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蛋白讓人類感知指尖觸覺

2020-12-26 科學網

這個蛋白讓人類感知指尖觸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8 13:50:02

德國馬克斯·德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Gary R. Lewin課題組發現,USH2A是一種梅氏小體蛋白,是小鼠和人類正常振動感應所必需的。該研究於2020年12月7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神經科學》。

研究人員發現在梅氏小體內的Schwann末端細胞中發現了USH2A,這是一種具有極大胞外域的跨膜蛋白。致病性USH2A突變會導致Usher症候群,並伴有聽力損失和視力障礙。研究人員發現,具有雙等位基因致病性USH2A突變的患者,以及缺乏USH2A的突變小鼠,在觸覺感知上也有明確和特定的損傷。根據Ush2a-/-小鼠的記錄,前爪迅速適應了支配梅氏小體的機械感受器,並顯示其振動敏感性大大降低。但是,在感覺神經元中未發現USH2A蛋白。因此,梅氏小體末端器官中USH2A的缺失降低了機械感受器的敏感性以及振動知覺。因此,一種系鏈蛋白需要用於促進小幅度振動的檢測,這對於感知細粒觸覺表面必不可少。

研究人員介紹,指尖機械感受器包括感覺神經元末梢以及形成終末器官的特殊皮膚細胞。敏感的振動感應神經元與皮膚中的梅氏小體相關。

附:英文原文

Title: USH2A is a Meissner’s corpuscle protein necessary for normal vibration sensing in mice and humans

Author: Fred Schwaller, Valrie Bgay, Gema Garca-Garca, Francisco J. Taberner, Rabih Moshourab, Brennan McDonald, Trevor Docter, Johannes Khnemund, Julia Ojeda-Alonso, Ricardo Paricio-Montesinos, Stefan G. Lechner, James F. A. Poulet, Jose M. Millan, Gary R. Lewin

Issue&Volume: 2020-12-07

Abstract: Fingertip mechanoreceptors comprise sensory neuron endings together with specialized skin cells that form the end-organ. Exquisitely sensitive, vibration-sensing neurons are associated with Meissner’s corpuscles in the ski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USH2A, a transmembrane protein with a very large extracellular domain, was found in terminal Schwann cells within Meissner’s corpuscles. Pathogenic USH2A mutations cause Usher’s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hearing lo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We show that patients with biallelic pathogenic USH2A mutations also have clear and specific impairments in vibrotactile touch perception, as do mutant mice lacking USH2A. Forepaw rapidly adapting mechanoreceptors innervating Meissner’s corpuscles, recorded from Ush2a/ mice, showed large reductions in vibration sensitivity. However, the USH2A protein was not found in sensory neurons. Thus, loss of USH2A in corpuscular end-organs reduced mechanoreceptor sensitivity as well as vibration perception. Thus, a tether-like protein is required to facilitate detection of small-amplitude vibrations essential for the perception of fine-grained tactile surfaces.

DOI: 10.1038/s41593-020-00751-y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51-y

