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關內侯什麼來頭,敢劍指相邦?商鞅變法指出:他有這實力

2020-12-27 騰訊網

距離嬴政摔孩子,車裂嫪毐,親政,東出,統一天下還有多久?《大秦賦》已經播出近四十集,但是目前秦國的權利依然把持在太后,呂不韋,嫪毐手中,嬴政似乎被排除在外,在朝堂上嫪毐都敢讓御史宣讀詔令,嬴政還得事事與太后和呂不韋商量,為了救成嬌還得去求母親讓她勸相邦。這使得嬴姓宗族大為不滿,唯恐江山落入他姓之手?

其實在大秦賦前一部分一直以為駟車庶長是宗室之首,贏傒被授予駟車庶長,可是對秦莊襄王感激泣零,大有為他肝腦塗地的意思。而他後來與上將軍與丞相同時被列為託孤重臣,已足以看出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一文一武還有一個宗室。

可是後來自己卻被相邦以及太后處處排擠,甚至還被一個假寺人嫪毐踹了一腳,這口氣心裡難安。當嫪毐被封為長信侯時,自己越發感覺此人留不得,於是派人去往雍城,找關內侯主持大局。而關內侯來時,確實非同小可立刻除了公子虞的宗籍,而且還劍指當朝相邦呂不韋,甚至還說出廢王的話,可見他確實有不一樣的威望。關內侯到底什麼來頭?

其實在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時便制定了這二十等軍功爵制,到了漢代大體上也採用這種,但是有所改變,最低的是一級公士,授予標準是殺掉敵方的一個甲士,也就是一個軍官,而最高的是二十級的徹侯也被稱為通侯和列侯。

關內侯是第十九位,僅比列侯低一些,駟車庶長是第十七位,它前面還有一位第十八的大庶長,而關內侯雖然沒有國邑,但是有食邑,可以徵收租稅,並且有歲俸,大約是950石,秦國的度量單位一石大約是30多公斤,而且這爵位還可以世襲罔替,有些清朝鐵帽子王的意思。

而能成為關內侯一定是有著突出貢獻的,或者宗族極具威望的,並且看他在雍正守護宗廟可以看出他確實稱得上宗室首領,他就像蒙驁,廉頗一樣,因為戰功卓著,在軍中威望甚高,即便沒有虎符,恐怕也有人追隨。而關內侯手中沒有實權,但是靠著關內侯的名聲,依然可以籠絡一大片宗室子弟。

而春秋戰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可是宗室的觀念根深蒂固,否則朝堂上怎麼會有楚國羋姓,秦國贏姓,而呂不韋雖然是大王仲父,但是說到底是外臣,當然排除呂不韋是嬴政生父的說法,他雖然可能不懼怕一個手中無實權的關內侯,但是一定忌憚後面的秦國嬴姓。

這也是為什麼太后阻止嫪毐與關內侯作對,但是李斯很聰明,他讓公子虞私自行事,打著長信侯的名字逮捕關內侯,這一下恐怕立刻就激化嬴姓子弟和外臣之間的關係,畢竟這相當於打了他們的臉,而他們要想翻身就必須依靠著嬴政,讓嬴政親政也就近在眼前了。談到這裡就需要說一說文信侯,長信侯與他們的區別。

在周朝採用的是分封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而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這是需要裂土封侯,真正有實權的。商鞅變法自然是要廢除這些,也難怪會招致很多舊貴族的聲討,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封君爵位,這是為了更好地推行軍功爵制而出現的一種緩和制度,可以獎勵功臣,也可以保護舊貴族。

所以這個爵位的封賞有些隨意。可以是有功之臣,比如商君商鞅,文信侯呂不韋,穰侯魏冉等,也可以是寵臣長信侯嫪毐,還可以是宗室舊貴族如平原君趙勝,孟嘗君田文,渭文君,他們憑藉著貴族身份便得到封賞,當然他們做出突出成就時,也有了官職。

而這個封君爵位大體上就分為君和侯,侯高於君,比較明顯的便是趙偃和趙佾兩兄弟,趙佾本是趙國太子,爵位是春平侯,後來入秦為質,等到回國時,弟弟坐上王位,而自己被削爵,貶為春平君。

而到了漢代,正所謂漢承秦制,並且劉邦認為秦朝二世而亡是因為沒有封國,於是採用郡國並行制度,將功臣和兒子分封諸國,當然他們也有爵位,比如平陽侯曹參,淮陰侯韓信,甚至還有漢代末期的費亭侯曹操,漢壽亭侯關羽,宜城亭侯劉備等。他們都屬於列侯的範疇,但是在史書中記載列侯大者食縣,其次食鄉,再次食亭,所以也有高低之分。

總結

《大秦賦》開播至此,出現了口碑兩極分化的趨勢,尤其是都已經劇情過半,還在演繹著宮鬥戲份,讓很多歷史迷感到失望,畢竟一部經典的大秦帝國系列不能夠就這樣毀在前面過多的鋪墊上面,後面較少的劇情,怎麼展現出嬴政一統天下的王者之氣,畢竟大秦賦要扣在秦和賦上面,而不是趙姬和他的枕邊人,相比較他前幾部的大秦帝國確實有些瑕疵。

