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萬神紀》,一起來了解華夏民族的上古神話吧

2021-02-15 章黃國學

吞吐間是雲水泱泱  指尖上是塵土茫茫

我檢點五千轉飛光  太初混沌一雙明目啟張

雲水泱泱,塵土茫茫,華夏文明早期發源於黃河一帶的河曲之處,與其餘大河文明的地理環境稍有不同。在這樣獨特的地理環境之下,華夏文明綿延五千年而不斷絕,而要追溯民族之起源,則要回到太初混沌之時,借先民們豐富的想像去填補文字的空白。

神話的存在是有其剛性需求的,先民們在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時,難免需要編造神話對其進行解釋。一個民族的神話不但能體現本族先民的豐富想像力,也能通過其情節來感受先民們的風貌和尚在伊始時期的民族精神。


持巨斧劈開這洪荒  開宇疆以叩問三皇

誰將我在琅環閣藏  二十四朝能納多少篇章

在歷代的演繹之後,盤古從《三五曆紀》中徒手開天闢地的形象變化為手持巨斧的巨人,故有「持斧」一說。他死後精氣育化的人類中產生了上文提及的三皇,三皇各有功績:伏羲推演先天十六卦,女媧摶土造人,神農嘗遍百草。伏羲女媧皆為人首蛇身,神農則為牛首人身。伏羲、女媧、神農部落交替統治,由於一代代統治者的優勝劣汰,部落實力不斷變強,統治範圍逐漸擴大,華夏先民們擁有不斷變得遼闊的宇疆。這些功績理應被記載下來,琅環閣是天帝藏書之所,必然記載著無數過往。人間有二十四史,琅環閣中又記了多少,其中有多少無人知曉?朝代更迭,史書散佚,二十四史已失落了太多難以觸及的往事與秘辛。

天東有若木  鐘山有赤龍銜燭

燒熱華夏子民的五臟六腑

李賀《苦晝短》云:「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若木是《山海經》中提及的神木,長在南海若水發源之處,天東之木應為扶桑,此處或為「天東有扶桑,南海有若木」之互文。鐘山燭龍即為上文提及的燭九陰,它張目為晝閉目為夜,銜著紅燭照亮天門,被視為晝夜運行的掌控者。在燭九陰眼睛開合之間,先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斷耕耘收穫。這樣生生不息的大德,存於天地,賦於人身,作為天德的繼承者,華夏子民具有勤勞的品格。

射金烏的箭  按在我的弓弦上

無垠霄漢不過英雄的瞭望

后羿射日的故事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他的英雄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帝嚳與羲和的十個太陽兒子為禍人間,堯賜給后羿神器令他為民除害,后羿射殺九隻金烏,從此最後一隻金烏每天坐在母親羲和的金車上,按時變成太陽照耀大地,再也不敢禍害蒼生。面對災難,平民英雄敢於斬殺神祗,這是多麼驚人的勇氣!可見先民們對於自然不只是敬畏與拜服,當災難發生時,他們同樣不乏改造自然的決心與勇氣。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輝來耀四方

嘗百草  也豪飲大澤河渭湯湯

在改造自然方面,五氏之一燧人氏觀星造火,將火種引來大地。在各個版本的傳說之中,燧人氏的觀星和造火間的聯繫都不相同。較為流行的觀點是燧人氏夜觀星象領悟了五行生剋原理,以此生火。古中國的天文學也確實發達,《甘石星經》、周天星圖、二十八宿等成就至今仍在天文界受到推崇。

醫學的起源則是嘗遍百草的神農氏,他被奉為藥王。將神農與夸父並列,前者為識別毒草與藥物而挑戰自然,最終獻出生命;後者為證明人類可以超越羲和神的金車,或能超越自然的速度,也犧牲了自己。二者都反映了先民挑戰自然的不屈信念。

斬斷鰲足  立天柱萬仞以正玄黃

如今它  仍舊是我挺直的脊梁

女媧補天的傳說同樣流傳甚廣,據《淮南子》記載,水神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失敗後撞在不周山上,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女媧不忍生靈塗炭,折神鱉之足撐四極,煉五色之石補蒼天。女媧具有部落首領與造人之神的雙重身份,或許先民將上古時代有傑出貢獻的部落首領神話化,女媧補天之說就是在向遠古時期拯救部落的首領致敬。

