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歷史上白袍將軍的戰績到底有多強?

2020-12-26 樂伊音樂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許多赫赫有名的軍事奇才,遠有白起、孫武,近有林彪、粟裕等一大批俊傑,數不勝數的傑出將領。然而,歷史有時候並不會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但有個人所創造的軍事奇蹟卻鮮為人知,這便是南北朝時期的白袍將軍——陳慶之。

陳慶之,南朝梁將領、傑出的軍事家。字子云,生卒年: 484~539,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因出身寒門,長年不得重用,41歲始獨立領兵,戰鬥生涯只有15年,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是一個剛柔並濟的文雅儒將

陳慶之用兵如神,有膽有謀;曾親自訓練了一支由三千人組成的精銳騎兵部隊,部隊著裝統一為白馬白袍,人稱「白袍軍」。當時京城流傳一首兒歌是這樣說的:「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軍」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戰便是榮陽之戰,三千「白袍軍」大敗北魏二十二萬大軍。民間百姓中更流傳「白袍軍」乃是天兵、刀槍不入的傳說。只率區區七千人北伐,竟然可以數月內一路攻破大小城池三十餘座。南歸途中前有堵截、後有追兵,即便如此竟然還可三日連戰十一次、殲敵十餘萬,把近百萬的北魏追兵打得聞風而逃;可以說,在當時北魏人的眼裡,陳慶之就是神!

這一年,蕭衍派陳慶之去迎接北魏元法僧南渡,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工作。但萬萬沒想到,北魏對此次行為大怒,直接出兵。當時領兵的王蕭綜直接叛逃,梁軍不攻自潰,死傷大半。陳慶之當時就站了出來,集結隊伍,強行突圍成功逃離。

自此,陳慶之開始展現出了他的軍事才能,雖然是一位「儒將」,可打起仗來絲毫不含糊。526年,蕭衍派陳慶之率兵出徵壽春,此戰陳慶之宛如神助,連破52城,俘獲75000人敵軍,可謂是戰功赫赫,頓時名聲大震。527年渦陽之戰,更是以一出「背水一戰」加上「聲東擊西」的計策,在絕境率領梁軍打敗魏軍,名震三軍。

528年,北魏爆發「河陰之變」,內亂開始。第二年,蕭衍派陳慶之率兵北上,護送北海王元灝。陳慶之帶著7000士兵,身著白袍,威風凜凜地出了城,一路魏軍全都投降,直到滎陽城的時候,才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幾天不能攻破滎陽城。

這時陳慶之召集全軍,展開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鼓舞演講,瞬間全軍的士氣都被引爆,藉此機會,善於觀察人心的陳慶之立刻下令攻打滎陽城,當日滎陽就被攻破了。自此連戰連捷。

當戰報傳到蕭衍耳中的時候,沒有感情色彩的文字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了他,47場戰鬥,收復32座城池,如今已到洛陽城下,佔據了北魏都城,請求支援。如此戰績,憑藉一名「儒將」和7000騎就做到了,這簡直是匪夷所思駭人聽聞!

只可惜南梁的支援遲遲未到,剛剛佔據洛陽城不久得陳慶之很快被數十萬北魏軍包圍。但是所幸遇上了山洪天災解了圍,陳慶之也因此倖免於難逃回南梁,但是他的士兵們就沒這麼幸運了。

梁武帝曾評價他:「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陳慶之作為一代名將是當之無愧的「大丈夫」之人,無論是帶兵還是他的清正為人,都是如此。536年的時候,豫州饑荒,陳慶之開倉救民,讓當地災民感激涕零。大仁大義,有勇有謀,不過如此。

539年,陳慶之病逝,時年五十六歲。在南梁期間,乃至於南北朝期間,他都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名將,「白袍將軍」,一介書生,卻有著萬夫莫敵之勇,這不禁讓史上的一些將領為之汗顏了。

