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白介素生物製劑破譯「銀屑病」密碼首公開

2020-12-22 生物谷

2020年1月11日,首屆禮來免疫峰會暨拓諮®全國上市盛典在北京舉行。拓諮®(通用名依奇珠單抗注射液)是一款能提升銀屑病患者臨床獲益的新一代靶向IL-17A抑制劑。

 

此次盛典上,在拓諮®的研發和臨床試驗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的科學家和臨床專家到場,首次對外分享經驗和心得,揭秘這款創新生物藥的背後,如何在每一個細節中,為患者爭取到更多的臨床獲益,和更高的治療目標。 

銀屑病生物製劑不斷進化 2019年是中國銀屑病白介素生物製劑元年

目前,我國約有600萬以上銀屑病患者。傳統系統治療的療效無法滿足許多患者的臨床需求。他們期待更好的治療方式及治療效果。 

2000年以來,用於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陸續登陸

中國,並快速迭代,湧現了一批以腫瘤壞死因子(TNF-α)為靶點的第一代生物製劑;2009年,IL-12/23抑制劑的出現開啟了白介素治療銀屑病的大門;2019年,兩款IL-17A抑制劑相繼在中國獲批上市,業界普遍認為,這標誌著中國迎來銀屑病白介素生物製劑的元年。
 
三大銀屑病白介素抑制劑近距離比對


IL-17A抑制劑在銀屑病治療中的劃時代的意義,是源於IL-17A在銀屑病發病機制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2019年,國內接連上市了三款治療銀屑病的白介素類生物製劑:依奇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烏司奴單抗。它們相似,但在靶點選擇、單克隆抗體來源、免疫球蛋白(IgG)亞型選擇上又有明顯的差異。
 
從靶點來說,直接靶向IL-17A的依奇珠單抗、司庫奇尤單抗,優於通過靶向IL-23來間接靶向IL-17A的烏司奴單抗,因為除了Th17細胞,還有多種免疫細胞如肥大細胞、中性粒細胞、CD8陽性T細胞等也可以產生IL-17A。所以直接靶向IL-17A可以同時抑制多條途徑。
 
而針對免疫球蛋白(IgG)的考慮,則主要是基於安全性。IgG1亞型在特殊情況下有引起細胞因子風暴的潛在風險。比較之下,IgG4不能引起補體依賴的細胞毒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但IgG4的鉸鏈區較為薄弱,容易產生半抗體而失活」,禮來公司生物技術發現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銀屑病新藥拓諮®的發明人劉玲博士表示,「依奇珠單抗通過基因工程對IgG4鉸鏈區進行改造,以增加其穩固性,大大減少半抗體的產生。」可以說,從IgG的亞型來說,依奇珠單抗具有獨特優勢。
 
從單克隆抗體來源的角度看,司庫奇尤單抗和烏司奴單抗是全人源抗體,而依奇珠單抗則採用了人源化抗體。


禮來公司生物技術發現研究團隊首席科學家,銀屑病新藥拓諮®的發明人 劉玲博士


拓諮®的共同發明人,禮來公司生物技術發現研究團隊傑出研究員、組長呂繼蓉博士介紹:「依奇珠單抗保留了1.8%的鼠源,即保留了來自鼠源的捕捉抗原功能必須的6個CDR環,也以此獲得了強效親和的特點。」 


禮來公司生物技術發現研究團隊傑出研究員、組長 呂繼蓉博士


依奇珠單抗有望幫助更多患者實現PASI 100


依奇珠單抗的高親和力與它的高皮損清除率、快速起效以及長期療效穩定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在使用依奇珠單抗注射液治療16周後,40%的患者實現了PASI 100,87%的患者實現了PASI 90,97%的患者實現PASI 75。
 
拓諮®中國I期和III期臨床研究項目全國牽頭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皮膚性病學教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鄭捷教授表示,「在依那西普、烏司奴單抗、Guselkumab等藥物的頭對頭研究中,依奇珠單抗都展現出療效上的優勢,隨著這款藥在全國越來越多的地區和醫院實現供貨,有望進一步提升銀屑病的治療現狀,讓患者達到快速、穩定、全面清除皮損之效,我對此非常期待!」


拓諮®中國I期和III期臨床研究項目全國牽頭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皮膚性病學教授,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 鄭捷教授


2016年,依奇珠單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2018年8月,依奇珠單抗進入中國第一批48個境外已上市的臨床急需新藥名單。僅一年後,依奇珠單抗在華獲批上市。

 
「依奇珠單抗在中國獲批,較我們早前的上市計劃提前了27個月」,禮來中國高級副總裁,藥物發展與醫學事務中心負責人王莉博士表示,「這一方面得益於國家近年來越來越支持創新的藥監改革,另一方面也離不開禮來總部與禮來中國團隊無間的合作和拼搏精神,更是禮來醫學部多年來培育的新藥研發力量的一個強有力的體現!」


