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期的皇帝

2020-12-14 騰訊網

四帝共治時期

戴克里先

全名:蓋尤斯·奧勒留·瓦萊利烏斯·戴克里先

生卒年:約公元244年~公元312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284年~公元305年(與馬克西米安同為奧古斯都,掌管帝國東部)

主要事跡:結束了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羅馬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稱皇帝的人,建立四帝共治制

戴克里先

馬克西米安

全名:馬庫斯·奧勒留·瓦勒裡烏斯·馬克西米安努斯·赫庫裡烏斯

生卒年:約公元250年~公元310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286年~公元305年(與戴克里先同為奧古斯都,掌管帝國西部)

主要事跡:鎮壓「巴高達運動」

馬克西米安

伽列裡烏斯

全名:蓋烏斯·伽列裡烏斯·瓦列裡烏斯·馬克西米安努斯

生卒年:約公元260年~公元311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05年~公元311年(與康斯坦提烏斯一世、塞維魯斯同為奧古斯都,掌管帝國東部)

主要事跡:統治期間,羅馬帝國陷入了皇帝之間的內戰

伽列裡烏斯

康斯坦提烏斯一世

生卒年:公元250年~公元306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05年~公元306年(與伽列裡烏斯同為奧古斯都,掌管帝國西部)

主要事跡:徵服大不列顛島,擊敗阿拉曼人

塞維魯斯

全名:弗拉維烏斯·瓦勒裡烏斯·塞維魯斯

生卒年:?~公元307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05年~公元311年(與伽列裡烏斯同為奧古斯都,掌管帝國西部)

主要事跡:徵討馬克森提烏斯時戰敗被捕

馬克森提烏斯

生卒年:公元278年~公元312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06年~公元312年

主要事跡:米爾維安橋之戰中兵敗被殺

馬克森提烏斯

李錫尼

全名:瓦萊裡烏斯·李錫尼亞努斯·李錫尼

生卒年:公元263年~公元325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08年~公元324年

主要事跡:在特茲拉姆戰敗代亞,成為羅馬帝國東部唯一的皇帝;公元324年,在阿德裡安堡兵敗,隨後退位向君士坦丁投降

李錫尼

代亞

全名:蓋烏斯·瓦列裡烏斯·伽列裡烏斯·馬克西米努斯

生卒年:公元270年~公元313年

父:不詳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10年~公元313年

主要事跡:在特茲拉姆戰役中戰敗,自殺

代亞

公元285年,戴克里先成為羅馬皇帝唯一的皇帝,他成功的結束了帝國的三世紀危機。他深感帝國的龐大,並非一己之力所能掌控,在公元293年,他提出了「四帝共治制度」。

四帝共治,即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轄,稱為「奧古斯都」,每位奧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繼承人,稱為「愷撒」。期間皇帝有:戴克里先、馬克西米安、伽列裡烏斯、康斯坦提烏斯一世、塞維魯斯、君士坦丁一世、馬克森提烏斯、代亞、李錫尼、瓦萊裡烏斯·瓦倫斯、馬提尼安努斯。

