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新剛
臺灣礁溪協天廟明年年初要組織舉辦「關祖殿與夫人殿晉座大典」暨「關帝、關夫人信仰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者作為關帝及關夫人胡玥娘娘家鄉人及後裔宗親代表應邀出席,沒有一絲髮自內心的喜悅和欣慰,只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壓力,因為對關夫人胡玥娘娘深層次的認知不多,關夫人的史料記載,正史、野史難見蹤跡。
《三國志·關羽傳》中僅有:「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寥寥數語,只提示孫權攻取荊州時將關公妻子及家眷作為人質來脅迫。至於妻子家眷何許人也?沒有交代。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中,也記載有關公攻佔襄陽後,諸葛謹對孫權說:「某聞雲長自到荊州,劉備娶與妻室,先生一子,次生一女……」寥寥幾句,一筆帶過。
明清時期流行的《全像通俗三國志傳》中描述:關公追隨劉備行軍打仗途中,其子關索前來尋父,索入見關公雙膝跪下,垂淚曰:「兒三四歲時,見父不在家,常問於母。母道父親自殺本處霸豪,逃難江湖……又值家貧,只依外公胡員外撫養長成……特來尋見。」雖然這裡交代稍微詳細一些,但描寫的主人不應是關索,按故事時間和情節來看,應當是關平,並非關索。這一點,關公文化研究會已故常務副會長孟海生先生生前曾撰文予以闡明。
淮劇《關公辭曹》中,卻出現了關公妻室為曹月娥的情節。曹月娥原是曹府的使女,被曹操收為義女,許配給關公。但關公與她同床異夢,終後辭曹出走。曹月娥聞訊追趕,懇求同行。關公不允,曹月娥便拔劍自盡。
還有些史料也曾記述過關公與一些女性的情感糾葛。說關公曾經愛上呂布手下秦宜祿的妻子杜氏,當時曹操要攻打呂布,關公提請曹操若把呂布滅了,要把杜氏賜給他,曹操欣然應許。但後來曹操看到該女子美貌非凡,便佔為己有,關公「乞娶」未成。又說呂布被打敗之後,張飛抓了呂布的愛妾貂蟬送給關公,關公憐惜貂蟬美貌,但顧及女人「紅顏禍水」,怕弄得身敗名裂,後令其自刎。
史料記載難見蹤跡,因而給後人留下了廣闊的杜撰虛構和藝術加工的空間。關公夫人的史料欠缺,使得過去有些地方修建關夫人廟,廟門楹聯這樣寫道:「生何時,歿何年,蓋弗可考也;夫盡忠,子盡孝,可不謂賢矣。」措詞靈活,模稜兩可,實在無法確定關夫人的真實身份。
究竟關夫人何許人也?我們在研究歷史、尊重現實的研判中,可以明確地講:關夫人姓胡,名玥(也稱胡金蟬、胡金定),河東解州人。
胡玥娘娘的歷史存在
運城常平關帝家廟原為關公故宅,後為關帝祖祠。廟宇興建於隋代,金代始成廟宇,廟宇沿中軸線上崇寧殿後面便是端莊威嚴的娘娘殿。大殿內關夫人胡玥娘娘(又稱送子娘娘)塑像面頰豐滿,慈祥端莊,頭戴鳳冠,身著霞帔,一身皇后衣著,富有貴族女性之風姿。祭臺下塑像為侍女,她們或持帕或握笏恭敬站立,謹而有度,在清代泥塑中可謂上乘佳作。娘娘殿院內東西配殿分別是關平、關興夫婦殿。河南洛陽關林,也有一座重修於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的聖母殿(又稱娘娘殿、百病娘娘殿),該殿主供關夫人胡氏以及兩側陪祀的愛子關平、關興和女兒關銀屏塑像。
解州關帝祖廟內,至今還遺存有奉祀關夫人胡玥家族人的「胡公祠」。胡公祠正殿塑有胡玥娘娘其父胡斌先生塑像,大門口立有胡斌先生嫡系後裔、唐代胡家族人唐振武將軍、節度使、工部侍郎胡證先生的紀念碑。胡公祠為唐代胡家族人所建。
關帝廟宇作為歷史遺蹟,承載著歷史記憶。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是對廟宇建築的法律保護,也是對廟宇承載歷史記憶的基本認可!
