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其九十一·凡騶卒謂予燕人也,凡舟子謂予吳人也,其有聚而轇轕者,則兩為之舌人以通之
北俊南孊氣不同,少能炙轂老能聰。
可知銷盡勞生骨,即在方言兩卷中。
注:①騶卒:掌管車馬的差役。亦泛指一般僕役。
②轇(jiāo)轕(gé):(1).縱橫交錯;
(2).深遠貌。
③孊(m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古女子人名用字。
④炙(zhì)轂(gū):見「 炙輠 」。本作「炙轂(gū)過」。 過為「輠(guǒ)」的假借字。輠,古時車上盛貯油膏的器具。輠烘熱後流油,潤滑車軸。比喻言語流暢風趣。
⑤兩卷:唐拾得詩其四十念得兩卷經,欺他道廛(chán)俗。
己亥雜詩·其九十二·同年何亦民俊,時以知府銜駐黃河
不容水部賦清愁,新擁牙旗拜列侯。
我替梅花深頌禱,明年何遜守揚州。
注:①水部:(1).官名。 魏 置水部郎, 晉 設水部曹郎, 隋 唐 至 宋 均以水部為工部四司之一, 明 清 改為都水司,掌有關水道之政令。相沿仍以水部為工部司官的一般稱呼。參閱《通典·職官五》、《歷代職官表》卷二。
(2).指 南朝 梁 文學家 何遜 。 遜 官至尚書水部郎,故稱。 宋 張擴 《次韻秦秘監山中觀梅》:「 水部 五言誰舉似, 孤山 一徑久湮微。」參見「 何水部 」。
②清愁:悽涼的愁悶情緒。
③牙旗:旗竿上飾有象牙的大旗。多為主將主帥所建,亦用作儀仗。
④頌禱:讚美祝褔。
⑤何遜:【生卒】:?—約518。 南朝梁東海郯人,字仲言。何承天曾孫。八歲能賦詩,州舉秀才。梁武帝天監中,起家奉朝請,歷官諸王參軍、記室,兼尚書水部郎。善詩文,文與劉孝綽並重於世,時稱「何劉」。詩與謝朓齊名。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己亥雜詩·其九十三·同年盧心農元良,時知甘泉
金鑾並硯走龍蛇,無分同探閬苑花。
十一年來春夢冷,南遊且吃玉川茶。
己亥雜詩·其九十四·過江淮間不困戹,何亦民、盧心農兩君力也
黃金脫手贈椎埋,屠狗無悰百計乖。
僥倖故人仍滿眼,猖狂乞食過江淮。
己亥雜詩·其九十五·袁浦席上有限韻賦詩者,得簫字,敬賦三首
大宇東南久寂寥,甄陀羅出一枝簫。
簫聲容與渡淮去,懷上魂須七日招。
注:第一句有的寫成「大宙南東久寂寥」。「大宙」,即「宇宙之大」的省稱,天地。
①甄陀羅:梵語音譯,又作「緊那羅」。原為印度神話中之神,後被佛教吸收為八部眾之第七,為佛教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樂神。此神有男女之分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
②容與:徘徊猶豫,躊躇不前貌。
③魂須七日招:此即招生者之魂。
解析
詩寫得一往而情深,且二到四句,運用了頂真格的修辭法,第二句的末字「簫」結束,第三句以「簫」字為首字開始,而第四句又以「淮上」,承第三句的「渡淮去」,纏綿糾纏,繚繞迴旋,正好配合了詩中的情感。
己亥雜詩·其九十六
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後,萬千哀樂聚今朝。
注:①劍氣:劍的銳利光芒。常比喻豪俠之氣。
②簫心:幽怨之心。常用來比喻文人的哀怨、悲涼的心境與文心。
③一例:一樣,同樣。
④誰分:誰料。
⑤哀樂(lè):哀與樂。
賞析:此詩描寫自己遇到靈簫前後的心境變化
己亥雜詩·其九十七
天花拂袂著難銷,始愧聲聞力未超。
青史他年煩點染,定公四紀遇靈簫。
注:①天花:(1).亦作「 天華 」。佛教語。天界仙花;
(2).指雪;
(3).一種急性傳染病。症狀為先發高熱,全身起紅色丘疹,繼而變成皰疹,最後成膿皰。十天左右結痂,痂脫後留有疤痕,俗稱「麻子」。本病現已消滅。
②聲聞:亦作「 聲問 」,(1).音信;(2).名聲。
③青史:(1).古代以竹簡記事,故稱史籍為「青史」;
(2).見「 青史氏 」。
④他年:(1).猶言將來;(2).往年;以前。
⑤點染:此處指寫作;修飾文字。
⑥定公:可能是指:
漢 耿夔(字 定公 粟邑侯 )
漢 呂岱 161 — 256年(字 定公 番禺侯 )
⑦四紀:北史周武帝紀昔天厭水運龍戰於野兩京否隔四紀於茲 宋史樂志九霄仙馭四紀樂西清遊衍遍黃庭而駱賓王上司列太常伯啟儀天聳幹橫九霄 拓基浸地開源控四紀而疏派。
己亥雜詩·其九十八
一言恩重降雲霄,魔劫成塵感不銷。
未免初禪怯花影,夢回持偈謝靈簫。
己亥雜詩·其九十九
能令公慍公復喜,揚州女兒名小雲。
初弦相見上弦別,不曾題滿杏黃裙。
己亥雜詩·其一百
坐我三燻三沐之,懸崖撒手別卿時。
不留後約將人誤,笑指河陽鏡裡絲。
注:①河陽:(1).古地名,在河南省孟州西;
(2).黃河北岸;
(3).潘嶽河陽。潘嶽,字安仁,小名檀奴,河南滎陽中牟人。潘嶽先在河陽縣作縣令,後來又在懷縣作縣令,確實也是個知民疾苦、愛民如子的好清廉好官。晉時代的小縣城不似今日,充滿著廉價的對大都市的低層次摹仿和煩人的喧囂。那時的縣城大都是田園風光,山清水秀,林木秀挺,案牘之餘,夫唱婦隨,琴棋書畫,俸祿足以養家,美妻花貌傾城,遙思當年以才名傾動帝顏,想必潘嶽因仕途蹭蹬引起的焦灼經過數年的消磨已經減輕了許多。因此,詩人才有閒情逸緻美化、綠化河陽縣,在全縣境內遍植林木,桃李成林,使得河陽當時有「花縣」之稱。翩翩玉人桃李花。後世文人騷客自然對此追思不已,詩仙李白有詩:「河陽花作縣,秋浦玉為人。地逐名賢好,風隨惠花春。」老杜亦有詩曰:「河陽縣裡雖無數,逐錦江邊未滿園。」情深無限的風流才子李商隱也有所吟詠:「河陽看花過,意不問潘安。」