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2020-12-14 澎湃新聞

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2020-12-11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艾米莉·伊莉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被認為是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與華爾特·惠特曼一同被稱為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狄金森不擅社交,但她的抒情詩卻直白熱烈,充滿情感,這樣的表現與19世紀女性端莊嫻靜、臣服男性的形象背道而馳。狄金森誕生將近兩個世紀以來,她那兼具智慧與顛覆性的千餘首詩歌依然受到廣大讀者與學者的青睞。

艾米莉·狄金森生平

艾米莉·狄金森照片

(銀板照片,攝於1846年12月或1847年初)

狄金森出生於麻薩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個著名家庭。她的父親愛德華·狄金森是一位律師、政治家,兼阿默斯特學院的繼承人。狄金森在家裡排行第二,分別有一個哥哥(威廉·奧斯汀)和一個妹妹(拉維妮婭)。在狄金森的父親堅持下,狄金森比同齡的許多其他女孩接受了更加嚴格和正統的教育。青少年時期,她於阿默斯特學院(1834–1847)和霍利奧克山神學院(1847–1848)進行學習。儘管當時的學業要求嚴格、富有挑戰性,狄金森仍然在學業上表現出色,修習了文學、科學、歷史、哲學和拉丁語等。然而,從23歲開始,狄金森開始退出社會。到30歲時,她成為了一個相對隱居的人,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度過,只會偶爾接待客人,也僅有一次前往新英格蘭旅行探親。她同外界聯繫的最頻繁的方式便是寫信給親朋好友,最常與她的兄嫂兼密友蘇珊·吉爾伯特通信討論她的詩歌。

狄金森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但直到她去世後,世界才真正意識到她的才能。她一生中僅出版了七首詩;直到1886年她去世後,她的妹妹拉維妮婭發現了她寫在成堆小冊子中的近千首詩。馬貝爾·託德和評論家託馬斯·希金森對這些詩進行了大量編輯,並分三卷分別於1890年、1891年和1896年出版。

狄金森詩手稿(詩名Wild Nights- Wild Nights!)

這些詩作一經出版便流行起來,狄金森的才華終於得以展現。狄金森的侄女瑪莎·狄金森·比安奇於1945年發行了更多的狄金森所著詩歌,包括Bolts of Melody系列等。1955年,託馬斯·詹森發行了《艾米莉·狄金森的詩》,作為更加完整和接近原作的版本。狄金森從此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詩人。在紐約市聖約翰教堂的詩人角,她的名字排在非常顯著的地位,獻給她的銘文是:「哦,無與倫比的艾米莉·狄金森!」。

狄金森在三十四歲時寫過這樣一首詩:

生命的花朵,有的人

只開放於死神的一擊;

活著時他們默默無聞,

死後才煥發青春活力。

(周林東譯)

無與倫比的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就如同她的詩行一般,隱逸半生,逝後得名。這位隱逸的「明星」詩人,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女子,生命結束之後,開始在人們心中永生。

艾米莉·狄金森的詩歌

《狄金森詩抄》(上、下)

狄金森的詩歌對美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隱居生活讓狄金森能夠專注於詩歌寫作。外形上雖然歸隱,但她的內心永遠充實,她將她的心情、情愫完全傾注在寫作上。她的詩傳達了孤獨、痛苦、幸福、欣喜等情感,包含了宗教、道德、愛與愛的消亡等主題。

狄金森的詩是抒情詩,通常被定義為只有一位敘述者(不一定是詩人)表達思想和感情的短詩。與大多數抒情詩一樣,狄金森詩歌中的敘述者通常是第一人稱「我」。但狄金森提醒讀者,她詩歌中的「我」不一定代表本人,有時她也會以「你」來稱呼讀者。

