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收到老戰友鄭世雄贈予我的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17萬餘字的《媽祖精神摭談》(以下簡稱《媽祖》)一書,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慢慢品味閱覽。我知道世雄戰友聰穎靈慧,頗有文學修養,亦擅長詩詞創作,但沒想到竟然會研究起了媽祖精神,還能出書。讀後才知,他的家鄉福建莆田原是媽祖出生地,從小就對媽祖的神奇傳說故事感興趣,還常參加媽祖節慶巡境活動,耳濡目染,為媽祖的大愛精神所感動,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從軍多年轉業後饒有興趣地從事起了媽祖精神的探討與研究,且堅持30多年,結下不解之緣,成了這方面的學者專家裡手,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報刊發表了幾十篇見解獨到、具有拓展性、前瞻性的論文,也就水到渠成出版力作了。
《媽祖》由全國政協十屆副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會會長張克輝親自作序,可見書的分量與價值。《媽祖》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敘述清晰,結構嚴謹,從社會基礎、文化傳承、親民意識、愛國情懷、崇善觀念、人格魅力、神格威力、社會意義等方面,對媽祖精神,作了系統、充分論述。詮釋了媽祖文化之所以成為古代海洋文化的旗幟,是海洋精神的標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對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媽祖文化與信仰文化、媽祖文化與愛國主義之間的關係作了深刻的探討與解析。全書對媽祖精神之核心是大愛無疆這一觀點,在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論證與闡述。書中的新聞通訊、遊記、散文、詩詞作品等,則反映了近年媽祖文化發展交流的縮影與軌跡,其中抒發的情懷與感慨,提出的見解與暢想,可謂對媽祖精神的探討與弘揚,殫精竭慮。全書38個篇章,闡述精闢,哲理鮮明,史料翔實,引經據典,環環相扣,融會貫通,娓娓道來,很有說服力、滲透力,從全方位對媽祖精神作了詳盡的詮釋與講述,讓不了解媽祖的人,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不知媽祖精神的人,有了心靈的感應;不懂得為何宣揚媽祖的人,有了醍醐灌頂的醒悟。「摭」,是指撿拾現成的事例或語句,但作者在現有史料的基礎上多有提升、拓展與引深,用詞精當貼切,敘談深入淺出,頭頭是道,刻骨銘心,入木三分,令人心悅誠服,從中得到諸多啟迪與教誨。
對於媽祖,我幾乎是一無所知,即使聽說,也就是說說而已,以為那只是一則神話傳說,有著濃厚的迷信色彩,對諸多問題不知其然。讀了《媽祖》,才眼前一亮,心領神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媽祖於宋太祖即位的公元960年出生在福建湄洲灣畔漁村,姓林名默,從小跟隨父兄出海,熟習水性,通曉天文氣象,善駕舟楫,具有善良、勇敢、勤勞、智慧、樂於助人的高貴品質,多次為在大風浪中遇險船隻消災解厄,化險為夷,直至28歲那年為救難而身亡。媽祖這位為人排憂解難、捨己救人的女俠不幸遇難,湄洲灣一帶的鄉親悲痛欲絕,反響強烈,誰都不信他真的沒了,卻更願意相信她是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於是自發地在她「升天」的地方為她建廟塑像,且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和九月初九媽祖忌辰都舉行祭祀,年復一年,日久天長,世界各地近30個國家和地區,為媽祖建廟達六千多座,信眾近3億。隨著求神庇護,媽祖的神威、神助,驗證神靈、顯聖,這位集立德、行善、大愛、真善美於一身的普通女子成了「天上聖母」的女神,影響之大,是其他民間信仰難以企及的。歷代皇帝曾36次予以褒封,成為一種「庇民」「護國」的神聖支柱、神威顯赫的精神力量,神話傳說演繹成媽祖信仰,廣為流傳,經久不息,以致於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標誌著媽祖作為和平之神登上了世界巔峰。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把「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作為「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的內容,列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布局,標誌著媽祖文化已經作為頂層設計進入國家發展戰略,在新時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將會大有作為。
媽祖,之所以由一位民間普通女子蛻變成「神」,由莆田走向全國繼而名揚世界?當然主要是反映人們在落後的社會對於神助的企盼與嚮往,另方面是隨著宣揚力度的不斷擴大與加強,自然而然地將其完美的人格、大愛無疆的精神,演繹成了一種極度相信和崇高的信仰,要以她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與榜樣。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信仰的威力是無比的。在過去經濟落後、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遇到困難、艱險就找神靈護佑,用信仰支撐,一旦有了精神寄託,就會開發智力、想出辦法,產生動力與勇氣,敢於搏擊,一些難題亦就迎刃而解,這其中不能排除機遇與巧合,然而也必然會把這些當做神助。其實,這「神」,只是一種幻覺,一廂情願的企望,原動力還是來自自身及當時環境的影響。所謂心誠則靈,心想事成;虔誠篤信,智慧即生;信而仰之,神威將至。
信仰,自古就有,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榜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信仰,它是推動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世界多國以各種各樣的教義作為信仰,例如基督、耶穌、佛教、道教、伊斯蘭教等;為求解放爭自由的革命者則以馬克思主義作為信仰,堅持不懈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如今,我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合作共贏,也應該是作為人類要求進步的信仰,為之而奮鬥,實現美麗夢想;就我國而言,就是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兩個百年奮鬥目標。
有英雄而不崇拜、敬仰的民族是可悲的沒有出路的民族,只有信仰崇高,奉獻大愛,才能求得發展與生存。媽祖精神,在漫長的歷史中,主要以信仰文化、民間文化的形態進行交流、弘揚,它大愛無疆的內涵博大精深,必將在精神文明的洪流中永久傳承發揚光大,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堅持信仰,就有力量,就能體現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理想。弘揚媽祖精神,為信仰而奮鬥不息!我想,這也許就是作者出版《媽祖》的初衷吧!認真地讀一讀這部不可多得的著作,這對確立人生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人生目標,必有好處,獲益匪淺!
(2020年12月1日於北京市朝陽區軍休十五所,作者系83周歲休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