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莜麵燴酸菜

2021-02-16 北京豐鎮同鄉會

在家鄉豐鎮農村,有一種美食叫「莜麵燴酸菜」。此酸菜非彼酸菜,在內蒙古很多地區都吃一種燴酸菜,也就是通常的大燴菜中酸菜代替了大白菜,由豬肉、山藥、豆腐、粉條、酸菜絲熬製而成的飯菜叫燴酸菜,它的主食搭配饅頭,米飯、莜麵、油炸糕均可。唯獨我們老家的燴酸菜它相應的主食只能是莜麵,或細魚魚,或莜麵窩窩,絕配。

家鄉的莜麵燴酸菜,好像一個家庭裡的一對夫妻一樣,無論失去那一方都是一種不完整,甚至不完美,這話並非我空穴來風,吃過的人就是證明。

當地人在七、八十年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莜麵燴酸菜一股一股的餡餅味,能把莜麵燴酸菜吃出餡餅的味道,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美食呢?

在我小的時候,到了山藥入窖的時候,人們也會儲存一些大菜(圓菜)和山藥搭配著一起吃,這也是那時候僅有的蔬菜了。我們村有個種菜能手,我叫福祿爺爺,也是從口裡出口外的,可福祿爺爺的口音和全村人都不一樣,人們說是關南人,福祿爺爺心細手巧,是我們村的種菜能手,每天務義著我們村的菜園子,到了秋天一顆顆碩大、鮮嫩的大菜(圓菜)足有十幾斤,家家可分得一些儲存入窖,這就是一冬一春吃的唯一的蔬菜了。

秋季在天氣上凍之前,大圓菜就得砍倒,凍了就不好吃啦,家家都會把圓菜的邊葉,也就是經歷過風吹雨打,日曬時間最長,吸收光合作用最多的那層墨綠色的邊葉整理好,帶回去洗乾淨,切碎了,切成像作文本上的格子那麼大的塊狀,放在準備好的罈罈罐罐裡,用沸水燙過,壓上淹菜石頭,二十多天就可食用,酸酸的湯,酸酸的菜,一頓飯撈上一碗酸菜,一勺酸湯即可。

如果你也想嘗試一下是一種怎樣的美味,我就告訴你怎樣的做法。

首先你得會做莜麵,窩窩、搓魚魚都可,莜麵餄餎也行,莜麵做好了備用,取適量的土豆,用板擦子擦成絲絲,用水過濾,切蔥、姜、蒜、花椒麵,摘摘面花、備用,切少量的豬肉丁,一碗酸菜加湯,(五六個人食用),不愛吃酸的酸菜可以少放點,因人口味而定。

鍋內放少許油,油燒熱,放肉丁煸炒,炒出肉香放蔥花,姜蒜,花椒麵,摘摘面花熗鍋,然後把過濾好的土豆絲倒入鍋內煸炒,加鹽,加少許醬油,加水,水淹沒土豆絲一公分為宜,土豆絲燒開後再把酸菜和酸菜湯倒入,做好的莜麵一起上鍋蒸,莜麵熟了,酸菜也就燴好了,切記一點,湯小了調莜麵就不好吃了,湯大了味道也不濃了,菜湯不稠不稀為好。再切上點生蔥花撒在上面,色香味俱佳。

說了半天其實它也是一道葷素均可的飯菜,在過去那些貧困的年代,肉那能天天吃上,殺上一口豬,也都放在了肉窖裡。

肉窖是啥?我得說一說,冬天殺了豬,怕趕過年的時候吃完,就在院子裡的背陰處,用胡麻柴墊底,上面打一些乾淨的冰塊鋪在上面,然後把兩扇已凍的豬肉放在裡邊,再用冰塊蓋住,外加一層胡麻柴,最後用和好的髯泥抹住,想吃點也難,只是心裡覺得我們家不缺豬肉啦,來滿足一下內心的空虛,直到臘月二十三以後才揭肉窖,外面留下的那點少的可憐的肉也只能等到看人待戚的時候才能嘗到肉香,一冬天的燴酸菜,只能是素酸菜。