魚龍陣內  我金戈既出無人不降

一戰死  留英魂常鎮八方萬邦

除了不周山之外,還有更為重要的阪泉、涿鹿兩場上古神戰。涿鹿之戰發生在阪泉之戰之後,炎帝部落的戰神蚩尤「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驍勇善戰。炎帝戰敗後他的部落強大起來,在炎帝大多數部落被招降的情況下對炎帝、黃帝的聯軍發起戰爭。傳說蚩尤所布魚龍陣內無人不降,黃帝求助上神玄女才破得此陣,大敗蚩尤。蚩尤戰死後其餘部落仍然不降,黃帝作蚩尤畫像安撫招降,眾部落懼戰神之威,終於臣服於黃帝。至此,黃帝部落統一華夏,威震四方。

飛鳶為旗  齊迎我駕北鬥星到場

中原九萬頃  須由我寫下曆紀第一章

關於黃帝如何戰勝蚩尤,歷來說法不一。傳說黃帝能御百獸,曾以周鳥鶚、鷹顫為旗幟,以黑熊虎豹為前驅作戰,或為「飛鳶為旗」之典的由來。北鬥星則指黃帝在與蚩尤作戰時陷入迷霧,霧中無法辨清方向,黃帝的能臣風后觀北鬥七星而造指南車,黃帝乘指南車作戰,大敗蚩尤。蚩尤死後黃帝為天下共主,因此黃帝是公認的人文始祖,華夏歷史當由黃帝時代開始書寫。

訪崑崙也涉西山淇  曾路過彩繪的畫壁

或尋至碑銘的典籍  飲罷乾坤喉頭猶有熱氣

在華夏歷史開始書寫後,中原人群與周邊人群的互動仍然頻繁。崑崙山一代古屬西域,據《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曾在西域與西王母相會。據《山海經》記載,西王母居於「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據此來看當屬西域無疑。西王母在神話中已非首見,曾在炎黃大戰蚩尤時幫助黃帝的上神九天玄女即為西王母座下。關於西王母的形象則出現過變化,在《山海經》中西王母是一個未化人形、有多種動物特點的強大神怪,但在《穆天子傳》中則是法力無邊、儒雅有禮的西方神祗。這種變化或許反映了半人半獸時代的神話已被漸漸歷史化,諸神被史家化作人形。

西域是陸上佛教傳入之地,此處因地理環境優越而存有上千年前的畫壁與石碑,西王母傳說更為此地增添神秘色彩。中原與西域文明的碰撞與融合展現出歷史的精彩之處,令人神往。

常羊山拾一把幹戚  九天上乘霧見玄女

騎紅鯉在龍門遊弋  造三千字道破一點天機

常羊山之戰發生在黃帝與炎帝的猛將刑天之間,炎帝斬下刑天頭顱將之葬於常羊山,但刑天仍手舞幹戚,堅持戰鬥,這種精神為後代文人所讚頌,此典多見於詩歌文章之中。玄女助黃帝之事已在上文提及,不贅述。鯉魚躍龍門同樣為民間傳說,也可用來形容古代舉子登科中第後身份地位的飛躍。由此聯想,造字始祖倉頡對於文化發展所做的貢獻也當為後世銘記。


杜若含秋光  九歌一夢起湘江

它在華夏子民血脈中流長

在前文提到的典故中,中原民族所佔為絕大多數,但南方文化同樣在歷史長河中光彩熠熠。屈原《九歌》的浪漫精神在文人騷客的筆下代代流傳,《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悽美意象也在一次次的繼承與再創造中擁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七弦琴悠揚 我共河伯醉一場

借問那玉佩是否還在洛陽

繼承上文,河伯贈玉與洛神傳說同樣是代表浪漫精神的典範。傳說伏羲的小女兒洛神善奏七弦琴,河伯被琴聲吸引而來,贈玉於洛神,二人共同在河伯宮中度過了一段時光。後來洛神傾心於他人,兩人就此別過。曹植曾作《洛神賦》,有學者認為此作實為悼念亡嫂甄宓之作,但其中對於洛神美貌的描寫仍令人神往不已。

