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靶向系統聯合活檢診斷前列腺癌

2020-12-17 科學網

MRI靶向系統聯合活檢診斷前列腺癌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8 12:49:54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Peter A. Pinto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分析了MRI靶向系統聯合活檢診斷前列腺癌的效果。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3月5日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使用12核系統前列腺活檢會導致診斷不準確,從而導致前列腺癌的過度診斷和診斷不足。以磁共振成像(MRI)定位的活檢可以減少男性MRI可見病變的前列腺癌分級錯誤。

根據Gleason等級分類,1級指臨床上無足輕重的疾病; 2級或更高等級,具有中等風險或較差的癌症; 3級或更高級別的患者,具有中等或更高風險。

該研究中,共有2103名MRI可見前列腺病變的男性接受了MRI靶向和系統活檢。兩種方法(聯合活檢)相結合,有1312(62.4%)位患者診斷為癌症,404例進行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19.2%)。

對於1級癌症,MRI靶向活檢的癌症檢出率顯著低於系統活檢,但對3至5級則顯著高於系統活檢。聯合活檢導致確診癌症的男性比單獨使用任一種方法多208人(9.9%),並使458名男性(21.8%)的癌症級別上升。

但如果僅進行MRI靶向活檢,則將有8.8%的具有臨床意義的癌症(≥3級)被誤分類。在404位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術的男性中,手術標本的組織病理學分析(3.5%)與聯合MRI活檢(8.7%)和系統活檢相比(16.8%),聯合活檢中升級到3級或更高級別癌症的最少。

總之,在具有MRI可見病變的患者中,聯合活檢可以檢測出更多的前列腺癌。但僅針對MRI的活檢低估了某些腫瘤的組織學等級。

附:英文原文

Title: MRI-Targeted, Systematic, and Combined Biopsy for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Author: Michael Ahdoot, M.D.,, Andrew R. Wilbur, B.S.,, Sarah E. Reese, Ph.D.,, Amir H. Lebastchi, M.D.,, Sherif Mehralivand, M.D.,, Patrick T. Gomella, M.D.,, Jonathan Bloom, M.D.,, Sandeep Gurram, M.D.,, Minhaj Siddiqui, M.D.,, Paul Pinsky, Ph.D.,, Howard Parnes, M.D.,, W. Marston Linehan, M.D.,, Maria Merino, M.D.,, Peter L. Choyke, M.D.,, Joanna H. Shih, Ph.D.,, Baris Turkbey, M.D.,, Bradford J. Wood, M.D.,, and Peter A. Pinto, M.D.

Issue&Volume: 2020-03-04

Abstract: AbstractBackgroundThe use of 12-core systematic prostate biopsy i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tic inaccuracy that contributes to both overdiagnosis and under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Biopsies performed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targeting may reduce the mis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 in men with MRI-visible lesions.MethodsMen with MRI-visible prostate lesions underwent both MRI-targeted and systematic biopsy.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cancer detection according to grade group (i.e., a clustering of Gleason grades). Grade group 1 refers to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disease; grade group 2 or higher, cancer with favorable intermediate risk or worse; and grade group 3 or higher, cancer with unfavorable intermediate risk or worse. Among the men who underwent subsequent radical prostatectomy, upgrading and downgrading of grade group from biopsy to whole-mount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surgical specimens were recorded.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detection of cancers of grade group 2 or higher and grade group 3 or higher, cancer detection stratified by previous biopsy status, and grade reclassification between biopsy and radical prostatectomy.ResultsA total of 2103 men underwent both biopsy methods; cancer was diagnosed in 1312 (62.4%) by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combined biopsy), and 404 (19.2%) underwent radical prostatectomy. Cancer detection rates on MRI-targeted biops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n systematic biopsy for grade group 1 cancer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grade groups 3 through 5 (P<0.01 for all comparisons). Combined biopsy led to cancer diagnoses in 208 more men (9.9%) than with either method alone and to upgrading to a higher grade group in 458 men (21.8%). However, if only MRI-target biopsies had been performed, 8.8% of clinically significant cancers (grade group ≥3) would have been misclassified. Among the 404 men who underwent subsequent radical prostatectomy, combined biopsy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fewest upgrades to grade group 3 or higher on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surgical specimens (3.5%), as compared with MRI-targeted biopsy (8.7%) and systematic biopsy (16.8%).ConclusionsAmong patients with MRI-visible lesions, combined biopsy led to more detection of all prostate cancers. However, MRI-targeted biopsy alone underestimated the histologic grade of some tumor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upgrades to grade group 3 or higher on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were substantially lower after combined biopsy.

