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成為了戴姆勒的最大個體股東,這對於戴姆勒旗下各品牌來說其實並沒有多大意義,畢竟梅賽德斯這個主要品牌可是獨立經營的,但要說真沒好處也不太公平,因為這徹底讓梅賽德斯-奔馳品牌與吉利品牌搭上線了,也是由此,奔馳終於有了將燙手山芋Smart給剝離出去的渠道。
智馬達作為吉利奔馳合資品牌在寧波成立,其作為瞄準於全球市場的新品牌將會像沃爾沃亞太那樣推向世界,為世界Smart代工生產。而在奔馳全新公布的Smart品牌戰略中,智馬達將會正式投產純電動產品,其中就包括了Smart EQ ForFour。
基於ForFour打造而來的純電動型號使用上了EQ Power銘牌,在智馬達ForFour到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已經在歐洲市場投放上市的純電動版本。
車輛的所有細節都緊緊貼合汽油版本進行打造,這使得擁有英文標識的新車看上去仍舊富有城市魅力,尤其是在與當下市場中諸多城市代步車型相比,這樣的純電動Smart代步車仍舊能夠通過奔馳的品牌元素表達自己的現代吸引力,讓其不單單成為女性用戶的最愛,也能夠覆蓋整個年輕群體。
刷新外觀設計,EQ銘牌讓ForFour更前衛
從現在看到的奔馳Smart EQ ForFour,車頭的造型處理方式與燃油版的差別並不大,尤其是大燈設計,考慮到車輛實際車頭面積局限,它並沒有享有奔馳那樣的完整鷹眼大燈,可是這種伴隨著車體隆起設計的立體燈組仍舊可以展示奔馳設計的豪華水平。
光帶伴隨著一些覆蓋邊緣位置的燻黑面板,其能夠讓日間行車照明顯得更具運動感,我們在許多歐洲跑車上所見到的照明系統都與之擁有相似風格,另外,車燈雖然伴隨著車體結構進行了橫向壓縮,可是它的視覺效果至少也算得上是雛鷹起飛吧?
保險槓是車頭與汽油版之間最大的差距,由於它已經不需要傳統進氣,這使得其主要的進氣格柵被一塊帶有密集孔狀的可開啟面板所取代,而傳統的品牌標誌也被「SMART」英文銘牌所取代。
更重要的是,因為這種其氣孔區間設計的改造,Smart EQ ForFour現在的空氣動力學結構比汽油版好得多,更少的氣孔區間可以更好地實現風阻與對流空氣導流,它不需要再將空氣聚集在車頭頂端,這對於車輛性能效率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總體外觀來說,新的標識設計與智馬達將會幫助EQ ForFour這樣的城市代步車擁有更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它的引擎蓋造型與前臉的確顯得比舊樣式更年輕,而且令人賞心悅目的細節優化也紛紛進入到車身面板之中,縱使面對寶馬MINI Cooper的競爭,至少在外觀造型設計方面它已經不再是追趕者。
電動Smart空間夠用嗎?
當然,沒有實現車身長度提升是令人遺憾的,EQ ForFour現在仍舊不到3.5米,對比MINI ONE車型,其超過300mm的差距是相當明顯的,可是有兩個現實問題我們必須要注意到:
其一,EQ ForFour擁有標準化的兩廂掀背車車體結構,它擁有的五扇車門可以更好地實現乘客的上下進出與貨物的載卸,這比其MINI ONE上的三門設計自然會要便捷得多;
其二,EQ ForFour在不存在明顯寬度差距的情況下,其車身高度也達到了1,554mm,比MINI ONE高出的100mm既能夠削弱電池組的空間擠壓,也能夠讓乘客尋求到更好的頭部空間,而且對比比亞迪e1。
電池組或限制智馬達上限
儘管電池組並沒有對車艙內部造成明顯影響,可是因為EQ ForFour電動機的存在,其在實際的行李廂容積方面縮減到了185L,可見它所瞄準的仍舊是城市代步駕駛,畢竟體積小、容量小的電池組在沒有更強大快充技術的情況下,也無法支持它跑出多遠。
這塊17kWh的電池組在單次充滿電後只能夠實現130km(WLTP規則標準)的續航駕駛,這甚至僅僅是許多自主國產純電動代步車的一半,看看上文中提到的微型代步車比亞迪e1(其在尺寸規格方面與EQ ForFour較為接近),其續航也已經達到了305km,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不在智馬達品牌中尋求更大容量的電池組,我們還真不太看好EQ ForFour在中國的市場前景。
評在最後:
就像我們前文中所提到的,Smart在轉換為合資品牌智馬達的過程中,的確能夠通過國產方式實現入門門檻的大幅降低,但考慮到純電動汽車的實際開發成本,它肯定無法在性價比方面與比亞迪這些自主品牌相較,至於以EQ ForFour為首的純電動Smart能否與找到長城合作的寶馬MINI Electirc競爭,或許2020年就將是一個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