即便對電視劇情失望也不要緊,畢竟大秦帝國系列從其他地方也可以一睹風採,那就是紙質文學,相比較影視劇,紙質版的大秦帝國更具內涵,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也許一部電視劇看完之後,很難會去再回味,但是紙質文學放在那裡,平常時間便可以體驗書香四溢,如今只需要200多元,全套6部便可帶回家,老人小孩都可閱讀,真正體驗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於宇內。

相關焦點

  • 《大秦賦》關內侯是誰?關內侯有歷史原型嗎?
    《大秦賦》裡趙太后和呂不韋把持朝政,趙太后此後寵信嫪毐,不僅封嫪毐為長信侯,還把魏國進獻的五座城池送給嫪毐當封地,這一做法引起嬴姓宗室的不滿,嬴傒將關內侯從雍城請到鹹陽
  • 《大秦賦》中:關內侯是誰?為何連呂不韋都忌憚他?
    換而言之,呂不韋作為秦國丞相,也即是百官之首,照樣不敢和這位年邁的關內侯正面交鋒。那麼,問題來了,關內侯是誰?為何連呂不韋都忌憚他?一首先,說到關內侯,這就必須涉及到秦國的爵位體系了。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關內侯甚至表示自己可以將秦始皇嬴政從宗室中除名,擁有這一權力,無疑讓丞相呂不韋都忌憚不已。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關內侯出現在秦國都城鹹陽就是為了除掉嫪毐,嫪毐也不是坐以待斃之人,選擇派人除掉了關內侯。
  • 大秦賦最新:關內侯是誰?為何連呂不韋都忌憚他?
    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元年),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河南洛陽十萬戶作為他的食邑。對於呂不韋的文信侯,就屬於徹侯(列侯),這也是秦國臣子的最高爵位了。對於呂不韋來說,幫助嬴異人(子楚)登上了秦國君主的寶座,又擔任百官之首的丞相,還是秦始皇嬴政的仲父,被封為文信侯,確實是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不過,在《大秦賦》中,嫪毐獲得徹侯(列侯)的爵位,則引起了渭陽君嬴傒等宗室的反對。
  • 四十年考古:解鎖《大秦賦》前的商鞅變法
    近日,央視八套《大秦賦》的開播吸引無數觀眾的眼球,令各位觀眾紛紛大呼:彩!彩!彩!但你可知形成於戰國中晚期,秦國獨大的局面背後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讓秦國從此走向崛起的商鞅變法之地在今日西安市閻良呢?
  • 《大秦賦》引出一個疑問,大家都有爵位,封君和封侯有什麼區別?
    我記得三國裡有「君侯」這樣的稱呼,而漢代的封侯制就是對戰國封君制的繼承,足夠說明君和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秦國封的侯屈指可數,除了王翦父子之外,還有呂不韋(文信侯)、嫪毐(長信侯)、商鞅(列侯)、魏冉(穰侯)、範睢(應侯),《大秦賦》中提到的「關內侯」找不到出處,但這個爵位確實存在。而被封君的人就多了去了,《大秦賦》中出現的就出現了渭陽君、魏文君、昌平君(後來被擁立為楚王)、昌文君、安國君、長安君等等一大群,但這些人的地位遠遠不能與被封侯的人相提並論。
  • 《大秦賦》中的秦國依賴商鞅變法強盛,是社會進步還是社會退步?
    《大秦賦》雖然罵聲一片,卻也形成了一股「秦熱」。至少我最近的流量好看多了。過去寫先秦古代史的一些問題,哪裡會有人看啊?關於秦滅六國,現在有些奇怪的論調:野蠻戰勝了先進。基本論點是認為秦法苛烈,商鞅變法並非是社會的進步,反而是倒退,用「國家奴隸制」來形成戰鬥力,滅亡了六國的「先進民主」。要不說所有的古代史,其實都是現代史呢,這種論調究竟何意,不言自明了。商鞅變法在那個時代具有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當然這種變法絕非完美,甚至簡單粗暴。
  • 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外邦貴族可以出錢贖罪,王子無功可得封地!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網絡上各路秦吹無不活躍起來,為大秦制度歡欣鼓舞,由於大秦帝國的底層敘述邏輯是近代中國苦難史+改革開放,所以受小說影響,軍功爵制度等於打破升級壁壘+加強社會流動的先進改革而大加吹捧。但其實這一制度並不先進,更談不上公平公正,受益者只是以衛鞅為代表的一小群山東客卿,當時的秦人自己都承認,老秦人生活非常苦難。
  • 《大秦賦》嫪毐徹底飄了,借贏虞之手除掉關內侯,結局早有伏筆!
    #文/羅小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鄔君梅、李乃文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該劇講述了傳奇歷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朱珠在劇中飾演的女主角趙姬,她美貌出眾,卻愛情至上;張魯一飾演的是嬴政,他高瞻遠矚,霸氣沉穩,他們同框被網友吐槽更像情侶而不是母子。在這波瀾壯闊的歷史正劇中,趙姬、嬴政、嫪毐這三人之間的愛恨糾葛,是全劇最大的看點和噱頭。
