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肺腑之言:讓你越來越抑鬱的婚姻,應該趁早丟掉

2021-01-10 東林夕亭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抑鬱的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些人所謂的突然「抑鬱」了,實際上是因為在此之前已經鋪墊了太多問題,神經在一點點繃緊,越來越接近自己的極限。

處在壓力之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抑鬱心理,只不過,有些人不會一直處在壓力之下,有些人懂得調節自己,懂得求助;而有些人則一直處在壓力之下,自己又不懂得調節自己,遇到事情了還一直憋在心裡不向任何人求助,時間久了,勢必會出問題。

所謂「抑鬱成疾」,意即一個個小的抑鬱心理累積多了,就成了大問題。抑鬱傾向雖然算不上抑鬱症,但也是一種負面心理,患過抑鬱的人如果去做諮詢,做治療,負責任的醫生或心理諮詢師會告訴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所謂「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簡單來說就是:你得學會識別和判斷哪種心理是抑鬱傾向,遇到了就有針對性地去應對,這樣才能避免這種心理進一步惡化。

很多人越來越抑鬱,就是因為不懂這個道理,明明已經陷入死胡同了,一直在鑽牛角尖了,還只進不退,這樣勢必會越陷越深。很多抑鬱症患者說的「控制不住」,其實是沒有方向,不知所措,不安,所以就只會默認讓抑鬱繼續,這就是「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該怎麼辦。

下面這個離婚女人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抑鬱的,她自己不知所措,婆家給她的環境又全是壓力,以至於導致她在抑鬱這條路上越陷越深。

東林老師:

自從和前夫離婚之後,我一直在做心理諮詢,一直在吃藥,現在的症狀緩解了好多。趁著我目前的狀態還算清醒,我想跟您聊聊我之前的那段婚姻,我之所以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抑鬱,就是因為嫁錯人了。

曾經的我,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總是不允許自己犯錯,一犯錯就會懲罰自己。我對自己沒有惡意,我只想想要自己越來越好。

如果我沒和前夫結婚,我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是不會出問題的,因為我每次懲罰自己之後,都會跟自己和解。

可是,跟前夫結婚之後,一切似乎都不受我控制了。

他們一家人就像是魔鬼一樣,抓住了「我對自己要求高」這種心理,不停地給我施壓,給我灌輸一種「你必須要這樣,必須要那樣」「你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對」的心理暗示,結果就導致:

我感覺自己怎麼做都不對,怎麼做都在犯錯,怎麼做都無法讓婆家人滿意,「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厭惡,自我嫌棄」等負面心理變得越來越重,越來越在意婆家人的說法,看法,想法,整個人每天都緊張兮兮,提心弔膽,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種心態和我之前「對自己要求高」的心理混在一起,就變成了:

我喪失了判斷婆家人是對是錯的能力,一直都只是在關注自己的對錯,關注下來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錯的,被婆家罵的時候更是覺得,「原來我是那麼差勁的一個人啊!」

時間久了,我就完全精神錯亂了,總是歇斯底裡地哭,總是縮在牆角,總是任由前夫大罵而痴痴地笑。

我父母知道了我的這種情況之後,開始跟婆家交涉離婚的事,婆家當然會接受離婚,因為我對他們已經毫無價值可言了,他們不僅壓榨和索取了我的一切,還把我折磨成了一個病人。

離婚後,父母帶我去看心理醫生,帶我去治療,在諮詢和治療的過程中,我才漸漸明白過來:我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是婆家人問題太重,一步步把我這個本來只有一絲抑鬱傾向的人變成了抑鬱症患者。

在這裡,我要奉勸其他人:讓你越來越抑鬱的婚姻,應該趁早丟掉,不然時間久了變成抑鬱症,你會痛不欲生。

讓你越來越抑鬱的婚姻,應該趁早丟掉!

