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是非。
沒想到,這句來自武俠小說裡的話,如今放到代表人類最高科技的晶片產業,竟同樣適用。
中國晶片製造絕對的龍頭公司,中芯國際曝出「大瓜」——聯合CEO梁孟松出人意料地向公司董事會遞交辭呈,原因是他「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這一消息,立刻在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引起震動。
本月初,中芯國際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涉軍企業」黑名單,引發外界擔憂,中芯國際的供應鏈是否因此會受到影響。作為目前中國大陸唯一能量產14納米晶片,並有志於突破7納米晶片製造的行業領頭羊,中芯國際在這個關鍵時期,本應該團結齊心,一致對外,不料卻曝出高管「內訌」,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梁孟松提出辭職的直接導火索是,中芯國際邀請行業「泰鬥」級人物蔣尚義擔任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蔣尚義在2016年至2019年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之後,蔣尚義加入武漢弘芯,擔任CEO。武漢弘芯,就是那個號稱投資千億,結果被曝廠房土建工程爛尾的晶片項目。
中芯國際的這份任命公告是12月15日晚間宣布的,而梁孟松說,他在12月9號早上才得知這一消息。
這麼重要的一項人事任命,竟然快到對外宣布了,作為公司聯合CEO,才被臨時通知了一聲,難怪梁孟松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公司有把我這個聯合CEO放在眼裡嗎?
梁孟松在半導體行業有超過30年的工作經歷,是圈內公認的技術大牛,2017年加入中芯國際,至今還不滿四年。用他的話說,在1000多個日子裡,他「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納米到7納米,共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如果梁孟松真的離開,對中芯國際來說絕對是個重大損失。「內訌」事件曝光後,今天中芯國際A股、H股雙雙大跌。
值得一提的是,蔣尚義和梁孟松淵源頗深,兩人都曾在臺積電工作,那時,蔣尚義是梁孟松的上司。
2006年,蔣尚義退休,臺積電準備規劃兩個研發副總,梁孟松本來志在必得,認為自己肯定能升職,結果卻意外落選。
一氣之下,梁孟松不惜背負「叛徒」的罵名,從臺積電拉了一幫人馬,加入了韓國三星。有知情人士稱,三星給他開出了難以拒絕的待遇,三年可以賺到在臺積電10年的錢。在三星,梁孟松還獲得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尊重,比如,三星出動行政專機,載著他往返臺灣地區和韓國。
梁孟松也不負眾望,幫助三星14納米技術實現大跨越,並打敗臺積電,搶下高通處理器的訂單,臺積電損失慘重。為此,臺積電和梁孟松還打了長達4年的官司,梁孟松最終敗訴。
看來,作為打工人,不管職位高低,被尊重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這不是梁孟松第一次傳出要離開中芯國際的消息。此前,有傳聞說,梁孟松因為與另一位聯合CEO趙海軍關係不和,於是提出離職,最終被證實為謠言。這次,中芯國際表示正在核實梁孟松的真實意願,梁孟松的去留,還未有定論。
這也不是中芯國際第一次曝出高層「內訌」事件。2011年,時任公司CO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爆發內鬥,結果最後兩人都離開了中芯國際。
晶片,是我國科技發展的一大短板,也是美國對中國企業進行打壓的重要「武器」。如何在晶片領域有所突破,是我國上上下下面臨的重要挑戰。
但在現實中,我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卻遇到了不少波折,多個地方的晶片投資項目陸續出現「爛尾」,落得一地雞毛。
比如上文提到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出現資金鍊危機,重金購入的光刻機也被抵押,建設工地停工,土地遭查封;
成都格芯項目,規劃投資90.53億美元,結果項目還沒投產,就於去年5月宣布關門了;
此外,傳出爛尾的晶片項目還包括南京德科碼、德淮半導體(淮安)、承興半導體(寧波)、陝西坤同半導體等等。
中芯國際,承載了全國對晶片領域取得突破的重大期望,這次又傳出「內訌」事件,只叫人一聲嘆息。
時間如此緊迫,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經不起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