東海浩蕩  七尺紅綾擊排空巨浪

踏金輪  我六瞳之中蓮花開放

在創世時期(部落)的神話過後,神話朝代(商周)的傳說以明代《封神榜》為其大端。《封神榜》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莫過於哪吒,他是殷商末年陳塘關總兵李靖的第三子,曾大鬧東海,殺了龍王的第三子敖丙。為償罪責,哪吒在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時自戕,保住了父母和一方百姓。重生後的哪吒以蓮藕重塑肉身,擁有三頭六臂,腳踩風火輪,手拿乾坤圈,身繞混天綾,在助姜子牙討伐商紂時立下大功,受到很多青少年的喜愛。哪吒的故事在近年來不斷被代入當下家庭關係,引申出諸多思考,其中今何在的《悟空傳》中對李靖和哪吒父子關係的剖析最為有名,很見深度。

翅下風雷  芒角昭昭封我為大將

登雲行  石爛松枯也不過片晌

神話人物雷震子同樣出自《封神榜》。雷震子是文王姬昌的第百子,他生來長著兩翅,力大無窮,對周朝忠心耿耿,在小說中出場頗多,甚有戰功。在後來的演繹中,有人將他設定為哪吒的好友,二人齊心協力推翻商紂,這一設定因動畫作品《哪吒傳奇》的熱播而廣為人知。

三更點燈  照夜來白額猛虎入帳

出岐山  我抬頭看見彩鳳飛降

周文王姬發是一位有名的賢君,傳說他曾在夜裡夢到一隻白額猛虎進入帳中,後來遇到能臣姜子牙輔佐,夢虎因而被認為是得貴人相助的預兆。打出岐山後文王因順應民意伐紂而得到上天降下的吉兆,頭頂有彩鳳飛翔。這種種傳說的真實度已不可考,但仍可見民眾對賢君盛世的嚮往以及天人合一的附會之說對民間傳說的影響之深。

招妖幡動  眾精怪俯首稱我為王

列宿次第開  該由我揭下封神第一榜

招妖幡最早見於《封神榜》,是女媧用來號令群妖的寶物。當女媧發現商紂在神廟中題詩時已察覺他將釀成大禍,故以招妖幡召天下靈怪以謀推翻商紂。在推翻商紂後姜子牙受命廣封有功之臣,題功臣之名的榜即為封神榜。凡人通過修煉歷事而可成神的傳統即由此來。

羲和的金車走了多長  望舒御月去了何方

我上遊銀河下走大荒  十二樓聽誰將故事彈唱

羲和為御日之神,前文已提;望舒為御月之神,首見於屈原《九歌》。通過對日月流轉的暢想,我們不禁問道,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十二樓裡是否仍有他們的身影?曾遊走於銀河大荒的神話人物們還存在嗎?

神話世代 眨眼間曲折成了迴廊  

千載後 它是我掌心裡的紋章

英雄過往 或斑駁在朱漆的畫堂  

但也在 這山高海闊天地蒼茫

對神話的信仰或許早已遺失,但文化積澱卻早已存在於民族的血脈之中,默然相承;記載英雄往事的畫堂或許斑駁,但英雄的精神卻充盈在天地之間,何處無有?借神話時代的精神來啟示今人,山高海闊,天地蒼茫,無數歷史過往與神話時代的壯闊傳說交相輝映,在天地間創造歷史的我們,何嘗不是後代眼中開啟傳奇的先民呢?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輝來耀四方  

中原上 誰揚鞭策得曆紀開章

東海浩蕩 七尺紅綾擊排空巨浪  

列宿下 誰留名封神臺前金榜

行過崑崙 壺中日月把濁酒溫燙  

借熱意 我筆下漫書琅環典藏

披覽篇章 遁入傳奇作一番荒唐 

溯回五千年

任由我自詡萬古第一狂

本段歌詞已無新的典故,但其借古述今、振奮精神的畫面卻已令人領會詞作的精神內核:繼承先祖的精神,開創新的未來。中國沒有上升到國民全體的宗教信仰,但我們卻擁有不輸給任何有宗教信仰的國家的凝聚力與精神。詞作曾披露給予他靈感的一個回答:

四季分明的季風氣候雖說不上風調雨順,但仍有其規律與可控之處。在這樣的可控之下,華夏民族的先民敬畏自然,卻也挑戰自然;敬仰天道的精神,也將其繼承,發揚光大。從民族伊始一路傳承至今,民族精神的火苗燃起在無數人的心間。

