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勞動力過剩」還是「招工難」?專家的話真的是事實嗎?

2020-12-16 投資家網

作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我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面臨著很多重要的難題,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重,我國的勞動力也開始受到制約。

近20年來我國的人口勞動力發展是非常迅速地,這也是支撐我國經濟飛速騰飛的基礎所在,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人口勞動力的不斷減速,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來發布自己的觀點了!

前段時間有著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的文章表示,我國的勞動力將長期面臨過剩的問題!

要知道,很多人都認為我國的勞動力是長期處於用工荒的狀態,因為現在在社會招聘上對於很多工廠的技術和勞動力越來越短缺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投入到了新興職業上,對於原來的傳統行業的崗位都開始紛紛拒絕,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認為我國的勞動力過剩?

其實作為我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鐵,長期以來都是專門針對農村向城鎮化建設方面的研究,根據他的報導,我國目前還有8億的農民,然而這些農民人均只有1畝多的耕地,遠遠不夠用,如此看來,我國的勞動力過剩確實是長期存在的。

如果不把農村的人口就業解決掉,只能說明我國的人口依舊存在大量的勞動力過剩。然而李鐵的言論卻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人口減少,就業的問題解決了,未來人口越來越少的話,新興職業的出現如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

而現在在勞動力市場上出現的問題卻是「招工難、用工荒」,很多工廠招人卻在市場上招收不到任何的員工,在20年前,很多人都是以進工廠為榮,當時只要有家庭成員進入工廠上班就是一個「鐵飯碗」,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國企的工廠在那時候是不會倒閉的。

然而現狀的狀態卻是,很多的工廠根本就招收不到人,尤其是遭受到今年疫情的重創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不但因為收入的問題,更是連員工都沒有的狀態下,只能選擇紛紛破產倒閉,所謂「勞動力過剩」,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農村的老百姓現在大多數幾乎都是老一輩的人員了,很多年輕人都出去闖蕩新興市場,進入工廠上班的人越來越少,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一輩追求的都是新鮮事物,工廠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適合了,而且工廠的效益大幅度下降後,年輕人寧願去跑外賣賺六七千,也不樂意回家做兩三千的工廠工作。

我國的人口位居全球最多,就算在如何困難,招工難也不應該出現,而且現在社會上的狀態是大學生就業難,工廠招工難,處於兩極分化。

如今的社會存在的這種狀態,其實都出現了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企業收益不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只能選擇低成本的員工,不願加薪,導致很多大學生對於職業的追求上,不樂意去工作,就業難的問題出現;而在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樂意去工廠進行求職上班,認為這種工作不體面,工作低,導致很多工廠員工越來越少,收益也越來越下降。

兩極分化的現象下,所謂的「勞動力過剩」和「招工難,用工荒」,其實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而未來時代的快速發展,可能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也可能會逐漸增多,未來很可能人工智慧來代替人工,越來越多的人只能去爭奪同一個崗位,這樣的狀態下,兩種觀點的出現,都可能是不正確的,所以大家怎麼樣看待這種現象呢?

