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一生中曾兩次翻譯《簡·愛》

2021-01-19 上海新聞網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以其優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世界文學中佔據獨特的位置。在中國,這部傳世名作也被翻譯成眾多版本風靡至今。記者從昨天在滬舉行的中國作家手稿與文本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一生中曾兩次翻譯過《簡·愛》,但基於各種原因都在中途停止。第二次的未完成手稿新近在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被發現。同時被發掘出的還有一封《簡·愛》最早中文全譯者李霽野寫給茅盾的信。這封佚信是兩位文化老人的最後一次往來通信,此前從未公開過。

  李霽野收到回信不到一個月,茅盾便與世長辭

  這兩個最新發現,始於上海圖書館今年春天與大英圖書館聯合舉辦的「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展。這是兩家圖書館之間的首次深度合作,也是中英兩國一次意義深遠的人文交流。展覽中,大英圖書館提供了五位英國文學巨匠——夏洛蒂·勃朗特、D.H。勞倫斯、珀西·比西·雪萊、T.S。艾略特、查爾斯·狄更斯的手稿原件;而上海圖書館則結合中國出版的各類文獻實物和該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藏,向人們直觀呈現英國文學如何通過中文譯著、編著與上海這座城市產生共鳴。

  備展期間,上海圖書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館員劉明輝在對館藏的八萬餘件書信和手稿進行遴選時,發現了一封李霽野寫給茅盾的信。該信未見於二人的全集、書信集和文集等相關文獻及學界的研究論述,確定為佚信。它由茅盾之子韋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捐贈上海圖書館,捐贈時附信封一枚,郵票完好,郵戳未顯示寄信年份,信件的落款也只有幾月幾日。

  這封信的正文只有短短200字不到。信中,李霽野提出希望重讀茅盾「曾於卅年代寫評《簡·愛》一文」,理由是「我對您提的某一句譯法很感興趣,我原也是照您的句子譯的,別人提議改,我改了。」這不禁讓人好奇:李霽野信中說的是哪一句譯法?誰提出修改建議?信寫於哪一年?茅盾收信後是否回了信?經過數月的認真探究和相關文獻佐證,劉明輝考證出寫信年代為1980年,當時李霽野76歲,茅盾84歲高齡。次年,李霽野收到了回信,不到一個月茅盾便與世長辭。這封信成為兩位老人最後的一次往來通信。

  通過文本細讀和內容分析,一段鮮為人知的譯壇往事被打撈出來。目前學界已知的一個說法是:李霽野翻譯出《簡·愛》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後,最早聯繫的出版機構是中華書局。他曾於1933年7月20日寫信給中華書局,欲將譯稿出售給該書局,但被時任編輯所所長的舒新城批示「不用」。此信目前藏於中華書局的檔案中,是一個重要的見證。但是,劉明輝根據《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的記載發現,在此之前,李霽野曾主動聯繫周作人,請他轉給胡適看稿,希望能向胡適主持的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出售翻譯稿,但沒有獲得響應。據李霽野撰寫的《悼念茅盾同志》一文的回憶,他寫給茅盾的信中提及的「別人提議」中的「別人」正是胡適。而在向胡適薦稿失敗後,李霽野又向中華書局做出了推薦。

  《簡·愛》中文譯著,曾經歷了曲折的出版過程

  那麼,中華書局為何沒有接受這份譯稿?「理由是舒新城早先已約請了一位文壇大家來翻譯這部作品,這位大家即是茅盾。」劉明輝告訴記者,從茅盾與舒新城的往來書信中可以看出,早在1931年,舒新城就請茅盾來翻譯《簡·愛》,1932年因戰爭原因中止翻譯。這是茅盾第一次翻譯《簡·愛》。第二次,則是 1935年鄭振鐸編《世界文庫》,邀請茅盾翻譯一篇連載的長篇小說。這件事在茅盾的晚年回憶文章《一九三五年記事》中曾被提及:「我答應了。當時我打算翻譯英國女作家勃朗特的 《簡·愛》。我讀過伍光建譯的本子(伍譯叫《孤女飄零記》),覺得他的譯文刪節太多了,所以想重譯。可是才開了一個頭,就被雜事打斷了。看交稿的日子漸進,又不願意邊譯邊載,只好放棄了原計劃,改譯了一篇比昂遜的散文《我的回憶》。」

  循著這一線索,劉明輝竟在中國文化名人手稿館茅盾名下的1215條記錄裡驚喜地發現了《簡·愛》第二次未完成譯稿。它同樣出自茅盾之子韋韜捐贈,於1996年3月入藏上海圖書館,包含了「第一章」至「第三章」的譯文,共計16頁。該譯稿封面名為《珍雅兒》(第一冊),以黑色鋼筆書寫於綠色硬封面的筆記本。乍一看,不容易發現是《簡·愛》的譯稿,但文首標註出的作品英文名「珍雅兒 (JANE EYRE)」洩露了 「天機」。「正是因其譯名與後來通行譯名相距甚遠,以致入藏22年未被注意。」劉明輝透露,茅盾的這一未完成全文採用豎排格式,字跡端正雋秀、行文整齊,改動處不多。作品封面既然寫「第一冊」,可以看出茅盾有譯完的規劃。從文始到文末,筆力一致,呈現穩定的狀態,折射出書寫者處於較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由此可知翻譯的中止並非由於健康因素,正可對應茅盾自述的「可是才開了一個頭,被雜事打斷了」。

