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戰時期中共地下黨的「十六字」方針和「三勤」政策
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明確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在上世紀40年代初,為積蓄革命的有生力量,爭取更廣泛的中間力量的支持,毛澤東和周恩來為中共地下黨先後制定了「十六字」方針和「三勤」政策。中共地下黨的統戰工作圍繞此方針政策展開,最終取得第二條戰線上的勝利。
毛澤東制定的「十六字」方針
1939年1月13日,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周恩來任書記。南方局將統戰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由周恩來親自負責。
1940年5月4日,毛澤東指出,在國民黨統治區域的方針,「是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反對急性和暴露。其與頑固派鬥爭的策略,是在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下,利用國民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命令和社會習慣所許可的範圍,穩紮穩打地進行鬥爭和積蓄力量」。並且強調,「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用以克服投降危險,爭取時局好轉」。該指示可概括為對外做好統戰工作,對內做好黨建工作,「積蓄力量,以待時機」。
在此之前,地下黨的工作方法是發展黨員,建立廣泛的基層黨組織。該方針在黨內傳達後,地方黨組織及時調整策略,停止發展黨員,取消黨小組,改為單線聯繫。「十六字」方針使中共地下黨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發生巨大轉變。
在皖南事變後的白色恐怖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貫徹「十六字」方針,保障了中共地下組織的安全,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在1941—1945年間,地下黨人長期隱蔽在群眾中,廣交朋友。他們以公開的職業(比如教師、職員)為掩護,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做統戰工作。
周恩來制定的「三勤」政策
周恩來於1941年初提出「三勤」政策,即勤學、勤業、勤交友,要求地下黨人勤於學習、精通業務、廣交朋友。其中,勤學和勤業是勤交友的前提條件,而勤交友既是勤學和勤業的目的,也是隱蔽精幹的保障。
首先是勤於學習。以西南聯大地下黨為例,聯大地下黨人的學習成績普遍十分優異。在校園裡,地下黨人要想贏得師長和同學們的尊重和好感,首先需要學習成績優異並樂於助人。
其次是勤於業務。聯大地下黨人的業務能力很強,如組織同學們排演抗日救亡戲劇,還到雲南的偏遠山區做統戰工作,在那裡的學校教書,建立地下黨的中小學據點,為革命播撒火種。
再次是廣交朋友。地下黨人積極為同學們辦實事。例如,上世紀40年代時物價飛漲,聯大學生的夥食很差。於是,聯大地下黨人齊亮主動挑起辦好膳團的責任,「到外縣去買物美價廉的米和菜,讓同學們吃飽,深受群眾的讚揚」。
毛澤東明確指示,「應該廣泛地展開統一戰線的工作,即交朋友的工作」。聯大地下黨人在贏得同學們的好感和尊重後,「廣交朋友」自然水到渠成。
聯大地下黨人「勤交友」取得成效,其個人魅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1942年考入聯大的學生胡邦定憶述:聯大地下黨人馬識途、李曉和張彥,功課好又樂於助人,因此得到同學們的擁護。他們搞社團和進步活動很忙,於是有些同學「出於對好人的同情,就說我幫你做點事,這樣子就跟著走向革命了」。
周恩來指出:由南方局各組和雲南黨的實踐可見,該政策「在推動和領導抗戰後期民主高潮上起了很大作用」。
這主要是指,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民主運動高潮到來時,南方局和雲南省工委領導下的聯大地下黨,邀請教授演講,策劃組織學生集會,向國民黨要民主。中間派師生踴躍參加,「由幾十上百人,數百人以至數千人,最後席捲全市中等以上學校師生幾萬人都捲入民主運動的洪流」。「三勤」政策經過革命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
「十六字」方針和「三勤」政策的成效
自上世紀40年代初起,中共地下黨的方針政策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將統戰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爭取中間力量的支持,同時孤立和打擊國民黨中反共的頑固派。二是鞏固黨組織,加強黨性教育,做好黨建工作和秘密工作。
以聯大地下黨為例,在「十六字」方針傳達後,聯大地下黨的首要任務是鞏固黨組織。一方面,疏散已暴露和有可能暴露的地下黨人及其外圍組織成員,停止發展黨員,暫停黨組織活動。另一方面,南方局派全新面孔的地下黨骨幹到聯大做統戰工作,做到「黨內小黨外大」「黨員人數少而精,黨外群眾基礎大」。
作為「十六字」方針的具體化形式,「三勤」政策使中共地下黨在鞏固黨組織的前提下,做到積極隱蔽。
正如周恩來所說,「我們在白區進行鬥爭,一沒有政權,二沒有武裝,經費也很少,我們依靠什麼?就是依靠正確的路線、堅定的信仰、嚴密的組織、嚴明的秘密工作紀律、靈活機智的戰略戰術和群眾的擁護,以及朋友的幫助才取得勝利的」。
皖南事變後,聯大地下黨負責人馬識途對統戰工作的重要性深有感觸。他強調,「地下黨因處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工作,要取得鬥爭的勝利,必須盡力擴大同盟軍,最大限度地孤立敵人,更要抓統一戰線工作」。
在「十六字」方針和「三勤」政策指引下,中共地下黨人點點滴滴的統戰工作終見成效。例如,1946年3月17日,昆明學聯為「一二·一」運動四烈士舉行出殯時,包括中間派師生在內的送葬隊伍達20000多人。這個數字顯示中共中央和南方局的方針政策,在中共地下黨的統戰實踐中行之有效,使中國共產黨最終贏得文化戰線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