相關焦點

  • 老闆「招工難」,老百姓「就業難」,中國或將「勞動力過剩」?
    按理說,在社會發展如此迅猛的情況下,我國充足的勞動力資源應該能夠很好地滿足發展需求,甚至是出現短缺現象。但事實上,專家卻預測中國可能會面臨勞動力過剩問題,出現「招工難」、「就業難」現象。著名的經濟學家李鐵曾明確表示,國內將會出現勞動力過剩現象。他表示,國內人口多,看似發達,但其實絕大部分人口處於中低收入水平。
  •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中國人口14億,50%的企業卻面臨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用工荒? 推薦語:眾所周知我國擁有14億的龐大人口數量,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勞動力充足,人口紅利巨大,這是人們表面上所看到的,而現實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 中國3億人找工作難,而50%企業招工難,是人口過剩還是欲望過盛?
    在我們國家,有將近3億人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但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將近50%的企業面臨招工難的問題,看起來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真的是人口過剩還是欲望太盛呢?有經濟學家發表了「人口過剩論」,很快就遭到了質疑,表示中國目前的現實是「勞動力短缺」。兩種觀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到底哪種說法更準確呢?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這是我們的優勢,讓中國擁有了龐大的勞動力和消費的市場。我們國家近些年的發展,也是把人口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龐大的人口基礎,就會產生消費。
  • 信專家還是信事實?專家表態人口過剩,卻有半數企業長期招工難?
    文:夜梟 不久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人口過剩論」,不過很快,這一說法便遭到經濟學家梁建章的質疑。在梁建章看來,我國目前的情況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那麼兩位專家的觀點,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
  • 一邊是用工荒一邊是人口過剩,信專家還是信事實
    20年前,中國的勞動力正在蓬勃發展,這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發表意見。不久前,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在《北京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中國將面臨長期的勞動力過剩。 此話一出,我們就懵了,本來我國現在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為啥又有專家說勞動力過剩?
  • 專家說勞動力過剩,工廠卻吵著「用工荒」,是誰「撒謊」了?
    人口多,意味著勞動力多,所謂「人多力量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近兩年我國一些地區的工廠,卻頻頻出現「用工荒」的現象。為此,很多工廠不得不保持常年招聘的狀態。然而即便如此,很多工廠的勞動力依然極度短缺。但是,前段時間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卻發文稱,我國勞動力將面臨過剩的問題。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14億人口卻難招工,究竟是「人口過剩」,還是「勞動力短缺」?
    文:夜梟不久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了「人口過剩論」,不過很快,這一說法便遭到經濟學家梁建章的質疑。在梁建章看來,我國目前的情況並非「人口過剩」,反而是「勞動力短缺」。那麼兩位專家的觀點,究竟誰才是正確的呢?
  • 我國勞動力,面臨長期過剩?專家提出「中國人口過剩論」,為什麼
    近年來,不少專家也對我國人口問題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在2018年的一次會議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李鐵就表示:我國城市應該開放,中國城市化到今天,也應該認同通過開放的模式,可以將中國城市迅速的發展。李鐵當時就表示,我國大城市如果沒有外來人口的話,那產業的發展,服務業的發展,都會遇到非常大的挑戰。
  • 我國勞動力人口面臨過剩?專家的「中國人口過剩論」,依據在哪裡
    我國能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得到快速發展,除了少不了改革開放的功勞,勞動力也很重要。在上個世紀,中國憑藉著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增長的局面,吸引了很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給我過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也大大促進我國製造業的發展。
  • 中國勞動力人口,短缺?過剩?
    到如今,即將走出社會的00後一代會發現,自己生活的社會,已經不再是供給不足,而是過剩了。勞動力過剩、產能過剩甚至資本過剩。 中國有9億勞動力,有那麼多亟待解決就業的人口,另一面卻面臨著大量的勞動力過剩。其實,這是存在著一個結構性問題需要解決。片面地研究人口過剩或是不足的問題,顯得意義不大。
  • 一邊開出「天價工資」還難招到人,一邊是勞動力過剩,該信誰?
    如果按照當下的物流發展速度去推算的話,那缺口至少在1000萬人左右。有不少地區,為了能夠招到貨車司機,也是給出了1萬多月薪的「天價工資」。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就算是薪資這麼誘人,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去幹這個工作。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年輕人的眼光真的很高,連1萬多月薪都看不上了?其實,年輕人不願意幹這個工作,也是有原因的。
  • 梁建章:人口是負擔還是財富 再評李鐵的中國勞動力長期過剩論
    就我理解,就業不足與勞動力過剩同義,這雖然不等同於人口過剩,但李鐵顯然把就業不足與人口眾多聯繫在一起。如果李鐵說「中國人口過多」不等於「中國人口過剩」,我認為這種說法只是玩弄詞語。現在我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中國的勞動力是不是長期過剩?
  • 業界卻表示勞動力過剩?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給我國帶來了附加的福利,最明顯的首先就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目前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已達89640萬人,佔我國總人口數的64%。那「用工荒」是怎麼回事呢?眾所周知,我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勞動力。
  • 李鐵:人口越多市場不一定越大,為過剩勞動力找到出路才是正道
    勞動力長期過剩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當下來看,解決經濟社會矛盾的重點是考慮如何刺激增長,增加就業。特別是面對國情和疫情的實際,降低城鎮的就業和居住門檻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政策諮詢領域,我非常希望這種公開討論的空間能得到進一步放大。在本文中,我將圍繞人口、就業與消費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闡明我的觀點。在我看來,中國人口多是不爭的事實,說人口少了,我更是堅決反對。勞動力長期過剩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 「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 對廣大「打工人」來說,「招工難」並不意味著「找工易」,想獲得理想的崗位,還需持續提升技能,練就「兩把刷子」。「我們沒遇到招工難。相反,因為工作不好找,很多員工還打消了跳槽的念頭。」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僅許多企業的訂單遭遇了「過山車」式的波動,而且到底是「招工難」還是「找工難」,更叫人分不清楚。「根據監測,東莞沒有發生集中規模性失業和缺工現象。」
  • 工廠「招工難」:月薪5000也招不來年輕人,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工廠「招工難」:月薪5000塊也招不來年輕人,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推薦語:曾經的年輕人,對於工廠打工這件事還是充滿希望的,特別是對於80後這一代人來說,他們很多人都是靠在工廠上班改變了生活。但是隨著近年來國內全面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之後,網際網路的相關行業讓很多人都實現了「一夜致富」,如此一來想快速致富的年輕人當然不願意再「老老實實」的進廠打工,相反的是大家都願意進入那些新興的「暴利」行業拼一把,比如電商、分享經濟、網站開發、app打造等等,但成功的畢竟只有少數,這是殘酷的事實真相。
  • 為什麼建築設計師從業者過剩,設計院卻勞動力短缺?
    為什麼建築設計師從業者過剩,設計院卻勞動力短缺?無論是理論知識儲備,還是操作邏輯,本科生都比較強。所以,過剩的從業者很可能是高職、中專學歷的設計師。2.設計院縮減成本比如今年疫情影響,設計院為了縮減成本,過量裁員,導致失業建築設計師增多,在職員工工作壓力增大。
  • 「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我們沒遇到招工難。相反,因為工作不好找,很多員工還打消了跳槽的念頭。」近日,廣東東莞「7000元月薪招不到人」的話題引發廣泛關注,記者就「招工難」的話題採訪東莞企業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主管陳俊龍時,他這樣回答。
  • 「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原標題:「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對東莞政府來說,解決結構性缺工,當務之急是補充產業所需的技能人才。 □ 對企業來說,練好內功、提升薪酬待遇,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難題。□ 對廣大「打工人」來說,「招工難」並不意味著「找工易」,想獲得理想的崗位,還需持續提升技能,練就「兩把刷子」。 「我們沒遇到招工難。相反,因為工作不好找,很多員工還打消了跳槽的念頭。」
  • 產業「無人化」擴大,過剩的勞動力去哪兒?
    科技進步不斷提高了勞動力的替代率,」無人化「產業在第一、二、三產業中滲透越來越廣,現今的很多職位在未來只需少量的勞動力或徹底消失,「無人化」的大勢不可阻擋。產業「無人化」的程度越高,則勞動替代率越高、生產效率越高,該行業的勞動力「擠出」效應越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