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力人口面臨過剩?專家的「中國人口過剩論」,依據在哪裡

2020-12-16 九個頭條

我國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得到快速發展,除了少不了改革開放的功勞,勞動力也很重要。在上個世紀,中國憑藉著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增長的局面,吸引了很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給我過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也大大促進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但由於人口過多,如何補齊短板成為一大問題,人口結構也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近幾年,我國人口增長速度逐年減緩,未來勞動力將受到影響,連帶著產業結構也會發生變化,還有,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重。針對人口結構變化問題,專家們也說出了各自不同的觀點。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鐵曾經就表示過,我國城市應該以開放的方式,來促進中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如果沒有外來人口流入大城市,那麼多種產業的發展將受到巨大影響。此外,中國人口數量龐大,勞動力人口面臨過剩,並不是短缺,因為會被新技術所替代,所以將面臨的是長期過剩。

李鐵還表示,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能力的釋放。據了解,我國有4億人口處於中等收入以上水平,還有近10億人口仍處於中低收入水平。這就意味著我國還有10億人口的消費能力未被激發。

而最近,李鐵認為這些觀點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認知有些滯後,隨著中國技術不斷升級換代,未來工業勞動者需求的淘汰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但是面對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我國專家梁建章並不贊同,認為李鐵是錯誤的。對此,你如何看待呢?

