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面「蔡氏總群」加入蔡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蔡」,先點上面藍字蔡氏總群,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袁世凱稱帝意圖暴露後,輿論一片譁然。1915年12月25日,秘密潛回雲南的蔡鍔聯名通電各省,宣布雲南獨立並組織護國軍討袁。隨即,蔡鍔、李烈鈞和唐繼堯分任護國軍第一、二、三軍總司令,從四川、貴州、廣西三路出兵,掀開護國戰爭序幕。
1916年1月16日,蔡鍔帶領的第一軍3130人從昆明正式出發,分三路進攻四川南部的敘府、瀘州和綦江。第一軍是蔡鍔的舊部,不僅兵力少,軍餉不足兩月,彈藥配給僅夠一個月。當時,蔡鍔身患重病,不得不抱病作戰。出發之前,蔡鍔的致辭悲壯無比:「此次舉義,所爭者非勝利,乃中華民國四萬萬眾之人格也。」
他要反抗的對象,是擁有數十萬北洋軍隊的袁世凱。強弱之勢,人人皆知。之前的二次革命,國民黨幾乎擁有南方半壁江山,三個月不到就全面失敗。可以說,一開始蔡鍔領導的護國戰爭就處於螳螂擋車的絕對劣勢。
然而,世間之事並非簡單的實力對比。因為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護國運動師出有名,最初,護國軍所向披靡。一路上,川軍僅象徵性抵抗就棄城而去。袁世凱久經戰陣,並不慌張。他派出三路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奔襲過來 第一、二路軍由曹錕統率。吳佩孚和馮玉祥入川進攻蔡鍔,馬繼增入湘進攻雲南的護國軍大本營。第三路由龍覲光帶領,從廣東借道廣西,夾擊雲南。 2月下旬,北洋軍陸續抵達四川前線,兵力達到4萬5千人,是護國軍的十倍有餘。朱德帶領護國軍先鋒與北洋軍遭遇,在棉花坡挫敗北洋軍。但由於兵力懸殊,護國軍後方支援不到位,孤軍深入,兵困馬乏,被迫轉入防守。取得優勢的曹錕卻不主動進攻,反而按兵不動。3月底,蔡鍔與四川都督陳宧達成局部停戰協議。四川、雲南局勢相繼進入相持階段。
人們看到北洋軍並非不可戰勝,從初期的懾服轉為反抗。人心變化,引起局面發生重大改變。貴州、廣西、廣東、浙江紛紛宣布獨立。
面對獨立浪潮,北洋軍請纓參戰者不乏其人,但都各懷鬼胎。這些軍閥要餉要槍,藉機擴充兵源。袁世凱先找張勳。張勳以「徐州防務吃緊」,一口回絕。袁世凱又電召駐紮奉天的27師張作霖,許諾封侯。張作霖先請袁世凱補充軍餉和槍械後,即刻指使奉天商會等團體「打電報挽留該軍維持東省秩序」。 滿朝北洋文武,竟然找不到一名大將為袁世凱所用。他想請段祺瑞出山,但是段祺瑞竟以「宿疾未愈」婉拒,與當年袁世凱欺負清政府一模一樣。他轉而調馮國璋進京任參謀總長兼徵滇軍總司令。馮國璋「稱病不出」,還聯絡四省督軍密電各省,請護國軍立即取消獨立,請袁世凱取消帝制,史稱「五將軍密電事件」。此事件,標誌北洋軍發生嚴重分裂。 袁世凱再打黎元洪的主意,以「副元帥」的名義統率徵滇軍務。黎元洪說自己已經辭去副總統,切不可再做「副元帥」。最後,袁世凱只得親力親為,在新華宮掛起「徵滇臨時軍務處」,親自出面主持應對雲南護國軍。到這時,袁世凱手下的數十萬大軍也成為烏合之眾。
點擊下面連結按鈕,輸入自己的姓氏
面對眾叛親離的局面,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不得不宣布撤銷帝制。等到陝西、四川、湖南等省宣布獨立,袁世凱憂憤交加,於6月6日病逝。 所謂「德不孤,必有鄰」。一代軍魂蔡鍔以三千勁旅再造共和,取得護國戰爭的成功,阻止了封建復闢死灰復燃,演繹出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人間奇蹟,英明永載史冊。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