相關焦點

  • 有哪些流行歌的歌詞文學性比較高,神話主題的萬神紀,寫得如何?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比較重視旋律的吧,畢竟音樂簡單來講就是要獲取聽覺上的享受。不過歌詞作為音樂中的一環,也是相當重要的,好的歌詞會讓一首歌更加完整,錦上添花。但是歌詞怎樣才算好,有什麼評判標準呢——既然是文字類,那自然包括文學性。
  • 中國上古神話 我們的文化基因
    【光明書話】對一個民族而言,神話是上古時期的人類智慧遺存,是世代相傳的集體記憶。我們要真正了解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就要從神話的源頭一一開始。那麼中國本土的神話,除了耳熟能詳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人們能夠清晰準確地說出來的又有多少呢?
  • 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類型研究
    日本學者高木敏雄《比較神話學》(1904)認定中國盤古神話是古印度創世神話流播中國的衍生物,這一觀點雖有爭議卻在一定時期內被國內外神話學界廣泛接受,國外不少學者認為上古華夏是幾個古老文明民族中唯一沒有創世神話的。但近30年來學界的研究揭示,華夏民族上古本有多個創世神話,只是後世碎片化和歷史化了。
  • 應該怎樣去理解華夏上古的神話和傳說
    部分疑古派和國外學者把華夏的上古傳說歸為神話的範疇,並且認為史書所載的上古傳說是由部落神話演變而來,有一個由神到人的轉變過程,所以並不可信。這個說法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這是在對上古傳說缺乏了解和思考的情況下,做出來的想當然的結論。
  • 上古神話中的「三皇五帝」,華夏文明的始祖,如今有幾人還記得
    以如今的考古水平,僅僅將華夏文明的起源定位於夏、商、周時期,但是真正的華夏文明真正僅僅如此嗎?當然不止如此,在遠古神話時期,華夏就存在「三皇五帝」之說,且都是真實存在的,不用說更古老的存在了。那華夏古代的「三皇五帝」究竟都是誰呢?三皇之燧皇燧人氏,生卒年不詳,三皇之首,風姓,簡稱燧人,尊稱燧皇。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神話人物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最早出自歷史神話人物,三皇原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原是指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後來史書中有增補了伏羲、少昊等稱為三皇五帝。
  • 在上古神話中那些偉大發明,真實存在,不比四大發明差
    可是當我們在閱讀這些上古神話時,就會發現,在5000年前的戰場上就有青銅兵器出現。而對於青銅器皿的記載,比如《呂氏春秋》和《說文解字》中都有具體描述。那麼再加上屈原的離騷,和上古神話一些典故中的神話兵器,都有類似的描述。那麼我們可不可以說青銅器至少5000年存在史呢?當然可以。
  • 《山海經》記錄的夸父逐日、精衛填海不是虛構神話?都是真實上古
    這個故事聽起來玄之又玄,但太陽作為上古時期重要的能量來源,不僅可以用於取暖,還可以催發作物,在條件極度落後的上古時期,太陽的作用確實十分重要。因而無論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個名叫夸父的人追逐太陽跑了一路,這種自強不息的鬥志與堅定不移的信心是真實的。
  • 育碧新作《渡神紀》,講述一段維妙維肖的神話故事
    育碧在今年的E3上公布了一款以神話故事為背景的新作《渡神紀》,開發團隊的上部作品是《刺客信條:奧德賽》,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款遊戲吧。《渡神紀》的開發團隊接受了巴哈姆特的採訪,表示這款遊戲的靈感來源正是在製作《奧德賽》的過程中受到了啟發,最終才選擇打造這款百分百神話題材的遊戲。
  •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極具美式畫風,盡享古希臘神話劇情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將於12月3日發售,登陸PC(Epic/Uplay)、PS5\Xbox Series,PS4,Xbox One,Switch和Stadia。在正式發售前,官方育碧娛樂推出試玩版,邀請虎牙主播們先行測評。
  • 你是真正的華夏族麼?這篇文章告訴你那些被遺忘的上古民族!
    上古名族之一:肅慎族肅慎族是我國古代東北民族,也是現代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大體在今長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遊廣大地區,傳說肅慎族早在大禹時期就已經和中原地區有了聯繫,雙方還進行過戰爭。上古名族之三:濮族濮族是上古時期生活在百濮之地的民族,所謂百濮之地,就是指現在的四川,雲南,貴州等地,關於濮族的記錄很少,只知道在周武王伐紂的時候,濮人曾響應號召,跟隨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暴政,隨著時間的推移,濮族被中原同化,一些保持傳統的小部落慢慢變成了現在一些少數民族
