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商業評論/文】
1769年,法國人N·J·居紐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這輛汽車被命名為「卡布奧雷」,車身超過7米長;而美國人福特則第一次把生產線用在了汽車產業,隨著價格的降低,汽車真正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而歷史的車輪從不止息,現如今的汽車行業,聚光燈的中心則是近幾年逐漸走向「臺前」的新能源汽車。
在這場造車變革的「競技場」裡,恆大自然也沒有缺席。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恆大通過大手筆的國際併購與合作。在3.0底盤架構、整車研發製造、動力總成、動力電池等方面,迅速擁有了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
一時間吸引了大眾和輿論的目光,但高關注度的背後,除了讚美和祝福之聲,依然也少不了「質疑」與「嘲諷」。
01 漩渦的中心,「低」頭做事
正如古人常說的那句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恆大手筆的造車計劃一經推出雖然吸引了一眾目光,但質疑也一定會如影隨形。
就拿近日甚囂塵上的「假造車」言論來說,壓根經不起仔細推敲。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只是為了「造假」,有必要花上成百上千億和眾多資源去投入嗎?恐怕應該有更多「性價比」更高的操作手法吧?
面對質疑,恆大汽車沒有選擇去「揪著」這些不實言論,而是選擇用事實和行動讓這些誹謗「無處安放」。
就在近日,恆大又低調地做了幾件大事兒。
首先,前幾天大家的朋友圈中可能都出現了恆大汽車恆馳1路跑的視頻。從流出的視頻可以看到,恆馳1實車顏值在線,科技感也遠超預期,豪華雙色車身搭配光耀輪轂的造型非常炫酷,高級感不輸同級別的奔馳S級。同時,藉助百度和騰訊的雙生態5G互聯技術,不僅令恆馳1科技感爆棚,更能給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駕乘體驗。
另外,近幾天,隨著許家印先後視察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和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恆大頂尖的科研團隊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恆大全球電池院總院位於深圳,另有分院位於日本大阪,均擁有世界頂級科研實力,核心科研團隊超過800人。
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院長是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視察後的合影,堪稱當今世界電池研發領域的最強陣容。
目前,恆大電池研究院重點布局了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電池材料、BMS以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前瞻開發及應用等五大領域,擁有40個專業研發及測試實驗室,測試點位超15000個。
電池領域的強大研發實力是恆大造車產業鏈的縮影。此前恆大通過一系列國際併購與合作,在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製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擁有世界最頂級核心技術,可以想像這些領域的科研團隊到底有多牛。
除此之外,據潮汐商業評論了解,恆馳將於明年陸續量產,目前恆大汽車上海、廣州兩大基地按照工業4.0標準建設,配備了2545臺智慧機器人,均並採用德國舒勒、庫卡、杜爾、日本發那科等世界最先進設備,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工作,已全面進入試生產,達產後可做到每分鐘生產一輛車。
毫無疑問,恆大汽車從誕生之日起,就被各種輿論「裹挾」,而面對質疑,恆大選擇「低」頭做事,用事實給這些不實言論重重一擊。
02「高」立目標,鍛造硬實力
恆大一直以來都是以「高舉高打」的形象出現,而高目標總會引起一些輿論的「譁然」,但最終憑藉恆大團隊的超高執行力,總能讓這些事看起來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近日,許家印赴上海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視察,期間說道:「新能源汽車是智能出行的新物種,科技含量高。我堅信,在所有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拼搏下,我們一定能打造出享譽全世界的民族品牌,一定能實現到2025年產銷100萬輛、2035年產銷500萬輛的宏偉目標!」
一時間,有人就開始揪著數字不放,擺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數字,從而試圖去證明恆大汽車的這個目標有多麼的「不切實際」。
但事實是,恆大從來就是個喜歡給自己設定高目標並且達成的企業,回顧過往的,幾乎每一次的「豪言壯語」都被一一實現。
誠然,上文的「豪言」背後,許家印的底氣就來自強大的科研實力,除了我們提到的電池研究優勢,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恆大汽車全球研究總院。
目前全球擁有3200多名科研人員,更有不少行業技術大咖:如動力研究院院長由原美國福特汽車高級技術專家徐性怡擔任;整車技術研究院院長伍戰平,曾擔任美國通用汽車安全專家;原北汽福田副總裁陳士毅等汽車界大拿也被恆大收入麾下。
如此硬核的科研陣容,無疑為恆大造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當有人在「質疑」甚至「嘲笑」這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目標時,恆大汽車壓根顧不上回應,有的只是充滿勇氣的奮力朝目標邁進。
03 中國車企如何與特斯拉「一決高下」?
從一汽解放的艱難誕生,到以吉利為代表的民營自主車企的崛起,中國汽車產業在傳統汽車製造的「生態」裡一路向前卻始終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使得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有了可能。特別是恆大、蔚來、小鵬等一批造車新勢力,把網際網路的理念、速度、效率和激情帶入了汽車行業,讓中國汽車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翻身的希望。
最近,梳理全球車企市值,很多媒體「驚奇」地發現,蔚來、比亞迪已雙雙躋身前五,超越傳統車企通用、本田,而老牌的雷諾、起亞們,徹底掉出了榜單。要知道,10年前我國車企的排名還集中在15名至20名。當然,這只是資本市場的表現,背後離不開資本的運作。
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對於中國汽車產業來說絕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如果我們持續保持戰略穩定,將有機會「領跑」。
實際上,從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業特別是新能源一改疲態,呈現快速呈增長趨勢。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為16.9萬輛,同比增加136.5%,環比增加26.8%,其中傳統自主車企新能源也延續走強,長城汽車、廣汽長安、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保持強勢增長。
恆大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中堅力量,勢必可以借勢而行。當恆大汽車進入量產時代,當汽車領域品質提升、成本下降時,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比帶動全球車企的競爭力大幅提高。
屆時,我們將會看到一支全新的中國造車力量,走進世界汽車產業的舞臺中央。
不僅如此,相較於外來者特斯拉,恆大還有「身在中國主場」的優勢。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已佔全球半壁江山,可謂「得中國者得天下」。
即便是特斯拉,其股價市值從不足600億美元暴漲十倍至如今的5700多億美元,也正是從2019年上海超級工廠投產開始。反觀恆大汽車市值目前不足特斯拉的1/19,未來想像的空間可謂巨大。隨著恆馳的量產,恆大汽車真的有可能與特斯拉一決高下。
任何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讚美、質疑、嘲諷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在新事物螺旋上升的過程中,我們不妨少一些「猜疑」,多一些耐心。畢竟,這個世界總需要有人走過那條「少有人走的路」。
新事物如此,商業也是如此,而恆大汽車亦然。
「潮汐商業評論」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