來講,就是「下明忖度之心,上表裁成之德」;三是要求大臣們辦事要公正、公平。
2.貴重禮品
唐朝除了賜尺於大臣之外,還將尺子作為極其貴重的禮品贈送給外國友人。唐朝時中國與日本的經濟文化往來十分頻繁,日本不斷派送遣唐使和留學生到中國來。唐朝先後贈送給日本友人不少精美的象牙尺,現在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內,還藏有中國唐代鏤尺、精絕的象牙尺6支,其中紅牙拔鏤尺兩支、綠牙拔鏤尺兩支、白牙拔鏤尺兩支。
正倉院藏的唐尺是日本孝謙天皇天平勝寶八年(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6年)皇太后獻給東大寺的,當時太后手書及《獻物帳》真跡現仍藏於正倉院。這些精美的唐代象牙尺,是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由於唐代贈送了不少象牙尺給日本,使日本的度量衡也受到了中國的影響,如日本尺度長度就是取於中國唐代的尺度長度。日本物觀所著《度量衡考》說:「開元錢,世多有之,人亦不寶之。唐書名言徑八分,以吾邦尺校之亦八分,故知吾邦尺亦稟唐制也」。西山武一、熊代幸雄的《校訂譯註齊民要術》上冊裡所附的解說中也說:「唐的一尺,等於今日本的一尺。」
二、古代把秤砣作吉祥物
古代秤砣外觀設計造型五花八門、多種多樣,可以賦予不同的含義。如葫蘆造型古權象徵吉祥之意,即福祿長壽之意;天圓地方型古權象徵了古人崇尚天地、天人合一之意;圓形秤砣象徵團團圓圓之意;蔬果型秤砣象徵五穀豐登之意;農村蓋新房上梁時,將秤砣懸掛於梁上,象徵著「稱心如意」之意。清人李光庭在《鄉言解頤》卷四中說:「市肆謂砝碼為招財童子,謂秤錘為公道老兒」,也有生意興隆、招財進寶的祝願之意。
三、古代把秤砣作鎮宅之用
秤砣在衡器(如天平、桿秤)中起平衡作用,只有平衡,才能平穩。平衡才能起到風吹不動、雨淋不浸,穩固四方的作用。以秤砣鎮宅,象徵著房屋平穩、家庭平安、鄰裡和睦、萬事如意。民間搬家時,總是先搬過去一個古秤砣,也是取其意。民間也有將古秤砣作為壓帳子四角的物件,以便使帳子熨帖、平整、不扭曲,便於使用。
四、古代把秤砣作為冥器之用
《漢書》記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也就是說,權是懸掛秤桿上可以移動的器物,即秤砣,秤砣是權。自從「秤砣」被賦予了「權」、「權力」、「權勢」之後,古人下葬時,常常在其殉葬品中放置幾個秤砣,即「權」,以滿足死者生前的不同心願。生前權朝野者,墓穴中放置一個權,表示「死不放權」,到陰間還要掌有權勢,象徵權力,以示地位,這也是在古代高官的墓穴中經常出土秤砣的原因。而生前布衣一生者,在陪葬品中放置一個「權」,則是「死要面子」,滿足生前未了的心願,求得心理平衡。通過出土的秤砣,也可佐證該墓穴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的墓葬。王宮貴族墓穴中放置的「權」一般是用精銅製作的銅器,或是燒制精美的瓷器,很少有粗製濫造的鐵權或石權。而平民百姓的墓穴中一般用較粗糙的鐵權或廉價材料做成的權作陪葬物。
五、古代把秤砣作權力象徵物
由於古代度量衡是維繫國家機器正常運轉的技術支撐,所以秤砣象徵了「權力」,即被賦予了「權」、「權力」、「權勢」。秤砣的外形就來源於皇帝玉璽的外形。所以當代出土的一些外觀精美的瓷秤砣大部分都不是實用衡器,也就是說不是做稱量用的,一般是放在桌子案頭做鎮子用的,象徵著權力。
六、結束語
從以上可以看出, 古代除把度量衡作為實用、日用器物之外,由於它的特殊地位、內涵,在民間或官方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新的寓意,擴展了度量衡的使用功能,這也表明度量衡在經濟社會及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END
歡迎訂購計量法律法規專刊(點擊查看詳細):由中國計量雜誌社編輯出版,收錄了最新的計量法律、法規、規章,可作為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必備案頭書和各類計量培訓教材。定價:50元/本;100本以上,40元/本。(10本以上免郵。10本以下,需另加20元快遞費)
訂購諮詢
馬 靖:13521354231(微信)010-64480185
王 澎:15010256278(微信)010-64225597
吳慶濤:13520045771(微信)010-6422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