  • 山海經——上古神話體系的構建
    1、七大上古神話的記載盤古開天闢地,共工怒撞不周山,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後裔射日,夸父逐日,精衛填海七個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都是出自《山海經》一書中,從開天到破天再到補天,先民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漸減,欲與天公試比高,從奔月到射日,從逐日到填海。
  • 《山海經》記錄的可能並不是神話,而是一個丟失的上古世界
    對於現在人來說都不了解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其實《山海經》不是神話書,它是先秦時期的古書,記錄了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各種事件,也是一本地理書。它主要講述古代地理、產品、神話、巫術、宗教等故事。它還包括古代醫學、中國歷史、民俗、民族等。同時,也記錄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它內容豐富,信息完整,充滿了古代傳說和故事,充滿了古代事件。
  • 上古神話終於被證實?女媧補天補的是蟲洞?考古發現可能是真的
    說起中國神話,女媧補天應該是最熟悉的了?經過了解,女媧補天也是語文課本上學生的必學的內容。這個神話故事來自中國的一本奇書《山海經》。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這個神話故事是古人根據自己的想像編造的,為了圖個熱鬧。但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這本書中的許多記載可能是真的!
  • 易經起源與上古伏羲氏對華夏民族的影響
    上古時期,華夏大地很早就有了陰陽的概念,和陰陽符號的畫法,叫做兩儀,那時候還沒有產生文字和語言,也沒有數字計算的概念,人們用陰陽區分識別雌雄,男女,日夜,冷熱,動靜,等等對立統一的事物。原始社會過著茹毛飲血的群居生活方式,由於缺乏制度約束,人們毫無規律過著聽天由命的日子,直到出現了一個叫伏羲的部落領袖,華夏子孫才開始正式進入人類文明發展階段,人類開啟智慧與其他動物有了本質區別。伏羲氏善於深入觀察事物,常常忘我地沉浸在思考當中,大到日月星辰的周期變化,風雨雷電的發生過程,陰晴雨雪的交替變幻,還有大地山川河流的形態布局走向,等等這些自然現象。
  • 中國上古神話的源起和發展
    最近一段時間,筆者寫了幾篇關於上古神話的系列解讀文章,已經談及的神話傳說主要有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和鯀禹治水。有個別熟識的朋友對此很不理解,認為這些都是幾千年前的「虛妄怪誕」之說,有什麼可研究的?對此論調,筆者很想為這些熠熠生輝的中國上古神話正一正名,故有此一文。
  • 華夏民族的起源和大洪水
    經典傳承| 回歸傳統| 喚醒良知| 正念正行我們講一講華夏民族的起源。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有以大洪水的傳說作為自己民族歷史的發端。通過大洪水讓敗壞的文明消亡,讓新的人類文明重新開始,幾乎是世界上所有古老民族共同的記憶。華夏民族的起源和兩次大洪水有關。第一次是距今一萬年的上古時代發生的一場毀滅世界的大洪水,洪水之後出現了伏羲創世的神跡。伏羲氏是我們這次文明的始祖。伏羲時期的大洪水歷時多年,天地發生巨變,只有崑崙山一帶的人倖存下來。
  • 元氣騎士上古神話皮膚大全:2020上古版本皮膚一覽[視頻][多圖]
    元氣騎士上古神話版本中有什麼好看的皮膚?這次新版本的皮膚主要是山海經系列,很符合上古神話這個版本的主題,皮膚的形象和動態效果是大家最關注的的,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新版本的皮膚是什麼樣的吧!元氣騎士上古神話皮膚大全首先登場的是:狂戰士
  • 上古神話中的十二祖巫,詳細介紹
    中文名 :帝江其他名稱 :帝鴻神話體系 :道教神話所屬 :華夏上古神獸居所 :西方天山司掌 :歌舞象徵 :歌舞父母 :無兄弟姐妹 :無特徵 :無口鼻、善歌舞帝江: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空間速度之祖巫。
  • 南哲思享|孫亦平:論「記紀神話」中的道教元素———兼論古代日本...
    了解古代日本在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互動中對中國道教的解讀,最終進行「選擇」「排斥」或「認同」的文化創造時的複雜心態,可為營造適宜中國和平穩定發展的東亞文化空間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鑑。關鍵詞:記紀神話、道教元素、宗教意識原型、神道教、東亞文化日本兩部最早的史書——《古事記》與《日本書紀》中講述的神代之事,是從上古遺傳下來的族群記憶,合稱「記紀神話」。「記紀神話」完全來自於日本文化的自創,還是借鑑吸收了中國文化尤其是道教元素才建立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