DOI: 10.1056/NEJMoa1910038

Source: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0038

 

相關焦點

  • FDA批准液體活檢輔助診斷多種指徵
    液體活檢獲批 FDA已經批准FoundationOne液體CDx,一種對所有伴有多種診斷適應症實體瘤進行全面的液體活檢檢測,其中包括rucaparib(Rubraca)片劑,最近被批准用於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前列腺癌(mCRPC)的成年患者,這些患者攜帶有害的
  • 前列腺穿刺活檢沒有發現癌細胞,是不是就可以排除癌症? - 郎中談健康
    前列腺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由於前列腺癌起病隱匿,早期並沒有確切的症狀。自1986年美國FDA批准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作為監測前列腺癌的腫瘤標誌物,PSA在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PSA值越高,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 前列腺癌,男性泌尿系統第一大常見癌症,四個檢查揪出前列腺癌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器官,在全球範圍內前列腺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男性泌尿系統第一的常見癌症,目前,前列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55歲後前列腺癌發病率逐漸升高,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高峰年齡是70~80歲。
  • 2020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研討會(ASCO GU)系列報導 |...
    國立癌症研究所一項研究試圖確定是否有尺寸邊界,可通過單個活檢穿刺點將病變準確地表徵為具有臨床意義的癌症。數據表明,小於0.65 cm和大於1.70 cm的病變,在臨床上具有顯著意義的前列腺癌可以通過單一靶向活檢進行表徵,而只有33.5%的病變(21%患者)需要雙穿刺點靶向活檢。
  • 前列腺癌是男人逃不出的「魔咒」?
    在世界範圍內,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已在男性所有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二。我國的前列腺癌正表現出增速迅猛、城市高發、發病較晚、多為晚期等特點。那到底該如何篩選前列腺癌?確診後又該如何診治呢?今天有請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李濤分享《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
  • 健康|渾身骨痛幾個月,老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輾轉求醫後 , 他才被診斷為前列腺癌 , 全身骨痛是因為前列腺癌已發生了骨轉移 ! 專家表示 , 當出現尿頻、尿急、尿中帶血、直腸有壓迫感或疼痛等症狀時 , 應到男科或泌尿外科就診 ,PSA、直腸指檢、前列腺穿刺活檢等能儘早發現或排除前列腺癌。
  • 南京前列腺癌篩查確診率超1% 鼓樓醫院免費篩查PSA持續進行中
    在對指標異常人群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後,有150人進行了穿刺,最終75人確診為前列腺癌。此次普查證實目前南京50歲以上中老年男性群體前列腺癌確診率為1.03%。「機器人手術」大放異彩 鼓醫去年完成892例前列腺癌在男性泌尿系統腫瘤發病率中排第一,早期前列腺癌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被忽視,當出現排尿困難、血尿甚至全身骨痛時,提示癌症已進入晚期,治療效果往往較差。71歲的老張因體檢發現PSA指標異常,隨即前往南京鼓樓醫院進一步檢查,經前列腺多參數磁共振檢查發現提示前列腺癌可能。
  • 前列腺穿刺活檢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安全的檢查
    前列腺穿刺活檢是指應用穿刺針從前列腺中獲得前列腺組織的一種微創的操作方式,是用來確診前列腺癌最根本的檢查方法,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金標準」。由於診斷技術的提高,穿刺針又很細,現在前列腺穿刺活檢已經成為一種非常安全的檢查。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李長嶺:前列腺癌預防及診治的10大問題
    在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癌症基金會與醫學界聯合主辦「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李長嶺教授講解「前列腺癌的預防和診治」相關話題。接下來,我們就從病因、篩查、預防、治療等方面為大家科普一下前列腺癌相關的知識!
  • 漫談前列腺癌特異性抗原 ——一場穿越時空的印記