在她的詩中,「死亡」常以擬人化的方式出現;她喜歡使用原創的文字遊戲、出人意料的押韻方式以及突兀的換行符,並將破折號用作停頓,用大寫字母表示強調。這改變了傳統的詩歌寫作習慣,表現出了她對一般詩歌結構的深刻理解。正如狄金森在其宗教詩中為「虔誠」與「不同宗教信仰」之間劃出一道微妙分界線,她的詩歌結構也處於既有和創新形式的中間地帶。

狄金森詩的過人之處就在於其意象的鮮明、想像的奇特。她能夠用具象化的圖像來表現抽象的概念。她的許多詩中,抽象的思想與現實事物可以互為解釋,但其間的聯繫又複雜且難以預測。她也經常使用一些外國地名來體現多層含義,賦予其遙遠神秘、異教色彩的寓意。眾多學者都著迷於對這些「謎一樣的詩行」進行剖析探討。

狄金森詩歌欣賞

我的春鳥

我有一隻春鳥,

會唱許多曲調;

它把春天指引,

直到夏天來臨;

而當玫瑰出現;

鳥兒也就不見。

但我不必傷神,

不必怨天尤人;

鳥兒此次遠去,

是為學習新曲;

雖然漂洋過海,

它還會飛回來。

遠方是塊寶地,

人們都很善意;

男人沒有獵槍,

男孩不玩弓彈;

鳥兒去到那裡,

安全沒有問題。

我的心境明淨,

像有金光照明;

再也沒有懷疑,

再也沒有憂慮;

所有浮躁雜念,

也都離我遠去;

想想我的春鳥,

我就沒有牢騷;

雖然它已飛開,

但是它要回來——

落在遠處樹梢,

唱起明亮曲調!

晚 霞

這位豔麗的客人,

衣著半透銀色;

裁製簡潔而廉正,

帽邊溢滿喜悅。

向晚他來到小鎮,

挨家挨戶訪問;

家家門戶一早開,

好像專等他來;

我想請他別忘記

亮相百靈領地!

(周林東譯)

