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慶元典藏四庫全書」公益眾籌新聞報導獲中國晚報界最高獎

2020-12-16 抽屜視頻

日前,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第35屆年會公布了2019年度趙超構新聞獎及第二屆融媒體獎獲獎作品。其中,「慶元典藏四庫全書」公益眾籌新聞報導《今天他們發起眾籌 為慶元典藏一部60萬元的<四庫全書>》榮獲中國晚報界最高獎——趙超構新聞獎一等獎。

據了解,中國晚報 「趙超構新聞獎」是中國晚報界的最高新聞獎項,以已故的傑出新聞工作者、中國晚報界泰鬥人物、《新民晚報》原總編輯趙超構先生的名字命名。趙超構曾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等職,一生撰寫評論和雜文總數近萬篇,深受讀者喜愛,出版的文集有《延安一月》《世象雜談》《未晚談》《林放雜文選》等。該新聞獎由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每年評選一次。

該獲獎新聞作品是由慶元縣融媒體中心、《處州晚報》聯合報導,新聞記者通過聚焦「慶元典藏四庫全書」的公益眾籌項目,從「一座城,一群人,為一套書」的新聞報導角度入手,唱響了山城慶元引領山鄉崇學向善的好聲音,帶動新一代熱愛閱讀、熱愛學習、熱愛書香的興趣和情懷,報導得到了廣大晚報讀者和新媒體受眾以及報業專家的好評和認可。

據了解,2019年9月7日,由省慈善之星毛茂豐、省優秀閱讀推廣人周大彬和教育部、中央電視臺「最美教師團隊」代表顧大朋共同發起的「慶元典藏《四庫全書》」公益眾籌項目,開啟了慶元與《四庫全書》影印本的「邂逅」之旅。

公益項目推出後,慶元掀起了眾籌典藏《四庫全書》的熱潮,在不到73個小時裡,完成36萬元的眾籌目標(含騰訊公益基金會配捐),刷新了慶元網絡眾籌參與人數、眾籌金額、眾籌速度等多項記錄。

今年1月份,項目執行機構浙江省陽光圓夢基金會已經完成了《四庫全書》的採購,由於受我縣藏書場地等條件的限制,目前《四庫全書》由出版社倉庫代為暫存。今後,孔廟廣場、書院或者文化中心將有望典藏這部《四庫全書》,供市民免費閱讀。

文瀾閣《四庫全書》影印本由杭州出版社於2015年完成出版,全書共1559冊,大16開本,印張73313,定價60萬元/套,重約3.1噸,共183箱,全球限量300套。

