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國,我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目前已經面臨著很多重要的難題,尤其是人口老齡化,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重,我國的勞動力也開始受到制約。
近20年來我國的人口勞動力發展是非常迅速地,這也是支撐我國經濟飛速騰飛的基礎所在,然而隨著近些年來人口勞動力的不斷減速,越來越多的「專家」都來發布自己的觀點了!
前段時間有著名經濟學家李鐵發表的文章表示,我國的勞動力將長期面臨過剩的問題!
要知道,很多人都認為我國的勞動力是長期處於用工荒的狀態,因為現在在社會招聘上對於很多工廠的技術和勞動力越來越短缺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投入到了新興職業上,對於原來的傳統行業的崗位都開始紛紛拒絕,在這樣的狀態下,還認為我國的勞動力過剩?
其實作為我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的首席經濟學家李鐵,長期以來都是專門針對農村向城鎮化建設方面的研究,根據他的報導,我國目前還有8億的農民,然而這些農民人均只有1畝多的耕地,遠遠不夠用,如此看來,我國的勞動力過剩確實是長期存在的。
如果不把農村的人口就業解決掉,只能說明我國的人口依舊存在大量的勞動力過剩。然而李鐵的言論卻有一個新的問題,如果人口減少,就業的問題解決了,未來人口越來越少的話,新興職業的出現如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
而現在在勞動力市場上出現的問題卻是「招工難、用工荒」,很多工廠招人卻在市場上招收不到任何的員工,在20年前,很多人都是以進工廠為榮,當時只要有家庭成員進入工廠上班就是一個「鐵飯碗」,因為很多人都認為國企的工廠在那時候是不會倒閉的。
然而現狀的狀態卻是,很多的工廠根本就招收不到人,尤其是遭受到今年疫情的重創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不但因為收入的問題,更是連員工都沒有的狀態下,只能選擇紛紛破產倒閉,所謂「勞動力過剩」,都是不存在的。
因為農村的老百姓現在大多數幾乎都是老一輩的人員了,很多年輕人都出去闖蕩新興市場,進入工廠上班的人越來越少,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一輩追求的都是新鮮事物,工廠的工作對於他們來說已經不適合了,而且工廠的效益大幅度下降後,年輕人寧願去跑外賣賺六七千,也不樂意回家做兩三千的工廠工作。
我國的人口位居全球最多,就算在如何困難,招工難也不應該出現,而且現在社會上的狀態是大學生就業難,工廠招工難,處於兩極分化。
如今的社會存在的這種狀態,其實都出現了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企業收益不好,越來越多的企業只能選擇低成本的員工,不願加薪,導致很多大學生對於職業的追求上,不樂意去工作,就業難的問題出現;而在勞動力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樂意去工廠進行求職上班,認為這種工作不體面,工作低,導致很多工廠員工越來越少,收益也越來越下降。
兩極分化的現象下,所謂的「勞動力過剩」和「招工難,用工荒」,其實都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而未來時代的快速發展,可能這種現象會逐漸減少,也可能會逐漸增多,未來很可能人工智慧來代替人工,越來越多的人只能去爭奪同一個崗位,這樣的狀態下,兩種觀點的出現,都可能是不正確的,所以大家怎麼樣看待這種現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