  「在戰爭的炮火中,李霽野和茅盾幾乎同時在翻譯《簡·愛》,彼此互不知曉;約五十年後,李霽野向茅盾致信請益,仍不知當時中華書局拒收自己譯稿的緣由,而茅盾也從未提及自己這份半途而廢的棄稿。」劉明輝說,在感嘆《簡·愛》譯著出版波折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簡·愛》已受到國內有識之士不約而同的關注。(文匯報記者 李婷)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

相關焦點

  •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曾被多個出版商拒絕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曾被多個出版商拒絕發布時間: 2018-03-15 11:19:36   |  來源: 文匯報   |  責任編輯: 郭江除《簡·愛》外,夏洛蒂·勃朗特的《維萊特》也深受中國讀者喜愛。
  • 攝影好書|《簡·鮑恩:一生的凝視》:一位觀察者的愛
    湖南美術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 2018年10月第1版周仰(攝影師、譯者)推薦:《簡·鮑恩:一生的凝視》(Jane Bown: A Lifetime of Looking,原版於2015年在英國出版)回顧了英國攝影家簡·鮑恩(1925-2014)一生的創作,這本書由她的好友盧克·多德(
  • 《簡·愛》的結局,既是悲劇,也是喜劇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亞楠朗讀音頻作家薩克雷曾說:「《簡·愛》是一位偉大天才的傑作。」一部《簡·愛》,就是一部女性成長之書。年少時,懷著對愛情的憧憬讀書,看到的是簡·愛的勇敢和自信。校長勃洛克赫斯特先生來的那一天,簡·愛接受了兩次「審判」。舅媽告訴校長,簡·愛脾氣不好,並且,她有一個最壞的毛病——「愛騙人」。校長有意問簡·愛:「如果要避免成為壞孩子死後下地獄,該怎麼做?」這時,她給出一個「很不像樣」的答案:「我該讓身體健康,不要死掉。」
  • 13000字導讀、160處注釋 翻譯家李繼宏全新譯作《簡·愛》出版發行
    2月17日,記者從果麥文化獲悉,由果麥和天津人民出版社聯合推出的夏洛蒂·勃朗特經典代表作《簡·愛》的新譯本於近日出版,該譯本由翻譯家李繼宏操刀,是「李繼宏版世界名著新譯」的第九部作品,獲得趙子琪、柯藍、左小青、獨木舟等名人推薦。
  • 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做一件事,為什麼那樣讓人渴望而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只是讀書研究書著書,他一生也就只愛一個人,陪伴了他近六十載的妻子任載坤。他的兒女們也如他一樣,讀書、工作、結婚、生子,一如既往地過完他們毫無故事的一生。《素與簡》就是出自他的女兒宗璞之手的散文集,既有與家人相處的平庸日常,也有文學間流動的深厚親情,既有素日的平淡,又有為學的執著。
  • 《簡·愛》影響了上億女性,稱之為女人的「成長三部曲」
    《簡·愛》這本小說,實在是太負盛名了,在150年間裡,它影響了成萬上億的女性,被文藝女青年稱作《女人的聖經》。有的作家,窮其一生,就是為了讓一部作品和她的名字一起經久流傳,永久不衰。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就是是如此,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現實見聞寫進了小說,這是一部虛構中帶上現實縮影的自傳體。
  • 《怪物獵人世界》看到這個簡中翻譯之後 我徹底「佛」了
    《怪物獵人世界》更新簡中絕對是好事,是一定要支持的。不過看慣了繁中再看簡中確實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這裡面吐槽最多的就是「阿爾法」、「貝塔」、「伽馬」的問題,還有像「UP」、「DOWN」以及「LV1」這樣的英文標識都被漢化了,確實在狩獵過程中容易混淆,給獵人們帶來的不便。
  • 對話「天問」翻譯者許淵衝:一生熱愛翻譯,卻苦於無接班者
    近日,翻譯名家許淵衝先生接受《掌閱遠山》平臺的採訪,講述了自己的翻譯生涯,並表達了對年輕一代接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重擔的期望。許淵衝先生,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於2014年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曾譯著《詩經》《楚辭》等文學作品,將中國傳統文化輸送至世界,又通過翻譯《莎士比亞》《包法利夫人》等國外名著,讓中國了解世界,推動世界與中國的文化交流。
  • 中考名著《簡·愛》的關聯閱讀與考點速遞
    但她是一位覺醒中的新女性,她敢於反抗壓迫,勇於應對社會偏見,竭力爭取獨立的人格和尊嚴,為追求幸福生活頑強鬥爭的女性形象。二.作品主題小說以女主人公簡·愛的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紮根於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的真摯愛情,出息地表現了人最美好的生活就是尊嚴與愛。
  • 這些茅盾文學獎作品你看過幾部?
    這幾本茅盾文學獎作品你都看過嗎?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須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儘管仍有頗多爭議,但茅盾文學獎依然不失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自2011年起,由於李嘉誠先生的贊助,茅盾文學獎的獎金從5萬提升到50萬,成為中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
