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角連天群英會,上醫鏖戰身疲憊。撥得雲開見天日,濟世仁心永不悔。2019年11月17日,由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主辦的產前診斷不明/複雜疑難病症(UDP)專題研討會在上海隆重召開。來自全國的胎兒醫學領域、遺傳學領域等眾多精英專家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產前胎兒遺傳疾病診斷技術種類眾多,包括染色體病診斷技術、基因組病診斷技術、單基因診斷技術等。來自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廖燦教授詳細介紹了各檢測技術的適應證和應用指南,同時以5個複雜疑難病例深刻剖析了各個技術的具體應用情況,強調應重點結合胎兒表型、家族史等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和進行結果分析。廖教授同時指出,有些疾病在基因確診後的臨床處理和諮詢方面仍存在極大的挑戰。
現階段,NGS技術在很多中心廣泛應用的同時也暴露出數據解讀的問題。來自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的王劍教授分享了關於NGS數據深度分析的內容。王教授以多個精彩病例闡述了遺傳疾病無法明確基因診斷的情況:致病基因尚未發現、不熟悉致病基因所致疾病「亞型」,缺乏疾病變異識別能力,初診時/胎兒期表型不特異,數據分析漏檢,常染色體隱性疾病中突變位點伴隨外顯子缺失,基因調控區域/剪接位點區域變異,不同分析軟體參數設置的區別等。王教授指出,在進行NGS數據解讀中應謹慎對待這些情況。
來自上海新華醫院的餘永國教授給我們帶來了基於臨床病例的全基因組測序(WGS)在診斷未明的兒童遺傳病診斷中的作用。他從產前WES最新研究進展出發,匯總了4例產前發生多發異常的病例,提出如果有一個檢測能涵蓋目前的WES,晶片,複雜結構變異,線粒體,染色體核型,三核苷酸重複突變,關鍵是價格還和WES相差不多,臨床醫生和病人會如何選擇?
餘教授介紹了WGS在不明原因重度智力落後兒童的臨床應用研究項目以及該項目的實施情況,認為全基因組測序是目前可檢測基因組最多變異類型的一種方法,可以獲得更高的檢出率;另外,WGS操作步驟相對簡化,更加快速,可以節省檢測時間,臨床也可更快獲取報告;同時WGS能獲得更完整的基因組信息,減少不必要的其它檢測,從而可以降低總體診療費用。
來自於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孫路明教授給我們帶來了產前臨床表型的精準獲取對產前診斷的價值。她介紹了兩個實際臨床病例,為大家展示了胎兒表型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形態學、血液學、酶學等多維度的。這些信息的獲取可以有效增加致病性證據,為遺傳學檢測數據分析提供有價值的線索,從而有助於最終診斷的獲得。
她也指出,胎兒醫學專家與兒科專家、遺傳學專家、影像學、新生兒科等多學科醫生的通力合作才能為患者提供從孕前到產前、出生後的閉環服務。
來自復旦大學的張鋒教授從臨床到科研再回歸臨床的角度為大家介紹了「半克隆技術在解析遺傳變異致病性中的應用——寡基因突變聯合致病」。張教授指出個體基因組攜帶大量有害的基因變異,但不一定致病,不一定有異常表型。
從臨床診斷來說,對疾病的基因診斷和遺傳諮詢的前提是明確基因型和表型的關係,但臨床經常遇到不完全外顯的致病突變在是從家系內完全沒有表型的親人遺傳而來的現象,病例表型與文獻報導的經典症狀不完全一致,或者發現致病CNV但並不能很好地解釋臨床表型,這些都會對診斷及諮詢造成非常大的困擾。
張教授從臨床表型不一致的可能機制出發,指出我們目前對遺傳病的關注重點仍為單基因經典孟德爾遺傳模式,而忽略了個體遺傳背景不同,其他基因的疊加效應,雙基因/寡基因/多基因等致病模式。張教授還以自己課題組的雙突變研究課題為例,介紹了如何應用半克隆技術進行遺傳變異致病性的功能分析。
來自荷蘭萊頓大學的Dick Oepkes教授介紹了NIPT作為荷蘭一線篩查的臨床實踐情況。2014年4月,荷蘭開始對高危孕婦進行NIPT篩查。2017年4月,擴展到所有孕婦。隨後Dick Oepkes教授介紹了NIPT的篩查效能、NIPT的意外發現及相關處理情況。此外,Dick Oepkes教授還介紹了國外應用產前外顯子的研究情況。
今天的第二個專題,是全場思維火花碰撞最為激烈的產前未確診病例(UDP)討論。該專題由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產前診斷中心主任何怡及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婦產科研究所劉維強主任聯袂主持。
UPD討論會不同領域的各路專家雲集,有遺傳實驗室分子診斷及數據解讀專家陸國輝、沈亦平、王劍、徐晨明、陶炯教授、周在威博士,遺傳科學家張鋒教授,胎兒醫學專家孫路明、周禕、李俊男教授,臨床遺傳專家尹愛華、王秀敏、餘永國教授,小兒外科專家嚴志龍教授等,還有第三方實驗室的遺傳檢測骨幹力量,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學科交叉討論。
來自全國不同單位的八位醫生為大家展示了各自不同的疑難病例情況、診療經過及相關檢查結果。
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婦產科的戚慶煒教授分享了一例胎兒腦積水、疑似凝血功能異常的病例。
來自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的尹愛華主任分享了一例胎兒四肢長骨短小,胸腔積液,無創13三體高風險,臍帶血T15,T22但羊水及各組織細胞均正常的的罕見病例。
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李俊男教授團隊分享了1例排除了所有已知常見病因的非復發性免疫學水腫的病例。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的符芳醫生展示了一個反覆發生先天性心臟病的家系,通過各種遺傳學檢測,推斷認為可能是由於ASXL3基因突變導致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先天性心臟病。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陳兢思醫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反覆露腦畸形的病例,運用各種常規遺傳學檢測仍未明確遺傳病因,目前正在等待WGS檢測結果,提出如WGS結果仍為陰性,該如何進一步檢測?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熊詩詣醫生帶來了一例連續三次生育小下頜、顎裂、新生兒呼吸窘迫的案例。根據臨床表型,可推斷為Pierre Robin Sequence引起,但未找到明確遺傳學證據。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科的孟夢醫生匯報了一例反覆發生四次的胎兒左心發育不良的病例。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胎兒醫學科的葛玉純醫生匯報了一例三次不明原因的晚孕期羊水多、新生兒肌張力低的病例。
多學科專家們毫無保留地群策群力,對每一個具體的病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毫無保留地貢獻了從臨床到數據分析再到機制研究的一個個「金點子」。參會者紛紛表示UDP項目討論開拓了大家的思路,收穫頗豐。
最後孫路明教授和沈亦平教授對今天的UDP討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指出UDP平臺的核心思想就是大家將數據共享、匯集更多的病例和智慧,為廣大患者服務,為科學的進展貢獻力量。正所謂,產前診斷路漫漫,未明項目指方向, 臨床科研齊聯手, 初心不忘醫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