編輯:陳沛沛

來源:掌上慶元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黃愛平:文淵閣與《四庫全書》
    文淵閣建成之後,乾隆帝極為重視,他看到四庫館呈進的《永樂大典》輯本中有宋代程俱所撰《麟臺故事》一書,「所載典掌三館秘閣書籍,以執政領閣事,又存直秘閣、秘閣校理等官,頗稱賅備」,立刻想到正在編纂的《四庫全書》以及剛落成的文淵閣,因下令制定文淵閣官制職掌以及將來閣書管理章程。四十一年(1776年)六月,乾隆帝在諭旨中說:「方今搜羅遺籍,匯為《四庫全書》,每輯錄奏進,朕親批閱釐正。
  • 「四庫全書」系列資源攻略
    一、《四庫全書》簡介《四庫全書》是清乾隆時期編纂的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四庫全書》編成後,先後抄寫七部,分藏於紫禁城文淵閣、瀋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承德文津閣、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文源、文宗、文匯三閣藏書,鹹豐間毀於戰火。只有文淵、文津、文溯、文瀾四閣藏書傳世至今。
  • 【文化】與《四庫全書》相視,我們對中華文明更有深情了
    今日推出《來自國家圖書館的報告》系列專題報導,首先讓我們共同走近文津閣《四庫全書》,體味這部「盛世宏編」的偉業與非凡。2008年9月9日,國圖新館交付使用,文津閣《四庫全書》向社會公開展示。歐陽曉菲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國家圖書館北區稽古廳,遮光門緩緩展開,氤氳兩百多年的書香撲面而來。
  • 打開《四庫全書》的四種方式
    >宋代也是中國花卉業的興盛時期《說硯》:《四庫全書》硯書七種說千年硯史摹傳世名硯輯《四庫全書》硯譜七種:《硯史》《歙州硯譜》《歙硯說》《辨歙硯說》《端溪硯譜底本獨一無二:國家圖書館鎮館之寶--文津閣本《四庫全書》
  • 《四庫全書》與株洲人的故事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一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可以稱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下面作者為您講述株洲人在《四庫全書》的編輯、保護與推廣過程中所貢獻的力量。《四庫全書》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一部叢書。
  • 黃愛平:紀昀與《四庫全書》
    乾隆四十九年(1784),繼第一部之後抄繕的第二、三、四部《四庫全書》相繼告成,先後送藏盛京(今瀋陽)故宮文溯閣、京郊圓明園文源閣、熱河(今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其後,專為江浙士子閱覽提供方便而下令續抄的三部《四庫全書》亦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同時告成,送藏江蘇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浙江杭州文瀾閣。七閣《四庫全書》因有內廷四閣與江浙三閣、北四閣與南三閣之稱。
  • 把《四庫全書》帶回家的9種方式
    中國國家圖書館有「四大鎮館之寶」:《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皇皇巨著,作為中國古代經典要籍之大成、紫禁城皇家藏書、國圖「鎮館之寶」,在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該如何走進尋常百姓家,安放在廣大讀者的書桌上?分享9種好書,把《四庫全書》帶回家!
  • 京杭對話:杭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重返北京展出
    文瀾閣《四庫全書》。浙江圖書館供圖中新網杭州9月21日電 (童笑雨)9月21日,記者從浙江圖書館獲悉,該館鎮館之寶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於9月23日重回「誕生地」北京向公眾展示。此次展出的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共計兩種,反映了運河誕生以來的千年變遷。杭州文瀾閣。浙江圖書館供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將在北京舉行。該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包含京杭大運河專家研討、系列主題展等子活動。此次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參加「鑑古藏今共建共享千年運河」系列主題展。
  • 官修叢書目錄《四庫全書總目》
    亦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二百卷。《總目》以乾隆第六子永瑢領銜總裁,實際上 由總纂官紀昀總其成。紀昀(1724— 1804),字曉嵐,一字春帆,號石雲。直隸獻 縣(今屬河北)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諡文達。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及《紀文達公遺集》傳世。《總目》是為配合 《四庫全書》而編纂的。
  • 許超傑丨《四庫全書》提要文本系統例說
    《四庫全書》提要文本系統例說許超傑許超傑,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學術史。內容摘要:《四庫全書》提要文本存在頗多差異,前人往往將其歸結為不同時期對提要文本的修訂。[8]《孝經大義》,《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8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13頁。[9]劉浦江:《<四庫全書初次進呈存目>再探:兼談<四庫全書總目>的早期編纂史》,《正統與華夷: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第246-247頁。
  • 乾隆為何要編修《四庫全書》,動用了四千人歷時十多年才完成
    儘管有4000多人參與《四庫全書》的編修、謄抄,但它仍歷時十年才完成,如此浩大的文化工程,說是我國文化史上的「萬裡長城」也不為過。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要耗費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指揮《四庫全書》的編撰呢?這其中有兩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 《四庫全書》真本你見過嗎?今天帶你來看
    甘肅省於2005年7月建成「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全方位保證《四庫全書》的傳承安全。《四庫全書》跨越古今,將「禮儀之邦」的文明史幀幀展開,涵蓋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哲學、民族、宗教、哲學、對外交往、歷史、地理、民俗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說清朝最為鼎盛的時期是康乾盛世,那麼《四庫全書》就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圖書。
  • 「乾隆紀事」:文源閣與四庫全書
    人們在這片荒草叢生的瓦礫之中已經很難看出它曾經作為庋藏名聞世界《四庫全書》中的「四庫七閣」之一。↗文源閣遺址↗文源閣復原圖清朝編修《四庫全書》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文獻整理活動。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開始至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第一份《四庫全書》抄成,先後歷時十年。這次由朝廷倡導的規模空前的修書活動,在表面上渲染了一派「文治修明」的景象,而實質上則是要通過編篡過程中徵書、禁書、毀書和編書等一系列舉動,來清除各種漢族士人反對異族統治的典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寓禁於徵」。
  • 《四庫全書》今天完成,存放北四閣與南三閣
    四庫全書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圓明園文源閣遺址石碑文源閣位於圓明園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文源閣又叫藏書樓,仿照寧波天一閣建成。
  • 和珅頂多算是半個文化人,乾隆為何讓他當《四庫全書》的正總裁?
    乾隆晚年,和珅擔任的職務幾乎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領域,而且都是部門的最高長官。但是我們都知道,和珅不過是個官學生,充其量只能勉強算是個文化人,和那些進士出身且有深厚造詣的學者並不在一個層次上。比如,與和珅同時代的紀曉嵐、劉墉、戴震、周永年都是當時著名的學者,他們也都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撰工作。奇怪的是,乾隆皇帝為何要將和珅放在正總裁這個位置上,難道僅僅是出於寵信嗎?我們常說「盛世修典」,這也是中國歷史的文化傳統,宋朝的《資治通鑑》,明朝的《永樂大典》,都不僅體現了文化的昌盛,更是綜合國力的體現。
  • 劉鋒丨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六臣注文選》底本考辨
    摘要: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的《六臣注文選》底本並非宋贛州本,《四庫全書考證》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訛誤基本都同於明翻六臣本,而《洛神賦》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證《四庫》六臣本與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庫全書》與《四庫全書薈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關係,進一步證明《四庫》六臣本的底本屬於明翻六臣本系統,確切應是明吳勉學本。
  • 同樣大型皇家書籍,為什麼有人說《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珍貴
    《永樂大典》明成祖下令翰林侍讀學士解紹、文淵閣學士胡廣、國子監祭酒胡儼等負責編纂,耗時6年完成的中國歷史上最大一部類書;《四庫全書》則是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由紀昀也就是紀曉嵐人總纂官,四庫全書館負責編修,耗時七年完成的我國歷史上最大一部叢書。
  • 《四庫全書總目》明人別集提要訂誤十八則
    [1] 廖道南:《殿閣詞林記》,文淵閣《四庫全書》本。[2] 汪由敦:《松泉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3] 王懋竑:《白田雜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4] 曹學佺:《石倉歷代詩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5] 嵇璜等:《欽定續通志》,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四庫全書總目》中的明代文學思想辨析 ——以明代文學復古...
    明代文學全局性、系統性的學術總結見於此書,且因其「欽定性」的特有身份使全書觀點體現了最高統治者的旨意,代表了清王朝的國家意志,從而獲得他書所不能具備的至高無上的權威性,與此同時,其片面性也尤顯突出,亟待澄清。
  • 史上祁門|哪幾個祁門人大作收錄《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公元1782年—1792年)編修的大型圖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因而稱為「四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