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所謂「人多力量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近兩年我國一些地區的工廠,卻頻頻出現「用工荒」的現象。為此,很多工廠不得不保持常年招聘的狀態。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工廠的勞動力依然極度短缺。但是,前段時間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卻發文稱,我國勞動力將面臨過剩的問題。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年輕人的就業方向上看出一二。筆者注意到,很多工廠其實並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目前,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一些新興職業,比如送外賣、送快遞、跑腿、代駕等等。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受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我國的外賣騎手人數已經突破了500萬人。
面對這種情況,就連我國知名的實業家,被譽為「玻璃大王」的曹德旺先生都坐不住了。曹德旺表示:「我搞不懂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寧願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意進工廠上班。」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之所以不願意進工廠打工,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以送外賣為例,同樣的工作時間,送外賣的工資要遠超在工廠上班的工資。據一些從工廠出來轉行送外賣的年輕人表示,工廠雖然對外打出的招聘薪水很高,但那都需要用加班去換取。如果不加班,一個月能拿到手3000多元就算不錯了。可如果選擇加班,就要接受黑白顛倒、晝夜不分的倒班生活,時間長了以後,對身體健康很不利。此外,大多數工廠,都是流水線式的工作,根本學不到任何技術,也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並且食宿環境都比較差。整體而言,遠不如送外賣來得舒服,掙得錢多。
以上,是年輕人不選擇工廠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工廠又不太願意接收一些上了年紀的求職者。筆者前面說過,現在很多工廠不是招不到人,而是招不到青壯年勞動力。與此同時,大量70後去工廠打工,工廠往往都不要。換言之,很多上了年紀的求職者,其實是不太好找工作的。簡單來說,專家所說的勞動力過剩是事實,工廠喊著「用工荒」也是事實,他們誰都沒有撒謊,而是職場整體呈現出兩極分化現象,即年輕人好找工作一些,但更中意於從事一些新興行業。年紀大一點的求職者倒是不怎麼挑,但用人單位卻不太願意接收。
長期來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會被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取代,這會從一定程度上加劇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很多新興崗位,比如一些網際網路崗位,又用不了太多的勞動力。所以,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種兩極分化現象還是比較難以解決的。那麼,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解決方案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