  • 《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雍城,對秦國有什麼特殊意義?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雖然主要講述的是秦滅六國的故事。不過,其大量的篇幅,還是集中在秦國這一個諸侯國身上。在此基礎上,不僅秦國的人物獲得了較多的刻畫,秦國的城池,同樣引起了觀眾的關注。比如在秦國都城鹹陽之外,雍城就是《大秦賦》中反覆提到的城池。在《大秦賦》中,趙姬太后曾長期留在雍城,這也是他和嫪毐生下兩個孩子,卻能夠瞞住秦王嬴政的重要原因。
  • 《大秦賦》的正確打開方式,你需要了解這些歷史背景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自12月開播後收穫了無數觀眾點讚,許多人都評價該劇是近年來難得出現的一部國產歷史正劇。今天夜讀史書就借《大秦賦》這個話題與大家聊聊關於秦國歷史上的那些事。不過正所謂行行出狀元,秦非子善於養馬,馬匹只要一經他手,就會又肥又俊。周天子聽了秦非子的事跡後非常高興,認為秦非子調養出大批良馬於國有功,因此將秦地冊封給他,這便是秦國的由來。
  • 《大秦賦》徹底淪為了「大情婦」,氣死趙王偃,但背後真相是什麼
    但是這在短促的時間裡,大秦帝國卻決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走向,除了有秦始皇的實現大一統的霸氣之外,還有制度,那麼這個制度也就是在歷史書中經常出現的「中央集權制度」,也就是在公元之前,大秦已經擁有二十世紀諸多世界霸權大國的政策,這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壯舉。
  •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整部《大秦帝國》就是講述從秦孝公開始的秦國六代君主,一代代秦王承前啟後才完成最後的偉業。開啟這段王霸偉業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就是商鞅。因為商鞅主導的秦國變法,才真正啟動了秦國的自強之路。因為商鞅的變法,從此有了法制這個概念。
  • 《大秦賦》渭陽君誅殺嫪毐 秦王卻斬其手臂反常舉動藏有深意
    《大秦賦》渭陽君誅殺嫪毐 秦王卻斬其手臂反常舉動藏有深意時間:2020-12-15 23: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秦賦》渭陽君誅殺嫪毐 秦王卻斬其手臂反常舉動藏有深意 《大秦賦》中,渭陽君其妻在街上遭嫪毐侵犯而亡,且此時她已經懷有渭陽君子嗣。
  • 大秦發家史:商鞅變法,貧弱小國的崛起之路
    上期說到商鞅與秦孝公一拍即合,決定在秦國實行變法,來謀求秦國的崛起,以便在諸侯爭霸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其實在那個時代,最先採取變法強國措施的並不是秦國,然而雖然其他國家變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於改革得不徹底,所以大都以失敗告終。
  • 誅嫪毐、滅呂相……看看《大秦賦》嬴政的治國手段
    《大秦賦》在央視8套播出後,再一次掀起了歷史熱。2009年播出的《大秦帝國》系列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商鞅變法後重視農業,抑制商業,發展民生,改革兵制,最後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從而一統天下,以及鼎盛的秦朝如何逐步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整個秦國為主要素材來展現故事情節的歷史劇。
  • 落幕之時,難說再見|《大秦賦》
    《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也迎來了劇終。從商鞅變法到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大秦帝國》系列的四部電視劇,向觀眾展示一個弱國變法圖存最終成功逆襲的勵志故事。雖然《大秦賦》因為劇情設計上的硬傷,譬如宮鬥劇情過多過長、嬴政選角不合適導致槽點滿滿,但不可否認的是,《大秦賦》還是跟之前的《裂變》、《縱橫》、《崛起》做了一個不錯的銜接,應該來說也是一部不錯的歷史題材劇。
  • 商鞅變法成功了,可是他自己到底是不是就成功了呢?
    秦孝公在這份文告中,聲明自己主宰的大秦,先有穆公的偉業,後有獻公的功勳,中間留下衰落的遺恨。現在,自己要振興祖先的基業,開創屬於秦國的光榮與夢想,急需要所有人的幫助。這位迫不及待的君主,並不是要徵召凡夫俗子們,按部就班常規的策略,而是急需「出奇計強秦」(超常規的策略,能使秦國在短期內強大)。
  • 都是改革先驅,為何楚國吳起人亡政息,商鞅促成大秦統一天下?
    編者按:隨著近期《大秦賦》熱播,大秦吞滅六國的歷史又被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大秦的一統天下,始自商鞅變法,也是《大秦帝國》第一部所描述的內容。商鞅變法歷史課上大家都學習過,也都知道商鞅最後被車裂而死。那為什麼商鞅的變法沒有人亡政息?最後幫助秦國統一天下呢?
  • 《大秦賦》中本為周王室養馬的秦人,為何能從西陲小國,統一天下
    另外,秦人和西戎比較,不管是單兵實力、還是聯合作戰實力,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因此,秦國能夠守住自己的土地就極為不錯了,吞併西戎,這完全是痴人說夢,秦人不敢想,因為按常理來講,西戎還是太過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