禮來中國高級副總裁,藥物發展與醫學事務中心負責人 王莉博士


為進一步提高依奇珠單抗的可及性,禮來在去年10月還推出了基於網際網路的患者福利項目「開拓新生」。今天,中國患者已經可以在全國多家醫院用上這款新一代IL-17A抑制劑。截止到2019年9月,依奇珠單抗的銀屑病適應症已在全球60個國家獲批,惠及了超過107,700名患者。

相關焦點

  • 創新療法給銀屑病患者帶來福音 患者期盼新一代生物製劑納入醫保
    銀屑病患者治療費用的增加、功能損傷和職業生涯機會的喪失也加重了社會的醫療負擔和經濟負擔。調研顯示,銀屑病患者醫療總支出佔年收入20%,年住院率13%(中重度患者住院率26%)。納入患者中,有43%的患者家庭人均年收入介於1萬-5萬元/年。與此同時,有37%患者因患銀屑病失業,73%患者表示因銀屑病而降低工作效率,中重度銀屑病患者中,失業率更是高達48%。
  • 首個白介素23抑制劑在華上市 用於中重度銀屑病成人患者
    斑塊狀銀屑病是銀屑病中最常見的形式,佔總數80%以上,其中又有20%左右的患者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所以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數量超過了100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前主任委員張建中表示,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炎症型復發疾病,目前沒有辦法根治。過去人們認為銀屑病是皮膚病,可能和皮膚的局部代謝、炎症等有關,但銀屑病其實是免疫系統疾病。
  • 專家呼籲銀屑病靶向生物製劑能儘快進醫保
    此外,銀屑病還會引發合併症,如銀屑病性關節炎。有些患者為尋求根治多方求醫,不幸遇到民間遊醫,錯用含汞含砷的藥品,容易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從尋常型銀屑病轉為全身爆發的紅皮型銀屑病和膿皰型銀屑病。梁雲生介紹,根據流行病學顯示,我國銀屑病發病率大概為0.47%,按這個數據估算,中國銀屑病患者高達650萬。
  • 北大人民醫院蔡林來保解讀銀屑病的生物製劑療法
    河北新聞網訊(楊永林)近年來,隨著對銀屑病發病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新一代白介素抑制劑從安全性、有效性等各方面都有望幫助患者實現更高治療目標,不過,生物製劑的普及度、可及性仍然受限。12月12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教授蔡林,來到保定華仁皮膚病醫院的華仁直播間和廣大患者分享了生物製劑在銀屑病治療中的應用。
  • 新一代生物製劑進入中國一年 近萬患者受益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新一代生物製劑進入中國一年 近萬患者受益炎炎夏日,本應長裙飄逸、短褲涼爽。新一代生物製劑安全、有效,專家建議納入醫保報銷銀屑病的分型主要包括尋常型、膿皰型、紅皮病型及關節病型銀屑病和銀屑病共病。其中,斑塊狀銀屑病約佔銀屑病的80%-90%,是銀屑病最常見的表現形式。除皮膚症狀外,中重度銀屑病患者可合併其他相關疾病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等,被稱為銀屑病共病。
  • 銀屑病治療有新藥:首個白介素23抑制劑中國上市
    強生公司在華製藥子公司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4月21日舉行線上新聞發布會,宣布旗下創新產品、全球首個獲批的白介素23(IL-23)抑制劑特諾雅(古塞奇尤單抗注射液),在去年12月在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加速審批後正式在中國上市,將為中國超過100萬的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帶來突破性的治療新選擇。
  • ...免疫峰會暨拓諮全國上市盛典在京舉行 引領銀屑病白介素治療新...
    (原標題:首屆禮來免疫峰會暨拓諮全國上市盛典在京舉行 引領銀屑病白介素治療新紀元)
  • 生物製劑——銀屑病患者的新希望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增殖性皮膚病,常需終生治療。銀屑病的治療很長時間以來都依賴於非特異性抗炎藥物及免疫抑制劑,而生物製劑是一類新型藥物,為銀屑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 《都是銀屑病靶向藥物到底「靶子」有什麼區別?》
    生物製劑是一種靶向藥物,只針對某種特定的靶點,可以精準的降低銀屑病炎症機制中核心的炎症因子水平(例如白介素-12/23抑制劑、白介素-23抑制劑等),進而皮損會較快恢復,也就相當於雷射槍
  • 全新治療銀屑病生物製劑面世,僅需3個月注射一次!
    銀屑國際(香港)2020年4月26日最新消息:全新治療銀屑病生物製劑面世,僅需3個月注射一次,療效非常顯著!他們受傷的不只是身體,心理傷害才更可怕!直到他決心積極治療,注射低抗藥性、高穩定性的生物製劑,病情才得到大幅度改善,也開始慢慢走出銀屑陰影。有醫生指出,接受高成效藥物治療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社會大眾放下對此病的誤解和謬論,才是銀屑病患者的最佳良藥。每一位銀屑病患者都需要得到社會的理解、愛戴和幫助。
  • 銀屑病生物製劑的副作用與新冠疫情症狀相似應如何區分?