素酸菜也有它獨特的味道,我現在總覺得素酸菜更好吃,做起來也簡單,掏好的山藥絲絲倒入鍋內,加水,鹽、放少許醬油,燒開放入酸菜和酸湯,把蔥、姜、蒜、花椒麵,最主要的是摘摘面花必不可少,備好了,放在大碗裡,灶火上燒上一鐵勺頭胡油,燒到油七八成熱,拉出來,往備好了料的碗中一倒,只聽的「刺啦」一聲,滿屋飄香。莜麵蒸熟,酸菜出鍋時把碗裡的料油往燴酸菜鍋裡面一倒,勺子攪勻,山藥絲絲不綿不硬,不酸不淡,胡麻油熗料的濃烈的香氣,燴酸菜和莜麵一挑,愛吃辣的,再炸上一罐罐胡油辣椒麵,還真是不乏一股一股餡餅的味道呢。

記得七八十年代我上學的時候,到了冬天,早上八點上學,下午三點放學(這種作息時間叫:一下學[xiao]),肚子裡,腸老師和肚老師早就開始打架了,就盼著飯老師來拉架呢!大人們等不到我們放學就早早的吃了午飯,給我們在熱乎乎的鍋上餾著,我放學一放書包,就先問媽媽今天吃的啥飯?當媽一說出莜麵燴酸菜這幾個字,我已經哭成個淚人,別哭別說:「天天就知道個莜麵燴酸菜,就不能吃點別的?」別哭邊吃,那個不香,那個氣,就這樣飯拌淚,淚拌飯地象徵性地吃上一點,一甩筷子不吃了,寧願餓著。媽媽不忍心,就給把莜麵切碎了,炒一炒,別炒邊說,能吃上莜麵燴酸菜就是好飯了:「那些年我們餓的,山藥皮都不捨得削……」

媽媽下面說的話我一句也沒聽進去,什麼飩飩呀,莜麵燴酸菜呀,這一輩子不吃我也不稀罕!我一聽到這兩種飯就愁的直想哭……

說起來也奇怪,如今離開了家鄉,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兒時的飩飩、莜麵燴酸菜成了我經常心心念念的美食,隔三差五的就想吃一頓,再搭配的蒸上點凍山藥,那就是再好,再地道不過的家鄉口味啦……

慶幸的是:莜麵燴酸菜,我的美食,我一直都在你身邊,從未走遠,我依然守護在你生長莜麥,山藥蛋的這塊沃土上,內蒙古——這塊培育你,也養育我成長的土地上!