相關焦點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此外,還可以利用觸覺來檢測物體的滑脫,進而發展人類對身體的認識。觸覺將壓力、振動、疼痛、溫度等多種感覺信息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類感知周圍環境,避免潛在的傷害。研究表明,與視覺和聽覺相比,人類的觸覺在處理物體的物質特徵和細節形狀方面更勝一籌。
  • Piezo蛋白的故事:觸覺、聽覺和本體感覺背後的觸感機制
    從掐痛到輕撫,科研人員正在逐漸揭開壓力敏感蛋白的面紗——正是依靠這些蛋白,細胞才能感知張力和壓力。研究人員已經開始考慮使用藥物(例如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調節力敏蛋白。機械敏感蛋白有助於感知體重對骨骼的壓力,但是如果沒有重力作用,它們的功能就會大大減弱。生活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只能通過抗阻訓練,彌補這種情況。
  • 新型AI「光指」能看見力的大小,無盲點定位觸覺,精度近人類手指
    機器人在視覺和聽覺方面已經處在不斷進化的階段,但是對於觸覺、嗅覺和味覺,它們幾乎「一無所知」。如果之後要和機器人做朋友,我們當然不希望在和它們握手或者擁抱的時候被擠壓骨折。聰明的機器人需要觸覺。人類皮膚能感知觸覺、痛覺、熱覺等多種感覺,其中觸覺感知最為重要。
  • 機器人也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分析能力?
    打開APP 機器人也將擁有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分析能力? 機器之心 發表於 2020-12-23 10:31:27 人類善於利用手指觸覺來感知物體的物理特性(包括質量、重心、轉動慣量、表面摩擦等),從而完成高難度的控制任務。
  • 未來福音:類似於人類觸覺的人工觸覺系統問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近年來,科研者對於觸覺感知系統的研究愈發深入:輕薄具有彈性的納米網格觸覺電子皮膚,使機器擁有類人感知的觸覺系統在進一步加精。優良的觸覺感知系統作用巨大,下面介紹其多元化的應用場景:(1)觸覺電子皮膚假肢上覆蓋帶有大量傳感器的電子皮膚,使得殘疾人士可以在複雜的環境中靈活自然操縱假肢。但是這裡要解決一個感應器讀取感知信息的速度問題。將電子皮膚運用在遊戲,電影行業想必也可以給顧客帶來身臨其境的全景沉浸式體驗。真是令人嚮往。
  • 通過觸手感知味覺?章魚化學觸覺的分子基礎
    海洋環境中,由於許多信號分子難溶於水無法在水環境中擴散,海洋生物感知這些信息則需要通過不同形式的以接觸為基礎的化學感知方式來實現,章魚(Octopus)就是一個典型的通過接觸性依賴的化學感知方式實現環境感知的例子。章魚(Octopus)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八腕目、章魚科,其神經系統複雜且2/3神經元分布在八條靈活的觸手中。
  • 神經擬態晶片可讓機器人擁有觸感,感知比人類快1000倍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利用英特爾神經擬態晶片Loihi開發了一種人造皮膚,能夠讓機器人以比人類感覺神經系統快1000倍的速度檢測觸覺,還可以比眨眼快10倍的速度識別物體的形狀、質地和硬度。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新近一期的《機器人技術:科學與系統》雜誌上。
  • 新型電子皮膚:更像人類皮膚,可同時感知溫度和應力!
    我們將失去觸覺,無法感知冷暖和疼痛,無法對大多數情況做出反應。皮膚不僅是器官的保護殼,還是生存所需的信號系統,它提供了關於外界刺激和溫度的信息。觸覺感受器,緊密地分布在整個皮膚上,感受溫度或者機械刺激(例如觸摸或揉捏)並將其轉化為電信號,然後傳送給大腦。人類皮膚的層次、觸覺感受器和附屬物。
  • MIT開發出帶觸覺柔性機械手,能靈活操作電線等可變形物體
    他們在公開視頻中演示了這對機械手插耳機線的過程:「左手」輕輕夾住耳機線的尾部,「右手」夾住耳機線一側並進行滑動,在感知到插孔時停止並調整姿勢,讓耳機線插頭對準孔位。此時「左手」手指配合鬆開耳機線,「右手」隨之將耳機插頭插入插孔。視頻顯示,面對操作過程中人為造成的外力幹擾,機械手做出了及時調整。
  • 通感,感知的流動
    Synethesia, 通常被譯作「聯覺」或「通感」,是一種特別的感知狀態。比較科學的描述是,「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識。」比如納博科夫,聽覺上的刺激,可以引發視覺上的對於色彩的感知。這種關聯不是刻意規定下來的。
  • Nature:新研究發現PIEZO2蛋白有助人們知道何時排尿
    2020年10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讓我們有觸覺的主要傳感蛋白也是膀胱充盈感的基礎,並使得正常的膀胱功能成為可能。這一發現標誌著基礎神經生1物學取得關鍵進展,也可能為膀胱控制和排尿問題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
