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一、瓜類蔬菜(葫蘆科蔬菜)
瓜類:黃瓜、冬瓜、南瓜、筍瓜、西葫蘆、黑子南瓜、灰子南瓜、西瓜、甜瓜、越瓜、菜瓜、絲瓜、苦瓜、抓瓜、節瓜、蛇瓜、佛手瓜等。
瓜類蔬菜生長發育特性:
以果實為食用器官;
喜溫、喜光,不耐霜凍,對日長要求不嚴格;
對土壤適應性較廣,但以壤土為佳;
需肥較多,前期以氮為主,產品器官形成期以鉀為主。
需整枝搭架。
主要進行育苗移栽,亦可直播。
二、瓜類主要病蟲害種類
(一)病害
真菌性病害:霜黴病、炭疽病、猝倒病、黑星病、白粉病、疫病、枯萎病、蔓枯病、灰黴病、菌核病、褐腐病等;
細菌性病害:細菌性角斑病(黃瓜)、細菌性葉枯病(甜瓜)等;
病毒性病害:病毒病。
線蟲性病害:根結線蟲病(北方根結線蟲病、南方根結線蟲病)等。
(二)害蟲
蚜蟲、粉蝨(溫室白粉蝨、煙粉蝨B型)、斑潛蠅(美洲斑潛蠅、南美斑潛蠅)、西花薊馬、棕櫚薊馬(瓜薊馬)、小地老虎、螻蛄、黃守瓜等。
(三)蟎類
硃砂葉蟎、截形葉蟎、茶黃蟎、瓜葉蟎。
三、瓜類主要病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一)黃瓜霜黴病
病原:假霜黴屬真菌(卵菌)
來源:越冬寄主、病殘(卵孢子、菌絲)、病葉(孢子囊)。
傳播:氣流、雨水、昆蟲及操作。
侵染途徑:氣孔。
溫度:5~(15~22)~32℃(22℃以下產生遊動孢子)。
田間:溫度:10~30℃。
溼度:相對溼度85%~有水膜(適溫下6小時侵染)
潛育期:15~16℃:5天,17~18℃:4天,
20~25℃:3天
栽培條件:低洼、過密、通風差、連作、低溫(停火過早)。
植株的抗病性:品種、生育期、長勢不同抗病性不同。
防治辦法
①利用抗病品種:各地小種一樣,關鍵是品種的適應性;
②培育壯苗:實行變溫管理;
③加強田間管理:必要時補糖(尿素1份+白糖1份+水1000份);
棚內溫溼度調控:
7~13點:閉棚升溫(35℃以下,相對溼度60%以下);
13~18點:放風降溼(溫度20~25℃,溼度60%以下);
18~24點:日落後放風(夜間最低溫10~13℃,溼度80~90%);
0~8點:保溫(11~13℃,溼度95%)。
晴天上午噴藥,噴後扣棚,升溫後開棚放溼;
晴天上午澆水,澆後扣棚,升溫後開棚放溼。
高溫悶棚:生產田已流行時使用(42~46℃,1~2小時);
補充二氧化碳:
在棚室內放30~40個塑料桶。
每桶放0.5公斤25%的稀硫酸(共20公斤),每天加90克的碳酸氫銨(共3.6公斤)。
每次可連續放三天碳酸氫銨。使棚內的二氧化碳增加到近1000ppm。
化學防治:見病葉立即摘除,先用內吸劑,待病情穩定後再用保護劑。
推薦藥劑:
⑴保護劑:可溼性粉劑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70%代森錳鋅400倍液,
80%大生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⑵保護地專用劑:
45%百菌清煙劑250克/畝,
5%百菌清粉塵1公斤/畝。
⑶內吸劑:
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72.2%普力克(霜黴威)水劑600倍液,
8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400倍液 ,
50%烯醯嗎啉(安克)可溼性粉劑 2000倍液。
⑷復配劑:
72%克露(代森錳鋅·霜脲氰)可溼性粉劑600倍液
52.5%抑快淨(霜脲氰·噁唑菌酮)可分散顆粒劑2000~3000倍液
72%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70%乙磷錳鋅500倍液,
64%殺毒礬(噁霜靈·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
60%氟嗎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各類藥劑的特點
①保護劑:
殺菌譜廣,可以兼治幾種病害;不易產生抗藥性,早期用藥,要噴得十分周到。