高煥清,網名高興,原豐鎮永善莊鄉人,現居呼和浩特,喜歡閱讀、寫作。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老事舊人】想念我的莜麵燴菜
    對於烏盟人而言,大多數人喜歡吃莜麵燴菜大概也是不爭的事實。反正我絕對算一個莜麵燴菜的擁躉。烏盟地處內蒙古的中部,祖國的正北方,由於氣候和地形所致,儘管出產的糧食作物也不少,但莜麵、土豆絕對是其最拿出手的特產。當地人最喜歡吃的莜麵燴菜就是二者完美結合的統一體。
  • 巴盟燴酸菜(一)
    燴菜大體分為兩類:燴酸菜和燴現菜。內蒙古高原冬天非常嚴寒冷凍,冬天缺菜,所以自古就有醃酸菜的習俗。如今,這家庭主菜變成了人們喜愛的著名大菜,巴盟燴酸菜已經被列入內蒙十大名菜之一。其實燴酸菜很簡單。主要是三種食材,一是肉,二是土豆,三是酸菜,幾乎缺一不可,當然沒有肉也可以吃素的燴酸菜,但是沒有土豆可不行。燴酸菜用的肉一般採用豬肉,有五花肉燴酸菜,精肉燴酸菜,排骨燴酸菜,紅燒肉燴酸菜,扣肉燴酸菜等等吃法。
  • 燴菜
    事宴燴菜我的老家以前辦紅白事宴,不論人家光景好壞,席面豐盛還是一般般,燴菜都是必然的一個菜,而且是「硬菜」之一,因為有肉。事宴上的燴菜主料是豬肉片、豆腐、寬粉條、大白菜(選項)。我不太愛吃事宴上的燴菜,肉又肥又硬,味道也沒進去。各種原料是分離的,不膩乎,頂多挑幾塊豆腐吃。日常的燴菜因為有土豆,菜的口感是膩乎的,入味兒。
  • 一籠莜麵故鄉情
    家鄉人說,莜麵是個寶,一碗莜麵、幾顆土豆,由於做法的不同,口味總是各有千秋。吃莜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蘸料,蘸料分為涼湯和熱湯,涼湯又分為爛醃菜湯和現拌黃瓜水蘿蔔菜湯,熱湯分為羊肉湯、豬肉湯和燴菜。過去農村貧窮,除了冬天殺豬殺羊,很難吃到肉湯和肉燴菜。
  • 吃在清水河(之七)——一籠莜麵故鄉情(中)
    吃莜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蘸料,蘸料分為涼湯和熱湯,涼湯又分為爛醃菜湯和現拌黃瓜水蘿蔔菜湯,熱湯分為羊肉湯、豬肉湯和燴菜。過去農村貧窮,除了冬天殺豬殺羊,很難吃到肉湯和肉燴菜。就是少油沒肉的燴白菜土豆,現在吃莜麵,燴菜時取五花肉最好,大白菜、土豆、豆腐、粉條,冬天的時候,燴上半鍋菜,鍋上再蒸了莜麵,莜麵熟了的時候,菜也就熟了,熱氣騰騰中,莜麵、燴菜的香味飄散滿家,一家人圍坐一起,熱乎乎的吃一碗莜麵燴菜,酣暢淋漓。(二)莜麵頓頓
  • 順口溜:說莜麵,誇武川
    二股風匣拉得猛,霎時就把莜麵蒸。紅柳乾柴火焰硬,急火爆蒸七八分。出籠莜麵燴酸菜,炕上颳起龍捲風。喝上一碗子母水,原湯原食汗津津。放下筷子抹抹嘴,肚皮滾圓打飽聲。5、刨扎子,莜麵的一種做法,因形似刨花而得名。6、子母水,即蒸莜麵後鍋裡的開水,人們認為吃莜麵最後再泡上這些水原湯化原食。
  • ​一鍋豬肉燴酸菜創造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眼前這口直徑2.4米、深0.69米的大鍋內烹製的是巴彥淖爾人的傳統美食豬肉燴酸菜。據悉,該大鍋內裝進了2000多斤的食材,有600斤豬肉、1000多斤酸白菜、300多斤土豆,以及水和大量的輔料,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 巴盟人家做了「世界最大一鍋」豬肉燴酸菜,1000斤酸菜600斤豬肉
    地道的農家燴酸菜吃起來鬆軟可口酸中帶香,肉多而無羶味肉軟爛綿香、肥而不膩酸菜滑嫩爽口,湯少而不幹硬既是待客的佳餚也是上好的家常便飯巴盟人家做了「世界最大一鍋」豬肉燴酸菜今天,巴盟人家用一鍋傳統燴酸菜引發了一次傳播熱潮,我們看到,文化對餐飲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包頭市文化餐飲產業協會致力於要從文化方面來提升餐飲價值,再從餐飲方面來提升產業價值,打造包頭美食標籤。
  • 家鄉美食莜麵香
    莜麥種的多了就只能多吃莜麵。從古到今烏蘭察布的人們都在變著法子在製作莜麵飯食上大作文章,目的就是讓莜麵做出的花樣更多一點,人的胃口更喜歡一點。每次吃時都要吃到不敢再吃了,怕撐著了,那可是不得了,莜麵耐餓,難消化。到了冬天,吃葷食莜麵,我最喜歡的是莜麵搓的魚魚和莜麵窩窩瘦肉湯。夏天,涼萊、涼拌莜麵最好吃,蔥熗鍋、放到鹽湯裡。吃的時候一定放辣椒油和隆莊自己產的醋。香得不得了,從來沒有吃膩過。