四帝共治制度,間接的影響了帝國日後的解體,以致在短短數年後,使羅馬出現了東、西帝國的永久的分裂。

關注皇帝那些事,帶你知道更多皇帝!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一個帝國,四位皇帝?羅馬的「四帝共治」,為其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此時的羅馬帝國便是這樣,在戴克里先執政時期,由於他本人精力有限,同時帝國還遭遇著十分嚴重外族入侵和內部奴隸起義,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管理龐大的帝國,戴克里先便選擇了幾個親信幫助自己管理帝國,這就是著名的四帝共治體系。
  • 「四帝共治」——羅馬帝國大分裂的真正開始
    巔峰時期的圖拉真時代,羅馬帝國設置有54個行省。
  • 把皇權一分為四,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影響羅馬帝國近百年
    從2000多年前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時代,就加強了中央集權,以免皇帝的權威受到幹涉。但在西方同一時期,則完全不同。293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創立的四帝共治制,是古羅馬帝國分裂的重要標誌,這一時期古羅馬出現了四位皇帝。戴克里先去世以後,四帝共治制度土崩瓦解,卻間接影響了羅馬帝國後期近百年,甚至於整個歐洲歷史的發展。
  • 內憂外患下,戴克里先為什麼要採用「四帝共治」制度?
    當時的羅馬帝國四境,已然是危機四伏。二、戴克里先站在巨人肩上推進統治改革,使好做法得以傳承戴克里先採用「四帝共治」制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了,不是激進改革的產物,是戴克里先站在巨人肩上的結果。所說的巨人就是分權思想。
  • 狄奧多西皇帝為何要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狄奧多西皇帝,是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末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最後一次統一羅馬帝國。而他在晚年卻將自己親手統一的帝國,一分為二。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幼子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在不盛行均分繼承制的羅馬帝國,這種做法是史無前例的。
  • 冷知識:羅馬帝國不是「帝國」
    相信羅馬帝國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但令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羅馬帝國其實並非「帝國」——至少長期以來名義上不是。(二)統治者的稱謂和頭銜不是「皇帝」人們熟知的「凱撒大帝」其實只是後人給予的稱謂,凱撒本人從未稱帝。凱撒的義子屋大維,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的開創者。
  • 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戴克里先在帝國朝廷中樞排擠元老院和貴族勢力,強化君主中央集權;但在地方治理模式上卻採取了較為另類的四帝共治模式:公元286年戴克里先任命其心腹大將馬克西米安為奧古斯都(正皇帝),兩人成為共治者。293年又任命君士坦提烏斯和加列裡烏斯兩位年輕軍官為凱撒(副皇帝)。他本人駐守尼科米底亞(今土耳其伊茲密特),統治色雷斯、亞洲諸省、埃及和昔蘭尼加。
  • 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王朝的皇帝
    >狄奧多西一世 全名:弗拉維烏斯·狄奧多西烏斯·奧古斯圖斯 生卒年:公元346年~公元395年 父:狄奧多西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379年~公元395年 主要事跡:冷河戰役取勝,重新統一羅馬帝國
  • 羅馬帝國的皇帝——安敦尼王朝
    生卒年:公元130年~公元169年 父:安敦尼·庇護(養父) 母:不詳 在位時間:公元161年~公元169年 備註:雖為共治皇帝,但帝國實際還是以哥哥馬可·奧勒留為最高領導人(維魯斯本身僅有名號)
  • 【看|國家】羅馬帝國從未分裂?
    戴克里先認為羅馬帝國的版圖過於龐大,已經遠遠超過1個人能統治的極限了,為了避免自己死後,手握軍權的將領們再一次自相殘殺,於是他提出了「四帝共治制」(Tetrarchy)。四帝共治制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來統治,在東西方分別設置2個皇帝,並為2位皇帝分別設置助手1名,理論上把羅馬帝國的最高統治權分為了4份。
  • 聊一聊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演變過程,管理創新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首先古羅馬是分成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有國王的階段,也就是古羅馬王國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廢除國王之後的古羅馬共和國時期;第三個階段是自凱撒被刺,其養子屋大維崛起,並被元老院封為奧古斯都,古羅馬才正式進入帝國階段。也就是說奧古斯都這個音譯的原詞,就是西方皇帝的意思。
  •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領土變遷皇帝本人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各方諸侯認可的共主,還有出頭保護治下各級封臣的義務。霍亨斯陶芬王朝則堪稱帝國統治的巔峰時期,歷代皇帝都不斷幹預義大利事務,試圖將原先的核心德意志和比較富庶的義大利都整合在帝國統治下。結果到了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時期,由於皇帝採取重義大利輕德意志的對外政策,導致神聖羅馬皇帝在德意志的權力和威望逐漸衰落,對帝國核心地區的控制力也隨之減弱。
  •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十三):涅爾瓦
    115年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此後哈德良放棄了兩河流域領土。安敦尼王朝計有六位皇帝:涅爾瓦(Nerva,96年—98年),外號「仁帝」。圖拉真(Trajan,98年—117年),外號「勇帝」,元老院贈予「最高第一公民」稱號。哈德良(Hadrian,117年—138年),外號「智帝」。
  • 拜佔庭是羅馬帝國的尾聲、斯拉夫人的背景,還是奧斯曼帝國的序幕
    第一種說法,從戴克里先開始戴克里先完成了羅馬帝國從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轉變,成為羅馬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皇帝。公元293年,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共治」制,即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部分由一位皇帝管轄,稱為「奧古斯都」,每位奧古斯都再指定一位助手和繼承人,稱為「愷撒」。
  • 君士坦丁大帝:羅馬帝國歷史上的頭號私生子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嚴格地說,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實際上是君士坦丁大帝
    一般來說,羅馬歷史分為三個階段: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753-509年)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27年)羅馬帝國(公元前27-476年/1453年)那麼,公元前27年發生了什麼?今年,屋大維已經擊敗安東尼,成為「三強」之爭的最終贏家。
  • 西方文明史薦:羅馬帝國
    戴克里先(Diocletianus,284年11月20日~305年5月1日在位)四帝共治制:284年,近衛軍長官戴克里先(244~312年)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後便開始著手改革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內部經歷了長達五十年的不穩定時期後,已瀕臨崩潰,無法支撐下去。
  • 羅馬帝國太大了實在管不了?那就分家,改小點-1月17日-聊個今天
    狄奧多西皇帝將羅馬帝國分封給兩個兒子。分裂的原因只有一個字:大。通信不便,無法有效管理。邊疆太廣,蠻族的入侵疲於應付。對於技術發展、管理水平有限的古人,最終還是一分了之。本期扮演中,丁主播出演要分家的迪奧多西。今天的節目時長大概22分鐘,適合上學路上或臨睡前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收聽。
  • 查士丁尼令東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極盛,此後再無皇帝能完成他的偉業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逝世,他的兩個兒子阿卡狄烏斯和霍諾留斯分別成為了東部和西部的統治者,羅馬世界的兩個部分從此走上了漸行漸遠的發展道路,在西部淪陷於蠻族後,帝國東部政權的被稱為東羅馬帝國,不過直到公元1453年亡於奧斯曼帝國,長達千年的時間裡帝國一直冠以榮耀且當之無愧的羅馬之名
  •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
    中世紀:羅馬帝國的和平時期簡述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是人類史上最龐大的國家之一。它的版圖不僅囊括了整個地中海盆地,而且還包括了今天法國、英格蘭的一部分地區。古羅馬遺址在帝國的最初時期,基督教只是眾多宗教中的一個小傢伙。但到了公元4世紀,基督教卻獲得了皇帝的支持;依靠為數眾多的皈依者和皇帝們的強力支持,基督教成為維持帝國統一的新的力量。基督教改變了羅馬,羅馬也投桃報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