相關焦點

  • 皆說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到底有多強?戰績顛覆你想像
    皆說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到底有多強?戰績顛覆你想像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意思是說,不管你是什麼名將都不要認為自己能防狼顧,不論你帶了多少精兵烈馬,遇到白袍還是快快逃吧,這位古代白袍將軍便是南梁著名將領陳慶之,他的戰鬥力有多強?戰績會顛覆你想像。
  • 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白袍將軍到底有多牛?專家:你看看戰績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是一句非常拉風的詩句,為了這句詩,後世許多武將都喜歡穿一身白袍,騎一匹白馬,以希望自己也有詩句當中白袍將軍的魅力。那麼詩句當中白袍將軍究竟指的是何方神聖呢?他又究竟有多牛呢?我們看一看他的出身和戰績就清楚了。
  • 古人常說「千軍萬馬避白袍」 那白袍將軍到底是誰?
    聶探墜入深淵後,重生為白袍巫師。他的法力值也比之前增加了不少。他在戰場上殺敵無數,可以說是大紅大紫。在我國古代戰場上,也有一種穿著白袍的人。他們異常勇敢。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他們一出現,就能扭轉戰局。尤其是白袍飄飄,在最慘烈的戰場上留下了最英俊的身影,更流傳著「名師莫子老,千軍萬馬避白袍」的美名。他們是誰?。
  • 老話說「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有多牛?看一看他的戰績
    大師大將軍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本文是《梁書》中記載的二十四史之一,也是南梁名將陳慶之的一首童謠,陳慶之因此有了「白袍將軍」的外號。兒歌中也有這樣一句歌謠,叫「將軍」:到底有多神勇堅強的人,才能使千軍萬馬為之而戰?
  • 都說「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有多牛?你看一看他的戰績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是二十四史之一的《梁書》中記載的、關於南梁名將陳慶之的一首童謠,陳慶之由此有了一個「白袍將軍」的外號。這首童謠也讓人們對這位將軍產生了好奇:到底是多麼神勇強大的人,才會讓千軍萬馬都為之退避三舍?
  • 千軍萬馬避白袍,古代白袍將軍有多「狂」?看這三人便知
    然而有一種將軍,卻能夠讓千軍萬馬膽寒,便是「白袍將軍」。戰場上的弓箭手是遠程威脅,如果敵將被其發現,很有可能被「遠程偷襲」。而白色在塵土飛揚的戰場,以及混亂的交戰之中尤為搶眼。起初將士會全力圍攻敢於穿白袍的將軍,但之後卻發現,白袍將軍並非是「迷惑敵軍」,而是具有穿白袍的實力。
  • 敢穿白袍的都是名將,白袍將軍有多強?盤點3位著名的白袍將軍
    我們都知道,每個朝代的更替必將伴隨著殺戮。於是,就有了影視劇中呈現的戰場上的場景,不知道大家在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裡的想法是什麼?是猜測哪方會贏還是打仗兩方將領的計謀誰更勝一籌?還是兩者都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有些名將的戰袍顏色是不一樣的,大多時候看到的都是紅色的,畢竟,紅色可以代表著勝利和希望。還有個別人的戰袍是白色的。其實,能穿白袍的人都很厲害,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古代有名的三位白袍將軍,看看他們有多強。
  • 琅琊榜的梅長蘇竟然是以歷史上的白袍將軍陳慶之為原型?
    雖說這是一部歷史架空劇,但梅長蘇的性格特點卻與歷史上的一位人物極為相似,那就是白袍將軍陳慶之。梅長蘇名師大將英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頗受梁武帝蕭衍信任。梁武帝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7千兵馬伐魏,大敗魏軍大將爾朱榮,從郅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克敵30萬大軍,所向無前。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史稱「白袍將軍」。
  • 白袍將軍你聽說過嗎?為什麼歷史會有非名將不敢穿白袍的話出現呢?
    現在很多有關於古代的影視劇,其中特別是著重描寫戰爭題材的,你都能夠在一些劇中看到打鬥的場面。面對著許多敵人,在濃煙滾滾的戰場上,一位英姿颯爽的將軍獨自衝入敵人陣營,輕取敵方將帥首級扭轉戰場局勢。這種帥氣瀟灑的作戰非常吸引男女觀眾,但是這種場面過多也容易引起很多人的質疑:真的有這種將軍存在嗎?
  • 「千軍萬馬避白袍」是個什麼梗?七千白袍軍為何能天下無敵?