    2007 年,舒爾茨通過蛋白印跡法從骨骼標本中檢測出了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這是前列腺癌骨轉移的有力證據,而這位2,700 歲的斯基泰國王成為了最早被診斷出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木乃伊。1980 年時又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中發現 PSA,並最早報告了血清中的 PSA 明顯升高,這為無創診斷前列腺癌手段的問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自 1986 年開始,美國 FDA 批准 PSA 用於前列腺癌患者的檢測,進而被臨床應用於前列腺癌的篩查、輔助診斷和治療監測。
  • 前列腺癌PSA篩查:是惹禍還是拯救生命?
    雖然TURP檢出的前列腺癌發病率下降了50%,但前列腺癌總發病率卻在6年內(1986~1992年)翻番(圖1)。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這一激增在美國歷史上前所未見,凸顯出了診斷操作對報告的癌症發病率的影響。
  • 收集腫瘤特異性指紋進行液體活檢時,CTC和ctDNA如何權衡?
    他們可以掃描相關區域、採集組織活檢,或監控血液的標誌物,如PSA或CA 125。不過,這些都不太理想:成像的解析度不高,活檢是侵入性的,而良好的標誌物是少之又少。 最理想的情況是,研究人員能通過簡單的血液檢測來實現組織活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如今,液體活檢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綜述:前列腺癌中先鋒轉錄因子FOXA1的...
    前列腺癌是北美男性中最常被診斷的非皮膚癌,主要由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信號所驅動。鑑於此,靶向AR信號傳導已成為主要的治療策略。
  • NEJM|前列腺癌PSA篩查:是惹禍還是拯救生命?
    ERSPC研究中的另一項指標也說明了診斷過程的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圖2):高齡男性的前列腺癌發病率下降。在≥75歲的男性中,如今的前列腺癌發病率是1975年的一半。在男性年輕時多檢出的一些前列腺癌轉化成了老年時較少的前列腺癌,這證明老年時註定會出現的一些前列腺癌事實上在之前已經檢出。為什麼不主張篩查?
  • 防前列腺癌最好半年查一次PSA 數值不能一刀切
    據廣州日報獲悉,穗前列腺癌十年翻一番,2000年~2010年,廣州的前列腺癌發病率已翻了一番。2012年,前列腺癌發病率在我國腫瘤中排名第六。我們就來探討幾個關於前列腺的問題。前列腺癌如何防範?進入高發年齡段的人群如何及早發現病情?確診後如何治療?
  • 別讓前列腺癌吞噬了男性健康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姚旭東教授也為男性朋友普及了前列腺癌的發病、診斷、治療以及疾病日常管理等相關知識,為男性健康保駕護航。前列腺癌早期無症狀 體檢PSA數值偏高要警惕姚旭東主任告知,前列腺癌發病主要是由遺傳和環境兩個因素來決定的。
  • 專家論壇 精彩推薦∣張祥宏等:末端迴腸活檢的病理診斷問題
    因此,末端迴腸活檢的病理診斷問題已經構成了病理醫師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末端迴腸黏膜活檢的病理診斷必須密切結合臨床信息,認真觀察活檢末端迴腸組織結構,注意絨毛改變、上皮損傷性變化及炎性細胞浸潤情況,特別關注有無肉芽腫形成、潰瘍或糜爛、淋巴組織增生及腫瘤等特殊病變。
  • 前列腺癌,這個殺手不太冷?
    前列腺癌,這個殺手不太冷?      前列腺癌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男性癌症之一,據估計,每年有1,600,000例前列腺癌新發病例(想想似乎挺恐怖的)。而與此相對的另一個事實是,前列腺癌的生存數據還是比較樂觀的,局限性前列腺癌(腫瘤限於前列腺)或僅區域性擴散的前列腺癌患者5年相對生存率可達100%(想想似乎又不那麼恐怖)。
  • 前列腺癌很隱匿,兩個檢查把它揪出來!50歲以上每年做一次
    核心提示:這些年,前列腺癌已成為全球男性第二位常見癌症,發病率僅次於肺癌。我國的前列腺癌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長。 雖說前列腺癌青睞老男人,70歲是患病高峰年齡,但調查發現,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發病年齡會提前六七年。加之,受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影響,造成膽固醇升高,亦可誘發前列腺癌變。醫生提醒,男性50歲以上就要注意篩查前列腺癌,儘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前列腺癌患者如何進行基因檢測?
    隨著靶向治療時代的推進,基因檢測在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等瘤種中得到廣泛應用,生物標誌物指導的靶向治療也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獲益。臨床實踐中,為前列腺癌患者制定並優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是所有醫師正在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哪些患者適合進行基因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