②專用殺菌劑:針對性強,殺菌譜窄,具有內吸傳導及治療作用,容易誘導病菌產生抗藥性。
③復配劑:
殺菌譜較廣,兼有以上兩種殺菌劑的優點;不易誘導藥性。
黃瓜霜黴病的化學防治策略
化學防治與各種農業措施的結合(抗病品種、生態防治、清除病殘);
進行化學防治時,堅持以防為主:發生季節,可以打保險藥(百菌清煙劑和粉塵)。
發病後首次防治用好藥(未產生抗藥性的專性殺菌劑),已控制後,改用保護劑。
(二)瓜類白粉病
病 原:單囊白粉菌、韃靼內絲白粉菌。
來源:在保護地內、病殘上越冬,風傳為主;有時閉囊殼放出有性孢子。
發生條件:0~30℃,最適20~25℃。高溼特別是霧天易發病。在水中孢子可以破裂。
管理:澆水不足,偏施氮肥,植株過密時病重。
選用抗病品種:
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避免密植,結瓜期追施氮肥。
清除病殘:發病初去病斑,收穫後銷毀病殘株用硫磺燻棚。
藥劑防治:
50%硫懸浮劑
40%多菌靈硫磺懸浮劑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
40%粉鏽寧可溼性粉劑 (黃瓜藥害)
40%福星乳油(黃瓜藥害)
62.25%仙生(腈菌唑·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
10%世高水分散顆粒劑
25%阿米西達懸浮劑
內吸性廣譜殺菌劑阿米西達
防治對象:
卵菌:番茄晚疫病、各種霜黴病
非卵菌:炭疽病、白粉病斑、枯病早疫病『阿米西達(Amistar )的特點
通用名:腈嘧菌酯(Azoxystrobin)仿生化學藥劑(蘑菇中的一種產物);
殺菌譜廣;
機制獨特:抑制產孢、萌發和菌絲生長;具有保護、治療及剷除活性;
毒性低:小鼠口服LD50>5000(mg/kg), 大鼠經皮LD50>2000 (mg/kg)
無有害殘留物:最終分解成二氧化碳;吸收慢(24h吸20%,8天後達45%)、殘效長(6~8周) ;藥後兩小時降雨會影響藥效。
1999年獲得英國女王「技術成就獎」
(三)瓜類枯萎病
病原:尖孢鐮孢黴
來源:種子、病殘(土、肥、糞);
傳播:種子、水流、農具、線蟲等;
侵入:根部的各種傷口;
擴展:經導管縱向發展快。
發生條件:
溫度:8~(24~28)~34℃;
酸度:pH:4.6~6.0;
土壤狀況:
連作、多線蟲、缺肥、積水
1.利用抗病品種:長春密刺(黃瓜),天津小節瓜(冬瓜);
2.輪作:三年以上;
3.種子處理:溫湯浸種(55℃15分鐘)、乾熱處理、40%甲醛150倍;
4.無病土育苗:營養土、工廠化育苗、甲醛消毒;穴盤育苗每方基質中加200克多菌靈。
5.本田消毒:太陽能消毒等;
6.嫁接換根:靠接、插接等,白天28~30℃,夜間15~18℃,噴水扣膜三天;
7.加強田間管理:小高畦定植,增施磷鉀肥、忌用生糞;
種 子 消 毒、插接法、靠接法
化學防治:
藥劑塗莖:用多菌靈200~300倍液;
藥劑灌根:
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50%甲基託布津400倍液;
農抗120:100ppm
(四)黃瓜黑星病
病原:芽枝黴
(1)來源:
種子:種皮和胚乳均帶菌;
病殘:棚膜、架杆、殘枝敗葉。
(2)侵入:
所有的地上部分,
直接與傷口均可。
發生條件
(1)溫度:15~20℃,溼度:93%以上;
(2)營養:1%葡萄糖(發芽84.2%),
黃瓜汁(發芽87~94%);
(3)天氣:冬季保護地決定於降溫,露地決定於降水;
(4)寄主抗病性:還可為害甜瓜、荀瓜、南瓜,品種間差異明顯。
防治方法
(1)種子檢疫:不要去疫區引種;
(2)使用抗病品種:中農13號等;
(3)種子消毒:
溫湯浸種:55~60℃,15分鐘;
藥劑拌種: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用種子重量的0.3%;
藥劑浸種:用多鹽平液或60%防黴寶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
(4)生態防治:同霜黴病;
(5)化學防治: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2000倍。
