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灘歌之油鍋盔、爛草帽油餅、洋芋饃饃、甜醅子、漿水面、饊飯、涼粉……

2021-02-17 灘歌鄉語

作為歷史文化名鎮,餐飲風格自成一體,濃鬱的地方特色構成了舌尖上的灘歌。雖不像大城市餐館林立,但是家家都有特色。單是那些小吃攤,就足以令人頭暈目眩。頗具特色小吃有油鍋盔、爛草帽油餅、洋芋饃饃、甜醅子、漿水面、饊飯、涼粉等,這些小吃有葷有素,甜鹹酸辣,色味俱全,物美價廉,讓人回味無窮。除此之外,灘歌的野味更是久負盛名,春夏秋冬,各有側重。最具特色的有烏龍頭、五厥點、香椿菜、蕨麻豬肉、野兔肉、野雞肉等,有「吃一口、香一肚、補一身」的美譽,其口味、營養價值不言而喻。

    烏龍頭是袍木芽的別稱,又名木龍頭,多產於天水山林地區,是一種藥、菜兩用的名貴野菜。烏龍頭樹根莖可入藥,其味甘苦性平,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做法有天水打滷面、涼拌烏龍頭等。

五蕨點

    五葉尖,當地稱為「五蕨點」,學名刺五加,屬於落葉灌木,一簇一簇生長,掌形的複葉上有五個葉片,因此人們叫它五葉。《日華子本草》:「治皮膚病, 可做蔬菜食」,《綱目》「五加,春月於樹枝上抽條葉,山人採為蔬茹」。五葉尖可藥可蔬,它的根莖可以治療皮膚病,它的葉子具有解膩開胃增進食慾的功效。五葉尖長開了便不可再食用,五葉尖根部口感細嫩,吃起來比葉芽更爽脆可口。一般做涼拌菜餚食用。

甜醅子

    甜醅子是一種西北地區的風味特色小吃,屬於清明節,端午節節日食品。一般用燕麥或青稞蒸熟後加酒麴釀製而成,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用時兌入涼開水,糖,口感酸甜,老少皆宜,具有解暑功效。

    爛草帽油餅是灘歌地區的日常麵食之一,是一種家常烙餅。一般以熱水燙過的麵粉為原料,因此也稱作「燙麵油餅」。製作流程簡單易學,入口酥脆鮮香,久放而不硬。

    山杏所產野生甜杏仁也是灘歌一大特色美食。甜杏仁呈扁心形,味甘微苦,具有潤肺,平喘的絕佳藥用效果。灘歌野生杏仁顆粒均勻、飽滿肥厚、不髮油,多與西芹、胡蘿蔔涼拌食用。

    蕨菜屬蕨類植物,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食用部分是捲曲未展的嫩葉,葉端展開後便不宜食用。它所烹製的菜餚色澤紅潤、質地軟嫩、清香味濃,而且富含胺基酸、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被稱為「山菜之王」。灘歌鎮蕨菜野生面積廣闊,產量較大,因灘歌蕨菜純系野生,無汙染,受雨露滋潤,鮮嫩多汁,因此更加受到廣大食客的熱愛。

漿水面

漿水面是以漿水做湯汁的一種麵條,是陝甘地區特色食品,更是灘歌百姓的日常麵食之一。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丞相蕭何在漢中所起,其味酸、清香,別具一格,灘歌的漿水面清淡味香,清熱解暑,顏色通透、味道較為酸爽,吃時加入韭菜或蔥花醃製的鹹菜,吃來特別酸香爽口。

胡麻油被冠以「油中之王」,雖然久居西部窮山僻壤,甚至至今不被大眾所知曉,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冠蓋群芳的品質。它是以純天然、無汙染的胡麻為原料,採用低溫壓榨、精密過濾而成的天然油脂,風味獨特,芳香濃鬱,油質清澈,被認為是陸地上最補腦的天然食物。胡麻油之所以珍貴,主要有3個因素:一是成分獨特,油中佳品; 二是產品稀缺,兩低一少,種植面積極為有限、且畝產量低、出油率低,故產品極具稀缺性;三無法造假,獨善其身,「眾油皆汙爾獨清,養在深山不曾聞。今朝花開齊香散,正宗胡麻將臺生。」是對胡麻油的經典描述。胡麻油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遠遠超越了作為食用用油的層面,在大多離家在外的西北遊子心中,那一滴入鍋的油香,代表著一種濃濃的故土情懷。

灘歌香醋,選料考究、製作精良、質量標準要求高、工序繁多、精湛複雜,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精密配方製作的醋麯,古法木槽發酵,傳統的翻培技巧,精良的燻培工藝、醋培浸淋,產品精釀滅菌以及三十多道工序,成品醋具有醇、和、綿、酸、香五大特點,觀之色澤紅棕,嗅之濃香馥鬱,食之綿酸回甜,風味獨特,回味悠長,好在一個「香」字,絕在一個「精」字,妙在一個「醇」字,灘歌香醋是不可多得的上好調味品和健康養生的佳品。