昨天我們有一篇文章提到「渣男」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女人如果自己騙自己,就算渣男不費勁心機騙你,你也會上當受騙;如果渣男再費勁心機騙你,你又自己騙自己,你更是會損失慘重。

上面那個女人經歷的那段婚姻也是同樣的道理:別人是否否定你,看不起你,嫌棄你,是次要的;你自己是否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嫌棄自己,才是主要的。如果你自己都嫌棄自己,否定自己,就算別人不說你什麼,你也會活得很痛苦;而如果別人再火上澆油否定你,你肯定會抑鬱。

她在訴說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曾經的我,是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總是不允許自己犯錯,一犯錯就會懲罰自己!」有這種狀態的人,一定要密切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對自己要求高可以,但是不要走極端,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跟自己較勁。

自己犯錯了,懲罰自己不是不可以,但是,懲罰是手段,不是目的,已經犯錯了,應該做的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爭取以後不再犯錯。如果你一犯錯就懲罰自己,厭惡自己,一直揪著不放,這就是抑鬱的雛形,牛角尖鑽得多了,你會不自覺地陷入其中無法抽身。

正是因為她自己本身就有這方面的問題,婚後又被婆家人施壓,否定,看不起,所以才會病得越來越重。對她來說確實是:讓你越來越抑鬱的婚姻,應該趁早丟掉。

其實不光是她,就算其他沒有抑鬱傾向的人,攤上一段讓你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抑鬱的婚姻時,也應該及早抽身,因為精神上的打擊和折磨是致命的,長時間處在自卑的心理和環境中,一旦精神錯亂了,其他都免談,你怎麼都不會幸福。#情感#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有過「抑鬱」和「自卑」的經歷嗎?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抑鬱症越來越年輕化、是抑鬱還是假矯情?
    首先抑鬱症從醫學上講是一種心境障礙,這種心境障礙以顯著的、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而且這種心境低落跟患者的顯示不相符,臨床上可表現為悶悶不樂,嚴重時悲痛欲絕、木僵等,甚至有自殺傾向,有些病人還伴有焦慮、激越、運動性不安等,甚至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如幻覺、妄想等,抑鬱症的發病率很高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失眠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他們覺得抑鬱症就一定會失眠,然後就開始焦慮,甚至盲目地尋醫問藥。真相其實不是這樣的。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我想很多人腦海裡幾乎都會同時冒出一個問題,失眠的等同於抑鬱症嗎?
  • 抑鬱症患者的反思:抗拒抑鬱情緒就是聚焦抑鬱痛苦,越抗拒越痛苦
    反而是當我能夠很自然地接受抑鬱情緒的時候,很自然地接受那些讓我覺得失敗的事情的時候,很自然地接受自己不夠優秀這個現實的時候,抑鬱的痛苦反而減輕了許多。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失敗的經歷,接納自己的不好,是在我抗擊抑鬱症中學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和自己相處的原則。
  • 抑鬱研究所:覆蓋用戶上百萬,已為6萬抑鬱症患者構建社群網絡
    「得了抑鬱症會讓人變醜嗎?」這個問題乍一看就像是一個普通愛美人士提出的一個稀鬆平常的疑問。但是在短暫的笑談過後,很難會有人注意不到一個沉重的話題——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
  • 米歇爾·歐巴馬自爆「輕度抑鬱」你了解抑鬱症嗎?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長期心情會低落,從而會發展成抑鬱症,那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抑鬱症的表現 1、抑鬱心境:這是抑鬱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徵,輕者心情不佳、苦惱、憂傷,終日唉聲嘆氣;重者情緒低沉
  • 抑鬱症患者分享:環境變了,心境沒變!換了環境我也沒能走出抑鬱
    前段時間,我參加了一個抑鬱症患者互幫互助的活動,活動的主題就是分享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患上了抑鬱症。其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分享說,是因為長時間處於某種生活環境中,在環境作用下慢慢養成了很多不好的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所以才會患上抑鬱症。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其中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
    抑鬱症這個詞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那麼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根據權威機構研究發現如果按照目前抑鬱症的增長狀態,那麼2030年抑鬱症將超管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總和,成為致殘率第一的疾病,重度抑鬱症患者將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 母親孕期抑鬱會增加子女患抑鬱症風險
    隨著當代人們生活節奏的持續加快和壓力的不斷增加,抑鬱症似乎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和關注。據世衛組織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為18%,其中約有10%到20%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患有產前抑鬱症或在懷孕後12個月內患有產後抑鬱症。