(五)瓜類細菌性角斑病
病 原:一種杆狀細菌 ,還為害西瓜和甜瓜。
(1)來源:種子病株、病殘;
(2)傳播:種子、幼苗、水流、昆蟲、農事操作;
(3)溫溼度條件:
溫度:10~(18~28)~30℃,50℃10分鐘病菌死亡;
溼度:相對溼度75%以上;
(4)栽培條件:重茬、低洼、排水不良、放風不及時。
防治技術
(1)種植抗病品種:黃瓜:津研6號、中農5號、黑油條、夏青、龍雜黃3號;
(2)使用無病種子或種子消毒:
種子消毒:
溫湯浸種:55℃15分鐘;
藥劑浸種:40%甲醛150倍,浸種1~2小時,洗淨
鏈黴素:200ppm,30分鐘,洗淨。
(3)加強田間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深耕土地,及時清除病殘,注意放風。排溼。
化學防治用藥品種
(1)30%DT殺菌劑50倍液;
(2)新植黴素或鏈黴素200ppm;
(3)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700倍液;
(4)47%加瑞農(春雷黴素·王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王銅——鹼性氯化銅)
(5)80%琥·乙磷鋁(DTM)500~600倍液;
(6)脂銅粉塵:每畝1公斤。
(六)瓜類病毒病
來源:冬作蔬菜、田間雜草
傳播方式:不同的病毒方式不同
發生的條件:
(1)不同的品種和階段對病毒的反應不同;
(2)環境對病害的影響:
a.高溫乾旱:適合昆蟲傳毒、降低植株抗性、有利病毒繁殖;
b.毒原的多少:受茬口、鄰作、曬垡的影響。
方針:以利用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防治;
⑴選用抗病品種:
⑵種子消毒
乾熱: 70℃,72小時;
10%磷酸三鈉:浸20分鐘後,水洗30分鐘;
⑶土壤消毒
40%甲醛:每平方米30毫升,蓋膜7天後放氣21天。
⑷栽培防病
輪作間作;
早騰地整地;
早定植避開高溫;
使用銀灰膜避蚜;
利用塑料膜及遮陽網。
⑸利用弱病毒疫苗
N14、S52 。
⑹噴灑農藥及抗病毒製劑
噴灑防蟲農藥:以防為主(包括田邊的鄰作)
⑺使用抗病毒製劑:
0.5%抗毒豐(抗毒劑1號):200~300倍液;
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
20%克毒星(病毒A):500倍液;
1.5%植病靈乳劑:80~120毫升/畝;
10%83增抗劑(NS-83);
0.2%寧南黴素水劑300~400毫升/畝。
(七)瓜類疫病
病 原:
綿疫病:辣椒疫黴
晚疫病:致病疫黴
瓜疫黴(P. melonis) ;
猝倒病:寄生疫黴
(1)來源:活體、病殘、土壤;
(2)傳播:晚疫病:氣體為主;
綿疫病、疫病、猝倒病:土傳為主,也有少量氣傳;
(3)發生特點:由中心病株向外擴展;
(4)發生條件:
溫度:晚疫病:16~22℃;疫病、綿疫病、猝倒病:10~30~37℃
溼度:95%以上,97~100%;
(5)栽培條件:品種抗病性、土壤黏度、氮肥用量、排灌情況、除草情況、種植方式等。
防治策略:以農業措施及化學防治為主的綜合防治
農業措施:
(1)抗病品種:各地不同;
(2)避免連作:輪2~3年;
(3)整好地及排水系統:避免澇災、及時排水;
(4)採用高畦短扇:辣椒畦高1尺,避免淹水;
(5)生態防治:保護地應用。
化學防治
氣傳病害(疫病及晚疫病):做好田間調查和病情預報,及時噴藥。
72.2%普力克水劑600~1000倍液;
40%甲霜銅可溼性粉劑700~900倍液;
60%氟嗎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52.5%抑快淨可分散顆粒劑2000~3000倍液;
64%殺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溼粉劑600倍液;
波爾多液:1:1:200。
保護地病害(晚疫病):
百菌清煙劑(250克)或粉塵(1000克);
土傳病害(猝倒病及疫病):
1:1的百福粉劑每平方米8克先加土5公斤混勻。播種時使用。
