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永安期貨
01
簡介及性質
純鹼(Soda Ash),又名蘇打、鹼灰、鹼面或洗滌鹼,成分為碳酸鈉,分子式為Na2CO3,分子量105.99。
純鹼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和「三酸兩鹼」1中的兩鹼之一,廣泛地應用於建材、石油化工、冶金、食品、紡織、國防、醫藥等國民經濟諸多領域,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碳酸鈉常溫下為白色無氣味的粉末或顆粒,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氣中逐漸吸收水分,會形成結塊。碳酸鈉易溶於水和甘油,微溶於無水乙醇,難溶於丙醇。20℃時每100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鈉,35.4℃時溶解度最大,每100克水中可溶解49.7克碳酸鈉。
碳酸鈉屬於鈉鹽。碳酸鈉在水溶液中水解,電離出的碳酸根離子與水中氫離子結合成碳酸氫根離子,導致溶液中氫離子減少,剩下電離的氫氧根離子,所以其水溶液呈鹼性(pH=11.6)。
碳酸鈉有一定的腐蝕性,穩定性較強,但高溫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鈉和二氧化碳。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時,碳酸鈉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鈉。
碳酸鈉可分別與酸、鹽、鹼發生化學反應。與酸可發生複分解反應,如遇足量鹽酸時,生成氯化鈉和碳酸,不穩定的碳酸立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鈉與其他種類的酸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與鹽可發生複分解反應,例如一些鈣鹽、鋇鹽可與碳酸鈉生成沉澱和新的鈉鹽。與氫氧化鈣、氫氧化鋇等鹼可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沉澱和氫氧化鈉,工業上會用這種反應製備燒鹼(氫氧化鈉),俗稱苛化法。
02
生產工藝
制鹼工藝主要分為合成鹼法和天然鹼法,世界純鹼產能中合成鹼法約佔三分之二,天然鹼法約佔三分之一。合成氨法中又分為氨鹼法和聯鹼法兩類主要工藝。
氨鹼法生產工藝
氨鹼法的生產,主反應過程如下: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氨氣,製得氨鹽水,再通過氨鹽水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最後將碳酸氫鈉煅燒,即得到輕鹼。
氨鹼法生產中用到的氨氣來自於合成氨廠,二氧化碳來自於石灰石煅燒。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煅燒後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鈣(生石灰)。其中二氧化碳用於製造純鹼的主反應過程;而氧化鈣與水反應生產氫氧化鈣(熟石灰),加入沉澱出碳酸氫鈉後的母液中,生成氨氣和主要成分為氯化鈣的廢液和廢渣,而氨氣則可循環用於主反應過程。
聯鹼法生產工藝
聯鹼法將合成氨生產與純鹼生產聯合,利用合成氨廠的氨氣和二氧化碳同時生產出純鹼和氯化銨兩種產品。
聯鹼法產出純鹼的反應過程與氨鹼法相同,同樣是向飽和食鹽水中先後通入氨氣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氫鈉,再煅燒碳酸氫鈉產出純鹼。
與氨鹼法相比,聯鹼法的核心創新在於利用不同溫度下溶解度的變化,將反應剩餘的母液(主要成分為碳酸氫鈉、氯化鈉和氯化銨)降溫,並加入氯化鈉晶體,使氯化銨能以晶體的形式析出。剩餘的飽和食鹽水母液可以作為反應原料循環使用。
此外,由於和合成氨廠聯合生產,聯鹼法反應中的氨氣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由合成氨廠直接提供。因此,聯鹼法中無需再進行石灰石煅燒等一系列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天然鹼法生產工藝
根據鹼礦成分的不同,天然鹼法生產工藝主要分為蒸發法和碳化法兩種。對於以晶鹼石(Na2CO3?NaHCO3?2H2O)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鹼礦,一般採用蒸發法生產工藝,通過分解或中和的方式使晶鹼石中的碳酸氫鈉分解,再蒸發提純製得純鹼。對於鹼、硝、鹽共生的泡鹼型天然鹼湖水或者主要成分為泡鹼(Na2CO3?10H2O)的固體礦,一般採用滷水碳化法生產工藝,提取天然滷水進行碳化、乾燥和煅燒,生產出純鹼。
03
使用途徑
純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途主要包括以下領域:一是建材領域,純鹼作為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為反應提供鈉離子,同時也是澄清劑的主要成分;二是化工生產領域,純鹼廣泛用於製造矽酸鈉(俗稱泡花鹼、水玻璃)、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氟化鈉、重鉻酸鹽等產品;三是印染冶金領域,純鹼充當紡織物生產過程的軟水劑,或是用作冶煉的助溶劑、選礦的浮選劑以及煉鋼的脫硫劑等;四是食品加工領域,純鹼作為麵食添加劑起到中和劑、膨鬆劑、緩衝劑、麵團改良劑作用,增加麵食口感和柔韌度,也可作為主要輔助添加劑應用於味精、醬油的生產。此外,純鹼也廣泛地應用於環保脫硫、醫藥製品、製革、造紙等,高端純鹼還可用於顯像管玻殼和光學玻璃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