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梟
不久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人口過剩論」,不過很快,這一說法便遭到經濟學家梁建章的質疑。在梁建章看來,我國目前的情況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那麼兩位專家的觀點,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人口大國。依託龐大的人口紅利,各行各業發展迅速,也帶動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並迅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不少人的潛意識當中,我國人口眾多,自然也就勞動力充足,然而事實當真如此嗎?
其實早在2012年,我國勞動力便首次出現了下降。而這也就意味著,我國曾經的人口紅利,已經迎來了拐點。中國發展基金會在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中預測,到2022年左右,我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老齡化日益加劇,自然也就意味著勞動力日漸減少。
關於勞動力減少這一問題,多方專家也是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經濟學家李鐵在《北京日報》上發表文章,最核心的觀點便為:中國的勞動力供給將面臨長期過剩。在李鐵看來,我國目前還有僅8億農民,人均耕地一畝多,農民的就業壓力還是很大的。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便是人口過剩。
不過,經濟專家梁建章對於李鐵的這一觀點卻並不認同。在梁建章看來,中國的現狀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梁建章強調,人口不僅僅是勞動力,同時也是消費者,人口增加會反過來刺激經濟發展,這是常識。
從目前來看,就業現狀似乎的確有些矛盾:「用工荒」的問題的確存在,據數據顯示,約有一般的企業存在長期招工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在抱怨工作難找,就業難,畢業就等於失業。
特別是對於製造業來說,「用工荒」問題尤為嚴重。我國製造業代表人物曹德旺曾經表示:「現在的年輕人以進工廠為恥,我們上一輩人以進工廠為榮。年輕人寧願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意進工廠,網際網路公司招大學生,兩三千塊錢都願意進,福耀開四五千的工資都招不到人。」除此之外,曹德旺還表示:「中國人、中國的企業太急功近利了」。
其實從曹德旺的一番話中,也能夠映射出一定「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的原因。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年輕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轉變。對於年輕人們來說,進廠打工似乎並不是一份很「體面」的工作,對於工廠的抗拒心理較強,往往追求著更加「體面輕鬆」的工作,拿到更高的薪水,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而對於企業來說,又往往覺得勞動力成本過高,不願意提高薪水招人。久而久之,企業與求職者之間就產生了矛盾:企業認為求職者的要求過高,而求職者則認為工作不體面,企業壓榨勞動力,進而也就導致了「用工荒」與「就業難」問題並存。如果不能平衡企業與求職者間的矛盾,即便是人口再多,也是無濟於事。
對於當下究竟是人口過剩,還是勞動力短缺這一問題,大家又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由AI科技新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