15%惡黴靈(土菌消)水劑500倍液;
3%疫病靈顆粒劑3克/穴
(八)瓜類灰黴病
病 原:灰葡萄孢
來源:以菌核、病殘越夏:
傳播:氣流、水滴、土傳、衣物;
特點:番茄等果實發病由花瓣及柱頭侵入;
溫度:2~(20~23)~31℃
溼度:90%以上
方針:以化學方針為主的綜合防治
(1)清除病殘:及時摘除病茬、病果;
(2)摘除花瓣及柱頭;
(3)採用生態防治措施,降低棚室溼度;
(4)「局部二次聯防」的防病措施;
(5)病菌有抗藥性時,採用「一換二輪」的方法防治。
防治灰黴病用藥
保護劑:
福美雙、百菌清;
專性殺菌劑:
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40%施佳樂(嘧黴胺)懸浮劑1000倍液;
復配劑
65%甲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50%多黴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
50%利得(異菌福)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保果寧二號(噴花用、無公害產品)。
注意病菌產生抗藥性
灰黴病菌的抗藥性的發展
保護劑:克菌丹、百菌清、福美雙
咪唑類: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特克多
二甲醯亞胺:速克靈、撲海因、農利靈
氨基甲酸酯類:乙黴威
復配劑:甲黴靈、多黴靈等。
一換二輪
一換:將有抗藥性的藥劑換掉
二輪:輪換使用不同類型的藥劑
當前模式:
每穗果:
花期:用保果寧二號噴花
果期:用利得可溼性粉劑
(九)根結線蟲病
來源:病土、病苗(二齡幼蟲及卵)
傳播:灌溉水、人為攜帶。
寄主範圍廣:番茄、黃瓜、甜瓜、芹菜、胡蘿蔔、菠菜、生菜、大白菜等;
發生條件:土溫25~30 ℃;
(致死溫度:55℃ 15分鐘。)
土壤持水量:40%;
地勢高燥,質地疏鬆;
防治步驟
1.使用抗病品種:
2.無病土育苗:含穴盤育苗;
3.合理輪作:3年以上;
4.不引種帶土的種苗;
5.嫁接;
6.土壤消毒:高溫;1.8%愛福丁1毫升/平方米;滅線強(中試階段)
(十)瓜類主要害蟲
食葉和鑽蛀害蟲類:棉鈴蟲、煙青蟲、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瓜絹螟、瓜實蠅
地下害蟲類:螻蛄、地老虎
刺吸害蟲類:蚜蟲、白粉蝨、美洲斑潛蠅
蟲害用藥
食葉和鑽蛀害蟲類:
美除(蝨蟎脲)1250~1500倍,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3000倍
地下害蟲:
功夫(高效氯氟氰菊酯) 1000倍
刺吸害蟲類:
蚜蟲、白粉蝨、薊馬:
阿克泰5000~10000倍, 水乳劑功夫1500~3000倍
斑潛蠅、蟎類:害極滅(阿維菌素)2000~3000倍
斜紋夜蛾
蟲體顏色多變,從淡綠到土黃色到棕黑色都有,故俗稱花蟲,但不管蟲齡或顏色如何變化,幼蟲頭部都有一對明顯黑斑點。
初孵化幼蟲群集在葉背取食,3齡後分散危害。3齡後的幼蟲食量極大,可一夜間把全田作物吃光。吃食的沙沙聲音甚至耳朵可聞。
幼蟲怕光,白天躲在葉背、葉球內或土縫等陰暗處,傍晚時開始活動覓食。
斜紋夜蛾防治要點
低齡幼蟲盛發期施藥;
傍晚施藥效果更好;
5%美除1250~1500倍, 或5%美除2000+水乳劑功夫3000倍。
甜菜夜蛾
低齡幼蟲盛發期施藥
傍晚時施藥效果會較好
大部分殺蟲劑對該蟲的防效均不理想,目前防效較好的藥劑有:5%美除1250~1500倍, 或5%美除2000+水乳劑功夫3000倍。
瓜絹螟
主要是幼蟲危害。老熟時體長約26毫米左右。晝伏夜出。
幼蟲淡黃綠色,體節明顯,背部有兩條粗白線縱貫蟲體。
剛孵化幼蟲由葉背咬食葉肉,留下葉表大面積灰白色斑塊。3齡後可吐絲卷葉,在內啃食葉肉,嚴重時,僅剩葉脈。
瓜果被蛀食後便會腐爛,毫無經濟價值。
老熟幼蟲體
長23-26毫
米,頭部、
前胸背板淡
褐色,胸腹
部草綠色,
體背面上有
2條明顯的乳白色寬縱帶,氣門黑色
初孵幼蟲嫩
葉正、反兩
面取食,殘
留表皮成網
斑
瓜絹螟不同
齡期幼蟲
瓜絹螟蛹
瓜絹螟卵塊
低齡幼蟲盛發期進行防治