從碑刻記載來講,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解州常平村讀書人於昌「按夢索驥」,找到了一塊村民在浚修關公舊宅古井時,所挖出的刻記著關公祖、父兩世的表字、生卒年月以及家庭狀況的墓磚,解州州守王朱旦於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依此「一夢一磚」寫下了《關侯祖墓碑記》。該碑記載:「侯長娶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同時,《漢前將軍壯繆侯關聖帝君祖墓碑銘》中也記述:「明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聖帝,英奇雄駿,既受《春秋》《易》,旁通淹貫,以古今事為身任,稍長娶胡氏……」
《關帝志》中有關公「稍長娶妻胡氏,於靈帝光和元年(公元一七八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的記述。
《中國關氏宗譜》第二卷聖配胡皇后中載明:「聖祖十七歲,漢靈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配胡氏。生三子一女,長曰平、次曰興、三曰索,女曰銀屏(一作娥)。」
因胡玥娘娘的歷史存在,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明神宗萬曆皇帝追封關夫人胡玥為「九靈懿德武肅英皇后」。
胡玥娘娘的艱難生存
當地民間這樣傳說,關夫人胡玥其父「胡人」,名叫胡斌,也稱胡啟中、胡守約,為解州一地文化名流,祖居為解州東胡村(現今鹽湖區席張鄉東胡村)。胡斌先生飽學未仕,開辦學堂,教書育人,僅有胡玥一女,十分珍愛,自小授教女兒文、武、理、醫、藝等知識,因而胡玥從小就受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教育。
有一年,關公同村裡小夥伴行至風神廟時,忽聽一聲慘叫,風神廟院前的大樹高處樹枝劈裂。只見一女孩從樹上掉下,關公跑前將女孩接住,得救者正是胡玥。胡先生對關公救助女兒深表謝意,深感這位小生品質高尚,思維敏捷,一時心動,收他為弟子。由於父親的看重,胡玥對關公則以兄長相待。在讀書上,胡玥受到父親的傳授較多,便與關公交流學識。在習武中,胡先生將女兒與關公互作對手,教其二人相互對打、單刀劈腿、單人格鬥、徒手奪刀等武打套路。
關公十八歲那年與胡玥大婚。關公與胡玥結婚後,胡玥依漢族大禮,居住於鄉下,侍奉公婆,相夫教子,而更多的時間,則發揮自己的醫藥學識專長,為遠近百姓看病。第二年,胡玥生子關平。第三年關公義除惡霸呂熊避難後,胡玥攜抱一歲長子關平逃匿中條深山小村莊避難而居。自從胡玥母子住進這個村莊後,村民們平安康泰,連虎狼野獸也未再進村。
由於胡玥手腳勤快,心地善良,從小跟隨父親習學醫道,搜集了不少民間驗方,因而為了母子生計,她每天不辭勞苦上山採集藥材,為百姓們治病療傷。不管春夏秋冬,風霜雪雨,半夜三更,只要有人請,她都不誤時分出診醫病。大部分藥物是她自己自採自挖,回來後在家切、炒、熬、焙、煅,再製成膏、丹、丸、散,往往不收分文。同時,她還不斷為鄉親們傳授中草藥習性及治病藥方,使當地百姓相繼在自家宅院、田間地頭種植藥材,並將藥材炮製後,經過集市交易,帶來一定收入。胡玥關愛民眾的一舉一動,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胡玥娘娘」。
其後,家鄉人為紀念「胡玥娘娘」,在其原來藏匿居住過的地方蓋起了一座廟,名曰「胡玥娘娘廟」,後來人們就只叫「娘娘廟」,這個村也隨之叫「娘娘廟村」了。
很可惜!原有的娘娘廟已毀於日寇敗退前。但近年來,當地百姓在中條山下解州一地又重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娘娘廟。娘娘廟建築別致,工藝考究,富麗堂皇。正殿中的胡玥娘娘塑像做工精細,形象逼真,活靈活現。娘娘廟信眾遊客絡繹不絕,香火不斷。
胡玥娘娘的社會價值
由於胡玥娘娘靠採集藥材苦度生涯,義務給百姓治病,且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極受百姓尊敬,因而被譽為健康神、平安神和送子神(也稱送子娘娘)。千百年來家鄉人凡求子問病、祈求安康,均要請胡玥娘娘指點恩賜。
胡玥娘娘廣泛的社會影響,使得解州一地從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開始,都要舉行盛大的中草藥材交易集會,商販主要來自河南、陝西,以及青海、內蒙等地。集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商們,都要拜見解州藥材會館藥商大亨「中興復」,統一到胡玥娘娘廟參加祭拜活動。
據乾隆年間《解州州志》記載: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解州關帝廟建成後,官員們不斷前來朝拜祭祀,周圍百姓也不斷頂禮進香,商店、酒店應運而生,形成了古廟會雛形。五代漢乾元年(公元948年),解縣由縣升為州府,廟會由州府確定了具體時間,將原來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藥材交易集會合併於四月初八古廟會。廟會期間,皆因胡玥娘娘被尊拜為神醫和賜子之神,招引雲貴、兩廣、江浙、湖鄂、川藏、蒙滿、東北等地客商,紛紛雲集解州交易藥材,使得河東解州與河北安國、安徽亳州、河南輝縣百泉成為全國四大藥材市場,並且解州古廟會與河南輝縣百泉廟會成為我國兩個最大的集市廟會。
解州古廟會期間,客商們為了趕廟會,一般都是在正月初五團圓飯一吃便駕車起程,奔赴解州。一時間,豫西粵北的馬幫、甘肅內蒙的駱駝、蘇杭的綢緞、陝甘的馬匹、四川的藥材、湖北的竹器、景德鎮的瓷器等貨物源源不斷地湧入解州。解州每年兩次廟會時間各規定為一個月,但往往都是過了兩個月仍然人流不盡。
解州古廟會的繁榮興旺,源自於關帝祖廟的廣泛影響與胡玥娘娘的存在價值;源自於關公信眾的虔誠膜拜與社會經濟的日趨繁榮。同時,胡玥娘娘作為關公家族中的主要成員和關公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人們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