原標題:《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外國文學史上的今天|艾米莉·狄金森——隱逸的明星詩人
    艾米莉·伊莉莎白·狄金森(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被認為是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詩人之一,與華爾特·惠特曼一同被稱為美國詩歌星空中的雙子星。狄金森不擅社交,但她的抒情詩卻直白熱烈,充滿情感,這樣的表現與19世紀女性端莊嫻靜、臣服男性的形象背道而馳。
  • 第2天: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
    今天第2天,我們學習的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他的住所旁邊種著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魏晉南北朝時期偉大的詩人。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為何要隱居呢?這還得從他那清高的性格說起。
  • 艾米莉·狄金森:在黃金時代選擇隱居,她的孤獨滋養了詩句
    在這個節氣裡,為大家介紹一位氣質清冷的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她在學院求學七年,修習英語和古典文學、拉丁語、植物學、地質學、歷史、「精神哲學」及算術。這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女詩人,今天為大家推薦她的三首詩。從這第一首詩,《我是無名小卒》裡面,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名利,她是輕視的。《我是無名小卒》艾米莉·狄金森我是無名小卒!
  • 恬淡閒適、追求隱逸的田園詩人——陶淵明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了解她的另一種方式
    ——艾米莉·狄金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國詩歌史上最耀眼的一位女詩人,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在她魅力的頂峰前我們遇到了最傑出的心靈,這是四百年來西方詩人中絕無僅有的。」但在十九世紀,狄金森沒有得到與她詩歌才能匹配的重視。
  • 唐朝傑出隱逸詩人陸龜蒙,既是詩人也是農學家,這十首詩妙筆生輝
    其二則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陸龜蒙,他不僅是一位晚唐重要的詩人,還是一位農學家,簡直不可想像。皮日休與陸龜蒙是好友,人稱「皮陸」,活躍在晚唐詩壇,而且都擅長詠物寫景詩。皮日休不再多說了,此前我們曾一起欣賞過他的詩歌,今天主要來聊聊陸龜蒙的一生及他筆下詩歌的魅力。
  • 詩和遠方,隱逸詩人林逋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處!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北宋隱逸詩人林逋曾為我們勾勒這樣的靜謐:白鷺安詳地在沙灘上打著盹兒,蒼茫的天際一眼望不見盡頭。秋江水平如鏡,倒映著碧藍的天空,絲毫沒有半點波動漣漪的痕跡。我最喜歡那一片被秋雨衝刷過過後變得格外白淨的蘆花,和著自漁船上嫋嫋升起的縷縷炊煙是那般地相得益彰。
  • 艾米莉·狄金森誕辰190周年:擁有一隻告別荒野的筆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艾米莉·狄金森是全球詩歌史上最耀眼的女詩人之一,她用詩意的方式,吟詠出女性的希望、勇氣、愛情、友誼與關於人生的種種體驗在離群索居的環境下,她寫作的詩歌並不封閉,而是展現出了難得一見的開闊、自足與不受馴服的氣質,並由此啟發了包括龐德、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史蒂文斯、弗羅斯特、T·S·艾略特、策蘭在內的一眾偉大詩人,以至於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在《西方正典》裡感嘆:「除莎士比亞之外,狄金森是但丁以來西方詩人中顯示了最多認知原創性的作家。在她魅力的頂峰前我們遇到了最傑出的心靈,這是四百年來西方詩人中絕無僅有的。」
  • 人物解讀|INFJ艾米莉·狄金森:隱匿的愛
    ——波德萊爾 《惡之花》矛盾之三,情感強烈vs極端克制關於這一矛盾,可以從艾米莉·狄金森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她神秘的情感經歷來解讀。艾米莉·狄金森更是如此。她把對靈魂伴侶的渴望和深沉情感統統密封在《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這首詩裡。
  • 上比屈原,下比杜甫的隱逸詩人陶淵明,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第一人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發出疑問:「常愛陶彭澤,文思何高玄?」。歐陽修晚年讀陶的心得:「吾見陶靖節,愛酒又愛閒,二者人所欲,不問愚與賢。奈何古今人,遂此樂猶難,飲酒或時有,得閒何閒焉。」千古之下,愛陶敬陶之人不可勝數,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陶擁有了這麼多的追隨者?原因只在自然兩字。