(香粽)

洋芋饃饃+麵皮

爛草帽油餅

糟肉

韭菜盒子

韭菜盒子


相關焦點

  • 忒好吃 看過「舌尖2」好想咥碗面啊!老陝麵食大盤點
    不知道播出當晚有多少人看完後默默地走進了廚房……「從最日常的饅頭、鍋盔、麵條,到肉夾饃、羊肉泡,再到花樣百出的各色小吃,共同奠定了陝西這個麵食王國難以撼動的基石。」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對咱陝西麵食的評價。作為老陝的你知道咱陝西有多少種麵食嗎?
  • 【吃貨】舌尖上的天水,那些最讓你魂牽夢繞的天水美食完整版!
    說起天水美食,最為出名的多為麵食小吃,有呱呱、涼粉、涼皮、漿水面、甜醅、清真碎面、打滷面、攪團等。
  • 你吃過饃饃揉揉魚魚卷卷呱呱…嗎?
    尋尋無奇的饃饃,也能吃出儀式感,比臉還大,動輒三五斤的莊浪大饃饃,是紅白喜事上少不了的王道配角,而從定西吃到武威的糕糕饃饃,既是日常美味,也能在中秋節代替月餅,在春節大放光彩。 西北饃饃裡最為全國人民知曉的,是《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陝北黃饃饃。糜子磨麵,特有一種香甜細韌,加入細細磨成的豆棗沙餡,外表樸實,內裡卻蘊含著甜蜜。陝北人愛黃饃饃,也愛另一種圓圓胖胖的油饃饃,中間帶一個小洞,金黃似銅錢,看著就喜慶可人。
  • 甘肅定西農家漿水雜糧飯一一一懶疙瘩,雀舌面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當地人的食物以肉類和穀類並重,明、清以來,主食趨向以小麥、莜麥、扁豆、糜、谷為主,副食以洋芋、酸菜為主,酸菜用來製作酸飯,酸飯就是調上酸菜或漿水的飯。酸飯首推漿水面,常以碎菜(蔥花)、油潑辣椒、鹹菜、地艽為佐料。漿水面不僅為縣人喜吃,也以獨具的風味聞名遐邇。
  • 定西農家漿水雜糧飯一一一懶疙瘩,雀舌面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期,當地人的食物以肉類和穀類並重,明、清以來,主食趨向以小麥、莜麥、扁豆、糜、谷為主,副食以洋芋、酸菜為主,酸菜用來製作酸飯,酸飯就是調上酸菜或漿水的飯。酸飯首推漿水面,常以碎菜(蔥花)、油潑辣椒、鹹菜、地艽為佐料。漿水面不僅為縣人喜吃,也以獨具的風味聞名遐邇。
  • 【舌尖上的美食】你要是吃貨,就讓小編帶您去品嘗最正宗的永靖味道!
    永靖手抓以回民做的尤為精到,比較出名的如:馬國英手抓、馬文勝手抓、伊祥龍手抓、馬文軍手抓等一大批手抓大王。④把適量清水高火6分鐘至滾,放入全部材料,加一湯匙紹酒,中火45分鐘,用鹽調味,揀去姜、蔥即可。
  • 舌尖上的陝西
    一覺醒來,滿屋醇香,起看肉爛湯濃,其色如奶。此羊肉製法。十分之九麵粉,十分之一酵面。摻和,攪勻,揉到。做饃胚二兩一個,若[左食右乇][左食右乇]狀,[左食右乇]邊起稜。下鏊烘烤,可悠悠溫酒,酒未熱,則開鏊,取之平放手心,在上騷騷,手心則感應發癢,此饃餅製法。食客,出錢並非飯來張口,淨手掰饃,碎如蜂[左月右上夭下韭]。
  • 舌尖上的甘肅
    注意製作過程,器具等一定要乾淨,否則發黴變質不能食用。甜胚子食用時兌入涼開水,糖,口感酸甜,具有解暑功效。這基本是所有在蘭州生活過的人們最愛的夏日美食。鏊烤是酥圈圈製作常用的方法。在甘谷農村,酥圈圈製作亦相當普遍,一些農戶製作的酥圈圈,雖製作工藝簡單、粗糙,但風味別具一格。他們先用優質酵水提前發麵(也叫起面),再用豬油、植物油和制油麵,並上鍋熟一碗清油備用。製作時,將發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進乾麵粉和適量鹼面,用力反覆揉壓,使面柔軟綿韌而不沾手,再揉入適量清油、花椒粉、姜面、食鹽等,以形成餅子的層次、顏色、味覺。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