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是身體上最為重要的消化器官,大部分進入體內的食物依靠腸道消化吸收,但生活中的壞習慣卻會影響腸道健康。冬天來臨,很多人為了打發無聊的時光,一邊嗑瓜子一邊看電視或聊天。瓜子是經濟實惠的堅果,其中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中壞膽固醇含量,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但錯誤的吃法卻會引發腸癌。
為什麼吃瓜子會引發腸癌?
本身葵花籽屬於營養價值高的堅果,其中含有鐵、葉酸、多種維生素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等,為身體補充所需營養。然而大部分人偏愛於多味瓜子,這些瓜子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會添加太多物質如鹽、香精、甜蜜素以及香料等,吃太多易引起高血壓或高血脂等。多味瓜子用太多香料會掩蓋黴變的瓜子,其中含有黃麴黴毒素,在體內積累到一定量時可誘發肝癌。
另外一次性嗑太多瓜子會消耗胃液和唾液,影響食物消化,進而導致腸胃疾病。此外瓜子中含有大量脂肪,攝入太多脂肪會紊亂菌群環境,影響腸道健康。對於喜歡吃瓜子的人來說需選擇原味的,不能一次性買太多,因為存放時間長可能會變質。另外控制每天吃瓜子的量,不能超過25克。
還有哪些食物會誘發腸癌?
1、油炸和燒烤類食物
常見的油炸食物有油條油餅、炸薯條或炸雞塊等,外酥裡嫩且沁人心脾,受到眾多人喜歡。不過澱粉類食物經過高溫烹調後可產生丙烯醯胺,這屬於強致癌物質,加工溫度越高,含有的丙烯醯胺越高。肉類食物在高溫下,其中的胺基酸和蛋白質會被熱解,分離出雜環胺,易引起細胞基因突變,尤其是炸得越焦,含有的雜環胺越高。在烤制食物過程中,肉類含有的脂肪可分解掉入炭火上,然後跟肉中蛋白質相結合生成苯並芘,苯並芘進入身體後可經過肝細胞和肺細胞的氧化酶激活,從而轉化成多種代謝廢物,易損傷基因,增加患上癌症機率。
2、臘腸
臘腸是由紅肉做成的,本身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經過一系列風乾或燻幹加工,其中水分流失,膽固醇和脂肪濃縮,成為高脂肪和高熱量食物,進而增加腸胃負擔,使得胃腸黏膜受到損傷。還有,蛋白質中含有氮元素,在體內經過微生物代謝後可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經過微生物分解時易合成亞硝胺,進而傷害食道和腸胃。所以要少吃臘肉或臘腸,每次食用量不能超過150克,一周攝入量不能超過三次。另外也要少吃培根、熱狗或火腿腸等加工肉類。
3、麻辣刺激性食物
嚴寒冬季為能抵禦寒冷,很多人喜歡吃麻辣燙和火鍋。但吃超過65℃以上的食物會燙傷消化道黏膜,黏膜反覆修復和損傷,久而久之增加癌變風險。另外麻辣刺激性食物中含有太多辣椒素,會加重對黏膜損傷,從而導致腸炎或腸癌。
溫馨提示
為了自身健康,拒絕吃以上三類食物。注意飲食清淡、新鮮和衛生,平時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能促進胃腸道蠕動,縮短致癌物質在腸道中停留時間。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