  • 「世界最大一鍋」豬肉燴酸菜,被1000餘人吃光……
    直徑2.4米大鐵鍋600斤豬肉300斤土豆1000斤酸菜「世界最大一鍋」豬肉燴酸菜不到一小時被現場1000餘人一搶而光12月12日包頭市食藥協會會員企業—巴盟人家這場饕餮盛宴喜提鹿城「熱搜」 葉青說,巴盟傳統美食中的豬肉燴酸菜可是一絕,「我們自己養殖的隔年農村豬,切成大厚片兒,自己醃製的酸菜,用巴盟傳統的手工藝,燴制出了全世界最大的一鍋豬肉燴酸菜。特點是量大、好吃!」▲廚師將2000斤酸菜倒入大鍋中▲8位廚師共同翻炒
  • 【視頻】一鍋豬肉燴酸菜創造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視頻】一鍋豬肉燴酸菜創造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原創 2020-12-13 11:23
  • 東北肉腸燴酸菜、廣式啫啫雞肉煲,為什麼它們成了傳家菜?
    一道傳承百年的肉腸燴酸菜,東北達人許延新揭開謎底;一道菜做了三十年,粵菜大廚張立軍欽定傳家菜。肉雖不軟爛,卻嚼勁十足,如果再燉久一些,這酸菜也是越燉越好吃。從小吃到大的味道,如今分享給眾人,盤中餐即是回憶,也是傳承。百年傳家菜,秘訣有四招:一要精選梅花肉、二有秘制調料油、三是選用厚而不肥的大腸、四用煮肉的原湯煮酸菜。
  • 姥姥做的莜麵飯
    文 ■張俊團  修改 校對 編輯■王成海山藥、莜麵、羊皮襖,提起內蒙古的三件寶,人們最為讚嘆的當屬莜麵這一寶,莜麵又當屬呼和浩特武川縣的最為正宗。 正宗到了什麼地步?如我此狀:筆下要寫,鼻翼似乎已聞到剛出籠屜的莜麵麥香味!那一個香呦!
  • 在烏蘭察布,有一種不會遊泳的魚--莜麵魚魚
    手巧的女子兩手齊上,一手三股甚至四股,兩手六股八股,莜麵在手下案板上滾動翻飛,細溜溜的莜麵長魚魚就從手掌心竄出,而且怎麼滾都不斷,搓好得莜麵團起來放在籠裡,一會兒功夫就搓一大籠莜麵魚魚。幼年特別稀罕看姐姐們和母親搓莜麵魚魚,我只是看的份,自己拿一團莜麵想學,一根莜麵在自己手裡沒走二寸就斷了。
  • 教你做濃香脊骨燴酸菜,好吃又簡單,東北人最愛的一道
    濃香脊骨燴酸菜如果說有一種菜最能代表東北,那這個菜無疑是酸菜了。每一個去了異鄉的東北人常常最思念的口味也是酸菜。我做為一個嫁到東北的南方人,剛開始對酸菜是抗拒的。可是在東北呆得越久就越來越喜歡上了這酸爽。
  • 呼和浩特莜麵的N種吃法
    莜麵當之無愧也是青城有名美食,素有「陰山莜麥甲天下」之譽。莜麵不止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保健食品,還是一款減肥和美容的良藥。各式各樣的莜麵造型無論是蒸、炸、煮、烙、炒,定會讓你垂涎欲滴、食慾大開、而且你可以大膽的吃,莜麵的減肥和美容功效定會讓你苗條貌美,簡直是吃貨的福利,豈不樂哉美哉。
  • 羊油燴熟菜(外三章)
    熟菜雁北鄉民一般是燴著吃,所以叫燴熟菜。熟菜通常要用羊油來燴。人民公社時期,雁北鄉間容許每戶養一隻自留羊,羊肉捨不得吃都下大同賣了,頭蹄下水羊尾,及內臟上的油自己留下來燴了熟菜。記得每年入冬大小雪間,人們臥了羊就開始煉羊油。羊油煉製好了倒在笨碗裡,等冷卻後取出來時就是一個完整的碗坨兒,人們叫它羊油碗坨兒。燴熟菜的時候,先挖一小塊羊油,擱在鍋裡化了。
  • 吃莜麵
    捏好的窩窩薄如蟬翼,排在籠裡,如蜂窩般玲瓏剔透。吃莜麵離不開山藥蛋,如果再撿十幾顆皮糙、形圓、個大的山藥蛋蒸莜麵時提前煮在鍋底,莜麵揭籠時山藥蛋正好爆皮開花,你就心滿意足地享用吧。餘幼家貧,吃莜麵沒有好調和,一般從酸菜缸裡撈點爛醃菜,熗點蔥花、扎蒙蒙,就是調莜麵的全部佐料,當然油炸辣椒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後再喝一碗原湯化原食的蒸鍋水,由舌尖直到全身心都熨帖。
  • 【原創】後山莜麵麵食民間傳統製作技術輯錄
    配料:尖椒、蔥、蒜、酸菜,先進鍋炒,後放入莜麵翻幾個個。很有味道。莜麵傀儡與炒傀儡:莜麵與土豆泥搓擦成小的混合顆粒,上籠屜蒸熟,就可以吃了,最好是與小米粥、泡菜配套成為一餐。再用胡麻油等植物油搭配鹽、蔥花炒一下,就成了炒傀儡,更加美味可口。3、煮莜麵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