    伊頓健康導讀 新冠疫情主要以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生物製劑常見不良反應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鼻咽炎,注射部位或全身過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肝炎病毒活化或結核活動等。
  • 【皮膚課】「飛彈式」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到底是什麼?
    傳統治療銀屑病的方式主要包括外用藥物、紫外線光療、口服中草藥和維甲酸等,但不少患者療效欠佳,而且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科學家、醫學家在漫長且艱辛的治療探索中,對銀屑病發病原因有了進一步深入了解,近年來終於找到了很多關鍵的致病因子,繼而開發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精準武器」,這就是針對銀屑病發病特定環節而出現的生物製劑。
  • 直播|上海皮膚病醫院丁楊峰:治療銀屑病生物製劑能長期使用嗎?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臨床表現以紅斑、鱗屑為主,全身均可發病,以頭皮,四肢伸側較為常見。它是一種跟免疫系統相關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病程較長,易復發,目前尚不能治癒。針對中重度的銀屑病患者和銀屑病性關節炎,藥膏的作用已經不明顯了,生物製劑是相對有效的治療選項。生物製劑可以抑制與銀屑病有關之免疫系統,但不會破壞其他正常的免疫能力,具有副作用少、療效好的特點。那麼,治療銀屑病的生物製劑需要長期使用嗎?長期使用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 2020銀屑病大會醫患人文論壇在安徽合肥召開
    銀屑病患者如何通過醫患交流、患者間互助得到有效治療?10月25日,「2020銀屑病大會醫患人文論壇」在安徽合肥召開。據悉,此次論壇是中國銀屑病大會創立四年以來,首次舉辦的專注醫患間人文交流的線下會議,為新時代下醫患間共築互信、推動我國銀屑病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寶貴的對話機會。
  • 生物製劑(biologics)——改變風溼免疫性疾病治療的一類新藥物
    二、生物製劑的種類根據生物製劑作用的方式和靶點的不同,一般可分為下列幾種:1、B細胞抑制劑:B細胞是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細胞之一,它參與免疫系統的體液免疫,負責產生免疫球蛋白。有些自身免疫病出現B細胞的過度活化,可使用這類生物製劑。
  • 《暗算》:他們破譯了敵人的密碼,卻解不開人心與命運的密碼
    《暗算》是麥家諜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它與第一部《解密》一樣,講述的是也是一群為了破解密碼,獲得情報的天才,抑或瘋子,在破譯密碼的過程,關於人性與情感的碰撞、悲鳴、和生命的燃燒。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左右,國家情報單位701中,三個部門偵聽局、破譯局和行動局裡的工作人員被稱為:「聽風者」、「看風者」、「捕風者」,這一群天才,為了國家安全,不惜隱姓埋名,用生命去獲取情報、和破譯密碼,甚至於用屍體去傳送讓敵人致命的情報,給敵人設下圈套。
  • 【漲知識 開眼界】一群銀屑病患者到生物製劑生產車間一探究竟
    「生物製劑」對於牛吧的患友來說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了,不少人已經用上了生物製劑來治療銀屑病,即使沒有用過生物製劑的,恐怕也耳濡目染過許多次了。 生物製劑給大家普遍的印象是「效果好」「價格貴」。 社群裡面經常有人好奇的問到:「生物製劑究竟是什麼做的?
  • 喜達諾(烏司奴單抗)再獲新適應症 成人克羅恩病治療進入白介素新時代
    核心提示:喜達諾是國內獲批的首個全人源「雙靶向」白細胞介素12(IL-12)和白細胞介素23(IL-23)抑制劑,此次加速審批得益於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19年5月29日將喜達諾納入到第二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中。
  • 各類生物製劑如何規範使用才更安全|上篇
    銀屑病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性皮損性系統疾病。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針對各種新靶點的生物製劑層出不窮,顯著提升了銀屑病的治療效果。 生物製劑的安全性相比傳統治療藥物更有保障,不過,小編此前也接到銀友反饋,使用生物製劑後查出了結核、B肝以及嚴重感染等不良事件。
  • 紅軍時期是如何破譯敵軍密碼的
    《風聲》《解密》《暗算》等電視連續劇,都是描寫密碼破譯工作的,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項工作的艱辛。那麼,紅軍時期是如何破譯敵軍密碼的呢?1932年,紅軍攻打贛州失利後,意識到無線電報破譯工作的重要性。成立了以曾希聖為組長的電文破譯小組,沒日沒夜地研究電臺破譯工作,作用日益凸顯。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紅軍繳獲了敵人多部無線電臺及敵密電碼本,中革軍委決定成立軍委二局,由曾希聖擔任局長,專門負責破譯敵人的電臺密碼。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譯敵軍密碼1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