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關懷古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2021-02-13 好心情說說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代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 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湧。潼關古道內接華山,外連黃河。遙望古都長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裡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注 釋


1·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2·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3·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4·「山河」句: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裡: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裡山河,必無害也。」註:「晉國外河而內山。」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5·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6·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裡不平靜。一作「踟躕(chí chú)」。


7·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鹹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陝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8·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賞 析

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曆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陝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此曲是張養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

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

第二句寫怒濤洶湧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迴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湧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弔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位於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裡潼關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望西都」兩句,描寫了作者西望長安的無限感慨。長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的國都,歷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昏君,在此濫施淫威,虐殺人民,成為歷史的罪人。

長安,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演出過多少威武雄壯,悲歡離合的戲劇;又有多少詩人,作家,寫過多少有關長安的詩文。特別是人民群眾,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過多少血汗!這就是作者「意踟躕」的原因和內容吧!

「傷心秦漢」兩句,描寫了秦漢兩代,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秦皇漢武曾苦心營造的無數殿堂樓閣,萬千水榭庭臺,而今都已灰飛煙滅,化為塵土。曾經盛極一時的秦漢王朝,在人民的怒吼聲中,都已滅亡,猶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樣。這字裡行間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

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

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兩句,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

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這一結尾,確實是千錘百鍊,一字千鈞,語氣尖刻而警拔,予以豐富而深沉,是對全曲的一個十分精闢的總結。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張養浩特殊的仕途經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

《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 《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這些曲中張養浩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

只有《潼關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裡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採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讓這首小令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裡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鬱風格。

從作品內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懷古》都表現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相關焦點

  • 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 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 【賞析】《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課題的《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踟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這首小令是元文宗天曆年間,關中大旱,張養浩被徵召任陝西行臺中丞,在他赴任途中經過潼關時觸發了追念古代情懷而作的,表現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心和同情。
  • 山坡羊·潼關懷古
  •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元)
    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於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注釋】①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本文選自《全元散曲》(中華書局1986年版。
  • 元曲(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朗讀+知識點
    (1) 山坡羊: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2) 峰巒如聚:形容山峰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3)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4) 山河表裡潼關路:外面是山,裡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暗示這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5) 西都:指長安(今陝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 07元代歌曲《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
    07元代歌曲《山坡羊 ·潼關懷古》(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 一天一首古詩詞: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潼關古道內接華山,外連黃河。遙望古都長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裡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
  • 張養浩《山坡羊 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 潼關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 初中必背古詩61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
    【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⑴峰巒如聚⑵,波濤如怒⑶,山河表裡潼關路⑷。望西都⑸,意躊躕⑹。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⑻!山坡羊:曲牌名。北曲屬中呂宮,十一句九韻。南曲屬商調,十一句十一韻。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衝,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陝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⑵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⑶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湧澎湃。怒:指波濤洶湧。⑷山河表裡:即表裡山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
  • 高考語文早讀19:天淨沙·秋思 山坡羊潼關·懷古 己亥雜詩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①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助記] 前三句寫登臨潼關所見,由遠至近,既是寫景也是抒情。含蓄地表達了心中波瀾起伏的情感。②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 初中語文古詩詞《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知識點+導學設計
    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而創作了《山坡羊驪山懷古》這首小令。作者:張養浩(1269—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雲莊,山東濟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開頭三句「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 2015中考語文百科知識之潼關懷古賞析
    張養浩用「山坡羊」的曲調,寫了九支懷古的小令,都是借古人的酒杯,澆自己的塊壘。由於他在宦海的折騰中,「把功名富貴都參破」,這些懷古的曲中,大都流露了「一死生,齊榮辱」的虛無主義思想。如《驪山懷古》的「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洛陽懷古》的「功,也不長;名,也不長」,《北部山懷古》的「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就是把勝負之數,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無差別的,反正都要同歸於盡。只有這支萬古流傳的《潼關懷古》,以深邃的歷史眼光,揭示出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們爭城奪地的戰爭中蒙受災難的,還是那些無辜的老百姓。
  • 潼關榮膺「陝西省散曲之鄉"稱號賀詩曲欣賞(二)
    【黃鐘·人月圓】老潼關原頭懷古                    黃河滾滾東流去,獨立莽原頭。近山青翠,長廓宛轉,黃葉方稠。數聲犬吠,幾個牛走,耀目紅樓。傷懷希孟,心憂百姓,曲譜千秋。注:希孟,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字希孟,以《山坡羊-潼關懷古》聞名於世。
  • 潼關獲「中華散曲之鄉」稱號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潼關北臨滔滔黃河,南依魏巍秦嶺,秦晉豫三省交界之處,得益於先天的地理位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這裡又是文化交融匯集之地,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千百年來歷朝歷代途經潼關的文人墨客留下詠潼關的詩詞歌賦達300餘首,唐代杜甫的《潼關吏》、元代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等詩篇更是千古傳誦,是這片土地上永恆的文化瑰寶。
  • 詩詞裡的懷古惜今: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站在歷史古蹟面前,心中回顧古人的業績或遭遇,從而內心產生共鳴的有感而發,這大概是每個詩人作詩懷古的心路歷程。那些穿越時空依然存在的景或物讓詩人發出物是人非、人世無常的感嘆,抒發出時空更替的興亡之感。精選十首懷古詩詞,一起跟著詩人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的懷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