相關焦點

  • 我國勞動力,面臨長期過剩?專家提出「中國人口過剩論」,為什麼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能夠如此快速的發展,我國勞動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時,我國依靠「人口紅利」,用大量的勞動力吸引了大批企業來到中國。近年來,不少專家也對我國人口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在2018年的一次會議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就表示:我國城市應該開放,中國城市化到今天,也應該認同通過開放的模式,可以將中國城市迅速的發展。李鐵當時就表示,我國大城市如果沒有外來人口的話,那產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都會遇到非常大的挑戰。
  • 中國勞動力人口,短缺?過剩?
    而另一面,卻是我國勞動力面臨緊缺的尷尬局面。過去我國靠著勞動力紅利,加大生產擴張產能,創造出了今天的成就。到如今,即將走出社會的00後一代會發現,自己生活的社會,已經不再是供給不足,而是過剩了。勞動力過剩、產能過剩甚至資本過剩。 中國有9億勞動力,有那麼多亟待解決就業的人口,另一面卻面臨著大量的勞動力過剩。其實,這是存在著一個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片面地研究人口過剩或是不足的問題,顯得意義不大。
  • 14億人口卻難招工,究竟是「人口過剩」,還是「勞動力短缺」?
    文:夜梟不久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人口過剩論」,不過很快,這一說法便遭到經濟學家梁建章的質疑。在梁建章看來,我國目前的情況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那麼兩位專家的觀點,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
  • 梁建章: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
    來源:新浪財經李鐵: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將面臨的是長期過剩,而不是供給不足梁建章: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梁建章、黃文政前不久,經濟學家李鐵在《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認為:「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將面臨的是長期過剩,而不是供給不足。人口過多,導致發展面臨的短板難以補齊。」我們認為,上述觀點是完全錯誤的。
  •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推薦語:眾所周知我國擁有14億的龐大人口數量,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勞動力充足,人口紅利巨大,這是人們表面上所看到的,而現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 信專家還是信事實?專家表態人口過剩,卻有半數企業長期招工難?
    文:夜梟 不久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人口過剩論」,不過很快,這一說法便遭到經濟學家梁建章的質疑。在梁建章看來,我國目前的情況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那麼兩位專家的觀點,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
  • 梁建章:人口是負擔還是財富 再評李鐵的中國勞動力長期過剩論
    2020年6月24日,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發表文章《人口越多,市場越大?就能有更多創新?》,回應我們之前的質疑(《梁建章: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我們感謝李鐵的回應,也願意與李鐵繼續探討人口問題,希望這種探討有助於人們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中國人口問題。
  • 一邊是用工荒一邊是人口過剩,信專家還是信事實
    我國14億人口,是第一人口大國,勞動力充足,人口紅利巨大,這是人們表面上所認為的,而現實情況呢?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這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轉折點已經到來。職業教育因此走上了「復興」的道路。
  • 人口大國也會遭遇「用工荒」?業界卻表示勞動力過剩?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給我國帶來了附加的福利,最明顯的首先就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目前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已達89640萬人,佔我國總人口數的64%。那「用工荒」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我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勞動力。
  • 老闆「招工難」,老百姓「就業難」,中國或將「勞動力過剩」?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目前人口已超14億,是美國總人口的4、5倍。按理說,在社會發展如此迅猛的情況下,我國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應該能夠很好地滿足發展需求,甚至是出現短缺現象。但事實上,專家卻預測中國可能會面臨勞動力過剩問題,出現「招工難」、「就業難」現象。
  • 到底是「勞動力過剩」還是「招工難」?專家的話真的是事實嗎?
    作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我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面臨著很多重要的難題,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重,我國的勞動力也開始受到制約。近20年來我國的人口勞動力發展是非常迅速地,這也是支撐我國經濟飛速騰飛的基礎所在,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人口勞動力的不斷減速,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來發布自己的觀點了!前段時間有著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的文章表示,我國的勞動力將長期面臨過剩的問題!
  • 中國3億人找工作難,而50%企業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欲望過盛?
    在我們國家,有將近3億人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但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將近50%的企業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看起來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真的是人口過剩還是欲望太盛呢?有經濟學家發表了「人口過剩論」,很快就遭到了質疑,表示中國目前的現實是「勞動力短缺」。兩種觀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到底哪種說法更準確呢?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這是我們的優勢,讓中國擁有了龐大的勞動力和消費的市場。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也是把人口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龐大的人口基礎,就會產生消費。
  • 一邊開出「天價工資」還難招到人,一邊是勞動力過剩,該信誰?
    「用工荒」愈演愈烈,專家卻提出了「人口過剩論」,究竟什麼是真實的? 雖然近些年,有不少行業都在說「用工荒」,但是與此同時,矛盾的是,有專家卻提出了「人口過剩論」。就在前幾個月,著名人口專家李鐵在《北京日報》發表了文章,其指出,「中國的勞動力供給面臨著長期過剩」。 李鐵為什麼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他的依據是什麼呢?
  • 李鐵:人口越多市場不一定越大,為過剩勞動力找到出路才是正道
    圖/Unsplash 文| 李鐵梁建章先生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對我之前有關「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將面臨的是長期過剩人口過多,導致發展面臨的短板難以補齊」。的觀點提質疑。但遺憾的是,他把我寫的關於勞動力長期過剩的觀點改成人口過剩,明顯會引起很多觀點的誤導。在他看來,「所有的工作機會都來自人的需求,人口多會導致需求大,於是工作機會也變多」。
  • 專家說勞動力過剩,工廠卻吵著「用工荒」,是誰「撒謊」了?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所謂「人多力量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近兩年我國一些地區的工廠,卻頻頻出現「用工荒」的現象。為此,很多工廠不得不保持常年招聘的狀態。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工廠的勞動力依然極度短缺。
  • 一邊是「用工荒」,另一邊又「人口過剩」,兩者之間有什麼矛盾嗎
    許多中小企業都面臨著這種尷尬的局面。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存在人員短缺的問題,招聘困難和企業的性質實際上是造成這些企業人員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國人口過剩依然是一個問題。作為中國負責城市和小城鎮改革與發展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鐵一直專注於加快農村城鎮化。李鐵關於人口過剩的論文也給出了一些原因。
  • 梁建章四評李鐵「中國人口過多論」:從未以勞動力短缺為由鼓勵生育
    中華文明一度佔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現不足五分之一,而每年新生兒只佔世界十分之一略強。如下圖,即使現在完全放開但不鼓勵生育,中國佔世界人口的比例也將急劇萎縮,到本世紀末,中國的份量將一落千丈,中華文明將徹底衰微。註:中華文明含中國大陸和我國港澳臺地區,1950年前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史》(1988),之後來自2010年人口普查的推算。
  • 為讓他們買房也是拼了,李鐵:人口過剩了,只有減少農民才能富裕
    我們城市化率才達到43.34%,和戶籍人口城鎮化有16個百分點的差距,大概是2億多的人口。中國城鎮化的紅利還沒有完全實現,因為還可以有3-4億人口進入城鎮,去購買住房。所以,巨大的紅利可以釋放至少15-20年,直至城鎮化率達到一定水平,在城鎮化質量提高方面再上一個新臺階,才可以說城鎮化進程已達到一個相對穩定期。
  • 梁建章:中國人口很多,但沒有一個是多餘的!
    李鐵的「中國人口過剩論」錯在哪裡? 前不久,經濟學家李鐵在《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認為:「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將面臨的是長期過剩,而不是供給不足。人口過多,導致發展面臨的短板難以補齊。」我們認為,上述觀點是完全錯誤的。而且其貌似專業的觀點極具誤導性,我們很擔心類似觀點有可能繼續拖累整個人口政策改革的進程。
  • 當「人口減少」遇上「人口老齡化」,我們人類的未來令人堪憂!
    印度和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憑藉著「過剩人口」坐上了「人口紅利」的快車,然而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卻面臨著人口匱乏的嚴重問題。人口究竟對我們的社會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呢?我們從吉川洋這本《人口與日本經濟》看一看,人口對我們這個世界到底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