  • 藏汙納垢還不斷生長的身體部位,卻保護著人類走過了演化之路
    正常情況下,人類指甲月平均生長3.5毫米,也就是年平均生長4.2釐米,而且指甲的生長伴隨人一生,從我們還是個胎兒時就開始了。胎兒長到5個月左右,當手腳發育完成後,手腳的指尖就會長出堅硬的保護殼,到他們出生,小小的保護層基本上已經長成了完整的指甲。如果把時間線從一個人擴展到到整個人類演化上,那指甲的出現大約可以追溯到5800萬年到5500萬年前。
  • 從傳遞疼痛到自主修復,電子皮膚離人類皮膚還遠嗎?
    電子皮膚,是對人類皮膚進行模擬甚至是還原,從而使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的觸覺。通常情況下,為了模仿人類皮膚的功能和機械特性、能夠像衣服一樣附著在設備表面,電子皮膚多由輕薄、透明、柔軟、拉伸性優良的材料製成。理想的電子皮膚應具有快速響應的觸覺感知和反饋能力、良好的擴展性和耐用性。
  • 機器人也能甩筆,擁有觸覺分析能力,上交獲IROS 最佳論文獎
    機器之心發布機器之心編輯部人類善於利用手指觸覺來感知物體的物理特性(包括質量、重心、轉動慣量、表面摩擦等),從而完成高難度的控制任務。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也會擁有觸覺分析能力。來源 iros2020.org (http://iros2020.org/)下圖為機器人觸覺分析的流程通過握著物體旋轉一定角度和抖動物體來感知物理特性,從而推斷出最佳的控制策略實現甩筆。
  • 劉慈欣:人類無法感知,但四維生物可能就在身邊
    劉慈欣:人類無法感知,但四維生物可能就在身邊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生存的宇宙當中,能感知到的空間維度有長、寬、高。這三個維度非常好地理解,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現在不已經不再局限於宏觀世界的探索,而是轉向了微觀世界。
  • 感覺統合的三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之間的聯繫
    總之,大家知道,前庭覺、觸覺、本體覺這三大主要感覺系統,再加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共同構成了人體的感知系統,然後再配合大腦、神經元的統合管理,就組成了人體的感覺統合整體。我們知道,兒童早期主要通過觸覺刺激來獲取外界信息,所以觸覺系統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獲得外界刺激的多少。而刺激信息的傳導傳輸會經過前庭神經核的處理,因此會促進前庭神經核的發育。所以,觸覺系統的運作狀態和所提供的神經刺激的數量與品質,對前庭覺的發展影響非常大。所以,如果我們發現一個6歲的孩子前庭覺發展明顯不足,那麼幾乎可以斷定這個孩子的觸覺系統發展也是明顯不足的。
  • 家庭觸覺按摩操作詳解,解決孩子觸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問題
    前兩章我們學習了觸覺系統的相關的基礎知識及觸覺系統失調的表現,本章我們將學習如何進行觸覺系統的訓練。對於孩子的觸覺訓練最好的方式是採用觸覺按摩,這樣觸覺鍛鍊得更全面、更充分。所以,我們著重介紹觸覺按摩的方法,後面再介紹幾種簡單的觸覺訓練遊戲。觸覺訓練根據觸覺系統的發育特點,我們把觸覺訓練大體可以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運用的按摩手法略有不同。
  • 研究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研究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37:40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D. Ginty及其研究組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出人工皮膚:觸覺障礙者的福音
    皮膚是我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能讓我們通過觸覺感知世間的物體。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且具有高級組織結構的器官,它的功能是防止細菌侵蝕和感染、保護人體、調節體溫以及排洩體液等。
  • 通過皮膚生物力學來執行有效的觸覺計算
    儘管科學家們對觸摸或觸覺的研究已經有一個多世紀了,但其工作方式的許多方面仍然是個謎。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觸覺研究員Yon Visell表示:「觸摸感尚未得到充分理解,即使它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能力的核心。」「我們用手做的任何事情-拿起杯子,在名字上簽名或在包裡尋找鑰匙-如果沒有觸覺,這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被捕捉到的感覺的本質。皮膚或其處理方式,以實現感知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