  • 追憶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 獻禮茅盾誕辰123周年
    「你最想了解茅盾的是什麼?」講座正式開始前的一個提問,將同學們以及家長們的思緒帶入追憶茅盾先生生平的討論氛圍中。「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茅盾文學獎、我讀過他的《白楊禮讚》……」這些耳熟能詳的代名詞在現場觀眾的口中脫穎而出,講座正式開啟。擔任本次活動志願者宣講嘉賓的是來自北師大南山附小的菅崢老師。
  • 《簡·愛》從三個方面解讀這部名著百讀不厭的秘密
    作為一部享譽世界的名著,《簡·愛》講述了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通過展示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 這本茅盾文學獎得主的代表作,你擁有了嗎?
    茅盾文學獎得主李佩甫開創性代表作,洞透平原大地的草根智慧ISBN:978-7-5212-1132-0作 者:李佩甫作家出版社作品曾先後獲得茅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莊重文文學獎等。部分作品翻譯到美國、日本、韓國等地。
  • 走廊、室內空間與《簡·愛》
    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1847年)非常細緻地描述了建築空間。《簡·愛》的故事發生在6棟房子裡。作者對每棟房子都進行了精確的描述。簡動蕩的內心生活,在束縛與逃離之間跳動的脈搏,通過建築物的通道而得以外顯。
  • 「人民藝術家」王蒙:81歲獲茅盾文學獎,86歲還是「一線勞動力」
    王蒙一生頗為傳奇,曾任職過文化部部長,被諾貝爾文學獎多次提名,81歲高齡的他斬獲茅盾文學獎,去年更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王蒙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家庭文化氣氛濃厚,王蒙自幼酷愛讀書。王蒙在19歲時因感知新中國的變化,創作出長篇小說《青春萬物》轟動整個文壇,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 《成為簡·奧斯汀》:願每個成為簡奧斯汀的女孩,不負愛與自由
    簡奧斯汀一生共寫過六本長篇小說: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諾桑覺寺》和《勸導》。一人一筆,靜靜地坐在窗邊的書桌旁,嬌小的身軀裡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她一生未婚卻優雅高貴,沉穩且眼裡有光,終生奉獻於文學中,她筆下的每個人物都如此生動形象,有血有肉,每一場愛情都是她所期盼與滿心歡喜的。
  • 5分鐘帶你讀懂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莫言高曉松痴迷,董卿流淚
    這本書,就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麥家,當代著名小說家,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風聲》被改編成國內知名電影,小說《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解密》則被翻譯成33種語言,是世界圖書館收藏量第一中文作品。
  • 《簡.愛》:幸福愛情的背後是痛苦的成長史
    《簡.愛》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簡·愛在她小時候父母去世後被叔叔收養並被孤兒院收養,然而依靠自強不息的人格,她不斷追求自由和尊嚴,最終獲得了幸福的婚姻。這部小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於簡愛表現她堅持自己的個性。她是個孤獨的女孩,在未成年之前,簡·愛似乎沒有受到親戚們的愛,但在桑欄位莊園時,她受到了主人的愛。
  • 長安雅士淺論茅盾文學獎
    )「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五部作品中,梁曉聲的《人世間》講述東北城市平民家庭半個世紀的生活變遷,展示了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革間的密切關聯,彰顯出現實主義寫作的不衰魅力。徐則臣的《北上》以大運河為主題,在百年歷史源流中書寫中國社會的滄桑巨變,在世界視野中重新勘探、塑造中國人的文化品質和現代意識。陳彥的《主角》以秦腔藝術家憶秦娥的人生際遇與成長心路,反映了改革開放巨變中人的解放與革新,顯現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品格。李洱的《應物兄》通過對知識分子的日常生活與精神狀況的考察與透視,顯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性轉化中的繁難,呈示出對中國傳統理想人格的個性求索與深入思考。
  •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
    86歲著名鋼琴大師傅聰去世,父親曾是著名翻譯家傅雷,一生傳奇在本月的29號凌晨,有媒體報導,著名鋼琴家傅聰先生因為感染了新冠疾病,最終在英國不幸去世,享年86歲。早在本月27號的時候,就有媒體爆出傅聰感染新冠的消息,只是沒想到因為這個疾病,引發了一系列的併發症,最終導致老先生的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