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月,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阿爾茨海默病並重視它,同時響應國家對慢病管理的推進,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健康中國全民健康的要求。本月27日,大型公益認知症(阿爾茨海默病)主題講座活動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順利舉辦。
這次活動由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主辦,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承辦,湖南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長沙快樂老人大學、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阿爾茨海默病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健康養老職業教育集團協辦。
活動現場,主辦方邀請到了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創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何裕民先生為大家帶來了《AD防治新思路》的主題演講。湖南中醫藥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常小榮女士,護理學教授、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曙紅女士等人參加出席。活動現場還有近千名觀眾聆聽講座,並通過一盞燈網絡平臺進行現場直播,讓更多關注阿爾茨海默病防治的人們受益。
在這次的演講中,何裕民教授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症/失智症!認知症/失智症的範圍更廣,它們就像癌症,不是一種病,而是一大類疾病、一組症狀群。認知症大略上分為變性和非變性病痴呆,阿爾茨海默病屬於變性病痴呆,佔所有痴呆的60%-70%,其次是路易體痴呆,佔痴呆的5%-10%。血管性痴呆是最常見的非病變性痴呆,佔痴呆的15%-20%。因為臨床上對認知症難以明確區分,故而常以阿爾茨海默病指代各種痴呆。
何裕民教授表示阿爾茨海默病的進展很快,一般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為5-8年,大多患者死於感染(肺部為多)、骨折、窒息、痰阻等。何教授感慨:「AD患者將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毫無尊嚴的苟延殘喘,並讓家人飽受折磨」、「每個人都會認識一些癌症康復者,但從沒有人見過阿爾茨海默病的康復者。」隨著AD發病率的飆升,不僅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還加重了社會的經濟負擔,如北京市2019年走失798名失智老人,其中113人死亡。
那我們只能坐以待斃嗎?面對來勢洶洶的阿爾茨海默病,何裕民教授也給我們分享了防治AD的新思路。
何裕民教授通過美國學者斯諾登教授追蹤了678位修女生活的故事,闡述了「阿爾茨海默病並不是老化必然的結果」。人類的大腦有無限潛能,不能只靠病理就做結論,生活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克服阿爾茨海默病數十年的發展過程。針對不同的類型,對症防治。
如代謝型AD,第一點就是要控制體重;虛弱型AD,首要是改善營養狀態,每日定量攝入骨膏湯、雞蛋和營養湯;抑鬱型AD,睡好別煩等。健康人群預防AD,首要是做好基礎病的糾治,控制三高,保持情緒的平和,改善睡眠,保持營養均衡,控制體重等。何教授坦言:「幾乎所有AD的危險因素都可以防範!而且,不難!」
最後,何裕民教授介紹了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防治AD的「核桃計劃」,該計劃匯聚了全國南北名家,包括袁勇貴教授、倪紅梅教授、孫麗紅副教授、孫增坤博士、宋婷博士、金泉克博士、董子平博士、李奕祺博士、高健碩士、孫娜娜碩士等著名專家。目前已讓300多例明確診斷的AD患者受益,通過護理、認知訓練、腦營養修復、音樂療法等幫助他們重新找回愛的記憶。何教授表示他希望通過「核桃計劃」,打造中國模式的AD綜合療法。也希望這個計劃能得到更多的推廣,造福於更多的患者及家庭,讓老人重回生命的美好,記憶不再丟失。
伴隨講座的圓滿結束,現場來賓們紛紛表示受益頗豐,還有幾位觀眾提出了疑問,何裕民教授也一一做出了耐心回答,他們表示通過這次的講座不僅對阿爾茨海默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以後的生活中也將提高疾病的防治意識,優雅度過晚年!
何裕民教授還在現場推薦了他主審的《終結阿爾茨海默病》一書,本書由全球公認的神經學領域現代科學家戴爾·E.布來得森,藉助中醫學和印度學智慧編寫。何教授正是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與部分參照此書,開創了這套能夠有效防治阿爾茨海默病的模式。推薦完書籍後,何教授還為到場觀眾免費贈送了這本書籍,他表示希望通過此書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們認識阿爾茨海默病,遠離阿爾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