  • 林逋的《山園小梅》,一首絕妙的梅花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林逋的事跡在《宋史》卷四五七《隱逸傳》中有記載。通過對林逋生平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他是以隱者的形象自居的,他寄情於山水間,以梅為伴,可以說隱逸的情懷才是詩人思想中最重要的。詩人林逋旨在以梅花寫隱士,所以隱逸思想才是這首詩的重點。詩人是以梅花言志,而這一點往往被忽略掉了。《山園小梅》一詩表面寫梅,實寫隱士,梅即隱士,一筆一墨無不意在隱士。
  • 江湄:中國史學的「隱逸」書寫
    《隋書·經籍志》史部「雜傳」類收錄有大量隱逸人物的傳記,這表明魏晉六朝隱逸之風頗盛,成書於南朝宋的《後漢書》首立「隱逸傳」正是基於這一時代背景。範曄在《獨行傳》序論中引孔子所說「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接著指出,獨行之士是狂者,隱逸之士是狷者,獨行之士「有所必為」,隱逸之士「有所不為」,獨行之士勇於「進取」,隱逸之士「有所不取」,但是,那以一人之力與整個現實對決的精神氣概是一樣的,「雖千萬人吾往矣 」的大獨和大勇是一樣的,只是因為性情所近,形勢不同,各自做出不同選擇罷了。
  • 鹿門,孟浩然的隱居之所,為什麼說它是著名的隱逸聖地?
    這首寫景抒懷詩,將詩人的隱逸情懷表現得十分具體,其中固然表達了詩人恬靜的心境,但也帶著一種孤寂惆悵的情緒,情感樸素而真摯,語言清新而自然,帶著特有的孟浩然風格。有人也許會疑惑,這不是寫鹿門的詩歌嗎,怎麼會和襄陽有關?其實孟浩然家住在襄陽城外,峴山的附近,位於漢江西岸,而鹿門山則在漢江的東岸,隔江相望,距離自是不遠的,乘船過去,很快就會到達。
  • 中國文人的另一面:出世、隱逸、怪癖和個人主義
    所以中國的文人畫家,大部分都身兼文人,詩人,書法家,多個身份於一身,某些還是顯赫和頗有聲望的達官貴人。也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史書或者說他本人的傳記,提供了有關他們的大量生平資料,相當的詳細。只要我們掌握了這首資料,就可以從中探求出它所處的時代、他的所思所想所感,他是如何去享受生活、滿足自己的欲望,又如何遭受命運的打擊。
  • 隱士多飄逸,為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隱逸現象比較多
    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有隱逸現象的出現了,而且還在各個領域都蠻流行的,當時人們對自身地位的確認和對當時社會的確認都對這種隱逸現象有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種現象,看當時的人們為什麼喜歡隱逸。在當時隱逸這種行為是不是能夠流行,還是要看這種思想的的流行,我們能通過流傳下來的書發現到,當時這種隱逸行為是很興盛的。而在書中更多的還是這種思想的體現,這也就不難理解隱逸會很流行了。2.對自身和社會的認同:看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有沒有成熟,我們可以看有沒有產生認同感這個很重要。
  • 隱逸茅家埠
    茅家埠猶如一位隱逸的士人,又像一位得道的高僧,悄然居於鬧市一隅,在禪境中帶著濃濃的詩意
  • 隱逸」的品質——讀畫家任悟作品有感
    △山水四屏 4x136x34cm"隱逸」的品質——讀畫家任悟作品有感文 / 石軍良(河北省邢臺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這種向「傳統」的回歸,既體現在畫家作品中對傳統筆墨的錘鍊,也體現在圖式風格的傳承與改造上,而最具個性特質的,在我看來,則是隱匿在畫家作品中的中國傳統「隱逸」情懷的顯現。「隱逸」情懷是中國傳統文人性格中的一個重要特質,是一種處世的生存態度、歷經孔子的「道隱」、莊子的「心隱」、東方朔的「朝隱」而至魏晉士人的「林泉之隱」 ,中國傳統的「隱逸」文化得以完善和成熟。
  • 周敦頤愛蓮不愛菊:儒者不會選擇隱逸,但卻可以與隱士心靈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詩人所看重的,大多是蓮在外在形象上的美麗、輕柔。而周敦頤愛蓮的理由卻是,「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它是花中君子,它潔身自好、周敦頤愛的是蓮的內在品質。以蓮自況,立志做潔身自愛的正人君子。
  • 一句詩,是詩人一生的縮寫
    無名無位堪休去,猶擬朝衣換釣蓑:一句詩,是詩人一生的縮寫解讀韓偓《夜坐》天似空江星似波,時時珠露滴圓荷。詩歌寫詩人夜坐,看到天空好像空江,星辰好像波光,露珠時不時地滴落在荷葉之上。先塑造一派幽靜安寧的氛圍。這個氛圍特別適合靜靜思考。詩人的思考其實是景物有關:世界如此寧靜,如此美好,自己是不是也應該放棄雜務,享受這美好世界?
  • 古代詩人生存狀態:千古詩人半餓殍
    挨餓,一個詩人的基本修養說到詩人,你肯定會想到李白、杜甫、蘇東坡、陸遊,他們的詩歌或瑰麗燦爛,或雄壯豪邁,或清雅婉約,他們的生活也應該像他們的詩歌一樣多姿多彩,快意瀟灑。比如李白,一生受到追捧,是大唐最耀眼的流量明星,走到哪裡都有達官名流晏飲雅聚,還生害怕不給面子,用「萬家酒店、十裡桃花」來引誘。李白也不負盛情,三杯下肚,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不似我等,二瓶雪花下肚,大嘴一張,就是一地汪洋。但李白這樣的詩人,畢竟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