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君子有為德遠播」,一名專注於洞察歷史與文化融合的結合點的理工科宅男。
前幾篇文章我提到了一些上古傳說和一些考古史實。那麼考古成果與上古傳說中是否在某些方面存在著某種對應關係呢?下面便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本篇文章便以「禹伐三苗」的故事為例,從個例中探尋一種整體現象。
傳說禹伐三苗的時候,有一隻人面鳥身的神出現,把三苗嚇尿了。這聽起來似乎很神話。
然而近年來的考古發掘卻將故事推向一個「很有意思」的方向。
首先,疑似夏都文化的二里頭文化被發現,然後很可能是二里頭文化前身的王灣三期文化也被發現了。
而在同時期的鄂北豫南,考古學文化體現為石家河文化。如果與夏禹時代對應的話,石家河文化很可能就是三苗。
另外,在石家河文化晚期,其文化因素大規模退化,鄂北豫南地區呈現出與王灣三期文化類似的新文化形態,大量王灣三期文化因素出現。
同時期的後石家河文化中也出現了大汶口文化因素。而大汶口文化對應的是傳說中的皋陶的東夷,大汶口文化中出現了大量表現出人頭鳥身神的祭祀用具。
如果人為復原這段神話的話,那麼就是大禹所處的王灣三期文化和以東夷為代表的大汶口文化合力消滅了三苗的石家河文化 並促使王灣三期文化向新砦期轉型。
「禹伐三苗」與考古學研究成果的對應,這種觀點在考古學界也確實存在。該觀點還有續集,就是「后羿代夏」。
不過,考古研究成果與神話傳說進行對應,本身就是非常冒險的。以上也只是目前部分學者的觀點,遠遠不是定論。
具體內容究竟是怎麼回事,還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
在此推薦大家一本書,部分問題或許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作者徐旭生先生是我國較早的考古學家之一,也是西北科考團的中方團長(瑞典方團長為斯文赫定),還是二里頭遺址的發現者。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是他對中國上古史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這本書成書比較早,部分內容可能有些過時,但並不影響它在考古學界的地位。其中的「華夏、東夷、苗蠻三集團說」觀點已被寫進歷史教科書。如果沒有精力,至少要讀完原書的序言,相信諸位會對中國上古傳說有一個新的認識。
(下面這本書也不錯哦)
本篇文章涉及資料眾多,本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是錯誤,歡迎私信我或在評論區留言指證,謝謝!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咱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君子有為德遠播」原創。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