    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95字,閱讀約4分鐘陳慶之戰績卓著,平時喜愛穿的白袍,當時童謠曰:「惜大將莫牢萬千兵馬,避白袍」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
  • 歷史上的白袍將軍,個個都是聞名天下的名將!
    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出現過許多傑出的軍事人才,也出現過許多舉世聞名的名將,雖然他們的身影早已消失在歷史滾滾的車輪中,但是他們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事跡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比如今天說的有著「白袍將軍」稱號的他們,個個都是威名赫赫,聞名天下!
  • 白袍將軍
    白袍將軍-陳慶之陳慶之「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是千年前用來褒揚一代名將陳慶之的詩句
  • 育碧又良心了,《刺客信條:兄弟會》白送,千軍萬馬避白袍
    兄弟會是育碧首次在刺客信條系列中加入多人模式的動作冒險遊戲,也是為後面的育碧遊戲奠定了連擊的基礎。該作畫面不輸於時下熱門的主流遊戲,趁著快樂的暑假閒暇時,不妨進美麗的羅馬城耍下子嘛。主角艾吉奧是刺客組織的首領,有著異常的號召力和人格魅力,其中那句B站刺客信條彈幕上刷滿的「千軍萬馬避白袍」就是說的艾吉奧。要注意的是,有網友發現,如果直接從store領的話,會跳出序列碼輸入bug,在主通道領取則不會,猶豫就會白給。你們已經準備好接下育碧這一良心禮物了嗎?總之,小編,就先入手啦。
  • 白袍陳慶之
    大通元年(527年)十月,陳慶之以東宮直閣將軍的身份隨同領軍曹仲宗進攻北魏的渦陽。「魏又遣將軍元昭等眾五萬救渦陽,前軍至駝澗,去渦陽四十裡。陳慶之欲逆戰,韋放以魏之前鋒必皆輕銳,不如勿擊,待其來至。「,大家都有點怕魏軍,不過陳慶之說:「魏兵遠來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諸君若疑,慶之請獨取之。」,然後帶著兩百騎突入敵軍,大破之。
  • 千軍萬馬避白袍 - 界橋之戰:袁紹四世三公,公孫瓚白馬義從
    古之名將,不乏有騎白馬,披白袍,颯沓如流星者。這裡介紹三國未分時期,總督北方四州的公孫瓚。在當時,拜名師是一個極好的門路,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非常容易被推薦進入官場,同時擁有一個強大的朋友圈。取得優異成績後,公孫瓚舉孝廉為遼東屬國長史,負責對北方的少數民族鮮卑和烏桓用兵。
  • 杜拜男人愛穿白袍,一年四季都是白袍,為何卻不見白袍變髒?
    要說世界上著名的「土豪聚集地」的話,可能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杜拜吧!作為中東地區乃至世界最富裕的地區城市,杜拜在網絡上常常會被調侃成一個所有人都想去「撿垃圾」的城市,因為在杜拜寸土寸金,實在是富得流油啊!
  • 歷史上真正的「戰神」_陳慶之
    相傳陳慶之是南朝的一名非常勇猛的將軍。他還有一個稱號叫做白袍將軍。由於他在戰場上非常勇猛,善於在戰場上打鬥。所以就有了「千軍萬馬避白袍」的一個傳說。
  • 不能騎馬開弓的陳慶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千軍萬馬避之不及
    在我們古代歷史上有太多的名將,每一個朝代中都可以隨便列出不少,甚至時常還想將不同時代的名將放到一起作比較,不過大多時候都是各執己見。比如像三國時期,簡直是名將如雲,並且有關他們的小說、著作以及影視作品都很多,也方便我們了解三國這個時期。
  • 《三國演義》白袍將軍抬棺之戰,關羽言「真吾敵手!」
    《三國演義》白袍將軍抬棺之戰,關羽言「真吾敵手!」龐德「其人少不務農,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身高八尺,面黑髮黃,首不能回顧,衣不能任體,跣足履山谷,猿猱不能比其健。手斫木成器,斧斤何以及其利?臨戰陣,衣青袍,跨白馬,軍中號為白馬將軍!」勇名介紹:西涼勇將;長而好勇,智謀不弱於雲長;關某威震華夏,未逢對手,今遇令明,真勁敵也;老年關羽言「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著名戰例:大戰關羽、兩戰魏延,兩戰關平!
  • 成功絕非偶然,陳慶之和他的七千白袍軍封神之路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攻陷敵國都城的名將也很多,但是同時具備這兩點的只有陳慶之一人做到了。 在我最初的想像中,陳慶之應該是如同長坂坡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一般,是一位武藝卓群英姿颯爽的威猛將軍,而現實中,陳慶之只是一個41歲才開始領兵的文弱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