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城排名:蘇州第3,寧波第7,成都武漢「輸慘了」第一意料之外
20世紀90年代,小康一詞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當時我國的社會經濟,都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 幾十年過去了,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正式達到小康生活水平。 特別是珠江三角洲、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等局部地區,已經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月初,競爭力智囊團、中國經濟導報社、中國信息化研究院等權威機構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城市全面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20》,發布了2020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包括副省級城市)。
根據公開資料,這次排名的監測對象是全國所有的地級市(包括副省級城市)和縣級市。 現在中國有293個地級市,387個縣級市。 這次293個地級市的排名備受關注,這也是對我國各地市發展水平的終極監測。 據悉,該監測體系包括客觀數據監測和主觀滿意度監測。
排名從五個核心指數綜合加權統計,這五個核心指數分別是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及城市管理。 無論是小康社會的字面理解還是這五個指標的分析,都體現了平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基礎設施的發展。
在這293個城市的地級市排名中,深圳以絕對優勢居首位。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名不是廣州而是杭州。 當然,這個小康指數的城市排名並不是體現的綜合實力,而是表現出更多的發展水平,重點是人均數據。 所以從排名前10名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城市什麼都沒有,都來自東部沿海省。
除了東部沿海地區,最高的城市是鄂爾多斯,其次是長沙。 從大家的觀察數據中也可以看出,鄂爾多斯和長沙各種人均指標非常出色,無論是人均GDP還是人均收入,都與沿海發達地區相當。
小康指數本身偏向人民的生民富領域,因此武漢、成都等城市的優勢不大。 這些中心城市的各種總量數據很好,但面對全面均衡發展的壓力,同樣很大。
從小康指數排名來看,成都和武漢已經失去前十,成都排名第三十。 重慶直轄市沒有參加排名,如果是檢查對象,排名應該比成都低。
小康指數10強,均位於四個沿海省,分別是廣東、浙江、江蘇和福建。 從上榜人數來看,廣東、浙江、江蘇各三個,福建一個。 從城市群分布來看,除廈門外,其餘9個都位於長三角城市群和廣東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佔6個。 去年,在中國GDP兆城市的佔有率中,長三角城市群也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隨著南通、合肥、常州、徐州等城市GDP突破萬億,長三角綜合實力將繼續增強。 在小康指數排名中,更傾向於發展水平。 在這次全國城市排行榜中,蘇州第三、無錫第四、寧波第七、舟山第八,顯示了浙江省各大城市的強大潛力。
碰巧,蘇州、無錫、寧波、舟山已經進入上海都市圈範圍。 那麼,關於這個小康指數的排名,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