  • 重度抑鬱症的我,9個月走出來了!我給患者和家屬們的肺腑之言
    文/阿秋每一個抑鬱症患者,其實內心深處都渴望有一個理解和支持他們的家庭,理解他們的痛苦,不過度施加壓力,也不嫌棄他們留在家裡休息,至少在他們最痛苦的急性期裡,家屬們應該盡可地去順應他們的需求,比如:「他們很痛苦了,可能需要暫時在家裡休息一段時間
  • 抑鬱症患者都仇視父母?心理學上解釋:父母正是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近年來,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抑鬱症」這個詞語頻繁出現在大家面前。談到抑鬱症,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對其深入了解的人並不多。那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抑鬱症。抑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當遇到困難時、心情不好時、做事情失敗時等等,都可能會出現抑鬱的情緒。但是,這種情緒都一定的時間,在別人的幫助和安慰下,或者隨著事情的解決,這種情緒就會消失。但是抑鬱症確實精神類疾病的一種。在我國自殺的數據調查中顯示,抑鬱症患者佔到50%~70%。
  • 抑鬱症患者的疑慮
    在我的工作中,很多時候都在回答大家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思維訓練是如何做的?我抑鬱了住院吃藥不能康復嗎?為什麼還要做思維訓練?我相信很多抑鬱症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到底是住院吃藥治療,還是選擇心理疏導,很多人都在這兩者之間糾結著,徘徊著,因為不了解,拿不定主意很正常。
  • 抑鬱症測試題,25分以上是重度抑鬱症,看你抑鬱的程度有多深!
    抑鬱症患者小N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經歷: 我會在半夜突然醒過來,瘋狂和手機裡的朋友打電話,跟他們說:「你是不是要害我,為什麼要搶我的飯碗?!」 幾乎是5秒鐘打一個電話,早上起來回看通話記錄,自己都覺得後怕。
  • 抑鬱症:家屬如何陪伴患者?我經常跟抑鬱患者家屬提到的六個建議
    文/阿秋我真的很能理解各位抑鬱症患者家屬們的心情,作為患者父母的你們,你們的心情是焦急的、是痛苦的、也是難過的、更是傷心的。可是,這一切的煎熬,都是你們為人父、為人母的一種真情流露,是藏不住的,也是難以壓制住的,以至於我常常看到很多的父母們,因為子女焦慮抑鬱了,自己整個人也都變得憔悴萬分了,甚至也有不少的患者家屬,因為孩子患上了焦慮抑鬱,自己過於擔心孩子的情況,且長期也活在痛苦的焦慮和壓抑之中,慢慢的自己也變得焦慮抑鬱起來了。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2019年,中國泛抑鬱人數超過9500萬人,成為心理健康問題「重災區」之一。 在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的龐大患者群體背後,如今已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支持者。這些為小黑屋點燃燈火的人,有的來自抑鬱症患者或家屬,有的則是專業的從業者。 這是一種比身體疾病更易沾染「恥感」的疾病。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患上抑鬱症呢?來看一個重度抑鬱康復者的認識
    一個健康的人,有一個外部攻擊對象的時候,他的狀態是健康的。(而抑鬱症沒有找到外部攻擊的對象)我們人活著是在尋求另外一個,尋找一種關係」。但是當一個人生活中重要的客體喪失之後,比如一個小孩從小媽媽很忽視他,他感覺不到媽媽的愛,那麼他沒有了表達攻擊的對象,就把攻擊力撤回到自身,成為自我攻擊力。抑鬱症要做到兩點:一,從總是攻擊自己轉為有意識地攻擊外界。
  • 抑鬱症也是病,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
    核心提示:抑鬱症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等特點。世衛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3.5億名,每年有近80萬人因抑鬱症自殺死亡。我國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900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8%。
  • 「抑鬱症」是世界上最溫柔的病,沒有誰天生就抑鬱!
    現在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工作的壓力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大,會讓很多人每天都感到十分的忙碌!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抑鬱症漸漸地進入大家的視野,這個詞語不在變得陌生,而是經常在身邊會聽到的常見疾病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道出了多少患者的心聲,其實如果你沒有得過抑鬱症,你根本不可能會理解他們,更不會理解到這樣的病帶給他們多少痛苦,並不是你勸「開心一點」「別想那麼多」就能好,這只是徒勞罷了,不僅不好說不定還會發生反效果。
  • 疫情之下,最「危險」的是抑鬱症患者!抑鬱症患者要做好兩點防護
    疫情之下,我們會關注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是對抗這次疫情的戰士,應該被尊重、被銘記。另一方面,我們也擔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祈禱他們能早日康復,回到家人身邊。但在醫護人員跟感染病毒的患者之外,「心理高危人群」也是我們在這次疫情期間要著重關注的群體,比如抑鬱症患者。
  • 為何患抑鬱的人越來越多?恨不了別人,他們就恨起了自己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全球共有約3.5億名抑鬱症患者。中國的抑鬱患病率達到了2.1%,高發人群覆蓋到了從青春期到老年期的人生階段。 作為發病率最高的單病種精神疾病,抑鬱症已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