下午6點左右施藥
功夫1000~1500倍
7~10天一次
棉鈴蟲/煙青蟲
棉鈴蟲與煙青蟲是同科同屬的近似種,形態極相似,在田間極難區分。主要是幼蟲危害作物。其蛀食果實的習性較其他鱗翅目害蟲明顯。
幼蟲體節明顯,體色多變(與咬食植株的部位顏色也有關係),有白色、黑色、淡綠色、黃白色、黃綠色、紅褐色、黑紫色等。老熟幼蟲長30~40毫米。
幼蟲會咬食嫩梢、嫩葉、花蕾,3齡以後蛀食果實。
棉鈴蟲的形態特徵
體長15~17毫米。翅展30~38毫米。
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線、紋均黑褐色;腎紋外側為褐色寬橫帶,端區各脈間有黑點;
後翅灰白色,端區有一黑褐色寬帶,其外緣有二相連的白斑。
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黑褐色,頭部黃褐色,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呈深色縱線,氣門白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體表布滿小刺,其底部較大。
長17~21毫米,黃褐色,腹部第五節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圓形刻點,臀棘鉤刺2根。
棉鈴蟲/煙青蟲防治要點
在幼蟲剛孵化尚未, 蛀入果內時施藥;
功夫 1000~2000倍
通過摘卵、打頂等 農業措施以壓低蟲口。
美洲斑潛蠅
幼蟲極小,幼齡時乳白色,後變黃白,通體光滑無毛,老熟時體長約3毫米。
幼蟲潛入葉片內啃食葉肉,只留下表面蠟質層,形成許多彎彎曲曲的蟲道。蟲道隨蟲齡增大而逐漸明顯的增寬。
老熟幼蟲在土表、葉表或蟲道末端化蛹(金黃色)。成蟲背有黃點。
危害瓜類及豆類作物最烈
幼蟲防治
幼蟲2齡前(蟲道約0.5釐米)
5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
50%潛蠅靈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
75%潛克(滅蠅胺)可溼性粉劑5 000倍液
40%新農寶(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
48%樂斯本乳油1 500倍液
1%阿維菌素乳油1 000倍液
3.3%天丁(阿維·高氯)乳油1 000倍液
低齡幼蟲期施藥;
每7~10天一次;
防治幼蟲效果較好的藥劑有: 1.8%害極滅 2000~3000倍。
蚜蟲
危害蔬菜的蚜蟲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蘿蔔蚜、桃蚜和棉蚜。
主要聚集在嫩葉背面和嫩梢。吸食作物液汁,以致葉片捲縮,植株生長不良。
排出的蜜露粘附在葉片上誘致煤煙病發生,令葉片變黑,影響光合作用。
蚜蟲是病毒病的傳播媒介,其造成的危害遠遠大於蚜害本身。
蚜蟲以春、秋兩季危害最重,也是防治的主要時期。
蚜蟲防治要點
發生初期便要防治
注意噴灑葉背及隱蔽部位
化學藥劑:
阿克泰10000~13000 倍,
水乳劑功夫2000~3000倍
瓜實蠅
1. 寄主:苦瓜、節瓜、冬瓜、南瓜、黃瓜、絲瓜、番石榴、番木瓜、筍瓜等瓜類作物。
2. 為害特點:成蟲以產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即鑽進瓜內取食,受害瓜先局部變黃,而後全瓜腐爛變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爛,刺傷處凝結著流膠,畸形下陷,果皮硬實,瓜味苦澀,品質下降。
3.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8mm,翅展16mm,體形似蜂,黃褐色;前胸左右及中、後胸有黃色的縱帶紋;翅膜質透明,雜有暗褐色斑紋;腹背第4節以後,有黑色的縱帶紋。
卵細長形,長約0.8mm,一端稍尖;乳白色。
老熟幼蟲體長l0mm,蛆狀,乳白色。
蛹長約5mm,圓筒形,黃褐色。
4. 生活習性:
一年可發生5~8代,世代重疊,以成蟲在雜草上越冬。翌春4月開始活動,以5~6月為害重。成蟲白天活動,夏天中午高溫烈日時,靜伏於瓜棚或葉背,對糖、酒、醋及芳香物質有趨性,雌蟲產卵於嫩瓜內,每次產幾粒至10餘粒,每雌可產數十粒至百餘粒,幼蟲孵化後即在瓜內取食,將瓜蛀食成蜂窩狀,以致腐爛、脫落,老熟幼蟲在瓜落前或瓜落後彈跳落地,鑽入表土層化蛹。卵期5~8天;幼蟲期4~15天;蛹期7~10天;成蟲壽命25天。
5. 防治方法
(1)及時摘除被害瓜,噴藥處理爛瓜、落瓜並深埋。
(2)保護幼瓜。在嚴重地區,將幼瓜套紙袋,避免成蟲產卵。
(3)藥劑防治。在成蟲盛發期,選中午或傍晚噴灑藥劑。可選用:
①洋樂(5%吡·高氯乳油)500倍液均勻噴霧;
②掃滅力(37%高氯·馬乳油)600倍液均勻噴霧;
③力可幫(12%毒·高氯乳油)1500倍液均勻噴霧。
四、瓜類蔬菜病蟲害防控
(一)農業防治
1、合理輪作:在土傳病害發生地塊與非葫蘆科蔬菜輪作3年以上。
2、精細整地:深耕曬垡,精耕細耙,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蟲源基數,減少初浸染菌源。
3、品種選擇:選用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外觀和內在品質好、產量高的品種。保護地選擇耐低溫弱光、抗病性好的品種。
4、種子質量:應符合GB/T16715.1中的二級規定的要求。
即:純度≥95%,淨度≥99%
發芽率≥90%,淨度≤8%
5、清潔田園:及時摘除老葉、黃葉、病蟲葉並清除病株殘體,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
6、嫁接:防治多種根部病害。黃瓜用黑籽南瓜或南砧1號作砧木。
7、高溫悶棚:晴天封閉棚室,將溫度提高到45℃,達到43℃時計時,不得超過46℃,1.5h~2.0h後放風,使室溫下降,摘掉病老枯葉,澆1次水,隔4d~5d再悶棚1次。
(二)物理防治
1、種子處理,以下兩種方法任選其一:
(1)把幹種子置於70℃恆溫處理72h;
(2)將種子用55℃的溫水浸種10~15min,並不斷攪拌直至水溫降到30~35℃,再浸泡3~4h。將種子反覆搓洗,用清水衝淨粘液後晾乾再催芽。
2、床土消毒,以下兩種方法任選其一:
(1)太陽能消毒:在高溫休閒季節,將土壤或苗床土翻耕後覆蓋地膜20d以上,利用太陽能曬土高溫殺菌的方法滅菌;
(2)太陽能淹水法加添加劑消毒:在高溫休閒季節,將苗床或棚室土壤表面撒施石灰氮、爐渣粉、稻草、麥秸、有機肥,覆蓋塑料薄膜保溫至48℃以上。持續15~20d。
3、設置遮陽網
在高溫季節設置遮陽網緩解病毒病的發生。
4、設置防蟲網
在溫室大棚通風口用尼龍網紗密封,在露地使用防蟲網覆蓋,阻止有翅蚜、斑潛蠅、種蠅和粉蝨等害蟲遷入。
5、使用銀灰膜
鋪銀灰膜或掛銀灰膜條驅避蚜蟲。
6、色板誘殺
(1)黃板誘殺斑潛蠅、蚜蟲、粉蝨等;
(2)藍板誘殺薊馬等。
7、燈光誘殺
在露地使用誘蟲燈誘殺地下害蟲成蟲等。
(三)生物防治
1、天敵防治
槳角蚜小蜂防治煙粉蝨、麗蚜小蜂防治白粉蝨。
2、生物農藥
(1)農抗120或武夷菌素(B0-10)防治白粉病、黑星病和炭疽病;
(2)阿維菌素防治蟎類,灌根防治根結線蟲;
(3)農用硫酸鏈黴素或新植黴素防治細菌性角斑病;
(4)苦參鹼(維綠特、京綠、綠美、綠夢源等)、天然除蟲菊(5%除蟲菊素乳油)等防治蚜蟲;
(5)菇類蛋白多糖(抗毒劑1號)防治病毒病。
(四)化學防治
1、種子處理:以下三種方法任選其一:
(1)針對防治對象選用相應藥劑的包衣商品種子;
(2)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
(3)用多菌靈浸種或用甲醛(40%福馬林)浸種,撈出洗淨催芽。
2、床土消毒:
用多菌靈·福美雙(多·福合劑)、多菌靈等或其他有效藥劑進行床土消毒。
3、育苗消毒:
育苗容器若用紙筒、營養缽、塑料薄膜筒,對育苗器具用甲醛或1%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或浸泡消毒。
4、噴施農藥:
針對防治對象選用相應藥劑進行噴霧或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